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中国:美篇30————,侨乡建筑3【感受伟人情怀.惠州周田古村】

我爱中国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广东惠州秋长镇位于惠州中南部,古称沙坑。为客家人聚居地。半封建半殖民社会,百业凋零,农户破产,许多人背井离乡,出洋谋生。沙坑叶氏在南宋从兴宁、五华南迁至此,跨越三百多年,共有十多个源头。至1695年完成迁移,秋长镇培育出代代娇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秋长是历史名镇,秋长镇的古村落围屋群最有名气的,要数周田古村了,落位于民国时期的叶挺将军故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里山有情:周田村四周群山环抱,形成盆地,显得明堂宽广,能容千军万马。</p><p class="ql-block"> 这里水有情:水资源丰富,诸水环绕,团团转,从小到大→会水渠→周田河→淡水河→西枝江→东江→珠江→南海 。一级一级,水流向一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村中大多为叶氏家后裔。小小的山村,方圆几公里,出了这么多天之骄子,文武人才,看看功德碑就知道(左文右武),看风水环境就知道,看看祠堂结构就知道,这里绝对是风水宝地,又天时地利人和,注定人才辈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记得好像中国的每个村子口都有一棵大树。周田村村中的古树公园原名诗情画意:艳顶,一定是请了哪位文人雅士冠名。那棵村中600年的古樟苍翠挺拔,福荫着周田世代的子民...... </p><p class="ql-block"> 在树根处竖立的一块石碑上记载显示,该树是迄今发现的岭南地区最大、最古老的樟树,有“岭南第一樟”之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除年岁大之外,这棵樟树最让人们称奇的,还是它跟一代名将叶挺的缘分。村里老人讲述说,这棵古樟树曾是叶挺儿时的乐园。叶挺小时候在家里干农活,劳作之余喜欢跟伙伴们到这棵樟树下玩耍。1919年,这棵古樟树更是见证了热血青年叶挺告别乡亲,走上救国救民革命道路的情景。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周田老屋———————</span></p><p class="ql-block"> 清康熙元年(1662)叶特盛就在定居地,开基、立业、建祠、兴建大型客家围屋。由于这是叶特盛(迪春公)的开基祖屋,被后人称为“周田老屋”。建筑风格为三堂两横围式客家围屋,前有禾坪月围屋,由前围、堂屋、横屋、围龙、角楼组成,总面阔58.6米,总进深41.2米,占地面积2414.32平方米。前围正面置有三个门,三门都是牌坊式门楼。围屋四角设三层高的角楼,外墙布有铜钱、万福式样的枪眼。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围屋为三进,下中上厅之间有天井相隔,天井两侧有横巷及厢房。由于围屋历经三百多年风雨,早已斑驳疮痍。</p><p class="ql-block"> 2001年,池迪春公的后裔筹集资金,对迪春公祖祠进行了重修,在上厅安置了供奉祖先牌位的神龛,上刻“南阳堂”,两侧刻有对联一幅: </p><p class="ql-block"> 玉谱溯南阳,官宦乡贤光史策;</p><p class="ql-block"> 金枝分北镇,宗功祖德衍蒸尝。</p><p class="ql-block"> 上联记录了叶氏发源于南阳,得到子孙后代发扬光大的历史;下联则告诫后人,叶氏一脉相传,要牢记先祖恩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开荒建祠后,叶特盛后裔人丁兴旺人才辈出,已经成为一门望族。叶希恒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中举,叶芳在乾隆四十四年(1779)中举,均官授七品。叶芳教子有方,长子叶光谋封八品道库大使,三子叶光谟诰赠五品奉直大夫;叶光谟六子叶登霆官至五品奉直大夫。三代人的官运亨通,使周田叶氏显赫一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每当春节,迪春公开枝散叶的后裔都将回到周田老屋,在这里祭拜祖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近代史上,叶特盛的后裔更是出现了许多仁人志士。有参加了讨伐袁世凯,任吴淞要塞司令的同盟会员反清义士叶匡;也有参加了淞沪保卫战、常德大会战,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的黄埔四期毕业生叶迪;更有凤凰涅槃,在烈火中永生的新四军军长叶挺;还有到台湾接受日军投降的抗日将领叶刚。</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围屋前面泮池两侧各竖立的五副旗杆夹石,就是朝廷授予的功名碑,它向后人昭示,这已经成为周田老屋荣耀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漫步周田,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高大厚重的周田老屋,虽然已经少人居住,大多漂洋谋生,<span style="font-size:18px;">旅居海外</span>。里面不时传出鸡狗叫声………它就象一位沉默的老人,观 望 着359年叶氏血脉的兴旺衰微,我感 到 了 源 头 的 分 量 。老树盘根,树 有 根,水有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建于清朝初期的周田老屋,是秋长叶氏先祖较早建造的围屋之一。因此,它是研究清朝客家围屋建制的重要实物资料。</p><p class="ql-block"> 2004年,被列为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二、叶挺故居————————</span></p><p class="ql-block">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9月10日,叶挺诞生于祖父叶沛林建造的客家围屋,并在此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这里的山山水水孕育了他,是他不平凡一生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叶挺兄妹11人,叶挺排行老八,早年家境贫寒,其父叶锡三在村中开先父留下的中药铺,其母为副配,家中也依靠租来的林地耕种。内中陈设基本按照当年的样子,保持着岭南客家农家小院简朴的生活情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周边毗邻会水楼、会源楼、瑞狮围三个具有独特建筑风格的碉堡楼式客家古寨。故居坐北面南。</p><p class="ql-block"> 2006年6月,叶挺故居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公元524年,楚平王封忠臣沈尹戌之子沈诸量于叶,其遂以地为氏,成为叶氏的开山祖,古叶地为今河南叶县。</p><p class="ql-block"> 宋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叶世祖大经公徙居梅州 。清康熙六年 (公元1662年),108世祖特盛公由兴宁迁居归善县周田村,到叶挺已经是第116代传孙,这是叶氏族谱上有承恩公(叶挺父亲)的记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叶挺夫人李秀文。</p><p class="ql-block"> 1907年出生于澳门一个士绅的富裕家庭;1924年,还是中学生的李秀文结识了时任孙中山大总统府警卫团第二营营长的叶挺。</p><p class="ql-block"> 1925年婚后,李秀文伴叶挺经历了从北伐到抗战胜利的重要事件,期间她对新四军的经济支持和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历史风云凸显了叶、李的坚贞,也传颂着他们相携相助走过苦难历程的一个又一个故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叶挺在肇庆组建独立团,李素文前往协助工作。1926年夫妻的合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全家在澳门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三、育英楼————————</span></p><p class="ql-block"> 叶挺故居的西北侧,是叶挺将军的胞弟叶辅平的故居,叶辅平同样是 一 位 抗日英雄。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一座独立两层式的客家民居。坐西向东,总面阔21米,总进深19.6米,建筑面积411.6平方米。二进五间,两层院落式布局,砖瓦结构,硬山顶。整座建筑简洁大方,朴实无华,保存完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此为20至30年代建立的第一个广东抗日民主政权------东江纵队前身即惠(阳)宝(安)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旧址。1938年日军在惠阳大亚湾登陆后,根据在东江敌后开辟游击区的指示,曾生同志领导的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在这里宣告成立。抗日战争时期路东行政委员会较长时间在此办公,路东新六区参议会在这里召开,区人民在此成立。路东新六区农会在这里领导农民开展退租退息运动。可以想象当时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火如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5年被核定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騰云学校—————会水楼由成发公创立,以宗祠征缴谷物维持办学,本房子弟免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03年,7岁的叶挺被送入与他家只有一墙之隔的腾云学堂就读。儿时的叶挺十分崇敬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尤为喜爱朗诵岳飞的《满江红》和文天祥的《正气歌》等。在这里,叶挺遇到了有民主主义思想的新派老师陈敬如,老师发现叶挺思想活跃,课余时间就借《民报》、《革命军》等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内容的书刊给他阅读。叶挺在腾云学堂修完课程准备离开时,陈老师为他取名“挺”,取“人要上行,叶要上挺,挺身而出,拯救中华”之意。叶挺十分喜欢这个名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腾云学堂是目前惠州市唯一一处保存完好的私塾,现已不再供教学使用,但屋内仍用塑像还原了当年课堂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原来的水塘上建立的<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叶挺纪念馆</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四、会水楼(叶氏宗祠)————————</span></p><p class="ql-block"> 叶氏宗祠由周田叶氏四世祖州司马叶则武(叶挺高祖父)建于清朝道光5年(1825)。建筑风格为三堂两横客家围龙屋,属典型的马蹄型客家围屋,靓屋。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95.6平方米,坐西向东,单间进深19.09米,面阔9.6米,建筑占地面积约183.3平方米。最多时住100多人。因两水(会水河、周田河)交汇相拥于前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同时,会水楼也是叶挺、叶清华、叶文华等革命烈士的祖居。近百年来会水楼人才辈出,并走出叶挺等多名将领。当年东江游击队和地方党组织经常在这一带活动,回乡办夜校,建立共青团支部。</p><p class="ql-block"> 2004年8月被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五、叶挺————————</span></p><p class="ql-block"> 叶挺(1896年9月10日—1946年4月8日)原名叶为询,字希夷,号西平,广东归善县(今惠阳区)客家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自幼热爱祖国,立志救国救民。学习富国强兵本领,誓走从戎救国之路。青年时期,追随孙中山,投身民主革命,并且是保护孙中山宋庆龄的功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革命时期,出国深造。1924年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与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的革命生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25年,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团长的叶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26年,被誉为“北伐名将 ”以及“<span style="font-size:18px;">叶挺独立团”。图为</span>叶挺独立团的炮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北伐战争中,率领前躯,席卷湘鄂,所向披靡,屡立战功。被誉为北伐名将。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革命失败以后,1927年与周恩来、贺龙、朱德、刘伯承等发动了第一枪南昌起义。起义后任前敌总指挥、第十一军军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领导广州起义————</span>1927年12月11日,教导团在工人赤卫队、敢死队配合下,经过半小时激战,攻占<span style="font-size:18px;">广州市公安局。</span>广州苏维埃政府成立。图为广州苏维埃政府和起义军总指挥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张太雷代理苏维埃主席,晖代英任秘书长,叶挺任工农红军指挥,叶剑英任副总指挥。<span style="font-size:18px;">打响建军枪声,揭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伟大序幕。震惊中外的广州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红军”的响亮名称在各地革命武装开始陆续使用。</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德国的叶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叶挺的军事成就广为人知,他还有一个特殊身份————摄影家。叶挺年轻时候就喜欢摄影,曾经购置一台120照相机拍照,1931年在澳门家中还专门腾出一个房间做暗房。皖南反扫荡的激烈交战,叶挺不顾敌机轰炸,一边镇定自若指挥作战,同时拍摄了不少作战场景。亲自组建新四军摄影工作机构,经常传授照相冲洗技术。图为手持照相机的叶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国共合作。受命于危难之时的叶挺,毅然出任新四军军长。1940年任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总指挥,率领将士挺进华中敌后,开 展 游 击 战 争 ,创 建 敌 后 根 据地,领导抗敌,卓著勋劳,被誉为中华民族英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1年1月5日的“皖南事变”,蒋介石突然宣布取消新四军。周恩来立即复电怒斥何应钦:你们的行为亲者痛仇者快 ,日寇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你们做到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周恩来深夜为“皖南事变”题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叶挺被国民党顽固派扣押 ,辗转囚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叶挺当年被囚禁的囚室。</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叶挺在湖北恩施被囚禁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叶挺深陷囫囵,坚 贞 不 屈,作《 囚歌》以明志,图为残损的手稿。充分表现“富贵不能淫和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的浩然正气和“军不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崇高气节。经中共要求,1946年3月4日获自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共中央欢迎叶挺归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6年4月8日在返回延安途中,不幸空难(遇难包括:<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叶挺、秦邦宪、邓发、王若飞、叶挺夫人李秀文、长女扬眉、幼儿阿九</span>)。机上13人全部遇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电视剧《密战黑茶山》中,对飞机遇难事件有所描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06 年有位台湾老人、前中美特别合作所特工队队长杜吉堂直到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下决心说出这个藏了60年的真相。人将死其言也善。</p><p class="ql-block"> 原来,1946年4月,国民党的军统特务在得知博古(秦邦宪)、叶挺等一些重要人物将从重庆乘飞机飞往延安,他们就开始策划暗杀行动,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制造事端,破坏和平谈判。</p><p class="ql-block"> 他们先是找到了当时任空军调度科科长王平虎,王则是军统特务安插在空军中的眼线。他把那架所担任飞行任务的C-47运输机的飞行记录和档案材料信息透露给了军统特务。杜吉堂让王平虎利用职务之便,安排军统特务人员在飞机飞行前的例行检查中做手脚。杜吉堂找到了其手下的特务、懂得机修业务的杨耀武,让其假装成机修人员,混到检修的队伍里,在检修过程中神不知鬼不觉地在飞机的高度表和磁罗表的背面放入了块磁铁,<span style="font-size:18px;">飞机的高度表和罗盘失灵了,</span>在2000多公尺高度撞山。<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遗物中有一份关于迷失方向的电报稿,这就是说,当时飞机已意识到迷航,地面指挥也知道了飞机迷航。</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叶挺一去不复返,可是他戎马一生的传 奇 色 彩 、伟 大 光辉,为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战争战斗不息,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他的丰功伟绩与天地共存,他的革命精神与日月同辉。 </p><p class="ql-block"> 多年前曾经在广州多宝路拜访过其夫人李秀文和她母亲的住处。今天,我站在叶挺的塑像前,聆听万里晴空仿佛飘过威震八方的铁军————热血男儿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厮杀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六、廖屋————————</span></p><p class="ql-block"> 坐落于叶挺故居的西北面,周田廖屋建于清朝初年,围屋前面有禾坪和转斗门,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为三堂、两横、院落式的小型客家围屋,门庭不大。居住在周田的廖氏族人,是兴宁始祖廖德源的裔孙。抗日战争时期,在叶文华同志的领导下,周田村农会赤卫队经常在这里开会和活动。农会还在这里办识字班和夜校。1931年秋长赤卫队攻打新墟田粮处,在此休整。更因为,周田廖屋是著名长征女杰廖似光的故居。</p><p class="ql-block"> 2004年被列为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廖似光(1911—2004),原名廖娇。她从小被送到叶家做童养媳,16岁时,由于丈夫死于痢疾,廖似光被婆家认为是克星,赶回到娘家。1929年,在叶文华的介绍下,廖似光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廖屋开始成为革命的秘密据点。共青团支部在这里办夜校、识字班、组织农会、传播革命道理,掩护驻香港的省委和县委机关来往的负责人。在深重的黑暗中,她看到了中国革命的曙光,所以取“曙光”的谐音,改名为“似光”。党组织把廖似光先后调到香港、上海、中央苏区,并参加长征。抗战时期,她任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委员。解放战争期间,廖似光跟随大军南下,任广州市委副书记。粉碎“四人帮”后,任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2004年7月2日,廖似光因病在广州逝世。是一位永远值得大家尊敬和学习的南粤巾帼楷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七、碧滟楼(叶亚来故居)————————</span></p><p class="ql-block"> 碧滟楼是清代著名华侨领袖“吉隆坡之父”叶亚来的故居,与叶氏宗祠相距大约1公里。建于1889年,有一个多世纪,叶姓聚居。是叶亚来发达后回乡捐建,也是他成功的标志。据说这座围屋的所有建筑材料都是叶亚来从南洋运回来的,洋气十足。同时,也是故宫博物院原副主任叶其峰的故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客家围屋碧滟楼是集传统客家建筑工艺建成,内部有形状各异的院落,结构布局得体实用,是一幢惠州地区典型的客家传统四角围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正门接开阔的禾坪。前方开一半月形水塘,水塘两端对称矗立多对旗杆夹(功名碑)。平面呈长方形,长60多米,宽近37米,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近处看:三堂两横院落式布局,四角楼艺术装饰侧生于外围及祠堂内部的建筑上.居室建筑则于实用性为主。外墙和四角碉楼上设飞檐。除保护墙体外更增层次感。中心祠堂建筑为抬梁式结构.格调高雅、装饰细致巧究。前厅和中堂各置门屏。前院左右厢廓、中堂及前檐两侧置雕花屏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故居正门上方镶嵌“碧滟楼”三字石刻门额,是清代著名才子江逢辰所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其上置一牌楼,墙体上端塑正脊两卷纹翘角,碉楼正脊两端饰博古纹灰塑,垂脊亦为卷纹翘角,颇为生色灵动。一进门楼则紧接横向相连三内门的庭院,围屋内纵向分三路,正内门通深三进的传统式祠堂建筑,其余两边内门通向二路的居室,居室中以宽阔的庭院间隔,居室区又细分各设置“天井”的单元,形成“九天十八井”之佳构。门楼、祠堂、居室、碉楼皆以廊房、廊道和回廊连接和相通,庭院错落有致,其空间布局十分合理和实用,整座建筑浑然一体。气势恢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梁柱、檐板、柁椁、雀替等构件均饰以花乌走兽为主题的浮雕、通雕,加以金漆彩绘,更显得富丽堂皇,内则配以传统题材而作的书画,其富于观赏的同时,更添几分清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远处看:依山而立,非常壮观。昔日的豪华,还能够从高大气派的建筑上看得出来。与其他众多古民居相比,碧滟楼气势恢宏,屋顶层层叠叠,外檐装饰华丽,引梁、瓦唇、挡板都饰以精美的雕刻,屋内的墙壁上都装饰有精美的壁画。门前高大的木棉树,火红的木棉花怒放,好美的一幅山水画!惊艳!</p><p class="ql-block"> 201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司马第————————</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叶亚来主题文化展示观馆。叶亚来出生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八、叶亚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叶亚来</span>(1837~1885),原名茂兰,字德来,广东惠阳县秋长镇周田村人。出生于贫苦农家。读过两年私塾,14岁开始替人放牛或打短工为生。 清咸丰四年(1854),叶亚来随乡亲出国到盛产锡矿的马来亚谋生。先在马六甲北10英里处榴木连冬加的小镇替人筑塘养鱼。4个月后经族叔介绍到吉山一间油米杂货商店作伙计。以后做过锡场厨夫,后来开始经营矿场生意。1869年,从吉隆坡第二任甲必丹刘壬光手中接过棒子,协助管理吉隆坡,成为吉隆坡甲必丹,他也被称为“吉隆坡王”,期间对当地社会生产和生活进行改革,组织卫队,重建矿场,铺设道路,引进投资,兴建学校等,这一系列的措施促进了吉隆坡的繁荣和进步,叶亚来由此也受到了当地大多数客家人的拥戴。1870-1873年,叶亚来介入了土地争夺的雪兰莪内战中,作为主战场的吉隆坡遭到极大的破坏,财产耗光、负债累累的但叶亚来并未离开,而是坚持留下来重建吉隆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叶亚来在马来亚打拼31年,从一个极普通的过番客,成为马来亚首都吉隆坡市的创建人,是少有的传奇人物。他全部时间和心血,都倾注于吉隆坡。吉隆坡历经了经历了开创、保卫、建设三个历史阶段,与其坚忍不拔的意志、过人的智慧、卓越的领导才能分不开。并且遵循三原则:坚持华人的和睦团结,坚持与马来人友谊,遵守所在国法律。其在困难时候都得到使无私帮助。从放牛娃到吉隆坡王,逆袭人生。一人一座城,没有叶亚来,就没有吉隆坡。至今,吉隆坡仍保留“叶亚来街”及他的塑像。叶亚来与其他同胞均是海上丝绸之路杰出的践行者,功绩永铭史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八、会新楼————————</span></p><p class="ql-block"> 位于叶挺故居北部。建于民国。坐北向南,总面阔50米,总进深22米,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前围、堂屋、横屋、角楼等组成的客家围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围屋的建造者叶刚是周田叶氏开基祖叶特盛(迪春公)的九世孙。叶刚(1901-1951),原名叶拔亨,生于1901年12月。他与叶挺、叶辅平都是会水楼开基祖叶成发的后人。叶挺、叶辅平是叶成发的第四代,叶刚是叶成发的第五代,他们是叔侄关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禾坪前有泮池。围屋正面置三门,中间大门为中轴祠堂门,门上嵌一青石匾,匾中央阳刻“会新楼”三字,邹鲁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踏入大门有条走廊,连通整座建筑。一进厅,门厅左右置房,后置木屏门,屏门背面书“奕世其昌”字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进中厅为敞厅,墙上有壁画,左右置房;二进厅堂之间由天井相隔,天井两边设横巷及厢房。中轴与横屋之间以天阶相隔。整座围屋外墙均有西式的灰塑,该围屋柔合了中西建筑风格,是较为典型的民国时期建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会 新 楼 曾 是 东 江 特委、县委、江南指挥部、东纵二支队常驻于此。目前,会新楼正在大面积修缮。</p><p class="ql-block"> 2015年12月核定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十、会源楼————————</span></p><p class="ql-block"> 围屋坐西北向东南,总面阔54米,总进深22米,占地总面积1188平方米。由禾场、堂屋、横屋、两个角楼、转斗门组成。原来围屋前面有泮池,后被填平,变成菜地。会源楼围屋在建造过程中,由于资金问题,没能一次完工。叶为晖建造了中间堂屋、右侧的横屋和角楼、左侧的角楼只修了一层。到了20世纪80年代,叶为晖的后代才把左侧的角楼建好。因此,两个角楼外观相似,风格迥异。新角楼没有装饰,简单朴实。老角楼的屋顶上塑有腾云的祥龙,龙尾翘立在屋脊上。金字型的屋顶下有精美的雕塑,花篮里装着向外延伸的花枝和果实累累的石榴,象征多子多福,人丁兴旺。上面是一只倒挂的蝙蝠,寓意为福从天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围屋的转斗门,原来在围屋两边各有一个。后人把右侧的转斗门拆掉,围起围墙,把禾场变成一个小院落。左侧的转斗门,由于讲究风水的缘故,为东西朝向。</p><p class="ql-block"> 会源楼围屋正面置有三个大门,从中间大门进入为两进堂屋。门匾曾因受损经过了修补。从大门进入为一进前厅,有木屏门相隔。木屏门背面立有“奕世其昌”的牌匾,两边有“福”“寿”两字。二进为上厅,为祭拜祖先之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会源楼围屋到了20世纪80年代才完成的围屋,会源楼对于研究围屋的建筑历史及对比近现代建造工艺有重要的参考作用。</p><p class="ql-block"> 2012年11月,会源楼围屋为惠阳区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大门上方灰塑有“会源楼”三个大字,有“民国十二年岁次春月”的小字落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十一、大塘面老屋————————</span></p><p class="ql-block"> 既天瑞公祠。</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塘面老屋2012年11月公布为惠阳区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十二、大夫第————————</span></p><p class="ql-block"> 大夫第于2012年11月为惠阳区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十三、 瑞狮围————————</span></p><p class="ql-block"> 瑞狮围位于秋长周田村瑞狮村,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平面呈长方形,面阔67.6米,进深50米,占地面积3380平方</p><p class="ql-block"> 瑞狮围围屋由禾坪、前围、三堂、两横、两角楼组成。正面置有三个门,门头上方为牌坊式的雕花门楼。在右侧的雕花门楼图中,有“岁在光绪乙未年仿罗浮山老道人作”的题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中间大门上方,置有阳刻“瑞狮围”三字的青麻石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中间大门进入后,是前围的门厅,两侧各有一路直通的巷门,连接着横屋。过了前围,就是天街。天街后面为三进堂屋。一进为前厅;二进为中厅,有青麻石柱承重;三进为上厅,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据说,在“破四旧”的年代,雕刻精美的百年神龛没有被损坏,被保留下来。不幸的是在几年前,百年神龛被偷走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百年以来,瑞狮围里人才辈出。据统计:居住在香港和马来西亚的瑞狮围里的后人,有上百人之多。据说,马来西亚国会议员叶炳汉的祖居就在瑞狮围。</p><p class="ql-block"> 尽管瑞狮围内部已经坍塌荒芜,但从保存尚好的外观可以看出客家先人出色的建造才华,以及高超的技艺。</p><p class="ql-block"> 2004年8月,瑞狮围由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十四、一叶知秋长,亚来思故乡————————</span></p><p class="ql-block"> 秋长镇近千年的历史,留下了大量的建筑,清代以前的客家古民居近百处,大多是明朝至南宋,最早的近千年,最有代表性的是客家围屋,它保留着中原传统文化的高雅形式,也借鉴了南洋建筑的碉楼风格,因地制宜结合山区特点,保存状况较好,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以及科学价值。秋长客家围屋向世人展示的不仅仅是建筑艺术,更是客家人的围合精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未见客家人,先见客家楼。最能突显惠阳客家文化特色的,无疑是客家围屋。客家围屋是惠阳客家文化中著名的特色民居建筑,它肇始于唐宋,兴盛于明清。由于客家人不断地迁徙,围屋既保留了客家的古朴遗风,又融入了南方文化的地域特色,成为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之一。惠阳客家围屋的样式主要是方型围屋和半圆形围屋,围屋通常背靠山坡而建,前面则有半圆形的池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山有情,水有情,最重要的是,人有情——客家风情无处不在,尊重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惠阳地区对传统的客家文化保留得最完整。在秋长或者周田一带,有两个宝贝,一是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另一个是名人历史。被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当地政府整合开发打造千年客家文化,百年红色经典、重要侨乡为主题的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2021年,惠阳区秋长街道周田村摘得一项国字号荣誉。在国家文旅部公布的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中,周田村成为惠州唯一上榜的村落,是广东7个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之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夕阳下的周 田 村 古 建 筑 群,一 片 金黄,孕育出英雄、人才无数,我感受到它的情怀。“淡水水井井满水,秋长长兴兴旺长”的意境,这就是客家围屋!客家人在秋长繁衍生息几百年,已经成为这里是真正主人。</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祝福秋长、周田吉祥🙏🙏🙏!</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资料参考网络,鸣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