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张静江故居20240727

徐其龙

<p class="ql-block">  日前与友人聊起张静江,不由想起几年前在南浔探访张静江故居的情景。说句实话,促成那次南浔之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听闻尘封几十年的故居已修缮开放,使我迫不及待、欲一“访”为快。</p><p class="ql-block"> 因为,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传奇色彩的张静江曾引起我浓厚的兴趣,其历史作用如何评价,也使我在“心底里”有过诸多疑惑、不解和思考……其原因可概述如下:</p> <p class="ql-block">  一,张静江(1877-1950),在国民党一大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二届二中会议被选为国民党中常委主席,后曾代理浙江省国民政府主席。由一个富豪子弟,成为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实为罕见。</p><p class="ql-block"> 二,国民党“一大”期间,在张静江的精心策划和鼎力相助下,连代表资格都没有的蒋介石,一跃成为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国民党领袖人物。张静江虽然极力支持蒋介石的剿共政策,但又不遗余力地按孙中山“实业救国”遗嘱,关注民生和经济建设,在电力、矿采、教育和铁路诸领域颇有建树。</p><p class="ql-block"> 三,孙中山先生称其为 “革命圣人” ,蒋介石尊其为“革命导师”,毛泽东也说过:“张静江帮助蒋介石搞“清党”,但他有经济眼光,经济头脑活络!”似乎对他经商理财,发展经济的才干还是颇为认可的。</p> <p class="ql-block">  记得那天,我沿南浔古浔溪向北,过泰安桥沿颙塘一路向东,再过共济桥和治国桥,张静江故居出现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进入故居大门,经过小院迎面是大堂,跨过六扇落地长格门,只见堂上高悬晚清状元、东阁大学士张謇题写的“尊德堂”匾额。堂上柱挂上是两代帝师翁同龢题写的楹联“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p><p class="ql-block"> 堂上挂一轴天竹寿石图,两边是中山先生给张静江先生题写的联语:“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州”,盛赞主人的豪侠之情。</p> <p class="ql-block">  从“尊德堂”右拐,隔一个小院便是一幢重檐二层楼,楼下三间便是“张静江生平事迹陈列室”。</p><p class="ql-block"> 陈列室正中塑有一尊张静江先生坐像。身后是一幅西湖景色的背景图,上悬中山先生亲题的横匾“丹心侠骨”,足见中山先生对张静江的倚重。</p><p class="ql-block"> 凝望张静江塑像,只见他身材瘦弱,穿一挂长衫,戴一副深度近视眼镜,面容虽然憔悴但十分儒雅,活脱一个书生或学者模样,丝毫不像是一个民国政坛上的“大佬”。他的眉宇中透着忧国忧民的神色,似乎在思考什么,探索什么……</p> <p class="ql-block">  陈列室有故乡情结;毁家纾难;扶持盟弟;经济救国;客死他乡五个部分,展出张静江生平事迹的照片、图片和文字资料:</p><p class="ql-block"> ——1887年冬天,南浔镇上失火,少年张静江随大人奋勇灭火,为救一被困在阁楼上的少女,他钻进火海抱起少女纵身跳下,摔成腿部骨折,留下伤残,遂终身为跛。</p><p class="ql-block"> ——张静江成人后,读到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诗句,萌生了挽救陆沉,报效国家,投身革命的志向。曾改名为“张人杰”。</p><p class="ql-block"> ——1902年,张静江出任驻法使馆商务随员。在巴黎创办“中国通运公司”经营国货。数年内,生意通达,名声遐迩。</p> <p class="ql-block">  ——1906年,张静江从巴黎乘轮船回上海途中巧遇孙中山。他对中山先生的革命志向非常钦佩,多次筹巨资支持共和。孙中山曾深为感慨地说:“人杰确为革命奇人,也可称革命圣人矣!”</p><p class="ql-block"> ——1913年,张静江介绍蒋介石加入中华革命党。1916年由张静江提议,与蒋介石、许崇智义结金兰。他还应蒋之托,成就了蒋介石和陈洁如的一段姻缘。</p><p class="ql-block"> ——1923年10月,在中山先生弥留之际,张静江一直陪伴在先生病榻边,作为见证人在总理遗嘱上签字。在南京修建中山陵时,经丧事筹备委员会决定,墓室的第二道门楣上的“孙中山先生之墓”,祭堂门外三个拱门上的“民族”、“民生”、“民权”六个篆字均由张静江题写。</p> <p class="ql-block">  陈列室的二厅、三厅还有,张静江一生的大事记略,北伐战争、民国初期的照片资料、与孙中山、宋庆龄、冯玉祥、何香凝、于右任、陈布雷、蒋介石等合影照片和书信手札;陈立夫“铁肩担道义,棘手著文章”对联。还有张静江生平的家谱、家族发展史、“尊德堂”家庭合影、张静江夫人朱逸民与好友陈洁如的生活照等。</p><p class="ql-block"> 当尘封的历史资料抹去了历史的尘埃,张静江的传奇人生也就跃然在目、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走出故居,有些思考我仍盘桓于心:在我们这代人的印象里,张静江从来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反共政客……现在看来,这种评价似过偏颇:</p><p class="ql-block"> 张静江出生在风雨飘摇之晚清社会,他也曾经是一个品行正直、生性豪侠、立誓为国效力的热血青年。他追随中山先生、支持蒋介石亦无可厚非。毕竟上世纪前叶的国民党还是“打倒军阀、重建共和”的社会主流力量。这也就不难理解他一贯坚持“实业救国”,致力民族工业发展,与蒋介石在治国理念上逐步产生分岐,并与之渐行渐远、分道扬镳、淡出政坛的最终结局。</p><p class="ql-block"> 历史是多维的,如果仅用一维的眼光和观点去分析评判,就会失去事物的多样性。由此,南浔古镇将张静江故居的修缮开放,不啻是对这位传奇人物的展示或剖白大义之举,我深感欣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