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参观完知青博物馆,我们来到瑷珲历史陈列馆。这里是瑷珲条约的签署地,包含着中国人民的耻辱。</p> <p class="ql-block">黑河市瑷珲历史陈列馆,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瑷珲镇萨布素街,设立于1974年,是全国唯一一处以全面反映中俄东部领土演变历史为基本陈列内容的专题性遗址博物馆。据2020年9月国家文物局信息显示,现有藏品8072件/套、珍贵文物2405件/套,举办展览17个,教育活动48次,参观人数162.3万人次。</p><p class="ql-block">黑河市瑷珲历史陈列馆始建于1975年,2000年9月改扩建,2002年6月新馆落成并对外开放。2008年3月28日起向社会免费开放。2010年4月,启动外部维修改造和基本陈列改陈。2011年6月,提升改造工程完工,对外开放。2018年10月启动“精品再提升”项目,现已完成。 </p><p class="ql-block">黑河市瑷珲历史陈列馆园区占地10万平方米,现展厅面积总计7000平方米,展馆以遗址、建筑、陈列“三位一体”的展陈方式,全面展示黑龙江由中国内河成为中俄两国界河、瑷珲城由盛至衰的历史过程。近年来,瑷珲历史陈列馆先后创办了中俄艺术陈列馆、马占山历史陈列展、黑河商会历史陈列馆三个分馆,已形成”一主馆、 三分馆”的馆群格局。</p><p class="ql-block">基本陈列《瑷珲历史陈列》,采用编年与专题相结合的体例,分五个展示部分。第一部分“黑龙江——中国北方民族的母亲河”。从遥远的古代起,源远流长、支流众多的黑龙江就哺育着自己的优秀儿女——中国历代北方诸多民族。他们在美丽富饶的黑龙江流域广袤土地上,世代劳动、生息、繁衍,与血脉相联的中原各族一起,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历史。展出了诸多黑龙江畔中国一侧采集、出土的精美石器、辽金文物,吸纳了近年俄罗斯远东地区石器时代和我国黑龙江中下游汉魏时期的考古研究成果,更有力的证实古代黑龙江流域与中原密不可分。</p><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十七世纪的中国黑龙江流域和中俄《尼布楚条约》”。从十七世纪四十年代始,清政府统治下的蒙古、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满族、赫哲、费雅喀等黑龙江流域各族,遭到了沙俄哥萨克的严重侵扰。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清政府被迫进行了雅克萨自卫反击战。通过外交谈判,中俄两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首次公开展出了珍贵的鄂伦春民族萨满服、神像、神偶,充分利用俄罗斯十七世纪原始档案资料、学术著述和形象资料,展现、复原相关历史。</p><p class="ql-block">第三部分“十七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中叶的中国黑龙江流域”。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后,清政府采取多种有力措施,加强了对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的管理。在约一个半世纪的和平环境里,黑龙江流域的社会经济得到稳定发展,瑷珲发展成为黑龙江中上游地区的中心城市。这一部分除利用我国档案、 学术成果之外,还新收集、利用了多幅日、俄文图像资料,如俄罗斯内部出版物中的《十八世纪瑷珲街景》照片等。</p><p class="ql-block"> 第四部分“十九世纪下半叶的中国黑龙江流域和中俄《瑷珲条约》”。十九世纪下半叶,清朝已由盛至衰,内外交困,面对强邻沙俄对黑龙江流域的又一次入侵,再也无力自卫和反抗。1858和1860年,清政府被迫与沙俄先后签订了《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两个条约使中国丧失了100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签订《瑷珲条约》场景的复原,是严格按清代档案记载和俄文记述设计的,并展出有俄国”1840、1858、 1860年俄国铜戈比”、俄国”1900—1901 出兵中国”银质勋章等极具说明性的实物。</p><p class="ql-block">第五部分”庚子俄难和重建瑷珲”。《瑷珲条约》的签订并没有满足沙俄对中国的贪欲,他们在黑龙江左岸刚刚站稳脚跟,便开始越界掠夺我国漠河等地的黄金资源,蚕食我江东六十四屯土地。1900年又 制造了震惊世界的“黑龙江上的悲剧”,攻占了我国东北。瑷珲军民抗俄使用的带有”吉林”字样的子弹、长矛为一级文物,俄军使用的枪、刀、屠杀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居民的照片为首次展出。”海兰泡半景画”的画面内容是根据众多中、俄、日、英文资料综合研究后的最新学术成果。</p><p class="ql-block">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首批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基地、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基本陈列《瑷珲历史陈列》荣获第五届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p><p class="ql-block">黑河市瑷珲历史陈列馆入选2022年第三季度全国热搜纪念馆及革命类博物馆前50强。</p> <p class="ql-block">瑷珲是《中俄瑷珲条约》的签订地。最早的瑷珲,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永乐皇帝为适应对元朝残余势力斗争的需要,在黑龙江左岸,精奇里江与黑龙江汇合处的下游,即今天的俄罗斯境内维笑勒伊村一带,建起了个瑷珲城。瑷珲的名字源于附近的瑷珲河。瑷珲又有“艾辉”、“爱乎”、“艾虎”、“艾浒”等多种称谓,皆为达斡尔语音译。翻译成汉语,就是“可畏”的意思。到了清朝,瑷珲成为第一任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的驻地。因地处江东,与内地的交往颇为不便。1685年,清政府同意将黑龙江将军驻地由江左岸迁往江右岸,即今天的瑷珲城的位置,重新建筑城寨,名字仍为瑷珲。这就是现在的瑷珲古城。瑷珲城,内环崇岭,外襟大江,为当时黑龙江沿岸最大的城镇。据《盛京通志》记载,新建的瑷珲城的内外建筑情况是这样:内城植松木为墙,中实以土,高一丈八尺,周围一千三十步,门四;西南北三面,植木为廓,南一门,西北各二门,东南临江,周围十里。”贯穿外城的南北大街是瑷珲新城的商业区。对于这条大街,俄国人马克在《黑龙江游记》中有过生动的描述。他说:“我们走出要塞大门后,一条相当长而又宽阔的大街立刻展现在眼前,这条街与河岸平行延伸着,大街两旁有许多小巷和另外一些街道,几乎每栋房子临街的一面都是店铺,每个店铺都写有花花绿绿的汉文和满文招牌,而在木杆上还飘扬着用纸剪成的各种各样的图形,三角旗和龙,所有这些,都使市街显得十分奇特。”新建的瑷珲城还同时建起了许多庙宇,如城隍庙、龙王庙、文庙、真武庙、关帝庙、大佛寺、魁星阁等。瑷珲城人杰地灵,先后出过9位将军。关于这9位将军,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建瑷珲城时,有一位风水先生来到这里。看到这里山清水秀,江面笔直,艳阳下犹如宝镜熠熠放光,便告诉人们,瑷珲是块宝地,十里大江要出十位将军。但是,要镇住这里的风水必须修座塔。人们照风水先生的意见办了。不料,在挖塔基时,突然从地下飞出一只蝴蝶。风水先生闻讯后,便连声感叹:风水破了,出不了十位将军了,只能出9位将军。9位将军的石碑就竖在城南的松林里,每座石碑的碑文都用汉、满两种文字刻成。遗憾的是,这些极有价值的文物,都在动乱年月人为地毁掉了,没有留下太多痕迹。然而,最终毁坏瑷珲风水的不是那只蝴蝶,而是沙俄侵略者。 1900年8月3日,沙俄侵略军从南、北、东三面夹攻瑷珲城,瑷珲军民在瑷珲副都统北路翼长凤翔的率领下,用鲜血和生命谱写出抗击沙俄的壮丽篇章,最后因寡不敌众,城池失陷。沙俄侵略者将这座200多年历史的古城,付之一炬,幸存的只有一座魁星阁。</p> <p class="ql-block">据专家学者们考证,瑷珲魁星阁大约建于清朝光绪十八至二十六年间,即公元1892年~1900年。民国瑷珲县公署档案中的《中国地理大词典县邑调查表》对魁星阁是这样记述的:“城内东隅有魁星楼一座,高约三丈余,均为砖木砌成,上塑魁星像,登楼俯瞰城郭,历历在目。庚子之乱,全城尽被焚毁,惟此楼巍然独存,实可为古迹之一也。”魁星阁历来就是人们登高远望的最佳去处。登上阁顶,极目远眺,古城全貌、十里大江尽收眼底。然而,当看到江东大片沃土已不属于中华民族时,我们的心情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魁星阁也曾有过不准游人登高观赏的历史。1933~1939年年间,伪满混成15旅步兵18团1944年伪满瑷珲守备队将魁星阁作为岗楼时,成为军事要地,游人当然是要避而远之的。</p><p class="ql-block">瑷珲魁星阁从始建至今,百余年间,历尽沧桑,命运多舛。1900年,沙俄侵略者将古城瑷珲付之一炬,整个城市变为废墟,魁星阁却奇迹般的得以幸存。45年后,即1945年8月,苏联红军的炮火又正正当当的击中了它,致使阁顶塌陷。1950年,当地居民又将伤痕累累的魁星阁拆毁,只剩下了长条基石。1975年6月,动工修建瑷珲历史陈列馆时,才在原地竖起了“魁星楼遗址”的标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沿着一条松树林荫道往里走,有近两百米远路程,两边是空地,左侧近江岸的林木间,掩映着瑷珲城遗址,可看到低矮的夯土墙垣。该遗址却被称作新城,因为老城位于江对岸,估计以之命名的瑷珲河也在俄罗斯境内。1683年,清康熙皇帝谕令修筑瑗珲城。第二年,任命萨布素为第一任黑龙江将军,管理地方军政事务,驻地在瑗珲老城。因为江东与内地往来不便,又第二年,即1685年,将军衙门由江东迁往江西,即瑷珲新城。</p><p class="ql-block">时间不成问题,可从容筑城。瑷珲城在当时可谓黑龙江流域最大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相当于一个行省的治署,规模不小,有内城外郭。但是,正规的军事部署就只蜗居在这么一个点,兵力刚够一千人,守着黑龙江流域一片辽阔坦荡的土地,着实勉为其难。傲慢自大的清政府在当时边防意识不强,而这时的北方邻国却处在全面扩张期。</p><p class="ql-block">1643年,满清还没入关,俄国人第一次侵入黑龙江。后来摩擦日多,康熙年间经过雅克萨战争,1689年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外兴安岭至海以南土地为中国所有。但是,清政府没想过如何巩固这块土地,边境线无军戍守,瑷珲一千余士兵主要用于征收地方贡赋。在以武力说话的冷兵器时代,稀里糊涂就丢失了大片国土。</p><p class="ql-block">如今,新城遗址也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陈列馆就位于遗址公园内。其实,陈列馆规格不低,规模不小,得攀登几十级台阶方能进入大门。说是陈列馆,其实也是一个地道的博物馆,很大篇幅介绍了这块土地上生活的先民,介绍了中国早期少数民族在这块土地上创造的文明。大量玉器、陶器、青铜器、石器以及建筑构件,无一不与中原王朝息息相关,富有强烈的东方文化气息。当然,陈列馆的重心,还原了那段让整个中华民族都心痛的记忆,最重要的介绍就是1858年签订的《瑷珲条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858年,中法联军侵入中国,俄罗斯趁火打劫,以武力胁迫清政府签订城下之盟,即《中俄瑷珲条约》,使中国丧失黑龙江以北土地60万平方公里。1860年,俄罗斯又借机调停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中国又丧失了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土地。黑龙江中游由中国内河沦为界河,下游则完全沦为俄罗斯的内河,乌苏里江则由中国内河沦为界河。这些土地都非常肥沃,如今成为俄罗斯的远东战略要地。</p><p class="ql-block">陈列馆内,以蜡像还原了当年的谈判情景。中俄官员在谈判桌上对阵,一方成了豺狼,一方成了羔羊。因为满清王朝的保守封闭,领土意识没有觉醒,武器和思想都远远落后于俄罗斯,导致大量国土沦丧。</p><p class="ql-block">事情还没完,因为在黑龙江与精奇里河交汇处的海兰泡,以及精奇里河以南的江东六十四屯,还居住着数万华人,他们仍旧接受清政府管理。到1900年,受义和团运动波及,俄罗斯大肆清理已归属于他们的这块土地上的华人,通过大屠杀方式,制造了骇人听闻“海兰泡惨案”和“江东六十四屯惨案”,共七千多华人惨死于俄军之手。沙俄侵略者还从南、北、东三面夹攻瑷珲城,瑷珲军民奋起反抗,终因寡不敌众,城池失陷。侵略者将这座相当于一个省会的城池付之一炬,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黑龙江的围合下,瑷珲城长期都是抗俄前线的一座孤城,就这样悲壮地毁灭了。</p><p class="ql-block">陈列馆中更多的情景,是再现俄罗斯强盗对中国人的驱赶、杀戮,有遍地的尸体,人们的血泪、哀号……一支支原住民,就以这种方式离开了祖辈生活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警钟长鸣</p> <p class="ql-block">走出遗址园区,外面道路笔直。顺道来到江边,中式牌坊的匾额上自左至右镌刻着“筑城永戍”四个金字。在这里看到的黑龙江河道是笔直的,对岸只有森林,跟我在长沙湘江左岸看月亮岛的情景差不多。那边当年分布着江东六十四屯,如今全湮没在历史尘埃中。</p> <p class="ql-block">从陈列馆出来,在回黑河市的路旁有一个民间办的小博物馆:瑷珲卫国英雄园。我们也停车参观了一下。</p><p class="ql-block">瑷珲卫国英雄园是2006年8月1日设立的非国有博物馆。</p><p class="ql-block">瑷珲卫国英雄园由萨布素将军纪念堂、袁寿山将军纪念堂、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实况放映堂等11个部分组成,以丰富的史料、图片和文物展示了萨布素、袁寿山等众多黑龙江卫国英雄的事迹。</p> <p class="ql-block">中午12点半,我们回到黑河市中心,决定吃一次正式的俄餐。</p><p class="ql-block">德洛克俄餐厅</p> <p class="ql-block">餐厅氛围真的很好、丝毫不比对岸海兰泡的餐厅差,</p> <p class="ql-block">下午休息了两个小时,我们来到马占山历史陈列展</p> <p class="ql-block">抗战第一枪 通电誓师地</p> <p class="ql-block">马占山(1885年11月30日—1950年11月29日),字秀芳,抗日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出生于吉林省怀德县(今吉林省长春市公主岭市),祖籍河北省丰润县(今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被世人称作“抗日英雄”。马占山出身于绿林,发迹于奉系。任清军哨长,后任黑龙江省骑兵总指挥和黑河警备司令。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马占山在黑龙江省会齐齐哈尔就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率领爱国官兵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他指挥的江桥抗战打响了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第一枪。1932年2月诈降日军,4月通电反正,任黑龙江救国军总司令,重创日军。后在日军进攻下退入苏联境内。1933年6月返回上海。1936年参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马占山在“七七事变”后,重上抗日前线,坚持武装抗日。解放战争期间,他又为和平而奔走,对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立下了功劳。1950年11月29日,马占山病逝于北京寓所,终年65岁。</p> <p class="ql-block">随后我们还去了瑷珲腾冲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主题公园。逛逛黑河市俄罗斯商品街,14号一大早,去了黑河著名早市。上午还参观了中俄民族风情园。这些内容请关注随机飞五大连池(9)。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