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甲辰龙年7月,我们一行6人重走长征路,追寻红军血染的风彩!

摆渡翁

<p class="ql-block">  甲辰龙年,利川避暑。得荆门成功人士李建逵伉丽盛情款待,酒醉建材城,搓麻凉味府,消遥数日,不亦乐呼!且主导重走长征路,追寻先烈光辉的岁月,血染的风彩……</p><p class="ql-block"> 七月十二日,利川的晨雨越下越大,大有“人不留客雨留客”之意。按先前的安排:第三次重走长征路,追寻红军血染的风彩。由李建逵主导(原荆门物资集团总公司副总,利川建材城董事长。)邬京辉总策化(原荆门二医儿科主任,二级教授,二零二零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及我和孙妹子、杨妹子共五人,乘坐小冯司机开得(奔驰商务车)正始向重走长征路上的第一站,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进发……</p> <p class="ql-block">  ① 强渡大渡河!1935年5月,中囤工农红军在四川越西县(今属四川石棉县)安顺场渡过了大渡天险,这是长征途中的一次著名战斗!</p> <p class="ql-block">强渡大渡河</p><p class="ql-block">横断山缠大渡河,湍流骇浪下云坡。</p><p class="ql-block">将军破网逐烟雨,勇士惊心旋水波。</p><p class="ql-block">绝壑鸟啼垂地泪,孤舟棹响动天歌。</p><p class="ql-block">逆风北上辟新路,继起红旗斗雪魔。</p> <p class="ql-block">②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重要战斗。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长征先头部队红1军团第1师第1团一部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后,蒋介石急调川军2个旅增援泸定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为迅速渡过大渡河,挫败国民党军前后夹击红军的企图,决定红1军团第1师及干部团由安顺场继续渡河,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两路夹河而进,火速夺占泸定桥。29日16时,红4团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在全团火力掩护下冒着川军的密集火力,攀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击,当接近桥头时,川军突然施放火障,突击队勇敢地穿过火墙,迅速歼灭守桥之敌,并掩护后续部队占领了泸定城。川军一部被歼,其余向天全溃逃。与此同时,红1师和干部团击溃川军的阻击,胜利到达泸定城,策应了红4团的夺桥战斗。接着,中央红军主力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图。 </p> <p class="ql-block">飞夺泸定桥</p><p class="ql-block">浪旋大渡一桥寒,浴血红军铁索攀。</p><p class="ql-block">脚下生风飞百里,手中举火越千山。</p><p class="ql-block">神兵力破虬枝网。猛虎气吞峭壁关。</p><p class="ql-block">多少英魂多少泪?旌旗猎猎雪泥环。</p> <p class="ql-block">③翻越夹金山:夹金山海拢4114米,属邛崃山脉。夹金山是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徒步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1935年6月12日下午,红一方面军一军团2师4团在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带领下,克服千难万险,终于从夹金山南麓的硗碛乡成功翻越夹金山,与正在执行任务的红二十五师七十四团的一部,在山下的达维乡的木城沟沟口地带相遇。意外的相逢,为实现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四方面军两大红军主力的胜利会师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翻越夹金山</p><p class="ql-block">此山海拔四千多,曲曲弯弯路是螺。</p><p class="ql-block">一串红椒丹气涌,三军翻越雪融歌。</p> <p class="ql-block">④两河口会议:六届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6月26日在四川懋功以北的两河口举行会议。会议由张闻天主持,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国焘、王稼祥、博古、刘少奇、凯丰、邓发、刘伯承、彭德怀、林彪、聂荣臻、林伯渠、李富春共16人。周恩来代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作关于目前战略方针问题的报告,着重阐明战略方针、行动方针和战略指挥三个问题,强调两个方面军要统一指挥,集中于中央军委。张闻天作会议总结。会议一致通过周恩来报告中提出的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并责成张闻天起草一个中央政治局决定。6月28日,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战略方针的决定》。两河口会议确定了新的战略方针,为两个方面军共同北上,进一步扩大苏维埃运动指明了方向。 </p> <p class="ql-block">长征的节点和方向</p><p class="ql-block">两河口会议生光,川陕甘苏区立扬。</p><p class="ql-block">逐北向南真理辩,红军流火捧朝阳。</p> <p class="ql-block">⑤卓克基土司宫寨:卓克基官寨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乾隆年间,是清末最后一个土司的居所,在嘉绒藏族的历史发展上有重要的意义。1935年7月,毛泽东及中央机关在长征途中曾于此办公住宿。藏族作家、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阿来写的小说《尘埃落定》,反映的就是"四土"土司走向衰落的历史。卓克基官寨将藏汉两种不同风格的建筑艺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夜宿卓克基</p><p class="ql-block">梭磨河岸古楼雕,藏汉相融神域腰。</p><p class="ql-block">云海高原寻赤帜,土司官寨泛心潮。</p><p class="ql-block">画中雨滴花笼帐,梦里风吹烟锁桥。</p><p class="ql-block">缘有喇嘛来合影,蜀山陇水抖红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⑥红原花海:俄么塘,又名俄木塘,位于红原县壤口乡,距红原机场40公里,距县城73公里。每年6月开始,方圆数十平方公里的俄么塘草地,一片鲜花的海洋、一路芬芳的天堂,堪称“高原桃源”,宛若“人间仙境”,整个花期将持续到10月。不同时节,不同种类的鲜花竞相绽放,呈现出五彩斑斓的花海仙境,规模之大、密度之高、珍稀植物种之多、色彩之丰富,均为高原草原地区所罕见。湛蓝的天空、高耸的雪峰、辽阔的草原、浩瀚的花海、交相辉映,融为一体,让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 </p> <p class="ql-block">红原花海赞</p><p class="ql-block">高原花海媚无穷,冰菊吐芳娇艳丛。</p><p class="ql-block">少女遥呼山下客,清馨沁出雪云风。</p> <p class="ql-block">俄界会议:六届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9月12日在甘肃南部迭部县俄界(藏族小村庄)举行扩大会议。会议由张闻天主持,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博古、王稼祥、凯丰、刘少奇、邓发、蔡树藩、叶剑英、林伯渠、李维汉、杨尚昆、林彪、聂荣臻、朱瑞、罗瑞卿、彭德怀、李富春、袁国平、张纯清以及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等。</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作今后行动方针的报告,着重说明中央与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的分歧与斗争,不仅是战略方针的分歧,而且“是两条路线的分歧,是布尔什维主义与军阀主义的斗争”。与会者一致同意毛泽东的报告。会议决定将原有红一、红三军团缩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成立由彭德怀、林彪、毛泽东、王稼祥、周恩来组成的“五人团”,作为全军最高领导核心;组成编制委员会,由李德(主任)、叶剑英、邓发、蔡树藩、李维汉组成。会议通过《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指出张国焘的错误性质及其历史根源,号召红四方面军全体忠于党的同志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同张国焘的错误路线作斗争。</p><p class="ql-block"> 俄界会议改变了在陕甘建立根据地的战略方针,确定用游击战争来打通国际联系,创造新根据地的战略方针,对于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保证党中央北上方针贯彻实施,有着重大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俄界会议有怀</p><p class="ql-block">迭部小村庄,清溪俄界翔。</p><p class="ql-block">藏民凝义气,载史著华章。</p><p class="ql-block">浪起从容渡,风批分裂帮。</p><p class="ql-block">苏区争向望。陕北可谋强,</p> <p class="ql-block">向“胜利曙光”纪念碑的先烈致敬</p><p class="ql-block">肖志保(湖北)</p><p class="ql-block"> 四川若尔盖是非常有名的高海拔大草原。这里海拔约三千五百米,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高寒泥炭沼泽湿地,是牦牛和多种珍稀鸟类最适宜的栖息和繁殖地。</p><p class="ql-block"> 若尔盖的天总是湛蓝湛蓝的,白云飘浮在草原上,挪移翻腾,瞬息万变。一会儿白茫茫的将蓝天裹住,仿若云海蔽天。一会儿湛蓝蓝的天晴空万里,宛如青天吞云。这里群山怀抱,水天一色,牛羊遍野,繁花飘香,愜意绵绵。</p><p class="ql-block"> 不远处,黑色的牦牛和白色羊群,仿若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无忧无虑地吸绿,放荡而悠闲。</p><p class="ql-block"> 宽阔的公路旁三十米处,矗立着一座黄泥色的塑雕纪念碑。它在油绿绿的草原中,显得格外夺目耀眼。 </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座名为“胜利曙光”的中国工农红军班佑烈士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即将走出草地,迎来胜利却牺牲在此地的七八百位红军先烈而塑雕的纪念碑。以缅怀万里长征路上浴血奋战,壮烈牺牲的那些无名英雄。走近纪念碑前,只见疲惫不堪的红军一个个背靠背坐卧在草地,眼中流露出几许多对胜利的期盼,对光明未来的向往!然,他们却静静地望着这荒凉的草地,倒在了“胜利曙光”前。</p><p class="ql-block"> 在纪念碑正面下方,由当时任红三军十一团政委,开国上将王平撰写的回忆录,清楚的铭刻走过草地,这最后悲壮的篇章。王平上将写道:“红三军在草地里走了整整七天,终于进到班佑。我们红十一团过了班佑河,已经走出七十多里,彭德怀军长对我说:班佑河那边还有几百人没有过来,命令我带一个营返回去接他们过河。……走到河滩上,我用望远镜向河对岸观察。那河滩上坐着至少有七八百人。……他们静静地背靠着背坐着,一动不动。我逐个察看,全都没气了。我默默地看着这悲壮的场面,泪水夺眶而出。多好的同志啊,他们一步一摇地爬出了草地,却没能走过班佑河。他们带走的是伤病和饥饿,留下的却是曙光和胜利。……”</p><p class="ql-block"> 湿润的双眼看着王将军悲壮感人的忆文,手抚摸着那永不瞑目的红军战士,心中倾刻间泛起波澜,久久不能平静。</p><p class="ql-block"> 遥望着那湛蓝的天和飘浮的云;那漫天无际的高原草地;那来自祖国天南地北的轿车和观光旅游的人群。他(她)们和我们一样,走在红军翻过的雪山和爬过的草地的路上,追寻红军二万五千里光辉的岁月,血染的风彩,铭记那些有名和无名先烈的不朽功勋!</p><p class="ql-block"> 此时已是夕阳西下,清风拂过纪念碑,仿佛给那七八百坐卧的红军战士扫除寒霾,把光明注入烈士的心田。长眠高原草地“胜利曙光”的英烈,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⑧突破天险腊子口:1935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通过草地后,进迫腊子口。腊子口为四川通向甘肃的一条要道上的隘口,两侧是悬崖绝壁,中有水流湍急的小河,河上小桥是通过腊子口必经之路。国民党军队以三个团的兵力,控制腊子口峡谷及其周围的制高点。腊子口由敌军两个营凭险扼守。</p><p class="ql-block">9月16日晚,腊子口战斗打响红四团(团长黄开湘、政委杨成武) [1]以二营为突击营(营长张仁初) [1],但经过多次突击未能攻下隘口。红军随即改变战术,以二营六连从正面进行强攻,另外以两个连利用绳索攀登峡谷东侧悬崖绝壁,迂回至敌人侧后制高点。17日拂晓,红四团正面强攻和迂回部队同时发起攻击,一举攻克腊子口并歼灭了敌守军。国民党残部撤向第二隘口,企图利用天然屏障继续阻击,红四团乘胜追击,一举击溃敌纵深守军,取得了腊子口之战的胜利。18日,红军乘胜占领了哈达铺。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满江红•勇夺腊子囗</p><p class="ql-block"> 万里长征,向北进,寒风束缚。夹山雪、草深半水,泥融双脚。腊子口天关阻路,古桥堡石坡悬槊。两峰峙、云雁不能翔,何求索?</p><p class="ql-block"> 群雄跃,弹雨落。豪士疾,攀岩壑。打通此险隘,陕甘飞鹤。莫道雾霾能蔽日,岂知猛虎旋吹角。挥战旗,北斗指新航,星光烁!</p> <p class="ql-block">⑨哈迖铺</p><p class="ql-block">毛主席在哈达铺为中国工农红军指明了建立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正确方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哈达铺</p><p class="ql-block">不知何处泊?旧报顿生澜。</p><p class="ql-block">陕北风雷动,陇西天地宽。</p><p class="ql-block">借来延水釜,烘出雪山丹。</p><p class="ql-block">别有红军魄,堪称铁血团。</p> <p class="ql-block">⑨红军长征途中,曾两次到哈达铺,在该地制定了挥师北上的战略决策,被誉为长征“加油站”。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长征,都经过哈达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9月18日,党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占领哈达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9月20日下午,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到达哈达铺;从当地邮政代办所国民党报纸上获得陕北有红军和根据地的消息,做出了把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在陕北的重大决策;同年9月23日,中央率陕甘支队离开哈达铺北上。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8月9日,红四方面军第30军通过腊子口后占领哈达铺;25日红二方面军六军进驻哈达铺;同年9月1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及二军到达哈达铺。到10月4日,相继北上。 </p> <p class="ql-block">⑩翻过六盘山:六盘山不仅是一处风景优美的旅游区,也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词,已勒石建碑于山下,以昭示后人。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政府于1986年在六盘山顶峰修建了红军长征纪念亭,曾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为纪念亭题词。六盘山魏魏高耸,红军长征纪念亭屹立山巅。历史在这里凝固,她目睹着过去,也关注着未来。</p> <p class="ql-block">翻越六盘山(入群格)</p><p class="ql-block">一山独系锁甘宁,挺拔高崖火气萦。</p><p class="ql-block">白浪旋流云里鼓,红旗漫卷月边城。</p><p class="ql-block">仰观蜀岭隐遥渡,俯视秦关传远征。</p><p class="ql-block">陕北重开投足地,然灯信指满天星。</p> <p class="ql-block">(11)吴起镇:吴起镇位于陕西省延安市西北吴起县的中部,据说战国时期的魏国大将吴起曾在此驻守,因此而得名。经过长征途中的长途跋涉和艰苦斗争,1935年9月13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领由红一方面军主力第一、第三军团与直属部队组成的陕甘支队,从俄界继续北上,攻占天险腊子口,进占哈达铺,翻越六盘山。10月19日,到达陕甘根据地边缘的吴起县吴起镇,与陕甘革命根据地红军胜利会师,随后又同十五军团红军胜利会师。至此,中央红军胜利地完成了历时一年,纵横11个省,行程2.5万里的长征。10月22日,中共中央在此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宣告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会议批准了榜罗镇会议把红军长征落脚点放在陕北的战略决策,决定党和红军今后的战略任务是建立西北苏区,以领导全国革命,从而宣告了中央红军长征的结束,开创了党中央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陕北的新的历史时期。</p> <p class="ql-block">长征在吴起镇宣告结束</p><p class="ql-block">六盘山上流红火,吴起镇中飘血旌。</p><p class="ql-block">黄土高坡烟雾散,红军此地泣天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