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拱秀 川水瀠洄 绩溪家朋乡磡头村游记

林老大

<p class="ql-block">  磡头村,位于安徽省绩溪县家朋乡乡政府所在地,全村山环水抱,村中有一小溪,村民称她为“云川溪”,云川溪蜿蜒曲折,溪水撞击着鹅卵石,并发出“哗哗”的响声,由南向北奔腾而来,穿村而过,长流不息。</p> <p class="ql-block">  整条小溪上横贯着多座小桥,连接溪两边的鹅卵石街道,小桥最早建于明清时代,可由于洪水泛滥历代古桥都被损坏,现在我们走的基本上都是现代重建的。</p> <p class="ql-block">  说是街,其实也算不上街,因为中间多数位置都被云川溪占用,将街一分为二,所以二边的“街”就很狭窄了,最宽处也就三米左右,没法通车,只能骑电瓶车串行。</p> <p class="ql-block">  家朋乡最早不是这名字,五十年代叫磡头人民公社,因出了一个英雄人物许家朋,为纪念他而将乡名改为现在的家朋乡。</p> <p class="ql-block">  在“水街”的中段,古建筑特别多,其档次最高的是“磡头节妇坊”、“许氏宗祠”及“听泉楼”,他们的边上立有二块标志牌,看了后知道这三处都是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面朝“水街”的“节妇坊”为四柱三门五楼的石牌坊,最上面刻有“恩荣”二字,因为没有介绍,只能通过字面来估计牌坊的含义。不过,这种纪念女性的碑坊在以男性为主的祠堂正门前立着,这在全国也是罕见的。</p> <p class="ql-block">  磡头村始建于明洪武二年,新安许氏始祖许儒第二十二代世孙许泰来相中这块“云山拱秀、川水潆洄”的风水宝地,后来枝繁叶茂,村域拓展,沿云川溪两岸依山筑舍,就势造房。</p> <p class="ql-block">  整条街唯一保存完好的就是这许氏祠堂了。许氏祠堂庄严肃穆,里面四周墙上悬挂着许氏祖辈的画像及一些有成就感的许氏家人的故事,最值得自豪的是英雄许家朋的画像也悬挂在显著位置,使他的故事世世代代不要忘记。</p> <p class="ql-block">  一般祠堂的结构都是三进,第一进:大门,是祠堂的入口,通常位于整个建筑的中轴线上,其设计和装饰体现了祠堂的庄严和威武;第二进:中堂,这是祠堂主要活动区域,家族的活动无非就是祭祀、聚会等;第三进:后堂,这是祠堂的私密场所,通常供奉一些神灵或祖先的牌位。</p><p class="ql-block"> 祠堂的构造往往具有历史、文化、宗族的痕迹,是一个传递家族传统和文化内涵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走近祠堂首先看到的是 “追远”二字还是董其昌题鹤,悬挂在追远堂正前方眉梁上,董其昌(1555--1036),明朝后期大臣、书画家。没有看到介绍“追远”二字的介绍,所以不懂其含义。晚上,打开手机查到其意思,“追远”二字出自《论语-学而》“慎终追远”。含义是虔诚祭祀祖先;思念久远之人或事。</p> <p class="ql-block">  门口的石鼓、石狮子以显示许氏家族的尊贵和地位。</p> <p class="ql-block">  “听泉楼”紧鄰许氏宗祠追云楼,二处文保单位都建于明代嘉靖三十年,听泉楼造型别致,位置突出,十分醒目。清咸丰年间绩溪县令王峻题赠的匾额悬挂在楼上,各楼角各挂一串风铃,随不同风向而发出不同的声音,可以听铃声而知天气变化。</p> <p class="ql-block">  在古代,牌坊主要分四个等级,分别是:“御赐”,是皇帝下诏,国库出银建造的,等级最高;“恩荣”,是皇帝下诏,地方出银建造的,数量最多;“圣旨”,是地方申请,皇帝批准,然后由家族自己出钱建造的;“敇建”,是指皇帝口头批准,自己筹银建造的。该牌坊不知为何事所建,但牌坊石雕精美,矗立街边,令人景仰。</p> <p class="ql-block">  图上“聚秀轩”位置据说原是汪公庙,汪公名汪华(587---648)绩溪汪村人,隋朝末年,朝纲不振,汪华众高举义旗,占据歙州、宣州、杭州、睦洲等六州,建号“吴国”,保境安民、造福一方。唐武德四年,汪华顺应民意,纳土归唐。唐高祖李渊下诏嘉奖 封他为歙州刺使,总管六州,后封上柱国。</p><p class="ql-block"> 清乾隆年间,当地百姓在此地建“汪公庙”,供奉他的神像。可惜后来毁了。</p> <p class="ql-block">  云川溪畔,古建争辉,老桥、祠堂、牌坊、官第、民居等建筑星罗棋布,特别是二十几条小巷曲径通幽,纵横交错,各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  这些小巷有大夫巷、明泰巷、怀恩堂巷、锦衣巷、金公巷等,小巷都很短,有些看去已是很陈旧,走近小巷感觉一股创伤感,但是我在想,每个小巷都有各自的故事,这些故事因为感动,所以,才会流传于世。</p> <p class="ql-block">  怀恩堂巷里面有口水池,叫伯雨洗砚池,半月形,池水清澈见底。问当地居民,说是许氏后人许时涧晚年解组归田后所建。</p><p class="ql-block"> 居民说:最早时候,水池正前方建有牌坊,左边有鼓楼,右边有钟楼,现在就剩钟楼残楼。</p> <p class="ql-block">  我们住的是姚阿姨客栈,老板是她的儿子,长着一股和他爸一样的娃娃脸,人很和气。客人不多,可服务都很到位。据老板说,他们是以接待户外活动为主,现在天热,户外活动人员不多,油菜花开时,他们这生意爆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