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北京中轴线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不仅标志着中国古代都城规划与建筑艺术的杰出成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更将北京中轴线 这一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宝贵遗产推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p><p class="ql-block">北京中轴线是位于北京城市中心7.8公里长的一组秩序井然、气势恢宏的城市建筑群。始建于元代,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是中国现存最长,保存最为完整的传统都城中轴线。被誉为“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p> <p class="ql-block">永定门城楼</p><p class="ql-block">永定门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三月,同年十月完工。1957年,永定门城楼、箭楼被相继拆除。2004年,北京市仿照乾隆年间式样,根据民国时期对永定门的测绘资料,重新复建了永定门城楼。</p><p class="ql-block">永定门城楼是一座两层重檐歇山顶三滴水楼阁式建筑,主建筑包括城台、箭楼、瓮城等。永定门城门建筑是北京外城南垣的正门,也是北京城中轴线的南起点,是北京城经典的城门建筑之一,也是中轴线最南端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天坛</p><p class="ql-block">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天坛以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构造和瑰丽的建筑装饰著称于世。总占地面积约270万平方米,分为内坛和外坛。主要建筑物在内坛,南有圜丘坛、皇穹宇,北有祈年殿、皇乾殿,由一条贯通南北的通道——丹陛桥,把这二组建筑连接起来。外坛古柏苍郁,环绕着内坛,使主要建筑群显得更加庄严宏伟。坛内还有巧妙运用声学原理建造的回音壁、三音石、对话石等,充分显示出古代中国建筑工艺的发达水平。天坛是中国保存下来的最大祭坛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先农坛</p><p class="ql-block">先农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山川、神农等诸神的重要场所,是皇家最早在北京城南设立的仅有的一座皇家禁苑。先农坛平面呈北圆南方之形,原由内、外两道坛墙围成,祭祀先农神和行耕籍礼的主要建筑多建在内坛。先农坛主要建筑有太岁殿、先农神坛、神厨库、观耕台、具服殿、庆成宫、神仓及祭器库、神坛等。先农坛是全国祭祀等级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祭农场所。</p> <p class="ql-block">正阳门</p><p class="ql-block">老北京城有九个门,九门各有规格和功用,九门走九车,正阳门是走“龙车”之门。九个城门中唯有正阳门箭楼开设了城门,只有皇帝出入时才开启。</p><p class="ql-block">正阳门因位于紫禁城正前方,又有了“前门”之称,正阳门是明清时北京内城正南门,城楼始建于明永乐十七年,正统四年,在其南面添建了箭楼,城楼与箭楼之间是一座瓮城。曾几毁几修,现在的城楼是清光绪二十六年被焚毁后重建的,是京城的城门中最高大的一座。</p><p class="ql-block">正阳门城楼是集城楼、箭楼和瓮城为一体的一座完整的古代防御性建筑格局。现在仅留下城楼和箭楼了,且为北京城内唯一保存较完整的一对城门。后因修筑交通道路将正阳门城楼和箭楼分割成了两个部分:城楼在北,南是箭楼。自打它建成那天起就成了老北京的象征。作为北京内城正门的正阳门基本处于“国门”位置,既然是“国门”必然要取一个好名字,“正”有“公正、正明公道”之意,“阳”则“明亮、和暖”既有圣主气魄,又有吉祥寓意,正阳门呈现“显赫”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天安门</p><p class="ql-block">天安门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最初名“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设计者为明代御用建筑匠师蒯祥。清朝顺治八年更名为天安门。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有汉白玉石的须弥座,总高34.7米。天安门城楼长66米、宽37米。城台下有券门五阙,中间的券门最大,位于北京市皇城中轴线上,过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正中门洞上方悬挂着毛泽东画像,两边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大幅标语。1949年10月1日,在这里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由此被设计入国徽,并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天安门广场</p><p class="ql-block">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位于北京中轴线的核心位置,其范围南至正阳门城楼,北至天安门城楼,东至中国国家博物馆,西至人民大会堂。广场南北长880米,东西宽 500米,总面积达44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之一。广场建筑群沿北京中轴线呈对称布局,在中轴线上从北至南依次为国旗旗杆、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广场东、西两侧分别对称布置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p> <p class="ql-block">社稷祭坛</p><p class="ql-block">社稷祭坛,古代祭天祭地的场所,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认为社稷坛是人民的灵魂根据地、祖先之灵的归宿之所。</p> <p class="ql-block">太庙</p><p class="ql-block">太庙位于天安门东侧,与天安门西侧的社稷坛呈现出左右对称的格局。太庙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嘉靖二十三年改建。此后于清朝顺治八年、乾隆四年屡次修葺与扩建,太庙面积为13965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太庙在明朝时归内府神宫,清朝时归太常寺。明清两代每逢新皇帝登极,或有亲政、大婚、上尊号、徽号、万寿、册立、凯旋、献俘,奉安梓官,每年四孟及岁暮大袷等等,均需告祭太庙。</p> <p class="ql-block">端门</p><p class="ql-block">端门位于天安门和午门之间,矗立于皇城大门和皇宫大门之间,是明清两朝的礼仪重地,亦称端礼门,是明代紫禁城的正门之一,也是清代皇城的正门,整个建筑结构和风格与天安门相同,距今已经有近600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故宫</p><p class="ql-block">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相传故宫一共有九千多间房屋。</p><p class="ql-block">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开始建设,到永乐十八年建成,成为明清两朝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宫。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故宫有四座城门,南面为午门,北面为神武门,东面为东华门,西面为西华门。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风姿绰约的角楼。</p><p class="ql-block">故宫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三大殿左右两翼辅以文华殿、武英殿两组建筑。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其后为御花园。后三宫两侧排列着东、西六宫,是后妃们居住休息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之一。</p> <p class="ql-block">午门 </p><p class="ql-block">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午门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上,高37.95米,建于明永乐十八年,清顺治四年重建。午门位于太阳的正中,即子午线,故名午门。午门前有端门、天安门、大清门,其后有太和门。各门之内,两侧排列整齐的廊庑。这种以门庑围成广场、层层递进的布局形式是受中国古代“五门三朝”制度的影响,有利于突出皇宫建筑威严肃穆的特点,东西北三面城台相连,环抱一个方形广场。</p> <p class="ql-block">太和门</p><p class="ql-block">太和门是故宫外朝宫殿的正门,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时称奉天门;清顺治二年改名为太和门。太和门面阔9间,进深4间,建筑面积1371.14平方米,通高23.80米,上覆重檐歇山顶,下为汉白玉基座;梁枋上施有和玺彩画,是北京故宫内最大的宫门。太和门在明代是“御门听政”之处,皇帝在此接受臣下的朝拜和上奏,颁发诏令,处理政事。</p> <p class="ql-block">太和殿</p><p class="ql-block">太和殿是整个紫禁城最壮观的宫殿,面阔九间,外加侧廊两间共11间,柱与柱间隔60.01米,进深5间,为33.33米,整个建筑全高35.05米,是中国古建筑中开间最多,进深最大,屋顶最高的一座宫殿。皇帝登基,过生日,大婚,册立皇后都要在这里行礼庆贺。</p> <p class="ql-block">中和殿</p><p class="ql-block">中和殿处于故宫外朝中路区域,为故宫“三大殿”之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中和殿高19米,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为3间,建筑面积580平方米,为单檐四角攒尖顶。明清两朝,皇帝会在举行大典前先在中和殿小憩,而后由中和殿前往太和殿;凡遇皇帝亲祭,皇帝会于前一日在中和殿阅视祝文。</p> <p class="ql-block">保和殿</p><p class="ql-block">保和殿是故宫外朝中路的一座殿宇式建筑,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是外朝三大殿之一。保和殿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240平方米,高29.5米,屋顶为重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上下檐角均安放9个小兽。殿内金砖铺地,坐北向南设雕镂金漆宝座。殿内金砖铺地,东西两梢间为暖阁。保和殿在明清两代用途不同,明代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清代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赐宴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赐额驸之父、有官职家属宴及每科殿试等均于保和殿举行。</p> <p class="ql-block">乾清宫</p><p class="ql-block">乾清宫是内廷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之一。明代始建时与坤宁宫合称为乾坤两宫,后来两宫之间增建了交泰殿,统称后三宫。乾清宫在明代一直是皇帝居住的寝宫,宫中许多重大活动也多在此举行。清入关后,顺治、康熙皇帝亦曾以此为寝宫,至雍正皇帝移住养心殿后,这里就成为清帝召见廷臣、批阅奏报、处理日常政务和举行宴筵的场所,也曾是大行皇帝梓宫停灵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交泰殿</p><p class="ql-block">交泰殿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是内廷后三宫之一,明嘉靖年间建,平面为方形,深、广各3间,单檐四角攒尖顶,铜镀金宝顶,黄琉璃瓦,双昂五踩斗栱,梁枋饰龙凤和玺彩画。四面明间开门,三交六椀菱花,龙凤裙板隔扇门各4扇,南面次间为槛窗,其余三面次间均为墙。殿内顶部为盘龙衔珠藻井,地面铺墁金砖。明间设宝座,上悬康熙帝御书“无为”匾,宝座后有板屏一面,上书乾隆帝御制《交泰殿铭》。东次间设铜壶滴漏,乾隆年后不再使用。西次间设大自鸣钟,宫内时间以此为准。</p><p class="ql-block">交泰殿是皇后在元旦、千秋等节日接受大臣朝贺的地方,也是存放皇帝行使权力的25方宝玺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坤宁宫</p><p class="ql-block">坤宁宫是皇后在宫中的生活区,这座宫殿在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古代皇后的重要居所之一。坤宁宫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最初是作为皇帝的便殿而建造的。在清朝时期,坤宁宫仍然保留着它的皇后寝宫的地位。在明朝和清朝时期,坤宁宫的用途基本相同,都是作为皇后的寝宫和日常生活的地方。皇后在这里起居、休息、进餐等,这里是皇后在宫廷中的重要居所之一。</p><p class="ql-block">坤宁宫的建筑风格非常独特,它采用了大量的木结构和木雕装饰,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经典之作。</p> <p class="ql-block">神武门</p><p class="ql-block">神武门位于故宫的中轴线上,是故宫的第二大门。神武门原名文华门,因为“神武”是指皇帝的名号,所以清朝时改名为神武门。神武门的门楼高达25.5米,门洞宽达20米,门楼上也设有五个牌坊。神武门的门楼上方有一个钟楼和一个鼓楼,钟鼓相应,每天都会敲响。在清朝时期,神武门曾是皇帝出巡时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景山</p><p class="ql-block">景山西临北海,南与故宫神武门隔街相望,是元、明、清三代的御苑。公园坐落在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公园中心的景山,曾是全城的制高点。在元、明、清三代,景山及其附属建筑不仅是一座供游赏的皇家园林,还具有习射、停灵、祭祖、官学、躬耕、戏曲、宗教等多重功能,是北京皇城内独具特色的所在。</p> <p class="ql-block">寿皇殿</p><p class="ql-block">北京中轴线上,在明清皇家御苑景山内,矗立着一组清代皇家祭祖的庙堂,这就是寿皇殿建筑群。明代的寿皇殿建筑群曾偏居景山苑内东北隅,清乾隆十四年,寿皇殿建筑群在景山的正北重建,成为清代北京城规划形成以来中轴线上加建的重要建筑群。寿皇殿曾经供奉从康熙至光绪八代帝后的画像和牌位。元旦、岁暮、令节及先帝诞辰、忌辰,皇室在此恭行大礼。</p> <p class="ql-block">万宁桥</p><p class="ql-block">万宁桥有北京中轴线第一桥之称,是一座有着七百多年历史的古桥,始建于元二十二年,单孔拱券造型,地安门外大街从桥上南北贯穿,通惠河在桥下东西流过,水陆交汇,是为当时京城的交通枢纽,擅舟济、陆运之利,万宁桥畔一时商贾云集,酒楼林立,人来人往,非常热闹。</p> <p class="ql-block">鼓楼、钟楼</p><p class="ql-block">中轴线最北端的鼓楼、钟楼南北纵置,巍峨耸立。作为元明清三代的报时中心,北京钟鼓楼以其悠久的历史、体量巨大的钟鼓、前后纵置的建筑规制,在全国钟鼓楼中独一无二。</p> <p class="ql-block">奥体中心</p><p class="ql-block">老北京的中轴线北端只到钟鼓楼就结束了,而今天,北京中轴线一路向北延伸,鸟巢、水立方、奥运观光塔等成为人们感受北京奥运文化的新“地标”。一条极具生命力的中轴线,正向世界述说着这座千年古都的时代新貌。</p> <p class="ql-block">得知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把近几年拍的中轴线上的建筑群做一集美篇留个纪念。</p> <p class="ql-block">2024年7月2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