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须夜蜂虎(学名:Nyctyornis athertoni)是佛法僧目、蜂虎科的鸟类,体长约30厘米,是绿色林栖型蜂虎,蓝色的胸羽蓬松,嘴厚重而下弯。成鸟顶冠淡蓝,腹部棕黄带绿色纵纹。尾羽腹面黄褐。亚成鸟全身绿色。喉、胸部中央的羽甚长和亮色;该物种嘴形较粗厚、顶峰较平,每侧有一凹陷;鼻孔为小羽所掩;翅长,第3片飞羽最长,第1片约为其三分之二长;尾长,微凸形。 蓝须夜蜂虎栖于高大森林上中层。成对生活,似乎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不活跃。无声地从高栖处捕食。停歇时尾部扇开或抽动。较其他蜂虎更属森林鸟种。食物全为飞虫,亦以蜂类为多。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印度北部,中国南部包括海南岛,东南亚。 每年繁殖期因地而异,在印度东部阿萨姆邦的繁殖季节为2-5月和8月,在尼泊尔是4-10月。在缅甸是3-10月,在泰国4-5月行。<br> 巢穴是父母双方在丛林小径或道路附近的斜坡上、沟壑或山体滑坡的墙壁上挖的,常挖于林间峡谷的岸壁或坡地盘山道旁的陡壁上。这项工作在产卵开始前一个多月开始。巢穴是孤立的,尽管挖掘巢穴的墙壁上经常有洞,这些洞可能是前几年的洞穴或巢穴。隧道入口直径约10厘米,深度在1.3-3米之间。尽头处扩大为卵室,宽20厘米、高13厘米。无巢垫,土壤最初是裸露的,但很快就被一层厚厚的有机碎屑覆盖,这些碎屑是鸟类在产卵前很早就丢弃的。而且还常散落在洞口外的地面。<br>雌性每窝产6枚卵,卵纯白色,形甚近球形。雄鸟和雌鸟轮流负担营巢、孵卵和育雏任务。雏鸟为晚成性。 蓝须夜蜂虎有时栖于树梢上,见虫飞过即腾空而起捕食,不论成功与否均马上以一弧圈形滑翔而下回至原位。这只虫子就是这样抓来的,抓来以后还向空中抛起玩耍一阵子,才去喂给宝宝吃。 难得一见的雌雄同框 拍摄于广西弄岗-2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