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入梦

毕亚平

<p class="ql-block">  甲辰龙年仲夏某夜,姥姥入梦。梦中,她在用脸盆洗发,面朝上、头朝下。与前一晚我和女儿给外孙女洗澡洗头的情形极其相似。梦醒惊诧。</p><p class="ql-block"> 算起来,姥姥去世已40余年,这期间她鲜有入梦。倒是近半年因我做了外婆,与她当年有了相同的身份,常常想起她。想起她的音容笑貌,想起她为家人操劳的点点滴滴。时而也会把她照顾我们,母亲呵护孙辈,如今我照护外孙女联系起来,思考生命之更续,寻味一代代的托举……</p><p class="ql-block"> 图片为三代姥姥怀抱外孙女</p><p class="ql-block">  左上:姥姥怀抱着我;中间:母亲怀抱我女儿;右下:我抱着外孙女</p> <p class="ql-block">  夏夜的这个梦,让离世几十年的姥姥,踏着她裹着的小脚儿再次从记忆中走出。</p> <p class="ql-block">  姥姥出生于清朝光绪二十六年,听起来很是遥远。而按公元纪年那是1900年,中国农历的庚子年(鼠年)。这一年,发生了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敦煌藏经洞被发现等重大事件。其中一些事件的发生,导致庚子赔款即辛丑条约的签订。这年是清朝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年份。作为普通人,姥姥的出生和她的一生没有被写进历史,但于我而言,她的诞生比其他事件更为重要。</p> <p class="ql-block">  这是姥姥的双亲——我的太姥、太姥爷</p> <p class="ql-block">  这是姥姥出生时安东的市景(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姥姥一生跨越清朝、民国、新中国三个历史朝代和时代。其中清朝11年;民国从头到尾;新中国前三十一年。她见证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p> <p class="ql-block">  在兵荒马乱,“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年代,姥姥都经历些什么,我不甚了了。这期间唯一知道的是姥姥作为弱小女子和伟大母亲,为了跟着共产党政府撤退到朝鲜的女儿一家(我父母和哥哥)能平安归来,去安东天后宫祈祷、许愿和以终身吃素兑现诺言的事。</p> <p class="ql-block">  我没有见过姥姥年轻时的照片。我出生时,她已经走过58个春秋。</p> <p class="ql-block">  在我的印象里,她似乎从未年轻过。从有记忆时起,她就是发髻永远挽在脑后、穿着自己缝制的素色大襟衣服和抿裆裤、包腿裹脚的小脚老太太。其实到我记事的60年代中前期,她还没我现在的年纪大。</p> <p class="ql-block">  姥姥是我唯一有直接接触且印象深刻的祖辈。爷爷和姥爷去世的早未曾谋面。奶奶虽见过面,但她去世时我才三岁没有什么印象。姥姥算得上那个年代的长寿老人,享年八十一岁。她是在二姨家当时所在的被她称为“兔子不拉屎”的辽东小镇离世的。也恰因老(指去世)在此地,随了她土葬的愿。她生前多次流露害怕被一把火烧了(火化)。我和父母姐妹与姥姥其他挚爱亲人一道参加了她的葬礼。那是我生命中最寒冷的冬季之一,送别第一个亲人的悲痛和手持花圈步行墓地几乎冻僵的情形,都留在我记忆的深处。</p> <p class="ql-block">  姥姥姓孔名宪卿。虽有自己正式的名字,但应该很少用到。在她那个年代,特别是作为家庭妇女,她不用填写各种表格,不用签字,连别人称呼她也都不呼其名。出嫁前父母在家该是唤着小名,出嫁后就成了孙孔氏(姥爷姓孙)或老孙家的。再后就被称为谁谁的妈、谁谁他(她)姥或奶。旧时代的女人没有什么自我。</p> <p class="ql-block">  姥姥一生育有两女一子,我母亲是姥姥的长女。这是姥姥和她三个子女珍贵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姥姥共有15个孙辈,我排在第九 。</p><p class="ql-block"> 这是姥姥孙辈与家属及后人聚会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姥姥和绝大多数同时代妇女一样,没有读过书。但作为孔氏家族的后裔,她聪明智慧,深谙做人和治家育儿之道。孝悌忠信和“知仁义,行孝廉”是治家准则,要求晚辈谨记。她常以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教导后人。她直接带过的孩子个个明德懂礼。</p><p class="ql-block"> 舅家大表哥(姥姥的长孙)在他的回忆录中,对这些做了很好的记述。如图</p> <p class="ql-block">  姥姥既传统、守旧又包容开明。说她守旧,是因为她头脑中有许多旧思想、旧观念和老传统。比如她笃信父母和哥哥从朝鲜平安回来是她求菩萨保佑的结果,劝她别再吃素可她终身不改(换个角度看也是一种信仰)。她认为一切皆有定数,常说:该河里死的,井里死不了等。说她开明,是她在裹脚还盛行的时候能够允许两个女儿放开小脚,去走她们自己的路。还支持并一直供她们(包括理所当然的舅舅)出去读书,直至国高毕业。</p><p class="ql-block"> 这是母亲姐弟学生时代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姥姥没有参加过工作,没有出席过什么社会活动,她一生都在为子女及其后人操劳。她生活中也几乎没有娱乐活动,更不要说现代人的旅游、旅行等等。她所有的远程移动,不是从这个子女家到那个子女家;就是从那一家到另一家。  </p><p class="ql-block"> 儿女及孙辈是她的整个世界和全部生活</p> <p class="ql-block">  不管到哪,姥姥都随身带着她几乎全部家当——几个包袱和一个小筐。里面有她为自己提前做好的装老衣(寿衣),有他做针线活儿的工具,还有她四季的衣服。厚一点的叫袄,有棉袄、夹袄之分;薄一点儿的叫褂子,长的叫大褂,短的叫小褂。</p><p class="ql-block"> 无论到哪一家,她都背起饭锅帮着做饭,并拆洗和缝制棉衣棉被等。</p> <p class="ql-block">  姥姥每次来我家都让我们心生欢喜。很重要一点是能让上班上学的大人孩子吃上现成的饭菜。我们小时候的县城,单位无食堂,学校没小饭桌,家中无煤气(包括罐装的)。双职工家庭吃饭特别是午饭很成问题。气压低时,有时捅开的煤炉子还没上来火就到点儿该走了。姥姥一来问题迎刃而解,她提前捅开炉子做饭,不上火时及时用万能的大蒲扇去扇或点起大锅灶。姥姥后半生为了我母亲一直吃素,炊具和餐具都是与大家分开的,菜肴也分荤素两种。那时我们年少,总想吃缺儿(母亲的话),就觉得姥姥的菜好吃。尤其是姥姥提另包的素馅包子和饺子,更是让我们垂涎。姥姥善解人意,每次都给我们两个尝尝。现在吧唧一下嘴,依稀还能想起用蘑菇(或木耳)、粉条、鸡蛋加一点蔬菜包出的饺子的香味儿。</p> <p class="ql-block">  常常能想起那样温馨的时刻:下午三四点钟的样子,我们放学回来,阳光透过窗户斜照进来,微小的灰尘在光中打着转转,姥姥坐在炕上光亮处做着针线。一段线用完了,她会让眼神儿好的我们帮着纫针;感觉针钝的时候,会将针尖在头皮上划一划;絮好的棉衣她会将饭桌(炕桌)翻过来倒压在上面,并不时提醒疯打闹的我们不要碰到她的活儿。现在回想那一个个瞬间好像让人即刻能从现实中脱离出去,一种朦朦胧胧的幸福感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  姥姥勤俭持家,一生简朴。有什么好东西都让我们先稳起来(就是收起来、放起来的意思);别人给她买的东西常常舍不得吃,她爱吃的面包不是放得硬邦邦一碰直掉渣,就是长起了绿毛。放过的东西也总是先吃坏的后吃好的,衣服更是旧的还能穿就不穿新的。如果谁的新衣服买回来马上就上身穿,会被她说不称(读衬)财……</p> <p class="ql-block">  姥姥六十几岁牙齿就掉得差不多了,后来镶了满口牙。那个时候大概是镶牙的技术和材料都不够先进,姥姥戴上假牙看上去与平时的样子差别很大。大概是也不太服帖,她平时一般不戴,而是用一个搪瓷缸子泡在水里。吃饭特别是吃硬的东西时才戴上。我们总觉得她戴上假牙样子怪怪的。下图是戴假牙的姥姥与二姨及其孩子们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姥姥懂得对帮助她的人给予体恤和回报。一次姥姥来我家小住,临走时忙碌的母亲差二姐和我送姥姥去车站。我们抗拎起姥姥的五六个包裹(还有一个小筐),沿小巷过短桥步行四五里到达位于凤城河南的老火车站。候车间隙,姥姥摸摸索索从自己缝制的口袋(钱夹)里拿出两角钱,给我和二姐各一角。这一角钱最终做了啥不记得了,但它带给一个孩子的喜悦和对姥姥再来的盼望终身难忘。</p><p class="ql-block"> 话说那时的一角钱长这样</p> <p class="ql-block"> 凤城老火车站长这样</p> <p class="ql-block">  我还依稀记得姥姥曾经夸过我的话。她说我“有眼力见儿”“眼睛里有活儿”。在看到我乳牙未退,恒齿已出,牙齿里出外进不整齐,别人说我牙长的不好看时,姥姥说了句“可惜了(liao)了那个小模样儿了”。现在我理解这句话里面透着牙虽不好,样子还不错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6~7岁换牙时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 姥姥有头脑,有思想,有自己的是非观。在政治运动中,她对一些敏感的事和风头上的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有时过于直接的表达让我们都害怕。后来一些事实证明,她的许多观点是正确的。</p><p class="ql-block"> 姥姥还有着倔犟的性格。在“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即备战备荒的年代,东北各地到处挖些简易防空洞,还经常组织防空演习。每次警报一响,要求全民迅速跑出家门钻进防空洞。每当这时姥姥都拒绝出来,她要我们把她反锁屋内,她在里面拉上窗帘,躲避检查,居然一次次躲过了折腾。其实那些防空洞就是在大院内挖出几道壕沟,连盖子都没有,真有敌机来了,什么作用都不起。</p> <p class="ql-block"> 没读过书的姥姥有主见、有意志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乘火车辗转于子女家的途中,曾两次遇到麻烦,她都凭一己之力解决了。</p> <p class="ql-block">  一次从辽西舅家到辽东姨家于沈阳站转车,在等待时,一个身着铁路制服的人骗去姥姥的车票说帮她办理签转手续。姥姥左等不来,右等不回,当感觉到情况不妙时,她直接在候车室喊话,说公家的人也骗人!引来围观。有工作人员上前问明原委后,安抚姥姥别着急,并答应马上帮助解决。不久他们找到了那个身着制服到窗口退票的人。稳妥起见,他们又让两个真正的铁路工作人员陪同一道让姥姥指认,姥姥一眼认出那个骗子。结果不但把个人的事情解决了,还连带破了其他案子,同时给铁路也正了名。</p><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的沈阳站</p> <p class="ql-block">  另有一件事发生在列车上。那时正大兴全民学哲学之风,姥姥在前往二姨家的火车上一路听列车广播里大讲用“优选法”制作豆腐,老太太听入了迷。不知是真的没报站还是报站了老人没听到,错过了该下的车站。她发现后,没有惊慌,而是淡定地找到工作人员在车厢里理论了起来。说你们只管讲用什么法做豆腐,不报站名,让我这个不识字的老太太坐过了站。老人不容置疑的态度和实际情况引起工作人员重视,一边宽慰老人,一边迅速与前方车站联系,安排姥姥就近下车并答应免费乘下次车返回。前方站点工作人员还给姨夫打去了电话安排接应,再一次有惊无险解决了问题。</p> <p class="ql-block">  姥姥喜欢稳稳当当的孩子,不喜欢咋咋呼呼疯疯张张整天在外疯跑的。她时常用“丁丁香香的”来形容某个稳当懂事的女孩。</p><p class="ql-block"> 她常说一个人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吃有吃相”。吃饭的时候要四平八稳坐好,吃东西咀嚼时不可出声。夹菜要在自己附近盘内夹,不可逾越到别人的地方,更不可在菜里乱扒拉或挑肥拣瘦。</p><p class="ql-block"> 姥姥要是形容谁一下子发达了或突然遇到什么从天而降的好事儿,会说他家“祖坟冒青烟了”。形容什么珍贵的东西包的严实,会说“纸儿包纸儿裹的”;谁要是说出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或不言而喻的事,她会抹搭一眼说:“屁放的”!还有见谁发鼓狼言,起誓念咒地,她会说“不知道说点什么起快了”。她还爱用矜贵、体面等好词儿。还说好日子不可一日过,细水才能长流……</p> <p class="ql-block">  我没有孝敬过姥姥,她去世时我还在大学读书。没有给她买过任何一件东西。能记起为她做过的微不足道的事是帮她挠过背(她的话是挠脊娘)和打过有限的几次洗脚水。姥姥洗脚是不喜欢别人看的,说她包过的已经变形的脚实在太难看,不能见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现在我每天带着外孙女,累并快乐着。时不时也会想到,也许年幼时姥姥带我们,在让她劳累的同时也曾带给过她快乐和希望?!每念及此,内心便有些许安慰。只是那时不像现在各种设备一应俱全,各种食物应有尽有。而姥姥在艰苦的岁月带着我们,还曾同时看过两个甚至多个孩子,不知她是怎么过来的。</p> <p class="ql-block">  说起来姥姥是劳苦和辛苦之人,但也是有福之人。她在世时不仅四世同堂,而且还亲自带过即影响和教导过重孙女。离世时,她的长重孙女已经10岁,长重孙四岁。按老辈的观念,这是福气,是前世修来的。</p><p class="ql-block"> 姥姥与外孙女(我二姐)、重孙女合影</p> <p class="ql-block">  姥姥与外孙(我表弟)、重孙女合影 </p> <p class="ql-block"> 我写姥姥,不是她活过的全部的样子,而是我记住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  她是人间烟火,是光景岁月,是热气腾腾的生活。她是我们当年身上的衣,口中的饭……</p> <p class="ql-block">  有人说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三代以后时间会磨平你所有来过这个世界的痕迹,没人会记得你的长相,也没人会保存你的照片,你现在珍惜的一切,到那时候已经没人会在意,就像你现在对你太爷爷太奶奶没有印象一般。想想真的差不多如此。我女儿和我的外婆不曾谋面;我的母亲没有见到我的外孙女…</p><p class="ql-block"> 夏夜的梦引我把印象中的姥姥回忆和记录下来,我想让她的音容笑貌和平凡的一生留存的久一点,让后人了解和熟悉她。但这也许非她所愿。</p><p class="ql-block"> 一代把一代托举起来</p> <p class="ql-block">  一代将一代传承下去</p> <p class="ql-block">  薪火相续,生生不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