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年龄束缚在世俗里

时间_断点

<p class="ql-block">时常被问,你都这么大了怎么还不结婚?就连面试也要被问,你都这么大了还这么飘?网上也说,大龄青年最小的缺点就是大龄......年龄更像是一个无法破除的魔咒,在一些人的眼里,或者说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它是衡量一个人活着的标准。如果你没按着这个标准来,那你就是不合格的,不道德的,违背祖制的,甚至是不孝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通常来讲,30岁左右成家似乎是每个人出生时的标配,如果再能有一个或多个孩子,那这妥妥的就是人生高配。在外人看来,这是年少有为;在族人看来,这是孝思不匮。然而总有一些例外让我们觉得意外,如我们熟知的汉高祖——刘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4岁出仕,37岁结婚,40岁有了孩子,47岁起兵,50岁当皇帝。如果说,他也特别看重年龄,也特别看重世俗对人的种种限制,那他大概率不会成为一个真正“晚熟”的人。如果说他起兵失败,或是一辈子碌碌无为,那他大概率会成为中国历史上不孝的杰出代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那个人均十几岁就成婚的年代,他的成婚年龄可以算是爷爷辈儿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年龄在我看来就是活着的最大骗局,它让我们始终活在年龄的焦虑之中,而婚姻又是这场骗局的最大焦虑,它甚至让很多人感到对生的绝望。而国人又喜好用“孝”来规劝那些像我这样不婚不育的子弟们,这就让原本有些绝望的人们变得更绝望,因为没有人愿意站出来说,“婚姻是人生的可选项”,因为没有人愿意承认这一事实。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孝”是多么的虚伪,多么的双标,又是多么的自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个人的不婚或是不育甚至会让整个家族都蒙上耻辱。我奶奶就觉得她的两孙子(我和我堂兄)不结婚让她在村子里的地位一落千丈,甚至连说话的语气都要比平时低不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孝”是中国古代遗留给现代的最大谎言和欺骗。历朝历代的更迭都避免不了流血事件的发生,而这其中最大的流血事件莫过于亲人相残。在我近期看完的《乱世四百年》(魏晋南北朝)中这样的惨剧比比皆是(直接诛灭)。就拿之后的隋朝来说,杨广不也是一直在伪装孝子吗?他投父母所好,又想法设法逼父亲废除哥哥的太子之位,然后又“杀死”父亲撺掇他皇位(杨广父亲杨坚的死至今还是一个谜)。就连接下来的大唐也没逃过这样的厄运——为世人所敬仰的秦王李世民不也是杀了自己的亲哥哥和弟弟然后逼着父亲李渊让位的吗?试问:孝在哪里???侄子和姑姑乱伦?皇后和大臣偷情?兄弟间反目?父子间猜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们时常拿古制说理,拿历史说事,却很少有人真正地去了解历史。在《巨婴国》里作者说当今的人们都是在“愚孝”,现在看来确确实实如此,只可惜这样的真话绝大多数人听不得,也看不得,所以书被禁掉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时常在想,我活着是为了谁?为了什么?(古罗马哲学家)艾比赫泰德说:“我们登上非我们所选择的舞台,演出非我们所选择的剧本。”可笑吗?可悲吗?可恨吗?我们不知为谁而活,活得小心翼翼;我们不知为谁而过,过得兢兢业业。我们不知为谁而过活,却始终在乎着、遵循着那些古老王权贵族们写给平民百姓的法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年龄终究是一代又一代人趟不过去的河,越不过去的山,跨不过的坎。我们能做的就是不妥协、不放弃,我们终究坚信我们会像《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的主角那样飞往我们的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生不是一场励志秀,而是一场关于自我的修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