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倉(2) . 弇山园

QiHang

<p class="ql-block">  弇山园 位于江苏省太仓市,为江南著名园林,被誉为“东南第一园”。(“弇”读作【yǎn】)</p><p class="ql-block"> 弇山园 原为明代政治家、文学家 王世贞(1526~1590)的私家花园,初称“小祇园”,后因《庄子》《山海经》《穆天子传》中有“弇州”“弇山”,皆仙境之说,王世贞 遂自号“弇州山人”,改园名为“弇山园”“弇州园”。</p> <p class="ql-block">  王世贞 不仅文学造诣深厚,对园林也有独到见解。他以为“第居足以适吾体,而不能适吾耳目,计必先园”,因而与当时的造园高手 张南阳 合作,在太仓城内隆福寺西建了号称“江南第一名园”的弇山园。</p><p class="ql-block"> 张南阳(约1517~1596),明代造园专家。号小溪子,更号卧石生,人称卧石山人。上海县人。自幼从父学绘画,后以绘画构图造型法叠造假山和造园而著名。其堆叠的假山沓拖逶迤,嶻嶪嵯峨,顿挫起伏;且奇奇怪怪,变幻百出,往往让见者骇目恫心,谓不从人间来也。弇山园为张南阳三大园林杰作之一,《张山人传》中说:“唯时吴中潘方伯以豫园胜,太仓王司寇以弇山园胜,百里相望,为东南名园冠。”</p><p class="ql-block"> 关于弇山园的建造时间,著名园林学家陈从周先生在《园林谈丛》一书中认为与豫园相近。豫园的建造时间是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到万历五年(1577),故弇山园的建设前后历时也大约十八年。</p> <p class="ql-block">  王世贞 对此园最为钟爱,题咏诗作数以百计,还在园中接待了 戚继光、李时珍、徐阶、屠龙、陈继儒、汪道昆、胡应麟、梁鱼辰、潘季驯、王锡爵 等诸多名人,留下了不少炙脍人口的佳话。</p><p class="ql-block"> 后王氏家道由盛转衰。邑人张采在《娄东园林志》中提到,明崇祯年间,弇山园已 转售他人。</p><p class="ql-block"> 至清末,弇山园 归陆姓所有,相沿叫水山陆家;后来陆姓衰微,辗转归汪氏,民国时改称半园,汪园,又叫汪庄;上世纪50年代,于旧址建厂,是为旧 弇山园 的最后结局。</p> <p class="ql-block">  后来,太仓老城区改造时,从 弇山园 旧址 找到了大量太湖石以及 弇山堂 的石础。</p><p class="ql-block"> 从2002年3月开始,为了继承和发扬悠久的园林艺术,先是觅得了明代张南阳建造 弇山园 的原图纸,然后借鉴其创作构思,以传统与自然风格为基调改造 太仓公园 为 弇山园。</p><p class="ql-block"> 2003年由太仓市政府投资,对当时的“憩园”(又名人民公园) 进行了全面改造扩建。</p><p class="ql-block"> 公园旧址是南宋 海宁寺,前身是梁妙莲庵,有一千余年历史。据现藏于王锡爵故居的《太仓州重修海宁寺记》碑载,“万历二十四年(1596),名宦王世贞欲劝缘更新,经营数年未竟而身殁,四方拜祭者则竞相为此捐轮金钱,以资冥福,未几竟告成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由于这里原来是南宋“海宁寺”的旧址,园中有很多古迹。改建中对公园原有的郏亶墓、铁釜、通海泉、望海峰,以及最负盛名的“墨妙亭”等著名景点加以修缮。</p><p class="ql-block"> 并着重借鉴了明代筑园大师 张山人 的《弇山园》真迹白描图的创作构思,叠山理水、广植大树、修复古建筑,恢复了弇山堂、嘉树亭、点头石、分胜亭、小飞虹、九曲桥等20多处景点,力求重现明朝 弇山园 的小桥流水、碧波环绕,亭台楼阁,绿树成荫的旖旎风光,面积也由原66亩增加到110亩,复名 弇山园。</p><p class="ql-block"> 2022年复建了会心处、潋霏亭,改造了先月亭等景观,重修的弇山园已成探寻太仓古韵的重要旅游景点。</p><p class="ql-block"> 园内主要景观有宋代“花石纲”遗物“望海峰”,明洪武年开凿的“通海泉”,元代大型“铁釜”、郏亶墓,以及重建的“墨妙亭”等。另有“弇山堂”、“嘉树亭”、“小飞虹”等多处景点。</p> <p class="ql-block">  南大门西侧大铁釜,为元代苏州造船厂遗物。据《金石志》载:铁釜圆径六尺三寸五分,口围廿尺,腹围十七尺,边阔四寸九分,厚二寸四分,高四尺三寸五分。相传为元代海船煮篾缆用,篾缆盘置釜中,以桐油漫之,防蚀耐用。</p> <p class="ql-block">  南大门东侧 通海泉,为明代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由 张宗源 开凿。此泉原来属圣佑道院,后改建公园划入园内。此泉其实是口井,因井口有4个井眼,俗称“四眼井”。此井有个特别之处,再大旱不雨,它照样不干不涸,邑人疑为通海,好事者谓之“通海泉”。</p> <p class="ql-block">   进门右手边,有一片寺庙遗址,即 海宁寺遗址。</p><p class="ql-block"> 2003年公园改造时,于 海宁寺遗址 发现大量石础、石柱、条石等,还有墙基遗址、石亭遗址和几十块释迦真身宝塔残砖等,为研究宋代寺庙提供了珍贵的实证。</p> <p class="ql-block">   海宁寺 始建于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元时重修,清咸丰年间毁于大火。</p><p class="ql-block"> 在太仓 王锡爵故居 碑刻展廊中还有 海宁寺 修造记碑。</p><p class="ql-block"> 遗址清理仔细,保存很好,现已经成为公园内一处景点。</p> <p class="ql-block">   郏亶墓</p><p class="ql-block"> 郏亶 是北宋时为 王安石欣赏的吴中著名水利学家。他在宋熙宁五年,出任司农寺丞,负责兴修两浙水利,著有《吴门水利书》等,对个吴中水利有大贡献的历史人物。</p><p class="ql-block"> 据《太仓州志》载:“郏亶墓始筑于宋代,有墓道、墓门,两侧有石马一对,并有专祠一所,后废。”</p><p class="ql-block"> 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知州蒯德模厘正墓道,修筑墓门,重建郏司农寺祠墓。后又废。现墓侧的土墩即为原墓所在地。</p><p class="ql-block"> 土墩边上的郏亶墓为1993年8月建造,松柏环抱,幽静而肃穆。</p> <p class="ql-block">  墓前有一石亭,亭内的重建郏司农祠记碑,乃是清同治七年(1868年)知州蒯德模厘正墓道、修筑墓门时所立。</p> <p class="ql-block">  望海峰,位于园内大铁釜西北处,为一傲然独立的一峰假山。相传此石乃北宋花石纲之遗物,明代时为文坛后七子领袖 王世贞 之弟 王世懋澹圃所有。</p> <p class="ql-block">  整块的太湖石远望如奇兽翘首遥望大海,故称 望海峰,亦有人认为此石侧看如百岁寿者,因此民间又有老人峰的称谓。</p><p class="ql-block"> 此石1956年时移至园中,半个世纪中,已三次移位,最后定位 弇山堂 前。 </p> <p class="ql-block">   弇山堂 为弇山园的主建筑,为移建。</p><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老城区改造时,清康熙年间的大学士 王掞 的 保素堂 保护性搬迁,2003年移建恢复于此,更名为 弇山堂。</p> <p class="ql-block">  弇山堂 高近10米,面积约300平方米。堂内的雕刻考究、精美,梁架上的抱云山为典型的香山帮匠人工艺,额枋的木雕有梅兰竹菊图案与双桃石榴等。</p> <p class="ql-block">  整个建筑为歇山式,屋顶的正脊两端为鱼龙对峙,斜脊为双狮捧绣球,高敞、堂皇,端的是气派。</p> <p class="ql-block">  弇山堂 三字由古琴家 严征(严澂)所题写。严澂 字道澈,号天池,常熟人,明万历间以父荫官至邵武(今属福建)知府,为官清正,后辞官返里,精古琴,曾结琴川琴社,集天下琴师讲论,形成很有影响的虞山琴派。</p><p class="ql-block"> 正中间是一幅《大江东去图》,作品两旁是著名书法家、金石篆刻家高式熊先生所题的一幅篆体对联,“游鱼鸣禽同喜真乐,高花深柳及时清欢”。</p> <p class="ql-block">  弇山堂 左右两侧是花菱纹的漏窗,站在窗前,窗前景色透过窗户若隐若现,一幅朦胧明媚、和谐统一的画面。这是中国建筑艺术园林构景方法中的漏景。它是从框景发展而来。框景景色全观,而漏景则若隐若现,含蓄雅致,体现着中国人性格中的含蓄特点。</p> 弇山堂 后大平台 <p class="ql-block">  弇山园 环境优雅,景色秀丽,植被丰富,绿荫茂密,是一个适合休闲度假、观景、探古的好去处。。‌</p> 远观 墨妙亭 <p class="ql-block">  墨妙亭 并不是 王世贞 弇山园 中的景物。</p><p class="ql-block"> 据地方志载,该亭原址在城北的淮云寺中,始建于元朝延佑5年(公元1318年),此寺为元代浙江军器提举官 顾信 舍宅而建。可惜清咸丰年间毁于战火。</p><p class="ql-block"> 顾信 与元代大书画家 赵孟頫私 交甚厚,曾拜赵为师,潜心书法。延佑5年(公元1318年),其辞官归故里太仓,临别时赵孟頫 特地写了陶渊明《归去来辞》和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两幅书法作品为他送行。顾信如获至宝,回太仓后即勒石供之,并在淮云寺内建造碑亭珍藏这两块碑石,起名为墨妙亭。</p><p class="ql-block"> 1983年3月,移至此重建。虽是重建物,但建造时吸取了元、明建筑的特点,“飞檐凌清虚,回廊摇花影,小憩美人靠,恍然入妙境”,门窗与座基,或雕得拙朴简洁,或塑得栩栩如生。古意绵绵,精致典雅,别具一格。</p> “墨妙亭”三字为本邑丹青大师 朱屺瞻 手笔。 <p class="ql-block">  说起这《归去来辞》碑,还有则小故事,相传明阉党魏忠贤专权,其党羽苏州巡抚毛一鹭在山塘为其造生祠,严令太仓送赵书碑刻,太仓人不愿白白相送,又迫于其淫威,最后在当地学政陆应麟等商议下,想出了敲断碑刻,以保留碑刻的办法,因碑已残损,才得以保存。</p><p class="ql-block"> 清代时,此碑移嵌于孔庙大成门壁间。</p> <p class="ql-block">  文革时,断碑又不见影踪。1980年代初普查文物时才发现,一段作了洗衣石板,一段充作猪栏垫板,幸存下来。</p> <p class="ql-block">  当地耆宿 王君麓 撰写的楹联“墨妙建新亭,点缀园林景色;文明耀古园,发扬艺术光辉”,为已故著名书法家费新我左笔。</p><p class="ql-block"> 亭内抱柱楹联为 潘景郑 撰文,沈抱一 所书,上联为“墨痕垂娄水,长护新亭同仰之”;下联为“妙迹传鸥波,远珍遗范式高风”。</p> <p class="ql-block">  重建的墨妙亭后壁嵌有按明代拓本重刻的赵孟頫《归去来辞》碑,与唐褚遂良《枯树赋》,以及赵书《重建海宁禅寺》碑等石碑九块,颇得原碑神韵。</p> 会心处 古朴静谧的园林,满眼都是岁月静好。以雅入境,满园芳华,廊轩水榭,缕缕风情,漫步于此,既有古典雅致的园林风光,亦有古韵悠然的人文底蕴。 后记:<br>  2024年5月17日,初夏游太倉。<br>  游完南园后,赴 弇山园,相比四次游南园,弇山园还是第一次来,依旧人少景美,尽兴游览,体验极佳。 注: 文中部份文字摘自”百度百科“ 等网络资料。 Qi Hang 摄影 制作 于 2024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