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欧印象系列三:意大利印象(含梵蒂冈)

张红军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三、意大利印象</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图/文 张红军</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瑞士的日内瓦湖,向南翻过阿尔卑斯山脉,到了意大利的波河平原。平原上是望不到边的绿地,远不同于瑞士的尖顶屋,这里的房顶都几乎是平塌塌的了,显然是与雨雪多少的适应性改变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佛罗伦萨</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佛罗伦萨的意大利原语意为〝花之都",一条阿尔诺母亲河将其一分为二,成就了充满灵性的美丽,是意大利和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之一。</p><p class="ql-block"> 佛罗伦萨,是我想象中的艺术女神,手捧鲜花恭敬地献给她,曾经是我热血青年时代的梦想。到佛罗伦萨,有一种朝圣的感觉。这种感觉,是因了它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的缘故。置身于这座古城浓郁的文化氛围中,信步在米开朗基罗广场,似乎被艺术簇拥着,亲爱着,营养着,滋润着,被升华的感觉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阿尔诺河</p> <p class="ql-block">诗人但丁</p> <p class="ql-block">大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让人吃惊的是,佛罗伦萨有40多个博物馆、美术馆,60多座宫殿和大小教堂、广场,收藏了大量的优秀艺术精品和精美文物,其"历史中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而全世界最有名的意大利葡萄酒红勤酒,就是在这里诞生的。也许喝一口,记忆会香甜一辈子。</p><p class="ql-block"> 被誉为世界最美丽的教堂是圣母百花教堂。</p><p class="ql-block"> 这个教堂是哥特式建筑,奠基于1296年。随着文艺复兴的兴起,1367年由全民公投,决定在教堂中殿的十字交叉点上,建造直径43.7米,高52米的八角形大圆顶。1418年佛罗伦萨市政府又公开征集能够设计建造大圆顶的方案。最后,大圆顶由大建筑家布鲁内列斯基花了14年建造成功。同时也成功地完成了赋予它的历史意义:从此,欧洲建筑正式从象征神权至上的哥特式建筑时代进入了以人为本的文艺复兴建筑时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圣母百花教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而佛罗伦萨最有历史价值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辉煌。当时,许多世界级的天才都汇集在这里:伽利略、多纳泰罗、乔托、莫迪利阿尼、提香、薄伽丘、彼德拉克、瓦萨里、马基亚维利(《君主论》的作者)等等,尤其是被公认为文艺复兴的"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曾于1506年一起兴会在这里。当然,这里更是伟大的诗人但丁的故乡。</p><p class="ql-block"> 文艺复兴为什么能够在这里发源呢?我想人文环境是决定性的因素。这就要追溯定格于打造这个人文环境的佛罗伦萨的统治者美第奇家族了。美第奇家族世代酷爱艺术,在其支持和保护下,众多世界级的艺术家在这里创造了文艺复兴时代里程碑似的,闪耀着太阳般光芒的,大量的建筑、雕塑和绘画作品,佛罗伦萨才成为文艺复兴中的珠穆朗玛峰,成为了欧洲艺术文化和思想的中心。然而,随着1737年美第奇家族最后一个统治者去世以后,佛罗伦萨又重陷于奥地利的统治,那么原来养育文艺复兴的人文环境没有了,这里的文艺复兴也就结束了。最后,欧洲文艺复兴的高潮期选择了法国。由此,我想到我居住的城市,60年前它还是戈壁沙漠,只有低矮的梭梭柴存活,但当这里发现了石油,人来了,城市建起来了,多种名贵的花草树木也移植过来了。特别的土壤、肥料、水及人工特别的呵护,让这里的植物生机盎然。这就好比是第二自然界,也就是人工自然环境的结果。由此,又想到了人文环境的决定性的作用。脚踏着佛罗伦萨的大地,仰望着佛罗伦萨的天空,在这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我由衷地感叹我们文明的进步、文化的繁荣,缺的就是它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美第奇家族的先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说一方文化也养一方人。前者滋养更多的是肉体,后者塑造更多的是灵魂。佛罗伦萨,就是最好的明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罗 马</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到罗马以前,自己都已经说了多少年的俗语:条条道路通罗马。而让我首先想到的是古罗马。古罗马帝国的传奇,那气势磅礴的征战杀伐,那雄霸亚非拉三大洲的伟大帝国,也会气数尽去,被新兴的奥斯曼帝国灭绝,而奥斯曼帝国也逃不过物极必反的运道。纵观人类的历史,潮起潮落,莫不如此。</p><p class="ql-block"> 到罗马第一要去的地方就是斗兽场。这个斗兽场是公元72年,罗马皇帝为庆祝征服耶路撒冷的胜利,强迫沦为奴隶的8万犹太人和阿拉伯俘虏修建的。当年在权贵们肆无忌惮的喊叫声和狂笑声中,不知有多少角斗士和野兽惨死在这里。年轻时看的长篇小说《斯巴达克斯》至今仍记忆犹新,斗兽场最为悲催的,是角斗士与角斗士的互相斗杀,即使是亲兄弟,也必须这样,因为只能活一个到最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君士坦丁凱旋门</p> <p class="ql-block">斗兽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看到了历史的悖论。谁又能料到,这个斗兽场在这里一撂,竟然屹立了近2000年,成为岁月摧不倒的古罗马文明记忆呢?今天看到来自全世界的游客,自愿掏出大把大把的钱交到这里,现代意大利人应该感谢谁呢?感谢皇帝、权贵?感谢斗兽场的设计者、建筑奴隶,还是角斗士和野兽?客观上都应该是,主观上都不是,只能归结为天意吧。但这是世界性的一个现象,它让我思考,思考到任何事物都是变化着的,当时的价值,经过岁月不同的长度,都转换成了新的形式,或转换成了新的价值。人生也是一样,现实中的人在形式上盲目,形而下清醒,再大的智慧能看多远呢?当然在人世间,一定的时空内,有意识无意识自觉与不自觉的价值转换倒不少。比如泥土和黄金,谁的价值大呢?从一般意义上,从概念上讲肯定是黄金大过泥土,但是在具体的时空内并不如此。如果把泥士做成佛可以千人跪万人拜,而黄金被埋在土里则一文不值;小草和大树,如果小草长在山顶,大树长在山谷呢,小草就站得比山谷的大树高,是小草借助了大山的高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3、插入篇:梵蒂冈</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从1929年起,梵蒂冈与意大利分开,成为独立国。它是世界最小的国家,却是全球天主教会的总本源。梵蒂冈,拥有世界最大的教堂圣彼得教堂。圣彼得教堂是天主教徒的朝圣地。走进教堂,其500根立柱支撑的巨大的建筑空间和450尊艺术价值极其珍贵的雕像,让人立刻感受到灵魂的巨大冲击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古城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梵蒂冈广场</p> <p class="ql-block">贝尔尼尼的旷世杰作 :青铜华盖。</p> <p class="ql-block">来开郎基罗的旷世杰作《哀悼基督》</p> <p class="ql-block">仰望神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4、威 尼 斯</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威尼斯也是世界性的城市,它以独一无二的水城风貌,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威尼斯是由商人建造的,位于意大利北部,面临威尼斯湾。房外是水,水绕屋转,容易让人找不到北。其实,东看一眼西看一眼所看到的城市,实际分布在118座小岛上,靠160条左右四通八达的运河,与400座桥连接。我坐进威尼斯特有的贡多拉凤尾船,穿行在曲曲折折,不知东南西北的城区里,浪漫而充满诗意。威尼斯,是威尼斯人千年的骄傲。文艺复兴时代世界最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更是将威尼斯远播世界,长传数百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随着导游,到了据说是威尼斯商人当年建造的,最负盛名的四层环形大楼里。大楼里有意大利人和华人服务员。我和一位22岁的华人服务员闲聊,他说他生长在威尼斯,上的是威尼斯一所大学,通六种国家语言。我有意询问了刚才与他讲话的美女服务员,因为我已经抓拍到她的形象。小伙子说这位美女是地道的意大利人,21岁,留学北京几年,操一口很地道的北京话,同时也精通好几个国家的语言。</p><p class="ql-block"> 她和他只不过是服务员而已,却如此文化,让我惊羡不已。遗憾的是只与他聊了三、四分钟,就被导游喊走了。我是想要他个通讯联系方式,把我抓拍的美女图发给他,托他转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来意大利旅游的人,不约而同地汇集,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问一位久居当地的华人对意大利人的印象,他脱口而出:懒猪。我又问一位意大利人对华人的印象,他也脱口而出:蚂蚁。</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不由地又想到了文艺复兴。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以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提出"我是人,人的一切特性我是无所不有"的口号,主张个性解放和平等自由,要求现世幸福和人间欢乐,提倡科学文化知识;而中国人自古以来追求的是"富贵",而且要"大富大贵",生活的图景是"熙熙攘攘皆为利往""无利不起早〞,甚至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p><p class="ql-block"> 现代欧洲人的物质欲望没中国人这么强烈,相反对精神的享受及探索更多,而数千年来,在贫困和苦难文化基因传承和束缚的中国普通老百姓,到了欧洲没日没夜地辛苦劳作,甚至舍命不惜,只为挣钱。这种生活状态的相异,也自然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进程和结果,也必定折射出两种生命价值观的不同:一种文明下的族群已经在物质丰富之后,进而追求精神层面的快乐,另一种还在为生存和更好一些生存,去诉诸物质的获取而深重度日。这两种人生观和价值观构成了当代东西方文明的世界观的不同,也留给我一些思考和启发……</p><p class="ql-block"> 上帝如果像人一样有两只眼睛的话,一只眼睛看意大利人,一只眼睛看中国人,他会不舒服的。</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