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味

左登平

<p class="ql-block">师味</p><p class="ql-block">就大众认知来看,教师职业是光荣神圣的,教师个人是值得尊敬的。尽管教师队伍中不乏无高尚师德之人。依我看,教育是美好的,教师是有味道的。当然,这个味道不是指靠嗅觉体验得到的香臭气味,而是可餐、可参的师的味道。</p><p class="ql-block">古往今来,赞扬教师的文字也是不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润物无声,是美的耕耘者。您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您建造了未来和希望。您是灯塔,是航标,是北极星,您引领人们朝向光明……如是誉美之辞,不乏其例。作为老师,我为此光荣,也因自己的平凡而不安。</p><p class="ql-block">教学中我处处以生为本,为人师表,尽力用自己的学养、涵养去滋养我的学生。教学相长,创新求实,以自己永远是一名学生的状态,投入到教学实际中,哪怕是摔跤栽跟头。我摔了跤,栽了跟头,为的是不让学生摔跤栽跟头。工作以来,我时时秉持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信条,去践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初心。三十多年来我就是这样做的。你不觉得在工作中教学中我师味很浓吗?</p><p class="ql-block">可这种窖藏的师味在生活中也频频出现就未免会变了味道了。</p><p class="ql-block">在一起吃个饭难免会有孩子在现场,免不了要谈及孩子的学习情况。其中就有人说某某某是老师。好像老师就应该去说三道四,评头论足一样。这可能是受到一些好为人师者的影响罢了,其实我则不然,大多在这种场合,我是不大愿意说东道西的。因为我知道在那种场合讲的基本对对方是无关紧要、无关痛痒的,往往会影响就餐氛围。其实我想告诉大家,老师在课堂上是老师,在课下更应该是朋友。大家可能片面地认为,在旧社会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殊不知那是在知识匮乏的年代,不通过老师的口传身授,学生将不知何所以,而今是知识大爆炸年月,老师和学生多数是互为师生的,那种师道尊严的社会规矩也应该抛却了。家长是想借老师在现场教导自己的孩子,这无可厚非,不过那已经暴露了自己孩子的不听话、不懂事、不守规矩的坏习惯了。“教子当面”的陋习也得改一改了,教育孩子家长亦是“老师”,何必图饭桌上的那点指教呢?这种被“师”化的现象也反映了家庭教育的缺陷,家庭教育的短板亟待弥补,家校互育的桥梁还没有搭建好,教师要让家长们明白:某某某是老师,自己也是孩子的老师。以身作则,言行一致,教育下一代,没有旁观者。</p><p class="ql-block">家有贤妻,我不怎么去菜市场、超市等场所买东西,即使在那样的场合,也都是配角。一次,我陪妻子去菜市场买点肉、馄饨皮什么的,菜市吵吵嚷嚷,人头攒动。我也不太在意周边的大事小情,大都是妻子搞定了递给我拎着,时不时方便时扫个二维码付个账。讨价还价没有我的事,评头论足,看说明,看生产日期,时不时把老板惹急了,冒出一句:你真是老师耶!咦,他怎么知道我是老师呢?那次我去日用百货店买一个插座,问长问短后,那老板说:“你是老师吧?”回来后,跟妻子一道,我们都笑了。在买东西这一方面,我还不算那么的白痴,可要说卖东西了,那就是纯粹的一无所知了。曾记得家里有一亲戚开了个代销店,在年底生意忙,门面前还带卖对联、窗花、烟花、爆竹等零七碎八的,叫我帮帮忙,我就参与了。可倒好,在现场我时不时听到:你,就像先生一样,你是老师吧?哎,越帮越忙。师味太浓,影响生意呀!记忆中那段学习驾驶的日子,多问了几个为什么,经常被教练说:你真是老师吔!真是苦不堪言,哭笑不得。</p><p class="ql-block">师味太浓,不是我的错,我又没少给别人钱,我也没有伤害到什么人。问题是出在我们的社会对老师可能存在什么偏见吧?老师在不断提升自己素质的同时,还在不断地服务于他们,他们为什么那么说?</p><p class="ql-block">多问几个为什么有什么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上所记所述基本是实。作者用自嘲去解嘲,从前一部分的“诗味”到后一部分的“尸味”,在揭示自己个性缺点的同时去批判他人人性的扭曲以及存在的社会根源。以此警示教师群体要重师德之修养,塑被社会认可之形象。</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