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雉育雏 父爱如山,爸爸用自己的身躯温暖呵护着雏鸟健康成长

赵胜文

<p class="ql-block">  2024年7月17日,随海河湿地爱鸟护鸟俱乐部去了一趟山东泰安东平湖拍摄具有观赏价值美誉的<b>“凌波仙子”</b>,也被称为<b>“水中凤凰”</b>,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水雉。在东平湖现场只拍到了一只成鸟呵护着一只雏鸟。这只成鸟是一只雄鸟,说是雏鸟的爸爸,没有看到雏鸟的妈妈雌鸟。原来水雉鸟类繁衍孵化与其它的鸟类不同。奇葩的水雉鸟:实行的是<b>“一妻多夫”</b>制,雌鸟可产卵10窝以上,每窝产卵4枚,分别由不同的雄鸟负责孵化工作;<b>雌鸟被誉为鸟中大渣女;</b>雌性下完蛋立马另寻新欢,独留雄性水雉孵蛋!可怜的水雉爸爸,辛苦养大的鸟宝宝,竟有可能不是它亲生的。雏鸟出壳半个小时左右就能到处活动自己去寻觅食物,不用成鸟喂食,雄鸟爸爸只是呵护着雏鸟的安全成长就行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泰安东平湖的“中国渔村”</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泰安东平湖风景名胜区是国家4A级景区,是《水浒传》中八百里水泊的遗存水域。</b></p> <p class="ql-block">  东平湖这个地区过去是漕运要枢,蓄水滞洪,起到重要的作用,即将实施的我国南水北调东线水利工程,东平湖将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东平湖风景区包括戴村坝景区、州城景区、湿地游赏景区、水牛山景区、洪顶山景区、西楚霸王陵景区、东平湖入黄景区、水浒风情体验景区、大安山景区9个景区,总面积274.3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这里还是已故原国家领导人“万里”的故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水雉,鸻形目水雉科水雉属鸟类。水雉为中等涉禽。水雉又名菱角鸟。</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水雉习性有感而发</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百灵</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世上常情母爱深 唯有水雉不遵循</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孵化育雏父亲做 责任担当于一身</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觅食呵护防敌侵 </b><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8px;">漫步荷塘父紧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雏偎父怀情意暖 父爱如山胜母亲</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水雉别名:鸡尾水雉、长尾水雉。</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国际濒危等级无危(LC)中国动物保护等级: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b></p> <p class="ql-block">  水雉成鸟夏羽:头、头侧至前颈白色,后颈金黄色;体羽大部棕褐色;尾羽和尾上覆羽黑色,中间尾羽特别延长;两翼白色,外侧飞羽黑褐色;虹膜黄褐色,嘴黑灰色,脚铅灰色。幼鸟:头及上体黄褐色,下体白色。</p> <p class="ql-block">  水雉在中国分布于云南、四川、广西、广东、福建、浙江、江苏、江西、湖南、湖北、香港、台湾和海南岛等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省区。在印度、缅甸、泰国、马来半岛、中南半岛、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国亦有分布。</p> <p class="ql-block">  水雉喜欢栖息于富有挺水植物和漂浮植物的淡水湖泊、池塘和沼泽地带,常在浮游植物的叶片上行走找食,间或短距离跃飞到新的取食点。水雉为杂食性,兼食水生动植物。</p> <p class="ql-block">  水雉通常于每年的3月末至4月上旬迁到北部繁殖地,9月末至10月上旬迁离。水雉实行的是“一妻多夫”制,雄鸟常常会因为争夺配偶而发生殴斗。</p> <p class="ql-block">  水雉的繁殖期为每年的4-9月,通常营巢于莲叶、百合叶、水仙花叶及大型浮草上。在一个繁殖季节雌鸟可产卵10窝以上,每窝产卵4枚,分别由不同的雄鸟负责孵化工作。</p> <p class="ql-block">  水雉有细长的脚爪,能“凌波微步”于睡莲、荷花、菱角、茨实等浮叶植物上,体态优美,羽色独特,因此除了有“凌波仙子”的美誉外,也被称为“水中凤凰”,具有观赏价值。</p> <p class="ql-block">  水雉还具有研究价值,其婚配制度在整个鸟类中十分稀少。鸟类学家的研究发现,在现存鸟类中,属于“一妻多夫”制的仅有百分之0.4。因此水雉是研究鸟类社会制度演化的理想对象。</p> <p class="ql-block">  奇葩的水雉鸟:雌性下完蛋立马另寻新欢,独留雄性孵蛋!可怜的水雉爸爸,辛苦养大的鸟宝宝,竟可能不是它亲生的。水雉任凭风高浪急 水雉“奶爸”专心孵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水雉很奇葩,雌鸟被誉为鸟中大渣女,水雉,一言不合就强买强卖,雄性水雉只能含泪屈服。</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水雉鸟的形态特征</b></p><p class="ql-block"> 水雉是一种较为大型的鸟类,头部和颈部前端为白色,颈部后端覆盖有一片十分鲜艳亮眼的金黄色羽毛。背部、腹部及尾羽为棕褐色,两翼主要为白色,翅尖为黑褐色,尾羽像雉鸡一样是长尾羽。</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一种在浅水区生活的鸟类,水雉的“脚”极具特点,脚趾特别长,犹如分叉的枯树枝。这样演化是为了能更好分散身体重量,使其可以在水草和荷叶上从容不迫地行走,也更方便捕捉水生植物、小鱼、小虾和水生昆虫等食物。</p> <p class="ql-block">  水雉:夏羽头、颏、喉和前颈白色,后颈金黄色,枕黑色,往两侧延伸成一条黑线,沿颈侧而下与胸部黑色相连,将前颈白色和后颈金黄色截然分开。背、肩棕褐色,具紫色光泽。腰、尾上覆羽和尾黑色。</p> <p class="ql-block">  水雉的翅上覆羽白色,第一和第二枚初级飞羽黑色,第二枚的内翈基部有一小白点,第三枚亦为黑色,但内翈大部已变为白色。从此往内白色越来越大,仅羽尖残留黑色,到内侧次级飞羽则全为白色。下体棕褐色。</p> <p class="ql-block">  水雉腋羽和翼下覆羽白色。4枚中央尾羽特形延长,且向下弯曲。虹膜褐色,嘴蓝灰色,尖端缀有绿色,附蹠和趾淡绿色。 冬羽头顶和后颈黑褐色,具白色眉纹,颈侧具黄色纵带,一条粗的黑褐色过眼纹沿颈侧黄色纵带前面而下,与宽阔的黑褐色胸带相连。其余下体白色,尾短。</p> <p class="ql-block">  水雉上体较夏羽为淡,呈绿褐色或灰褐色。飞羽同夏羽,外侧和内侧翅覆羽白色,中间翅覆羽具淡褐色横斑。 虹膜淡黄色,嘴黄色,尖端褐色,脚、趾暗绿色至暗铅色。 幼鸟似非繁殖期成鸟,但颈无黄色纵纹。</p> <p class="ql-block">  水雉的叫声像猫,既能在空中飞,又能潜入水里游。大小度量: 体长310-580毫米;嘴峰26-30毫米;翅190-240毫米,尾190-376毫米(夏羽)和110-117毫米(冬羽);跗蹠45-59毫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水雉的栖息环境</b></p><p class="ql-block"> 水雉栖息于富有挺水植物和漂浮植物的淡水湖泊、池塘和沼泽地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水雉的生活习性</b></p><p class="ql-block"> 水雉单独或成小群活动,冬季有时亦集成大群。性活泼,善行走,步履轻盈,能在漂浮于水面的百合、莲、菱角等水生植物上来回奔走和停息。亦善游泳和潜水,游泳时头尾上扬,露出水面甚高,有时亦潜行于水底或沿水面飞行。</p> <p class="ql-block">  水雉经常在小型池塘及湖泊的浮游植物如睡莲及荷花的叶片上行走。挑挑拣拣地找食,间接或短距离跃飞到新的取食点。鸣叫似猫的“喵喵”声。</p> <p class="ql-block">  水雉每年的四月末进入繁殖季节,更换上黑白相间十分醒目的繁殖羽,一直到八月末陆陆续续退下繁殖羽换上黄褐色的冬羽,才宣告繁殖季节的结束。水雉在换羽过程中,飞羽一次全部脱落,失去飞翔能力。待飞羽长成后,才能恢复飞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水雉以昆虫、虾、软体动物、甲壳类等小型无脊椎动物和水生植物为食。</b></p> <p class="ql-block">  水雉为留鸟或夏候鸟。云南和南部沿海、香港、台湾为留鸟,较北地区为夏候鸟,春季于3月末至4月上旬迁到北部繁殖地,秋季于9月末至10月上旬迁离繁殖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水雉的分布范围</b></p><p class="ql-block"> 世界分布:国外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马来半岛、中南半岛、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阿曼。偶见于也门、阿富汗、澳大利亚等地。</p> <p class="ql-block">  中国分布:以往为常见的季候鸟。现因缺少宁静的栖息生境已相当罕见。繁殖于中国北纬32°以南包括台湾、海南岛及西藏东南部的所有地区。部分鸟在台湾及海南越冬。 分布于云南、四川、广西、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江苏、江西、湖南、湖北、香港、台湾和海南岛等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省区,有时亦向北扩展到山西、河南、河北等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水雉的繁殖方式</b></p><p class="ql-block"> 水雉和青脚滨鹬一样,也存在两性行为颠倒或一雌多雄制的现象。水雉雌鸟和雄鸟长相极其相似,但是雌鸟的体型巨大,而雄鸟则较为弱小,体重约为雌鸟的一半左右。 有趣的是,每到繁殖季节,雌鸟之间会为了占领交配领地而“大打出手”,胜利者将占据领地。</p> <p class="ql-block">  随后雄鸟会进入雌鸟领地向其求偶。一般情况下,雄鸟求偶的方式为“炫耀”,表现为“跳舞”和鸣叫。研究发现水雉能发出15种叫声,而其中9种求偶时才能听到。 更有趣的是,当领地内的雄鸟达到一定数量时,为了让自己的“男宠”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雌鸟还会对外“开疆扩土”,扩大“领地”面积。</p> <p class="ql-block">  在雌鸟眼中,“后宫”管理也很重要。在雌性水雉的领地里,每一只被“相中”的雄鸟都可以分到一块地,用于筑巢、孵卵和哺育后代。是的,你没看错,所有这些“家务活”都由雄鸟承担,而“女王”的职责是保卫领地和产卵。</p> <p class="ql-block">  领地内得到“女王”青睐的雄鸟会在茨实叶上筑巢,水雉的巢体结构在鸟类中算是非常简陋的,雄鸟用嘴叼一些水草放在茨实叶上,确保蛋不会落入水中即可。交配过后,雌鸟会在巢内产下4枚鸟蛋,然后开启一段新的“感情”,而雄鸟则留下来孵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水雉繁殖与育雏</b></p><p class="ql-block"> 水雉繁殖期4-9月。一雌多雄制,雌鸟常为争偶而殴斗。通常营巢于莲叶、百合叶、水仙花叶以及大型浮草上。巢较小而薄,呈盘状,主要由干草叶和草茎构成。每窝产卵4枚,卵为梨形,颜色变化较大,有绿褐色、黄铜色、橄榄褐色到深紫栗色、极富光泽,大小为33-40毫米×26-29毫米,平均36毫米×27毫米。孵卵由雄鸟承担,在一个繁殖季节雌鸟有时可产卵10窝以上,分别由不同的雄鸟孵化,卵化期26天。</p> <p class="ql-block">  水雉孵化22-26天后,雏鸟自行破壳而出。水雉雏鸟为早成鸟,出生后半小时左右即可行走,跟在亲鸟(雄鸟)后面进行觅食活动,不必亲鸟喂食。亲鸟(雄鸟)带领雏鸟觅食并在雏鸟的周围守护,当危险临近时会发出急促的警戒声(连续高频尖厉短哨音dù),有时甚至会故意吸引入侵者的注意,将入侵者引开,而雏鸟则乘机躲藏起来在芡实叶中。</p> <p class="ql-block">  在睡莲、荷花、菱角等生境上生存的鸟卵和雏鸟面临着龟类、蛇类、鼠类的威胁,而在芡实生境中的鸟卵和雏鸟则较少面临天敌的威胁,可能是因为表面布满锐刺的芡实叶妨碍了其他动物的行动。</p> <p class="ql-block">  刚出壳至两周大小的雏鸟在清晨和黄昏气温较低的时候需要藏于亲鸟翼下取暖。3-4周的只在恶劣天气如暴雨大风天气时才靠拢至亲鸟身边。雏鸟经过六周的时间可以长成亚成鸟的形状,7周后便能飞行,除少数仍留在亲鸟领地内,大部分会飞离,另寻栖息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b></p><p class="ql-block"> 该物种已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第113项)。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 ver 3.1——无危(LC)。</p><p class="ql-block"><b>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二级。</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水雉的种群现状</b></p><p class="ql-block"> 水雉在中国分布范围正在逐渐缩小。台湾历史上曾广为分布,现已不足百只;安徽百荡湖、湖南洞庭湖等也只有零星发现。现中国的数量已非常稀有。</p> <p class="ql-block">  中国大陆最大的水雉种群在广东肇庆鼎湖区。该地区盛产芡实,在乡村遍布着大大小小的芡实塘,为水雉提供了广阔的栖息地,仅永安镇江溪村一处就约有一千五百多只水雉(2004年9月统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水雉育雏父爱如山短视频</b></p> <p class="ql-block">  水雉雏鸟出壳半个小时左右就能到处活动自己去寻觅食物,不用成鸟喂食,雄鸟爸爸只是呵护着雏鸟的安全成长就行啦!</p> <p class="ql-block">  这只刚出壳的小雏鸟自行觅食活动,累了,天气下雨或遇有危险都会跑到爸爸的身边,钻到成鸟身体下面躲避,或休息一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雏鸟活动累了在爸爸的身下休息,由爸爸呵护着,是那么温馨,真的是父爱如山。</p> <p class="ql-block">  雏鸟在爸爸温暖的的怀抱里休息了有十几分钟,就又去自己觅食,爸爸就在附近跟随呵护着雏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