观荷赏莲古猗园

老来鲜

<p class="ql-block">  古猗园位于上海市西北郊嘉定区南翔镇,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原名“猗园”,取自《诗经》中“绿竹猗猗”一句。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更名“古猗园”。为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p><p class="ql-block"> 古猗园初名猗园,为明万历年间河南通判闵士籍所建,由明代嘉定竹刻名家朱三松设计布置,以“十亩之园,五亩之宅”的规模,内筑亭、台、楼、阁,立柱、椽子、长廊都刻有千姿百态的竹景图案。</p><p class="ql-block"> 闵士籍去世后,猗园约在万历末转让给翰林李名芳之子李宜之。明末清初,猗园又先后为陆、李两姓所有。</p> <p class="ql-block">  全园布局,主要由四面环水的两块岛地组成。以五座平桥与两岸连通,以一座曲桥使两岛相接。划分为逸野堂、戏鹅池、松鹤园、青清园、鸳鸯湖、南翔壁6个景区。</p> <p class="ql-block">  古猗园的亭台楼阁多临水而建,与水景配合,体现了“亭台到处皆临水,屋宇虽多不碍山”的意境。园内主要建筑逸野堂、梅花厅、春藻堂、翠霭楼、柳带轩等水榭曲廊,造型秀美精致,这些建筑既是风景点缀,又是观赏风景和遮风避雨休息之处,以曲折长廊花墙分隔,形成大小不等的自由变化的自然空间。建筑平面形式多种多样,立体造型变化多端,体现江南园林建筑精巧自由活泼的特点。小瓦覆顶,屋脊镂空,各种斗拱、飞檐翘角、门窗式样、雕刻装饰,油漆粉刷色彩简朴素雅,具有明代园林建筑艺术风格。</p> <p class="ql-block">  《猗园》记,竹圃有方亭,为“怡翠亭”,临水的竹枝山下有“浮筠阁”,竹园中有“翠霭楼”,小溪水边有“荷风竹露亭”,曲廊两侧修竹茂盛。除老园区的部分空闲处,或石旁路边,屋前宅后,粉墙边角零星点缀丛竹三五群和小片竹圃外,还向东另辟数十亩竹园,名为“青清园”,成为园中之园。除明代建园时就有的方竹、紫竹、佛肚竹外,园内还有小琴丝竹、凤尾竹、黄金间碧玉竹、孝顺竹、哺鸡竹、龟甲竹、罗汉竹等,使古猗园成为了上海市观赏竹品种最为丰富之地。</p> <p class="ql-block">  今年,上海古猗园结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及古猗园重新开放65周年,以“荷莲文化”为主线,布置8处各具特色的荷塘观赏区,共展示荷花品种400余个、2000余盆,其中上海首展品种11个;睡莲品种200余个、约420盆,其中全国首展品种17个。</p> <p class="ql-block">  本届荷花睡莲展以“猗品莲韵,传承经典”为主题,延续“1个主会场+2个分会场”的模式,主会场古猗园将联动分会场上海醉白池公园、上海世博文化公园申园。 </p><p class="ql-block"> 大草坪为盆栽品种荷花主展区,五片荷花瓣形状的平台与木栈道相连,周边布满富有地域特色的新优荷花品种。有华东地区的“石库红门”、“印象西湖”,东北和西北地区的“黑龙江红莲”、“普兰店古莲”,华北地区的“中国红·北京”、“白洋淀红莲”等,市民游客漫步其中,可以充分领略荷花的千姿百态。</p> <p class="ql-block">拍摄/后期:老来鲜</p><p class="ql-block">文稿:网络摘选</p><p class="ql-block">音乐:《赏荷记》</p><p class="ql-block">拍摄地:古猗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