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美篇号:3695753</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那年12月赴欧洲考察,我们到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 (Rheinland-Pfalz)的特里尔(Trier),探访马克思故居。</p> <p class="ql-block"> 特里尔是个有2000多年历史、10万人的小城。“德意志之母”摩泽尔河(Moselle)在古城西侧静静流过,河边的山上种满葡萄树,城市建筑古典雅致。1986年,特里尔的城门(黑门)、宫殿、教堂、浴场、竞技场和数公里长的城垣等8处古罗马时期的建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马克思故居座落在僻静的布吕肯街(Brückenstrae)10号。</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幢临街的灰白色三层老楼房。淡黄的粉墙,棕色的门楣和窗沿,乳白色的窗扉,外墙上挂有10号门牌,门牌上方有一个马克思侧面头像浮雕和一块马克思故居开放时间的铜牌,而且注有中文。楼房中间有个小天井,前后楼二、三层之间由走廊连接,后院有个小花园。楼房建于1727年,是18世纪德国莱茵地区典型的巴洛克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 1818年4月,马克思的父亲亨利希·马克思租下这幢房子,楼下作为律师事务所,全家人住在二楼。一个月后的5月5日,马克思(全名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在此出生。一年半后,全家迁往西蒙大街8号。马克思从出生到1835年高中毕业上大学,在特里尔生活了17年。</p> <p class="ql-block"> 进入故居大门,正面墙上有幅马克思肖像,浓密的络腮胡子、宽阔的额头、深邃的眼睛,神态坚毅而睿智。</p><p class="ql-block"> 底楼是接待室,售买门票和有关马克思的明信片、原著翻印本、画册和学术论文。故居的说明书有7种文字,除德、英、法、俄、西、日文外,还有中文繁体和简体两个版本。</p> <p class="ql-block"> 登木梯到二楼,迎面是一座马克思头像雕塑,墙上写有按照马克思亲笔签名所临纂放大的Karl·Marx。</p> <p class="ql-block"> 靠楼梯口的房间是马克思父母的卧室;边上的小套间是马克思诞生处。</p><p class="ql-block"> 二楼的陈列室展出了马克思父母的照片、马克思的出生证、中学毕业证书、马克思与燕妮的结婚证书、马克思家庭成员的照片,马克思的博士论文、手稿等珍贵资料。</p> <p class="ql-block"> 故居展出的马克思的家谱。马克思出生于德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律师,母亲是荷兰裔犹太贵族。马克思在家中排行第三,共有兄弟姐妹9人,但活下来的仅有他和1个姐姐,2个妹妹,共4人;1个哥哥、2个弟弟和2个妹妹先后病死。</p> <p class="ql-block"> 马克思的出生证(上),中学毕业证书(下左),青年马克思(下右)。</p> <p class="ql-block"> 马克思的柏林大学博士学位证书。</p> <p class="ql-block"> 马克思的书信手稿。</p> <p class="ql-block"> 卡尔·马克思和夫人燕妮·马克思(Jenny Marx,1814年2月12日~1881年12月2日)。燕妮出身贵族,是德国社会学家。1843年6月,马克思与相恋7年、年长4岁的燕妮在特里尔结婚,成为终身伴侣。</p> <p class="ql-block"> 马克思和燕妮的结婚证书。</p> <p class="ql-block"> 马克思、恩格斯和马克思的三个女儿珍妮·龙格、珍妮·朱莉雅·爱莲诺、珍妮·娜拉的合影。马克思曾有7个孩子,流亡中生在不同国家,因饥寒交迫,缺医少药,4个不幸夭折。</p> <p class="ql-block"> 二楼有个展室专门介绍马克思一生创建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政党的主要活动和光辉业绩。</p><p class="ql-block"> 1835年10月,17岁的马克思到波恩大学攻读法律,一年后转入柏林大学读哲学,1841年4月毕业,获博士学位。1842年马克思开始为《莱茵报》撰文。因从事革命活动,1844年起先后被德国、法国和比利时政府驱逐,漂泊异国他乡40年。</p><p class="ql-block"> 流亡中的马克思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坚持无产阶级理论研究和创新。1845年12月,马克思与恩格斯合作撰写《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p><p class="ql-block"> 1864年马克思成为“第一国际” 的领袖,1867年发表划时代巨著《资本论》第一卷,以后完成第二、三卷手稿,揭示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剩余价值”的资产阶级社会的运动规律,被恩格斯称为“两项伟大的发现”,成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支柱。</p><p class="ql-block">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在英国伦敦逝世。恩格斯在墓前作了著名的讲话,“马克思的事业和英名将永垂不朽。”17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世界。</p> <p class="ql-block"> 走进一个展室,里面挂着标有德国特里尔、科隆和法国巴黎、比利时布鲁塞尔、英国伦敦的玻璃沙漏。原来这些代表了马克思一生曾居留的城市。沙漏内沙子越多,表示在该城市停留时间越长。</p> <p class="ql-block"> 连接前后楼的走廊上有大幅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像。两位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共产主义的思想巨人目光深邃,并肩注视前方。这里重点介绍了恩格斯(全名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年11月28日~1895年8月5日)的生平业绩和与马克思的深厚友谊。</p> <p class="ql-block"> 恩格斯出身德国贵族,工厂主家庭,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导师和领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代表作有《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自然辩证法》等。</p><p class="ql-block"> 1844年,恩格斯与马克思在巴黎相识,从此成为终生挚友。两人合作撰写《共产党宣言》,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为帮助贫困的马克思家庭生活及完成《资本论》,恩格斯为流浪在伦敦的马克思买了公寓,并每月提供经济支持。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说:“没有你,我永远不会完成这部著作。”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将马克思的《资本论》遗稿第二、三卷及其他手稿、遗著整理出版,并承担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重担。</p><p class="ql-block"> 1895年8月5日,恩格斯因病在伦敦逝世。遵其遗嘱,不建冢墓,骨灰洒入大海。恩格斯去世前将马克思的全部著作手稿和信件移交给马克思的女儿,把自己3万英镑财产,大部分给了从事革命工作而生活贫困的马克思三个女儿。</p> <p class="ql-block"> 随后到三楼参观。这里主要陈列了马克思的经典著作,有《共产党宣言》(The Communist Manifesto)第一版,《资本论》(Das Kapital)第一卷第一版的平装本,有关史料和马克思、恩格斯赠给友人的书籍和手稿、照片、书信等珍贵文物。</p> <p class="ql-block"> 陈列的1848年出版的《共产党宣言》第一版和唯一遗存的一页手稿。这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底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天鹅之家”餐厅二楼房间内构思写成的。当时两人还不到30岁。</p> <p class="ql-block"> 一一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p><p class="ql-block"> 一一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p><p class="ql-block"> 一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p><p class="ql-block"> 一一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p><p class="ql-block"> 《共产党宣言》如一道闪电,划过暗夜的长空;如一声惊雷,震撼旧世界;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无产者解放的道路。上世纪20年代初,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到德国寻求马克思主义的救国道路。如今,《共产党宣言》传遍世界各国,有200多种文字的译本,2000多个版本。</p> <p class="ql-block"> 展出的由陈望道翻译,1920年出版发行,最早的中文版《共产党宣言》。就是这本小册子,为苦难深重的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催生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指引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p> <p class="ql-block"> 这是玻璃柜内的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第一卷,150多年了,纸张已经发黄。这部三卷共230万字的划时代巨著,是马克思“整个一生科学研究的成果”,凝聚了马克思从1844~1883年40年的心血和智慧。</p> <p class="ql-block"> 《资本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剥削本质和剩余价值的产生,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矛盾和经济运行规律,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最重要的科学文献。</p> <p class="ql-block"> 看到整页密密麻麻的手写注释与修改的《资本论》手稿,我们感叹这位思想的巨人深邃严谨,不断创新的科学态度,坚韧不跋、探寻真理的伟大精神。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序言中所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p> <p class="ql-block"> 参观马克思故居,除了珍贵的首版《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四件展品给我们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 一幅画。这幅马克思头像周围有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金日成、胡志明、卡斯特罗形象的画,显示出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各国的传播和胜利。</p> <p class="ql-block"> 一本书。周恩来在延安读过的《共产党宣言》。封面有1943年12月10日周恩来的亲自签名。</p> <p class="ql-block"> 一张照片。华国锋参观马克思故居的照片。1979年10月,正在德国访问的国务院总理华国锋,专程到特里尔参观马克思故居,赠送了绘有马克思头像的瓷盘和《资本论》中文精装本,表达中国人民对马克思的崇敬。</p> <p class="ql-block"> 一把椅子。马克思从1849年起,几乎天天坐着这把椅子,在伦敦大英博物馆阅览室H排3号座位上,如饥似渴地阅读、写作。1883年3月14日下午2点45分,65岁的马克思就坐在这把椅子上永远睡着了。</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二、三楼展室,我们来到底楼后面的小花园。虽是冬天,但花园中的草地依然碧绿,围墙周围绿树前有一尊神采奕奕的马克思半身雕像。我们凝视这尊雕像,思索探访故居认识的伟人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的创立、马克思与思格斯的深厚友谊,心情不能平静。</p> <p class="ql-block"> 从后花院出来,楼梯口有个观众留言处。翻开小桌上的留言簿,里面是密密麻麻的英、法、德文留言,当然更多的是中文:“伟人长存,思想永存!”、“有了马克思主义,才有中国今天”……我们郑重地在本子上留言并签名,向伟大导师马克思致以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崇高敬礼。</p> <p class="ql-block"> 告别马克思故居,漫步古城特里尔。街头有各种马克思形象的广告,书店有马克思著作,商店有各种卡通型的马克思纪念品和印有马克思头像的零欧元纪念纸币、T恤、巧克力、葡萄酒,市中心西蒙广场还有中国赠送的马克思全身铜像,连路口的红绿灯都有卡通形象的马克思……“大胡子”马克思的身影在特里尔几乎无处不在,成为一张耀眼的城市名片。</p><p class="ql-block"> 背景音乐:门德尔松(德)《乘着歌声的翅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