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路谈兵法·赢职场(44)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

机器人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题字:曹洪嶺,山东省书协副秘书长,东营市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span></p> <p class="ql-block">《孙子兵法·行军篇》曰:“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意思是说,敌人气势汹汹出兵同我对阵,但迟迟不交锋又不辙退,必须谨慎地观察其企图。</p><p class="ql-block">常言说,事出反常必有妖。战场上遇到反常的事就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因为反常的背后往往隐藏着诡诈或秘密。指挥员如果对这些“反常”现象熟视无睹、习以为常,必然要中计上当,或者错失良机。所以,那些善于用兵的人,必然是善于问“为什么”的人。</p><p class="ql-block">辽沈战役期间,东北野战军以雷霆之势攻克锦州后,迅速挥师北上与赶来增援的廖耀湘兵团在辽西碰面,一时间双方形成了混战局面。按照林总的一贯要求,所属各纵队及师团每天都必须上报当日的战况和缴获情况。在一天深夜,值班参谋正宣读某师上报的数据,林总猛然叫停,问道:“刚才念的在胡家窝棚那场战斗的缴获,你们听到了吗?”林总见无人出声,便连问了三句:“为什么那里缴获的短枪与长枪的比例比其他战斗高?为什么那里缴获和击毁的小车与大车的比例比其他战斗高?为什么在那里俘虏和击毙的军官与士兵的比例比其他战斗高?”</p><p class="ql-block">人们还没来得及思索和回答,林总就指着地图上的那个点说:“我断定,敌人的指挥所就在这里!”果不其然,廖耀湘这条“大鱼”在胡家窝棚附近被逮了个正着。</p><p class="ql-block">其实,生活中、职场上许多人的高妙之处,常常就源于遇事时那种习惯性的眉头一皱的“为什么”。</p><p class="ql-block">王戎与阮籍、嵇康同为“竹林七贤”中人,曾任晋朝司徒,位列三公。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一些小孩出去游玩,看见路边的李树长了许多李子,把树枝都压弯了,孩子们竞相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别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他回答说:“这棵树长在路边,却还有这么多李子,说明一定是苦李子。”人们摘下来一尝,果然是苦的。“王戎七岁识李”的故事,传为千年佳话。王戎的聪慧就在于他不仅觉察到了“反常”,而且心中比别人多了个“为什么”。</p><p class="ql-block">职场上,遇事喜欢问“为什么”,有助于人们拨开职场迷雾,看到事实真相,不盲目跟从,防止吃亏上当;有助于人们“顺藤摸瓜”,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有助于人们养成说话做事“过脑子”的良好习惯,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中更加审慎和明智地表达观点、采取行动,避免因冲动而造成的不良后果。</p><p class="ql-block">爱问“为什么”,好处多多,何乐而不“问”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姜海旗题“老路谈兵法”)</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老路名片:</i></p><p class="ql-block"><i>路秀儒,军封大校,人封作家,自封学人,时封兵学专家。曾任原济南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某基地司令员、军区司令部某部部长,现为山东孙子研究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孙子研究》杂志主编、孙子兵学大讲堂讲师团团长,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烟台大学客座教授。先后出版著作17部,多部获全国性和山东省奖项。</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为文追求:独辟视角,原创深耕!</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