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在哈尔滨闹市区中的墓塔

自由行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哈尔滨有条东大直街,它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的中心。西南自红军街红博广场起,东北止于哈尔滨文化公园,全长约3000米。在这短短3000米的距离内,依次坐落着大名鼎鼎的秋林公司,东正教圣母守护教堂,基督教德国路德公教堂,有着工业活化石之称的“老巴夺”旧厂房以及声震中外的“哈军工”。除了这些脍炙人口的哈尔滨地标,这里还隐藏着哈尔滨唯一一座带有墓塔的中西合璧院落,着实让人感到有些好奇</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哈尔滨东大直街上的秋林公司</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记得小时候每当从这里走过,都会看到院落和墓塔,虽感到厚重的宝塔与周边环境有些格格不入,但并不知道它们背后蕴含的故事,直到后来一次偶然的阅读报章,才使我了解到了它们的前世今生。</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按照文献记载,墓塔的全名为张氏墓塔,建在哈尔滨东大直街157号院内。是一座中国古典式的墓塔,也是哈尔滨市区内保存最完好,建筑最精美,年代最久远的一座墓塔。</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a(0, 0, 0, 0.8);">它</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占地64平方米,高12米,青石结构。墓塔塔身为六角形,共4层。自下而上有明显收分,各层顶部有砖砌重檐。墙体、檐口、门窗、壁柱、栏杆等部位均为青石,雕刻有精巧丰富的动物故事、龙凤图案等花纹。塔檐与塔顶覆盖灰色凹形瓦,四周高翘远伸的瓦峰上,有雕刻精致、形象生动的飞禽走兽。这座墓塔又被称为“六合塔”,分为天、地、东、南、西、北六方位,寓意包容万物。塔南侧为两柱石构祭奠厅。塔前原有汉白玉石幢两座、石凳四个、石桌两张,还栽种了四株天杨,修有养鱼池,但由于历史原因,如今都已荡然无存。</span></p><p><br></p><p>位于东大直街157号院内的张氏墓塔</p> <p>  <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为什么要在城市闹市区的一个豪华院落里建造一座墓塔?其中有什么特殊寓意?这些都要从老宅主人张氏家族说起。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清光绪年间,祖籍山东寿光县的一个叫做张鸿轩的农民,为生活所迫,带领全家踏上了“闯关东”的路程。两位老人步行数千里,肩挑6个孩子(路上丢了一个)来到了东北。最后,他们在隶属于哈尔滨的阿城黑牛窝堡(现在阿城永源一带)落户。张鸿轩原来在关里家曾是一位出色的车老板,为了在新地方谋生,他就在关外试着重操旧业,开始干起了马车运输。凭借着良好的口碑和技艺,张鸿轩很快便在阿城一带远近闻名。每年冬天,当地盐商去营口运盐,都愿意雇他跟车。</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张鸿轩的五个儿子合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据张家后人介绍</span>,哈尔滨<span style="font-size: 20px;">修建中东铁路时,张家人举家迁了过来,住在上号(现在的哈尔滨香坊区)一带。张鸿轩的小儿子张庭昇自幼聪颖好学,念完了私塾,还学会了俄语。他头脑灵活,先做郎中,后又当上了翻译并开始经商。起初,他就像现在的“包工头”一样组织人马,成立了运输队,给修建大石头房子(即现在的哈尔滨铁路局)的工地拉石头,并由此掘到了“第一桶金”。但其父张鸿轩却认为儿子弃农经商是不务正业,更看不惯他做买卖,遂领着其他儿孙搬去了黑龙江拜泉县农村以种地为生。 </span></p><p><br></p><p>哈尔滨铁路局大楼(大石头房子)</p> <p>  <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中东铁路修建时期,俄商贸易红火,张庭昇凭借着俄语功底,学会了与俄国人打交道,做生意,因此,也赚到了更多的钱。致富后的张庭昇首先想到的就是在哈埠置地盖楼,现东大直街157号院内的三层欧式楼房便是其中之一。据说当年在辽阳街至大成街、民益街到大直街的方形地带里,全部是其名下私产。此外,他还先后开办了第一舞台、大舞台、评剧院、大昌隆商场、金店、银号,并在外县开办了酒厂、粮油加工厂等,成为上个世纪初哈埠有名的财主,堪称哈尔滨第一代民族工商业者。成功后的张庭昇生活奢靡,不仅娶了4房姨太太,还大量收藏古玩。</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上世纪20年代的哈尔滨东大直街</span></p> <p>当年东大直街的起点圣-尼古拉教堂</p> <p>东大直街上的秋林公司</p> <p>东大直街上的两座教堂</p> <p>东大直街旁的外国侨民墓地(毛子坟)</p> <p>位于东大直街157号的张庭昇宅邸</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由于张庭昇的身价及在哈尔滨的影响力,自然而然地就与同姓的东北王张作霖搭上了关系。当年张作霖到哈尔滨时就曾到张庭昇家做客。张作霖死后,张庭昇仍与张学良保持着密切交往。据说张学良在哈尔滨办公时,也经常出入张家。由于这层特殊的关系,张学良还将一支德国造的大镜面匣子枪赠予了张庭昇。</span></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22年张庭昇的母亲张孔氏去世,享年95岁。事业有成的张庭昇为母亲举办了隆重的葬礼,发送一百天,开一百天粥棚。当时“东北王”张作霖特派张作相前来吊唁,并赠送一班道僧来做法事,以壮声色场面。这也成为那个时代哈埠的一大新闻。</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为了厚葬一生节俭,贤惠慈祥,恩重如山的母亲,张庭昇决定在自家院落中为母亲建造一座墓塔。根据文献记载,张庭昇当年将墓塔选址在自家院落,除了祭奠方便以外,另一个想法</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34, 34, 34);">就</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是防止日后不肖子孙变卖祖业。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能在闹市中看到墓塔的重要原因。</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23年墓塔开始动工,张庭昇请来了哈尔滨有名的能工巧匠和南方的石雕艺人,并从宾县运来所需的石材,共耗费整整两年时间,最终在1925年完成了墓塔的建造。</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34, 34, 34);">张氏墓塔全貌</span></p> <p>张氏墓塔祭奠厅</p> <p>祭奠厅上的门楣刻有“保存千古”四字</p> <p>张氏墓塔的石碑</p> <p>张氏墓塔的飞檐细部</p> <p>塔身刻有碑文,据说是极乐寺首任方丈虚法师所题</p> <p>张氏墓塔的雕刻细部</p> <p>墓塔现已成为哈尔滨市一类保护建筑</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作为哈尔滨的民族资本家,张庭昇一生也做了不少善事。比如哈尔滨修建文庙、极乐寺时都曾收到过他的捐款,文庙的石碑上甚至还刻有他的名字。据说当时张的捐款数额约占整个文庙投资的1/3。</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34, 34, 34);">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哈尔滨解放后,张庭昇家产被全部没收。张家举家迁至现在的国民街一个面积仅有四、五十平方米的小房子里,妻妾四散。1947年张庭昇去世,时年77岁。死后被安葬在极乐寺墓地(现哈尔滨文化公园),后来又被迁至皇山。但由于太过匆忙,迁坟时只立了个木碑,致使现在连他的坟址都无法找到</span><b style="font-size: 18px;">。</b></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张庭昇参与捐款的哈尔滨极乐寺</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张庭昇参与捐款的哈尔滨文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与墓塔主人的遭遇类似,这座精美墓塔也曾面临过两次灭顶之灾,好在每次都有惊无险,最终得以化险为夷。</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文革时期,附近哈医大的红卫兵打着“破四旧”的旗号,想要拆除这个墓塔,但由于当时参与的人少,且工具不顺手,加之墓塔实在太坚固而没有得逞。1987年黑龙江省药检所筹建办公楼和家属宿舍时,又计划拆除该墓塔,并找到张家后人协商迁墓一事。当双方商量妥当,上报市政府审批时,当时负责此事的相关领导果断给予了拒绝,才使这座极具文物价值的墓塔保留至今,也让后人有机会目睹到它的真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34, 34, 34);">特别声明:篇中部分照片来自网络,在此特对提供方表示感谢</b><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34, 34, 34);">。</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东大直街墓塔的相关视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