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的故事——从五圣山回望上甘岭并忆战友 作者 :武绪昌(原志愿军第12军34师106团保卫股长)

平分秋色

<p class="ql-block">诵读:平分秋色</p><p class="ql-block">“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阳光……”</p><p class="ql-block">这首歌,旋律优美,歌词打动人心,唱出了志愿军战士的大无畏国际主义英雄气概。每当这旋律响起, 歌声让我动情,歌声荡涤着我的心灵,我的眼里时常噙着泪水,怀念那些长眠在朝鲜战场上的十几万志愿军烈士,怀念老一辈的革命前辈!</p><p class="ql-block">&nbsp;&nbsp;我们的父辈不仅仅是养育了我们,而更值得我们儿女们尊崇的是他们所经历的那场战争,因为那场战争之惨烈任何人都不敢想像,假如不是他们那一代人那股有我无敌、舍生忘死的英勇顽强斗志,抗美援朝战争能获胜吗?历史告诉我们,告诉了全世界,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军人不可战胜!在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在今天八一建军节94周年之际,我以父辈们在朝鲜的一张张珍贵的照片为载体,把父亲亲笔写的“从五圣山回望上甘岭并忆战友”的回忆录再次展现在人们面前。</p><p class="ql-block">&nbsp;&nbsp;我忘不了,父辈们浴血奋战亲历的上甘岭战役讲述的一个个故事,“当我迈着沉重的步伐踏上五圣山的主峰,并从五圣山回望上甘岭村537·7高山北山的几个山头尽收眼底。大雪过后的朝鲜,大地一片银白,唯独上甘岭左右那个高地,被双方的炮火轰的黑呼呼的。现在不行了,也没有相互争夺的激战,整个战场步入寂静。我面对这银色的世界,静的喘不过气来的氛围,呆呆地眺望。如果不是上甘岭那片轰翻的黑土,谁能相信这是敌人用无数枪弹削低了2尺,付出了数万人的代价,结果还是寸土不得,震惊世界的上甘岭呢?从阵地上撤下来的部队战士徐徐而过,没有歌声笑语,只是默默地向后走。</p><p class="ql-block">我站在部队的一边,竭力想寻找我所认识熟悉的干部和战士,但我的这个愿望很难实现,除了几个似乎面熟的人外,我所熟悉的同志却很难找到。望着走过的队伍,我的眼前模糊起来,他们怎么都不在队伍中了呢?尽管他们牺牲的消息早已传来,我却不愿相信那是真的。我多么希望在队伍里找到那熟悉的身影啊!</p><p class="ql-block">&nbsp;&nbsp;我的眼眶湿润了,视线模糊了,仿佛看见了一个个熟悉的面容,他们戴着红花,成队成队地从我面前走过,走向远方,走向远方……”</p><p class="ql-block">&nbsp;&nbsp;我忘不了,2019年11月,我站在朝鲜的松谷(骨)峰主峰顶的遗址上,69年多前的战斗,那一幕幕仿佛就在我眼前: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 ……</p><p class="ql-block">&nbsp;&nbsp;忘不了!忘不了!历史是你们创造的,江山是你们打下的!</p><p class="ql-block">&nbsp;感谢老兵们给我们留下生命中的青春芳华!</p><p class="ql-block">我们要永远记住我们的父辈们!</p><p class="ql-block">永远记住长眠在朝鲜三千里江山的的英烈们!</p><p class="ql-block">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精神万岁!</p><p class="ql-block">伟大的志愿军烈士永载史册!</p> <p class="ql-block">  从五圣山回望上甘岭并忆战友</p><p class="ql-block"> 作者 :武绪昌</p><p class="ql-block"> 我所在的志愿军 一0六 团在上甘岭战役中,与敌人拼杀了28个昼夜,许多战友在战斗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最后都牢固地守住了阵地,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战士们既带着胜利的喜悦,又怀着对牺牲战友的思念心情,离开了这血与火的阵地。</p><p class="ql-block"> 当我迈着沉重的步伐踏上五圣山的主峰,并从五圣山回望上甘岭村,537。7高山北山的几个山头尽收眼底。</p><p class="ql-block">大雪过后的朝鲜,大地一片银白,唯独上甘岭左右那个高地,被双方的炮火轰的黑呼呼的。现在不行了,也没有相互争夺的激战,整个战场步入寂静。我面对这银色的世界,静的喘不过气来的氛围,呆呆地眺望。如果不是上甘岭那片轰翻的黑土,谁能相信这是敌人用无数枪弹削低了2尺,付出了数万人的代价,结果还是寸土不得,震惊世界的上甘岭呢?</p><p class="ql-block"> 从阵地上撤下来的部队战士徐徐而过,没有歌声笑语,只是默默地向后走。</p><p class="ql-block"> 我站在部队的一边,竭力想寻找我所认识熟悉的干部和战士,但我的这个愿望很难实现,除了几个似乎面熟的人外,我所熟悉的同志却很难找到。望着走过的队伍,我的眼前模糊起来,他们怎么都不在队伍中了呢?尽管他们牺牲的消息早已传来,我却不愿相信那是真的。我多么希望在队伍里找到那熟悉的身影啊!</p><p class="ql-block"> 一连指导员陈大章,他身材不高,长方脸,说起话来总是笑盈盈的,只要你和他一接触便会立刻感到他是一个有才干有头脑,对人忠厚诚恳,是一个称职的政治工作者。一连亲密的官兵关系,领导班子的坚强团结,和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都灌注了他大量的心血,全团干部都知道陈大章是一个优秀的指导员。可如今,他却永远留在阵地上,永远回不来了。战士们再也听不到他那铿锵有力的政治动员和信心十足,慷慨激昂的誓言,党员们再也听不到他那深入浅出,娓娓动听的党课和革命道理,班排干部和骨干再也没有机会和他一起分析战想,研究如何做好工作,这一切都不可能了。他曾说,"在必要时要用自己的热血去换取革命的胜利,这就是为人民服务。"他实践了自己的诺言,他的血没有白流。</p><p class="ql-block"> 队伍继续走着,我的视线跟着队伍的移动而寻觅。四连过去了,仍不见指导员宿茂生,对他我特别熟悉。他当战士、班长、排长一直到担任指导员,我们都在一个营。宿茂生同志中等身材,文化不高,头脑反应却很机灵,作战勇敢,当班长时曾在一次战斗中率领全班冲入敌阵左突右杀,把敌人打得稀里哗啦,为我全部歼敌 创造了条件,后来领导上叫他担任指导员.他说:"咱这号人咋能干这个,冲冲杀杀还差不多。"是的,从表面看来他似乎不合适做政治工作,但从本质上看,他担任指导员是最恰当,最合适不过的。他虽不爱多说话,但处处以身作责,为战士作表率,对战士要求严格,十分关心战士的疾苦,战士有什么过失,他会狠狠批评,可在战斗中他对每个战士该如何动作都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尤其他自己身先是卒的模范行动,使战士们十分钦佩。上阵地时,阵地上只有一条很短的坑道,为了避免伤亡,叫战士们都进坑道,自己却守在坑道口,不幸的是一发枪弹落在了坑道口,战士们都安然无恙,宿茂生同志却中弹倒下了。战士们拥到他身边喊着"指导员,指导员"他却再也不能回答了。他常说,"我不会讲话,当不了指导员。"可他的实践却证明他是一个在战斗中威望很高的称职的指导员。</p><p class="ql-block"> 队伍将要走完,八连走了过来。可我却不敢认这个连队了,这是八连吗?走在前面的连干部都不是原来的人了,原先的连干呢?连长文法礼、米玉岗,怎么一个都不见呢?通常连干部是走在队伍的前面的啊!一个连队能不能打仗,一看连长、指导员就知道个八九不离十。八连连长文法礼是一个英峻青年,高高个头,方方的脸蛋,衣服总是整正齐齐,干干净净,精神抖擞地走在队伍最前头,一看就知道是一位精精干干能打仗的连长。事实也是如此,他平时不拘言笑,遇事沉着,尤其是在战斗中临危不乱,善于动脑筋,善观察,肯分析,是一位无私的英勇善战的连长。然而,在11月18日他率领突出排打退了数倍于我的敌人进攻后,为避开敌人猛烈炮火坑道而把突出排撤进了坑道,敌机一颗重磅炸弹投在坑道口,文法礼和全排战士被埋在坑道里,全部壮烈牺牲。指导员米玉岗也在组织反击中身负重伤,被送回了后方。</p><p class="ql-block"> 一队队凯旋的战士们走完了,我所认识的干部和战士许多没有见到。他们都到哪儿去了?他们有许多人虽伤后被送回了国内,还有许多同志壮烈牺牲了。但是,他们在九泉下的英灵可以自豪地告慰亲爱的母亲祖国。因为他们是为保家为国而献出生命的!</p><p class="ql-block"> 我的眼眶湿润了,视线模糊了,仿佛看见了一个个熟悉的面容,他们戴着红花,成队成队的从我面前走过,走向远方,走向未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作者15岁时,在太行山为八路军送情报,经过敌战区时,日本人为其拍摄的良民证件,之后作者穿梭在解放区与敌战区之间,为八路军打击曰寇送了大量的情报。</p> <p class="ql-block">解放战争时期的作者,年仅17岁。</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时期的作者,年仅21岁。</p> <p class="ql-block">朝鲜上甘岭战役537.7高地的战友们,感谢武燕平姐姐提供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上甘岭战役106团的战友们。</p> <p class="ql-block">作者武绪昌(右一)。</p> <p class="ql-block">从左到右,朝鲜战友三兄弟:武绪昌,、张培林、郭广森。</p> <p class="ql-block">106团的战友们。</p> <p class="ql-block">快乐的志愿军,右一武绪昌。</p> <p class="ql-block">右一站着张明祥,左一武绪昌。</p> <p class="ql-block">武绪昌左一、林体元,赵国强、肖爽、施政委(中间座位)</p> <p class="ql-block">106团的战友们。</p> <p class="ql-block">106团团长武效贤与战友们。右三为美篇作者的母亲唐贤琴。</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就是原志愿军106团在上甘岭537.7高地北山二十八天,撤出阵地时,欢呼胜利时景情,阵列于原十二军军史馆。</p> <p>上甘岭,位于朝鲜五圣山下的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子。从空中鸟瞰,这个小村子在五圣山伸出去的两个山腿间;在军事上,这两个山腿被称为“597.9高地”和“537.7北山高地”。再往前便是美军控制的平康、金化、淮阳地区,也被美军称为“铁三角”。图为上甘岭597.9高地和537.7高地。图为1953年历史照片。</p>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951年11月21日志愿军第12军第34师106团一营对科湖里地区572.4高地进行反击战斗宣誓。</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952年初冬志愿军12军106团1营在上甘岭537.7高地打退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952年12月初志愿军第12军106团1营向上甘岭537.7高地北山之敌反击。</h3> <p class="ql-block">【 题从五圣山回望上甘岭并忆战友&nbsp;</p><p class="ql-block">随感】文/古道西风</p><p class="ql-block">仰望巍巍五圣山,英烈丰碑壮千古。</p><p class="ql-block">俯瞰惠济壮时空,滚滚激水赞英灵。&nbsp;</p><p class="ql-block">当年那片疮痍地,漫野花开分外香。</p><p class="ql-block">走进异国心颤动,耳边犹响喊杀声。</p><p class="ql-block">脚踏当年先辈路,缅怀先烈血与火。</p><p class="ql-block">目送风光上甘岭,续写前人圆梦章。</p><p class="ql-block">保家卫国施大略,歼美顽狼建奇功。</p><p class="ql-block">浴血剩勇好男儿,炮声隆隆追穷寇,</p><p class="ql-block">六十八载砥砺行,旌旗猎猎转乾坤。</p><p class="ql-block">五圣山脚埋忠骨,不朽丰碑向宇呼。</p><p class="ql-block">先烈英名藏腹底,铭心圆梦世间殊。</p> <p class="ql-block">六十年代,文章作者为34师102团政治委员。</p> <p class="ql-block">文革时期文章的作者武绪昌。</p> <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末,文章的作者与李德生军长以及他的战友们在浙江。</p> <p class="ql-block">  亲爱的父亲,今天是2019年2月9日,大年初五,是您的生日,每年春节的初五,妈妈都要为您包上您最喜欢的饺子。今年妈妈、姐姐、我是在海南岛过的年,爸爸,我们又在为您包饺子,并奉上您偶而喜欢喝的白酒,我会看着您吃完,并和您聊着我如何的思念着您⋯⋯</p><p class="ql-block"> 亲爱的父亲,您永远是我心中那颗最明亮的星星!</p> <p class="ql-block">  亲爱的父亲,2021年5月3日,在秦部长和韩德林阿姨的安排下,妈妈,我,弟弟在南京见到了您在文章中说到的米玉岗叔叔,老人精神抖擞,真看不出他是在上甘岭战役中身负重伤的英雄,深深地㊗️福他老人家健康长寿!祝福秦部长身体健康!</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中国人民解放军94周年建军节,亲爱的的父亲,您的女儿向您致敬!</p> <p class="ql-block">祝福美篇作者的母亲节日快乐!</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2022年11月17日,70年前的今天,是父亲所在的第12军34师106团参加上甘岭战役开始,17日晚,3营率先投入战斗,配合93团夺回被敌占领的537.7高地4、5、6号阵地,完成了与93团的交接。</p><p class="ql-block">凌晨5时许,106团接守537.7高地阵地还不到三个小时,分队尚未部署就绪,敌人就出动了4架飞机对我阵地进行轮番轰炸扫射,接着炮弹铺天盖地般地砸来,与此同时,敌537.7高地主峰上的坦克和十几挺大口径机关枪向537.7高地北山直接瞄准扫射。6时许,敌开始了以两个班,后逐次增至两个排、两个连直至两个营的兵力轮番向106团的阵地攻击。中午11时许,敌又以12架飞机将成吨的炸弹倾泻在阵地上……我这里摘录的,是军史中关于106团上甘岭之战第一天的战斗状况,我父亲和106团的父辈们就是这样开始了他们在上甘岭与敌鏖战的28个昼夜。</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场残酷的鏖战,在长达28天的苦战中,106团打退敌军130余次进攻,歼敌4116名,牢牢守住了阵地,圆满完成了战斗任务,但是我106团亦伤亡1268名官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弟弟在“铁血铸丰碑——战斗在上甘岭的志愿军106团(十一)”中写到:</p><p class="ql-block">我父亲当时负责后勤工作,安顿从前沿阵地回撤的连队残余人员,也是后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我父亲来说,上甘岭战役中最让他痛心的事情,莫过于看到他熟悉的战友牺牲。</p><p class="ql-block">“从阵地撤下来的一队队战士徐徐而过,没有歌声笑语,只是默默地向后走。我站在队伍的一边,竭力想寻找我认识熟悉的干部战士,但我的这个愿望却很难实现,除了几个似乎面熟的人外,我所熟悉的同志却很难找到。望着走过的队伍,我的眼前模糊起来,他们怎么不在队伍中呢?尽管他们牺牲的消息早已传来,可我不愿相信那是真的。我多么希望在队伍里再找到他们那熟悉的身影啊!”</p><p class="ql-block">父亲对战友熟悉得像亲兄弟一般,对战友牺牲的经过铭心不忘: 1连指导员陈大章个头不高,性格活泼,善于做战前动员工作,牺牲于537.7高地西翼阵地; 8连连长文法礼率领3排打退了敌人数次进攻,为躲避炮弹撤入坑道,敌机一颗重磅炸弹将坑道炸塌,文法礼和3排二十多名战士被埋在坑道里全部牺牲;5连连长朱国法和副连长陈洪范是在同一天的战斗中先后牺牲的;9连副连长娄彦德是在夜袭敌阵回撤途中牺牲的;4连指导员宿茂生在躲避炮弹撤入一截短坑道时,为保护战士让战士们进入坑道里面,自己留在坑道口,被炮弹击中牺牲;……</p> <p class="ql-block">父亲在文章中写道:</p><p class="ql-block">“一队队凯旋的战士们走完了,我所认识的干部战士许多没有见到,他们都去哪儿了呢?他们有许多人负伤后送回了国内,还有许多同志壮烈牺牲了。但是,他们在九泉下的英灵可以自豪地告慰亲爱的母亲——祖国。因为他们是为保家卫国而献出生命的!”</p><p class="ql-block">“我的眼眶湿润了,视线模糊了,仿佛看见了一个个熟悉的面容,他们带着红花,成队成队地从我面前走过,走向远方、走向未来……”</p><p class="ql-block">父亲的这篇饱含深情,述说对亲如兄弟的战友们无限眷恋和缅怀的文章,我读过不知多少遍了,每次读时总是眼含泪水,现在当我写到这里时已是泪流满面。此时,我的心绪随着父亲的思绪而起伏,我的目光随着父亲的寻找而追寻,我的情感随父亲的情感而奔涌流淌。</p><p class="ql-block">我们的父辈啊!在国家和民族处在危难时刻,你们挺身而出,跟随刘邓首长转战太行、血战平汉、三出陇海、强渡黄河、决胜鲁西南、千里挺进大别山、夺汝河、攻襄阳、战淮海、渡长江、千里挺进大西南……你们打过多少硬仗、恶仗?你们在战场上结下的生死友情,是没有经历过血与火考验的我辈绝不能体会到的!</p><p class="ql-block">我父亲是一个出生于太行山下的铮铮北方汉子,平时不苟言笑一脸严肃,但内心中却充满着侠骨柔情。父亲在世时,我只看见过父亲两次流泪,那是还在我小时候,每次都是在家里父亲和战友提起战争年代和抗美援朝牺牲的战友时,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不能自制。当时我还不能理解,父亲为什么会哭?现在我渐渐明白了和理解了:战火中结下的战友情谊,拿什么可作比喻呢?没有!情同手足,生死相托!</p> <p class="ql-block">106团牺牲的前辈们,你们的战友没有忘记你们,106团的后代也没有忘记你们!2018年10月25日至30日,我作为“志愿军老战士、烈士亲属、志愿军后代赴朝扫墓代表团”副团长前往朝鲜金化郡九峰里志愿军烈士陵园和平康郡上甘岭烈士陵园扫墓。</p><p class="ql-block">面对在12军军史中屡屡出现的耳熟能详的英雄名字,以及更多的在军史中找不到姓名的烈士墓碑,我心中既感到悲壮又感到悲凉,但更多的是一种从心底油然而生的崇敬和景仰!我面对着英雄的墓碑,又想起了父亲所讲的故事:当年父亲登上五圣山,眺望着曾经发生过惨烈战斗的战场,急切盼望着战友们凯旋,可是,留给父亲的却是无尽的思念和回忆。</p><p class="ql-block">父亲在文章中写道:</p><p class="ql-block">“一队队凯旋的战士们走完了,我所认识的干部战士许多没有见到,他们都去哪儿了呢?他们有许多人负伤后送回了国内,还有许多同志壮烈牺牲了。但是,他们在九泉下的英灵可以自豪地告慰亲爱的母亲——祖国。因为他们是为保家卫国而献出生命的!”</p><p class="ql-block">“我的眼眶湿润了,视线模糊了,仿佛看见了一个个熟悉的面容,他们带着红花,成队成队地从我面前走过,走向远方、走向未来……”</p><p class="ql-block">父亲的这篇饱含深情,述说对亲如兄弟的战友们无限眷恋和缅怀的文章,我读过不知多少遍了,每次读时总是眼含泪水,现在当我写到这里时已是泪流满面。此时,我的心绪随着父亲的思绪而起伏,我的目光随着父亲的寻找而追寻,我的情感随父亲的情感而奔涌流淌。</p><p class="ql-block">我们的父辈啊!在国家和民族处在危难时刻,你们挺身而出,跟随刘邓首长转战太行、血战平汉、三出陇海、强渡黄河、决胜鲁西南、千里挺进大别山、夺汝河、攻襄阳、战淮海、渡长江、千里挺进大西南……你们打过多少硬仗、恶仗?你们在战场上结下的生死友情,是没有经历过血与火考验的我辈绝不能体会到的!</p><p class="ql-block">我父亲是一个出生于太行山下的铮铮北方汉子,平时不苟言笑一脸严肃,但内心中却充满着侠骨柔情。父亲在世时,我只看见过父亲两次流泪,那是还在我小时候,每次都是在家里父亲和战友提起战争年代和抗美援朝牺牲的战友时,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不能自制。当时我还不能理解,父亲为什么会哭?现在我渐渐明白了和理解了:战火中结下的战友情谊,拿什么可作比喻呢?没有!情同手足,生死相托!</p><p class="ql-block">我在心里一遍遍地默念着烈士们的名字。106团英雄的伯伯叔叔们,你们的身影永远定格在年轻的时光岁月里。如果你们没有牺牲也会儿孙满堂安享天伦,如今,你们却永远长眠在了异国他乡,你们为人民军队和祖国立下的不朽功勋将永载人民军队和共和国的史册!上甘岭英雄精神已成为中国人民心中一座永恒的丰碑!深深的思念绵延不绝,无论岁月如何更替,祖国人民和子孙后代将永远铭记你们!此刻,我以我父亲的名义、以106团你们当年所有战友和106团所有后代的名义,向英雄们深鞠一躬,行一个军人的庄严军礼!燃清香三柱,以祭奠英雄们的在天英灵!敬爱的英雄们,祖国山河无恙,祖国人民和你们家人盼英雄英灵归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