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内蒙自助游之3、山海关

猫眼

<b>2024年6月27日~7月9日,</b>我们八位朋友相约去河北,内蒙旅游。7月1日,我们移师<b>秦皇岛,</b>下午来到<b>老龙头景区。</b><div><b>老龙头</b>是明长城的东部入海处,向东接<b>水上长城九门口,</b>入海石城犹如龙首探入大海、弄涛舞浪,因而得名<b>“老龙头”。</b></div> 老龙头景区的组成部分<b>宁海城,</b>有<b>龙武营、将台</b>等军事建筑,展示了明代要塞风貌。 <b>将台</b> 将台的正对面,是<b>八卦迷宫。</b>有家长就站在将台上,指挥自家的孩子穿行在迷宫之中。 <b>守备署</b> <b>守备署</b>内 小憩 <b>老龙头</b>地势高峻,有明代蓟镇总兵戚继光所建<b>“入海石城”。</b>最为著名的建筑当属有<b>“长城连海水连天,人上飞楼百尺巅”</b>之称的<b>澄海楼。</b><div>澄海楼高14.5米,面宽15.68米,进深12米。楼分二层,砖木结构,歇山重檐瓦顶。楼上匾额<b>“雄襟万里”</b>为明代大学士<b>孙承宗</b>所题。</div> <b>澄海楼</b>前有一块古碑,传说这是唐代名将<b>薛仁贵</b>当年东征高丽时所立。碑高2.65米,宽0.7米,上面只有四个大字<b>“天开海岳”,</b>字体浑厚古朴,遒劲苍郁。这四个字将老龙头一带海阔天高,山岩耸峙的气势描绘得淋漓尽致。 <b>靖卤台</b>,嘉靖44年(1565),山海关兵部分司主事孙庆元始建这个台。<div>万历初年,蓟镇总兵戚继光整修长城,筑敌台1017座,<b>这是第一座,命名为“靖卤台”。“卤”</b>指海水,又取谐音为敌虏的虏。所以,这个台有两层意思:一是使海水平静,一是平定敌虏。一名双关,各有意义。极目远眺,海天一色,使人心襟大开,豪情满怀。</div> <b>入海石城</b>是老龙头长城伸入海中的尽端部分。重修的入海石城伸入海中22.4米,宽8.3米,高9.2米,为九层巨石垒砌,其中四五六层仍用原入海石城的基础石建造。 <b>打卡</b> 之所以把这里称为<b>“老龙头”,</b>是因为人们把万里长城比作一条巨龙,这条龙走过大漠,攀贺兰、越太行,自燕山而下,向渤海飞驰,在辽西走廊上挽了个结,竖起了山海雄关,随之引颈入海,这入海的部分便是老龙头了。 <b>老龙头海神庙</b>坐南朝北,伸入海中130米,海神庙始建于明初,明代海运开通后,石河口被辟为漕运码头,商贾往来,盛极一时,渔民往往将安全寄托于海神,故修筑海神庙。<br> <b>山门</b> <b>海神殿</b>内祀奉<b>海神,</b>是海神庙的正殿,位于庙宇正中。 <b>海神殿</b>的<b>南立面。</b> 过海神殿,第二进院落建有<b>天后宫,</b>祀奉<b>妈祖。</b>殿阁一层挂有<b>“盛德在水”</b>的横额和<b>“向四海锁神通千秋不朽”,“历数朝受封黄万古留芳”</b>的对联。 <b>观海亭</b>扎入海中,可惜不对游客开放。 不远处的<b>海上长城—老龙头,</b>雄伟壮观。 站在海神庙的护栏边,海风凉爽,令人浮想联翩。 <b>老龙头</b>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丰富的内涵使之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景区。 游览结束,我们打算再去往<b>天下第一关。</b>不曾想,打车时,被出租车司机忽悠,来到了<b>水上长城九门口。</b> <b>九门口</b>古名<b>一片石,</b>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李家堡乡新台子村和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九门口村交界处。始建于北齐,扩建于<b>明初洪武十四年(1381年) ,</b>是明长城的重要关隘,当地人曾有顺口溜来形容此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b>“十门少一门,门门断人魂,要想出一门,十人九断魂”。</b> <b>世界文化遗产碑</b> <b>徐达</b>大将军和设计师们根据九门口所处的险要地理位置,设计开掘出一条从长城内侧校军场,不经九门城关,而秘密直通关外的山中暗道<b>(明长城隧道)。</b> 去隧道参观。 路旁,陈列着一面巨大的铜鼓。 这条座落在长城下面山体中的暗道全长1027米,可以驻扎约2000人,洞内设计了排水系统和通风孔以保证驻扎在洞室中的士兵活动自由。 <b>万里长城—九门口</b>在<b>九江河</b>上,铺就7000平方米的过水条石,俱为纵行铺砌,边缘与桥墩周围,均用铁水浇注成银锭扣,是历史上著名的<b>“一片石”。</b><div>在一片石之上,筑有九座泄水的城门,关口因此而得名。城门之上架起了一条横跨九江河的巨大水上城桥,城桥长97.4米,两端筑有围城,恰似桥头堡。九座水门各宽5米,从地面至券旌石高7米,连垛口高达10米。</div> <b>跨河城桥</b> 桥上 <b>万里长城—九门口</b>全长1704米。 敌楼内 <b>九门口长城</b>依山势起伏升腾,水门横跨梁山河谷之间,形成<b>“城在水上走,水在城下流”</b>之势,素有<b>“水上长城”</b>之美誉。在这里可见长城遇山而断等景观,更可见遇水而不断等奇观,这在中国万里长城中独一无二。 离开时,已是傍晚。 <b>天下第一关</b>,我们只能放到第二天(7月2日)来了。 <b>天下第一关</b>为万里长城东部起点的第一座关隘,是关内关外的分界线,是明朝京师——北京的重要屏障。<div><b>“茫茫碣石东,此关自天作。粤惟中山王,经营始开拓!”</b>天下第一关是明洪武十四年(1381)大将军徐达所建,是以展现明代重要关口和平原长城为主的历史遗迹人文景区。</div> 过<b>山海关城门,</b>沿西大街前行。 路两旁的老建筑。 前面是<b>钟鼓楼—北门。</b> <b>商业街</b> <b>闯关东主题文化体验馆。</b> 入馆内参观。 <b>东北人家</b> <b>赌坊</b>连着<b>典当行</b> <b>染坊</b> 来到<b>“天下第一关”</b>前<b>,</b>这里又称<b>“镇东楼”,</b>是山海关城的<b>东门。</b> 出了城,就是关外,如要闯关东,需出示<b>通关文牒</b><b>。</b> 上城楼。 <b>箭楼,</b>城楼的建筑面积198平方米,其建筑为歇山单檐顶,四角饰以形态各异的脊兽,北、东、南三面共有68孔<b>箭窗。</b>在箭楼之上,最为引人注目的是<b>“天下第一关”</b>巨匾。 楼内外一共有三块匾,一楼内悬挂的为原匾,传为明朝成化八年(1472)进士<b>肖显</b>所书。 在<b>天下第一关箭楼</b>南北两侧各有两座<b>配楼</b>回护,它们分别是<b>靖边楼、牧营楼、临闾楼</b>和<b>威远堂(现仅存遗址)</b>,形成<b>“五虎镇东”</b>之势。 从城楼下来,去往<b>王家大院。</b><div>王家大院又称<b>山海关民俗博物馆,</b>它座落于雄伟的“天下第一关”西侧,位于山海关东三条胡同,被誉为万里长城起点的第一家。</div> <b>王家大院</b>始建于明末清初,总占地面积十余亩,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共分三个套院,其建筑布局非常严谨,风格典雅别致,是一个典型明清四合庭院,有诗描述道:<b>“清砖铺地叠瓦房,花格窗户映回廊。翠竹摇曳青草绿,燕语蝶舞花凝香。” </b> 王家兴盛于咸丰年间,主人曾是山西盐商,他们的经营方式本着忠厚持家,吃苦耐劳的精神,很快从小本经营,做盐运、边贸,直至经营钱庄,一发不可收拾。又为人行事乐善好施,到了光绪年间成为远近闻名的富商巨贾,占据了山海关的“半壁江山”,被称为<b>山海关“南半城”。</b> 从王家大院出来,我们从南门离开。 因为还有时间,我们打车去<b>秦皇求仙入海处。</b> 由<b>赵朴初先生</b>题字的<b>秦皇求仙入海处碑。</b> <b>求仙殿</b>大门紧闭。 <div>国家旅游局公布的首批中国专项旅游线路,景点包括<b>天下第一关、老龙头、九门口长城</b>和<b>北戴河海滨。</b>因为意外,<b>九门口长城</b>也被我们走到了,就这样,<b>山海关</b>的行程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b>北戴河</b>的游览另表。<b><br></b></div><b>背景音乐 赏荷记</b><div><b>后期制作 徐光中</b></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