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母亲(副本)

王晓东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u><b>这是我与妹妹下乡三年后,与父母的一张合影。那时父亲刚从"牛棚"里放出来没多久,父亲显得十分憔悴。父亲见到我们主张合个影,父亲很深情的说:你们受我牵连,遭了不少罪,我惦念你们。</b></u></h1><h3><u><br></u></h3> <h3>  这是父亲1954午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期间的照片。</h3><h3> 父亲1946年冬还在铁路机务段做学徒,他与几位小伙攀过被炸断的松花江铁路桥,从汤原乘车奔赴哈尔滨参加东北民主联军(既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的。那时哈尔滨正要弃守转移,后来国民党部队停止进攻,部队抽调大批人员参加土改工作,因父亲念过初小(四年级),被调到工作队。在一次押送部队粮食时遭遇胡子袭击,父亲孤军奋战成功完成押运任务受到嘉奖,不久提拔为干部,并光荣的加入共产党。</h3><h3></h3><h3> 50年,父亲被调到海关工作,是新中国第一批海关干部,这期间由于各关口急需干部,父亲频繁调动跑遍东北各省。我生在满州里,妹妹生在安东,大弟又是满州里,小弟生在北京。杭美援朝初在秘密入朝的集安,后到安东,稍有平静又回满州里再到沈阳。在那里被抽调进京学习。</h3><h3> 建国初始,我们党和国家急需各方面管理干部,当时中国人民大学肩负培训党内后备干部任务。父亲在校期间专攻政治学、经济学和英语,因为成绩优秀,结业后留在外贸部工作。在机械进口公司任科级办事员,是该公司最年青的党委委员。(时年26岁)</h3> <h3>这是母亲58年的留影。</h3><h3>母亲出身贫寒,幼年家境十分困苦,她有一个妹妹(我老姨)四岁时被迫送人,随父亲下放到佳木斯后几经周折才找到相认。</h3><h3>5O年母亲随军到满州里,并同父亲一道在海关工作,任检查员。因父亲总是频繁调动,其工作不接续,加之孩子小一个挨一个的需要照顾,母亲不想给组织也算给父亲添麻烦,无奈几次辞职。要不然按现有政策算也是老干部了。记得文化大革命中听说时任商业局长当年才掙八百多分(解放初,政府工作人员同部队一样,实行供给制,按市场小米计算,也叫分),母亲愤愤不平道:有啥了不起的,我家老王挣的比他多一倍,我还挣八百多呢!没想这句话惹来大字报,好在母亲出身苦大仇深,又是名工人,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h3><h3><br></h3> <h3>50年,父亲被调到海关,任命为满州里海关监察科副科长,其间为毛主席出访苏联在铁路车站监管工人搬过道岔(当时是绝密的)。我就是那会儿在满州里出生的。</h3><h3>抗美援朝期间,父亲调到安东(现在的丹东)海关,那时美机常有空袭,晚间常常实行灯火管制,那时我小,母亲又怀着妹妹,一遇空袭,父亲因战事紧张,常常几天几夜不回家,就让警卫员把我装入早以备好的布袋里,黑灯瞎火的往防空洞里跑,我头上身上常磕得青一块紫一块的。长大后,我总觉得沒有兄妹脑袋灵光,母亲告诉我,这大概是小时候磕的,要怪就怪美国鬼子吧!</h3><h3> 按父亲讲,东北海关的制服在当吋是最时髦的,因为东北担负着与苏联贸易的重要任务,东北海关是唯一对外展示形象的窗口。年轻的海关人员,每逢假日总是把洗的洁白的制服熨的笔挺挺的,走在大街上,那叫个神气!那回头率绝对百分之百。</h3><h3> 现在看也很帅气和漂亮吧!</h3> <h3>这張照片拍攝于52年。</h3><h3>那年我们全家随父亲调动再次回到满州里。我的弟弟就是在那出生的。</h3><h3>父母那时二十多岁,母亲和当下年青人一样,爱照像爱显摆,她握的枪可不是她的,是偷拿枪父亲的,父亲是看到照片后才知道,对母亲好顿发火。</h3><h3>当时母亲已加入新青团(既共青团,当时叫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当时党员身份是保密的,团支部书记还曾找过父亲,动员其入团,沒想到党员公开后,父亲直接负责共青团工作,使这位团支书很尴尬。</h3><h3>当时母亲不识几个字,对一些新词只从字面理会。有一次团员学习会上,书记提问到:荣誉属于谁?正确的回答是:荣誉属于工人阶级。而母亲却抢先回答:荣誉属于小资产阶级。会后团支书向父亲汇报了此事,父亲大为恼火,回家后要求母亲学认字,母亲后来回顾说,现在能看报还真是你爸逼的。</h3><h3>母亲穿着洁白的海关制服还真有模有样的,老毛子商人见到海关捡查人员点头哈腰的让母亲很自豪,也很飘然。一次她把老毛子奉上抽捡的奶糖带回家,让父亲好顿剋。母亲告诉我们,一次你父亲找来一名白俄开锁匠人为海关中查封的日本鬼子撤离前沒带走的保险箱,里面竟有一盒珠宝手饰,这位白俄见四下无人顿生歹意,想拉拢父亲私分。遭到父亲严厉制止后竟以刀相逼,父亲拔枪鸣警,相持到海关警卫赶到才告一段落。母亲说,你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那天这事轰动整个海关,回家后我开玩笑说:反正沒人看见,也没数,顺便给我拿个金溜子戴戴也好。父亲怒不可遏:这是党的纪律!别说拿了,就是想都不应该想!</h3> <h3>  这是父亲留下的第一版(53年)的《毛泽东选集》1-3卷和第一版《毛泽东选集》4卷。</h3><h3> 父亲一生敬重毛主席。《毛选》上密密麻麻写满了读书心得和画的不同时期阅读后画的重点杠杠。父亲经常对我们讲,《毛选》中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那就是"实事求是"。毛主席领导革命的一生,就是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一生。那时从国外回来的以王明为代表的"二十八个半"的布尔什维克借第三国际之名把中国革命引向何等危险的边缘啊!</h3><h3> 当《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文章发表后,父亲表现得异常兴奋,他说:这是一次深刻思想解放运动,我们党终于又回到实事求是的道理上来了。才是真正的毛主席的思想。</h3> <p class="ql-block">  焦裕禄,是父亲最追崇的干部楷模。</p><p class="ql-block"> 当人民日报发表了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的事迹文章后,父亲不知看了多少遍,日记上的读后感就写了十多篇(只可惜文革抄家后都遗失了)。父亲多次动容的跟我说过,自从秦始皇立郡县制起,县一级就是政府的根基,我们的县领导就如同当年县太爷,是百姓的父母官。我们县委书记如果都像焦书记那样,关心百姓疾苦,率先垂范地带领百姓艰苦奋斗,因地制宜地治理好一方水土。不要说全部,那怕只有三分之一的县能搞上去,我们中国面貌将会有一个天翻地覆的大变样。</p><p class="ql-block"> 深圳划定为经济特区后,有着深厚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的父亲已卧床不起,他敏锐的感觉到中国将发生历史性变化,他说:特区是什么?是窗口,是当年的红色根椐地,我们党的干部就要放手发动群众大干一场,让星星之火燎原全国,中华民族崛起的时候到了。只怕是我们党的干部还未准备好,这可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和洗礼啊!</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多年后,父亲的话都言中了。l</p> <p class="ql-block"> 父亲去世已经过去整整40年,母亲离开我们也有32年了。他们的骨灰安放依山傍水的公墓中。父亲一生信仰共产主义,在临终前向组织递交的思想汇报的最后一句话是:同志们,永别了。共产主义万岁。骨灰盒上覆盖着党旗,这是党组织给予父亲最高褒奖。 </p><p class="ql-block"> 父母墓碑背后,我们雕刻上与众不同的墓志铭:革命创基业 雄魂激后人。前年重修墓茔,重立的墓碑背面用镶嵌上镏金楷书大字:家国情怀 魂激后人。这是对父亲一生革命生涯的写照,也是父母对我的期许,地下安息的父母会欣慰的。</p><p class="ql-block"> 父亲母亲永远和我们在一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