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44年上半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美、英、苏等同盟国军队展开了全面的战略反攻,并取得节节胜利。日军为挽救其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失败,发动了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作战行动。</p><p class="ql-block"> 为应对局势的发展,争取抗日战争胜利,1944年夏,中共中央、毛泽东决定,从八路军、新四军中抽出部分主力挺进到新的敌占区开展游击战争,将对日作战由内线转向外线。同年7月25日,中共中央对东江纵队发出指示,指出敌打通粤汉路势在必行,东江纵队应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之方针,加紧进行工作。凡敌向北侵占之地区,只要有久占意图,即应派得力干部或武装小队至该地区与当地党组织取得联系,尽力发展抗敌武装斗争。8月,广东省临委和东江军政委员会在大鹏的土洋村召开联席会议,会议由省临委书记、东江军政委主任兼东江纵队政委尹林平主持,省临委、东江军政委、东江纵队负责人参加。会议研究贯彻中央指示,根据全省面临全面沦陷的形势,决定游击战争向全省推开;同时恢复和加强全省党组织活动。会后委派干部分赴前东、后东、粤北、南路、西江等地,大力组织和发展武装,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抗日武装斗争。</p><p class="ql-block"> 1944年9月1日,中共中央通过了毛泽东提出的“巩固华北、华中,发展两翼”的战略方针。为了执行向华南发展的任务,由八路军第三五九旅等部队组成独立第一游击支队,以王震为司令员、王首道为政委,于11月9日从延安出发,进军华南,目标是在湘、赣、粤边建立抗日根据地。在此之前的10月25日,中央在电报中曾指示东江纵队“沿粤汉路向北谋求发展”。接着,中央鉴于抗日战争局势变化,10月26日又在《给东江部队行动的指示》中指出:“目前战局重心在桂……我广东游击战争应以向西发展为目前主要方向”,“应从东江纵队抽出得力军政干部经过中路游击队协助向西江加紧发展抗日武装,推广游击区域”。为了执行中央这一指示,东江军政委员会与省临委联席会议于11月11日决议:“即派梁鸿钧和三个连级军事干部到中区,周伯明到三角洲,两个营级军事干部到南路,并准备再选拔营连排级军政干部继续前往,迅速开展西江和南路工作。”</p><p class="ql-block"> 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会议制定了党的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国,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为贯彻中共七大决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对广东工作的指示,同年7月,广东党组织在博罗的罗浮山召开扩大干部会议,会议由尹林平主持,东江纵队和广东各地党组织负责人参加。会上学习了中共七大会议文件,总结了全省抗战以来的工作经验教训,明确今后的斗争方向。根据中央的指示,会议决定撤销广东省临委和东江军政委员会,成立广东区党委,由东江纵队政委尹林平任书记,统一领导广东各地党组织和抗日武装斗争。</p><p class="ql-block"> 会议期间(7月15日),接到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创造湘粤赣桂边根据地的指示,称:“我们曾电告你们,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向粤北、赣南、湘南的五岭山区,建立湘粤赣桂边(以五岭为中心)根据地,迎接八路军南下部队,合力创造华南新阵地,配合华北、华中我军,进行对日反攻作战,并于日寇消灭后,能够对付国民党必然发动的内战。”</p><p class="ql-block"> 8月4日,中央又发电报给广东区党委称:“王震、王首道率三千人七月从鄂南出发,现到湘潭、衡山间,一个月内可到达湘粤边。文年生、张启龙率六千人现到河南,四个月内可到湘粤边。你们应立即加强北江及小北江各部之兵力及领导,并从东纵派出一有力支队,由一得力同志率领,附电台及大批地方工作干部,于半月至一月内到达湘粤边宜章、乐昌地区,准备与二王会合,开创湘粤边根据地。”</p><p class="ql-block"> 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东江纵队派出北上五岭部队,由林锵云、王作尧、杨康华率领,于8月15日从博罗县出发,挺进粤北迎接八路军南下支队。后因形势变化,日本法西斯宣告投降,同时,国民党又调集十多个师对南下支队形成包围态势,八路军南下支队奉命北返,东江纵队北上部队未能与之会合,留在当地坚持斗争。</p> <p class="ql-block"> 1944年,敌后战场开始局部反攻。面对抗日战争形势的变化,为进行战略反攻作准备。中共中央制定巩固华北、华中抗日根据地,发展华南抗日根据地的战略方针。其中一个重要的战略部署,就是抽调部分主力向华南地区发展,由北向南打通华北、华中和华南的联系,凭借五岭山脉建立新的根据地。于是决定以八路军第一二0师三五九旅主力独立第一游击队(简称:南下支队),由王震担任司令员、王首道任政治委员,南下挺进湘粤赣地区。</p> 毛主席检阅南下支队。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中央派王震、王首道率部南下。</span>当时,本来中央准备派900名干部到南方去,路线是经河南先到新四军五师, 再南下广东, 与东江纵队会合,发展华南抗日根据地。因路途遥远, 沿途情况复杂, 必须派军队护送。起初是计划从三五九旅抽一名团长,带上一个加强营护送南下。后来决策改变,索性派出三五九旅主力,除了护送南下干部,主要任务变成开辟粤北五岭根据地。</p><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中旬,部队到达衡山附近的南湾,收到中共中央发来的电报:“苏军参战,日军投降,内战迫近。你们的任务仍是迅速到达湘粤边与广东部队会合,坚决创造根据地,准备对付内战。”</p><p class="ql-block"> 王震立即向部队传达了中央的指示,报告了日军投降的大好消息。</p><p class="ql-block"> 部队继续南进,到达安仁县境时,就遭遇顽军第四十四军的袭击,因此不得不经常改变行军路线。</p><p class="ql-block"> 8月17日,为摆脱敌人的堵截尾追,部队进入桂东以西的八面山中。国民党顽军又集中了8个团的兵力围攻八面山。</p><p class="ql-block"> 部队于19日夜分为左右两个纵队开始突围。王震率左路纵队在前面开路。途中经过多次战斗。</p><p class="ql-block"> 薛岳的追兵和余汉谋的一个军又一起扑来,切断了南下支队与东江纵队会师的道路,使我军再次陷入险境。</p><p class="ql-block"> 薛岳派国民党第二十七集团军对八面山进行了包围,并迅速占领了八面山的所有山隘、险要和通道。然后步步紧逼,妄图将南征部队“困死、累死、饿死”在八面山中。</p><p class="ql-block"> 在国民党的围困和追击之下,王震的部队很快就陷入了人疲马乏、饥寒交迫的困境。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也严守规律,从未拿过山区百姓的一针一线。他们的群众路线很快就产生了效果,当地一个老赤卫员主动找到支队,表示愿意给支队当向导。在老人引导下,王震率领部队避开强敌,从一条极少人走的道路冒着暴雨翻山越岭以惊人的毅力顽强的革命斗志战胜各种困难突破敌人的包围圈。最终于8月21日到达汝城,然后经大庾岭,于27日越过五岭,进入广东境内的南雄,寻求与前来接应的东江纵队会师的机会。但他们还没有等来东江纵队的接应,就又被国民党军队所包围。这时王震的部队已经彻底无粮,所携款项也即将用完,已无法给群众任何实际利益。</p><p class="ql-block"> 部队在当地的活动举步维艰。8月29 日,王震给毛主席发了一封特别悲壮的电报:“我入湘、粤、赣以来,连续跋山、涉水、战斗、露营、受饿、忍受种种痛苦,一致为达到与我粤军会师。惟此境是顽七、九战区之后方,敌为实现其剿共目的,所有村、镇、乡电话网和特务组织十分严密,使我们行动极为困难。”</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也意识到,日本投降后,国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是国民党快速接收了日寇在南方的占地和人口,使我党南方的根据地陷入了孤立难支的局面。另一方面,盟军取消了在华南登陆的计划,也使我党在开辟五岭根据地的计划失去了意义。据此,毛主席电令同意南下支队不必再在五岭地区与国民党周璇,立即北返,先到中原根据地与李先念部汇合,就这样,南下支队在29日立即北返。</p><p class="ql-block"> 蒋介石害怕我军在湘赣边界的井冈山建立根据地, 纠集 7 个军15 万人, 在 2000 余里的战线上, 继续对南下支队进行大规模的围追堵截。</p><p class="ql-block"> 在十分疲劳的情况下, 王震率部奋勇拼杀, 部队穿过江西、湖南两省边境的崇义、桂东、永新、莲花、萍乡、浏阳、平江等县境, 经过 24 天的艰苦行军, 于9 月 23 日返回鄂南。</p><p class="ql-block"> 9月26日,部队夜渡长江, 胜利地回到鄂豫皖, 与新四军五师再次会师。南下支队从延安出发, 南征北返, 历时 329 天, 走过 7 省78 个县, 行程近 7900 公里。</p><p class="ql-block"> 南下支队与新四军会师后, 中央军委立即致电祝贺: “这次长途行军,又是一次重大的考验, 证明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能够克服任何困难的。对你们艰苦行军特表慰问之意, 并望你们在适当地点集中休整补充, 治好伤病人员, 以便在鄂豫皖中央局和军区司令部的领导之下, 执行新的战斗任务。”</p><p class="ql-block"> 1945年10月中旬, 南下支队在黄陂县所属的孙家畈进行恢复 “第三五九旅”的整编工作, 正式撤销了“南下支队”的番号, 编入中原军区。王震担任军区副司令兼参谋长, 负责保卫中原解放区。</p><p class="ql-block"> 1946年6月, 蒋介石完成战争准备, 突然以 30 万人马将中原军区部队压缩包围在以宣化店为中心、纵横不足百里的狭小区域。危难时刻, 王震再次指挥三五九旅进行突围。</p><p class="ql-block"> 1946年7月25日, 部队进至长沟口、土地岭地区, 却再次陷入胡宗南 8 万人的重围之中。奋战10昼夜,终于突围出去。</p><p class="ql-block"> 紧接着, 王震和指战员们忍受着极度的饥饿与疲惫, 昼夜急行军, 越过川陕公路。8 月 20 日, 部队徒涉渭河,跨过陇海铁路。虽然蒋介石迅速车运2个师截击, 急令 4 个师追击, 分几十路纵队铺天盖地而来, 但王震率领部队势如排山倒海, 冲过西( 安) 兰( 州)公路, 与从延安赶来接应的警卫三旅胜利会师。</p><p class="ql-block"> 8月27日, 日夜兼程 5000 余里、经 90 余次浴血奋战的三五九旅指战员, 回到了延安。</p><p class="ql-block"> 王震到达延安以后, 连家也没有就去向毛泽东复命。毛泽东紧紧握住王震的手, 上下打量着他, 好长时间说不出话来。</p><p class="ql-block"> 8月29日上午, 毛泽东和党中央其他领导在杨家岭大礼堂为南下同志召开盛大的欢迎会, 亲切接见了南征北返归来的全体指战员。当天下午, 中共中央以毛泽东、朱德的名义发出请柬, 在王家坪礼堂宴请了胜利归来的团以上干部。</p><p class="ql-block"> 南下支队南下时有 5060 人, 其中包括900 名南下干部, 集体成建制回延安时仅剩 1893 人。朱德举杯给大家祝酒时说: “这次南征、北返和中原突围, 共走了二万七千里路, 同志们辛苦了! ”</p><p class="ql-block"> 王震当即站起来谦虚地回答说: “没有, 仅仅是二万二千里。”意思是说, 此次长征不能超过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数字。</p> <p class="ql-block">中原突围返回延安后,王震正在向毛主席汇报工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南下支队回到延安同毛主席合影。</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