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甘肃的甘南成为人们的热门旅游地。假如你到了甘南,那迭部一定是不会错过的。因为那里有险峻的高山,清澈的河流,庄严的寺庙以及红色的文化。</p> <p class="ql-block">⏸迭部县城</p> <p class="ql-block"> 迭部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南部、甘川交界处,白龙江上游的高山峡谷地带。东邻舟曲、宕昌县,北接卓尼、岷县,西、南与四川省若尔盖、九寨沟县接壤。</p><p class="ql-block"> 迭部,古称叠州,藏语的意思是“大拇指”,即神仙拇指点开的地方。神话传说,迭部四周全是高耸入云的石头山,隔断了交通。古代有个山神途经这里,被石山挡住了去路,伸出拇指一摁,石山顿时开了缺口,便有了通道。这一地区的行政管辖建制变化频繁,直到1962年元旦才成立了迭部县。县域面积五千多平方公里,尽为山地,几乎没有平原,平均海拔高度在三千三百多米,人口有六万多人。</p> <p class="ql-block"> 红军长征在迭部县有两个重要事件被载入史册。一个是俄界会议,一个是腊子口战役。</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甘肃地图上,没有“俄界”。俄界是迭部县达拉乡的高吉村。当年红军从四川带来的通司(翻译)误将高吉读成俄界,红军中作会议记录的同志便将“俄界”记录下来,会议也就成了“俄界会议”。不过,现在和长征有关的史料中,仍然使用“俄界”这个名字。</p> <p class="ql-block">⏸俄界会议纪念广场</p> <p class="ql-block"> 迭部我来过两次,第一次来是2019年7月11日,那天的经历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当时,我们在若尔盖县城吃过午饭,原本计划参观巴西会议旧址等,不料阴雨连绵,道路泥泞,无法前往,只好赶往迭部县城,第二天去俄界会议旧址和腊子口战役参观点。</p> <p class="ql-block"> 若尔盖到迭部约一百四十公里,中途路过著名的花湖生态旅游区,我们稍事休息,走进草地。夏日的花湖水丰草胜,清凉秀美,湖水清澈如镜,湖畔开满鲜花,五彩缤纷,令人心旷神怡。而我觉得,这里大片大片的沼泽地,似乎才是当年红军穿越的真正的草地,水坑遍地,草包一团一团地,踩在湿漉漉的草甸上软绵绵的,稍有不慎,就会掉进泥潭当中不能自拔。</p><p class="ql-block"> 离开花湖,没走多远,就进入高山峡谷地带。这里是岷山山脉北段,崇山峻岭,群峰交错。它实际上成了四川与甘肃的天然分界线。岷山南麓属于川北若尔盖,其北麓则进入甘南迭部等县境。迭部县,南有岷山,北有迭山,两大山系在其境内形成数百座纵横交错的高山,重峦叠嶂,历史上是不是因此而被称为叠州?我想是吧。</p> <p class="ql-block">⏸俯瞰高吉村(图片来自官网)</p> <p class="ql-block"> 过了郎木寺,进入省道三一三,出现状况。前方道路正在施工,一半路面已打好水泥,为保护新打的路面,工人在水泥路面铺上一层塑料膜,上面压了很多小石块。这样就只剩下一半路面能够通行,加上小雨下个不停,本就不宽的坑坑洼洼的路面变成了稀泥窝。朋友把这样的道路比喻为“米汤锅”。用来形容道路上的泥浆就像熬制劲道的小米粥,稠稠地,粘粘地,用筷子一挑还扯丝的那种。即使是这样的路况,还有个别司机不懂礼让,只顾往前开,造成车辆拥堵。</p><p class="ql-block"> 郎木寺到迭部县城有六十五公里的路程,我们走了快四个小时,平均时速十六迈,还不如自行车的速度。快到迭部县城时,道路才变好。走了一下午省道三一三,也让我对幸福的概念有了彻悟。什么是幸福?当你驾车从破烂不堪、扬尘迷漫的砂石路上,当你从坑洼不平、前堵后拥的“米汤锅”路上,当你从落石不断、危险难料的盘山路上,突然驶上平坦宽阔、通畅漂亮的大道,那才叫幸福。</p> <p class="ql-block">⏸俄界会议会址</p> <p class="ql-block"> 到了迭部,标志着中央红军长征走出了四川,进入甘肃。甘肃是参加长征的四支红军队伍都经过的唯一省份,从岷山到六盘山,从甘南草原到陇东高原,到处都留下了红军光辉的足迹;甘肃也是红军长征活动时间最长的省份之一,从1935年8月到1936年11月,共一年多时间。其中:</p><p class="ql-block"> ——红二十五军从1935年8月2日入甘,到9月中旬前后入陕,在甘肃活动四十余天。</p><p class="ql-block"> ——中央红军(陕甘支队)从1935年9月5日入甘到10月中旬入陕,在甘肃历时四十多天;西征军从1936年5月18日组建后,相继进入宁夏、甘肃开展活动,直到三大主力会师,活动时间约半年有余。</p><p class="ql-block"> ——红二、红四方面军从1936年8月进入甘肃,到1936年11月22日山城堡战役以后入陕,历时一百余天。</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旧居</p> <p class="ql-block"> 时间回到1935年8月下旬,右路军走出草地,到达川北若尔盖县巴西一带,发动了著名的包座战役,消灭胡宗南守敌一个团和援敌一个师,为红军北进甘肃创造了很好时机。但是,张国焘违背中央确定的北上战略方针,擅自强令所有红军南下,并背着中央给前敌总指挥部政委陈昌浩发了一封率右路军“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的密电。这份至关重要的电报被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叶剑英获悉,他立即报告了毛泽东。为避免红军内部发生冲突,9月9日夜,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中央领导断然决定,率领红三军(原红三军团)和军委纵队,迅速脱离巴西险区,先行北上,向甘肃境内挺进。</p> <p class="ql-block"> 10日,中央进入迭部县达拉乡地界后,以中央政治局的名义分别致电徐向前、陈昌浩和张国焘,再次重申中央北上方针。陈昌浩的态度与张国焘一样,指责中央是“右倾机会主义”、“逃跑主义”,决心南下。同日,中央还发布了《为执行北上方针告同志书》,强调指出,目前形势完全有利于我们,无论如何不应该再退回原路。“南下是没有出路的,南下是绝路”。</p><p class="ql-block"> 11日,中央抵达高吉村,与先期到达这里的红一军(原红一军团)会合。并再次致电张国焘,严厉指出:中央为贯彻自己的战略方针,再一次指令张总政委立刻率左路军向班佑、巴西开进,不得违误;中央已决定右路军统归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同志指挥,并已令一、三军团在罗达、俄界集中。显然,这时的中央电令,对张国焘不起作用。12日,张指责中央“不图领导全部红军,竟率一部秘密出走,其何以对国际和诸先烈”等。他还致电红一军、红三军负责人,诱令他们南下。</p> <p class="ql-block"> 为了揭露和批判张国焘的分裂本质,确定下一步的行动方针,党中央于12日在高吉村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俄界会议。会议首先由毛泽东作关于同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的争论与目前行动方针的报告。报告着重讲了三个问题:</p><p class="ql-block"> 第一、中央坚持两河口会议确定的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张国焘反对这个方针,主张向南在政治上是没有出路的,中央不能把一、三军团也拉上这条绝路。由于张国焘的阻挠和破坏,使一、四方面军不能共同北上,因此,一方面军主力之一、三军团应该单独北上。</p> <p class="ql-block"> 第二、毛儿盖会议决议是红军主力向黄河以东发展。现在由于情况变化,我们的行动方针应有所改变,首先经过游击战争,打到苏联边界去,打通国际联系,得到国际的帮助,整顿和休养兵力,扩大红军队伍,创建根据地,再向东发展。从各方面条件看,实现这个新方针,无疑是可能的。</p><p class="ql-block"> 第三、中央与张国焘的斗争,是党内两条路线的斗争,要尽可能做工作,争取他,不马上做组织结论。因为它关系到争取四方面军的广大干部,我们还要尽力争取四方面军北上。</p> <p class="ql-block"> 接着,彭德怀报告了部队改编等问题。在讨论时,与会同志一致赞同毛泽东的报告,拥护中央北上方针和改编军队。大家纷纷发言,揭露了张国焘拥兵自重、制造分裂、争夺权力的阴谋活动。</p><p class="ql-block"> 会议决定,红一、红三军和军委纵队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为司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林 彪为副司令员,王稼祥为政治部主任,杨尚昆为政治部副主任;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样、彭德怀、林 彪组成五人团,负责军事领导。</p> <p class="ql-block">⏸茨日那村</p> <p class="ql-block"> 会议作出《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定》。需要说明的是,因时间紧迫,该决定在俄界会议上只是原则通过。中央北上到哈达铺以后,在9月2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决定“关于国焘问题的决议的起草,由洛甫(张闻天)负责”。这一决定由张闻天写成并通过后,没有立即公布。直到1935年12月,才在中央委员范围内公布。目的是教育并挽救张国焘本人,给他以改正错误的机会,并争取四方面军的广大指战员。但利令智昏的张国焘,拒绝中央的一再劝告和挽救,在分裂党和红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p> <p class="ql-block">⏸辣子情缘雕像</p> <p class="ql-block"> 今年5月16日,我第二次来到迭部,专程参观了俄界会议会址。会址位于迭部县城东南六十多公里的达拉乡高吉村。这里处于岷山峡谷地带,山峦重叠,达拉河穿行南北,沟通川甘两省,从而使达拉沟成为川甘天然通道之一。古时运兵征战,屡经此道。三国魏蜀相争,唐、蕃、吐谷浑交战,以及1253年忽必烈远征云南,均取此道。红军就是途经此道,从巴西抵达高吉的。</p> <p class="ql-block"> 高吉村是个藏族山寨,当年只有二十几户人家,现在已是个大寨。“高”在藏语里意为山,“吉”意为八,“高吉”的意思是“八个山头”。走进高吉村,具有浓郁藏族风格的搭板房,依山就势不规则地分布着。在众多房子中间,隐藏着一个用土墙围着的两层木楼小院,这里就是俄界会议旧址。2006年旧址成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会址的外形和沙窝会议旧址有些相似。小院内,当年召开会议的土屋和毛泽东居住的木楼保存完整。可以看出,当地政府为保护和重修俄界会议会址下了不少功夫。</p> <p class="ql-block"> 俄界会议后,陕甘支队先头部队从高吉出发,继续北上,沿达拉河向腊子口方向挺进。从高吉到腊子口,要经过藏民聚居区和原始森林。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宣传,许多藏民藏匿粮食,逃离村寨,红军来后,吃住遇到很大困难。原始森林地带沟壑纵横,道路崎岖,行军艰难。小股反动武装在山林里偷袭,也给红军造成了伤亡。9月14日晚,红军大部队到达达拉沟口的旺藏寺,毛泽东就住在茨日那村的桑杰家。</p> <p class="ql-block"> 去腊子口的半道上,我们路过旺藏寺。旺藏寺现在是旺藏乡政府所在地,距茨日那村二里地,在国道上远远就能看见路边“茨日那毛主席旧居”纪念碑。</p><p class="ql-block"> 茨日那村坐落在山坡上,干净整洁,被命名为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村口还建有长征驿站。我们沿着一面红军文化墙往村里走去,首先看到一座藏族群众欢迎毛泽东的雕像。雕像命名:辣子情缘,是一位藏族老者与毛泽东握手,手里提着一大串辣子。毛泽东的旧居是一个藏式小院。院墙是土墙,院子很小,迎面是二层小木楼,一层是警卫室,二层是毛泽东住室,室内保留着当年的布局,墙上毛主席的画像上挂满了洁白的哈达。当年在这里,毛泽东向红四团发布了“以三天的行程夺取腊子口”的命令。</p> <p class="ql-block"> 在茨日那,我们有幸见到了旧居的主人桑杰。他现在仍住在这里。听桑杰说,当年他爷爷尕让接待毛主席时,他们家是村里最富裕的。这座房屋在新中国成立后曾经被没收,1976年才还给他家,由他继承下来。爷爷、父亲和他三代人一直守护着这个红色遗址。桑杰对我们说,祖先留给我旧居,让我很自豪,很骄傲。我要守护好旧居,守护旧居就是守护不朽的长征精神。从桑杰的身上,我感受到藏民的纯朴和热情,还有担当和传承。</p><p class="ql-block"> 在茨日那,我了解到这里的群众对毛泽东的感情深厚,家家户户都贴着毛主席画像。桑杰告诉我们,前多年,村里一户人家失火了,村里人都帮着救火。跑到他家一看,房主人带着全家人正往外跑,什么东西都没拿,只有房主人双手高举着毛主席像从火里跑出来了。</p> <p class="ql-block">⏸二层毛泽东住室</p> <p class="ql-block">⏸与桑杰合影</p> <p class="ql-block"> 离开茨日那,我们沿省道三一三前往下一站——闻名于世的腊子口了。</p> <p class="ql-block"> 注:部分图片拍于腊子口战役纪念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