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说山西好风光⑨——忻州古城.偏关县篇(2024.6)

和平

<p class="ql-block">初夏时节与朋友再次来到山西,游游晋西北。我们订的方案是从忻州始,终至大同。第一站我们先来到了忻州古城,它位于忻州市区内,是一座充满历史韵味的古城。这里曾是古代边陲重镇,见证了无数的历史沧桑。如今,忻州古城已经成为了一个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美食文化于一体的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这座古城巳历经有1800年的风雨。这里一直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p> <p class="ql-block">北门为“拱辰门”,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城楼总高约三十米,檐下高悬“晋北锁钥”门匾。整个城楼红柱蓝瓦,富丽堂皇,甚为壮观,具有很高的文物保护价值。</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北门进入,乘上电瓶车行驶在青石板的路面上,街道两边的古建筑风格房屋,瞬间让你有一把穿越轮回到古代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一路还可看到原有的古城门和城墙,</p> <p class="ql-block">这座城墙始建于明朝,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洗礼,依然屹立不倒。当你走近看到它时会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瑰丽。</p> <p class="ql-block">古城很大,坐电瓶车经过古城的西园。稍作停留,拍照观景。这个园子据介绍有亭、台、楼、榭、廊建筑组成,古香古色,典雅脱俗。西园景观依据与忻州有关的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由南向北划分为怡苑、梅苑、梨园、柏苑、杏苑、松龛商业街等六个板块组成。由于时间关系,没进去细游,只在门口逛了逛。</p> <p class="ql-block">我们主要游览的是古城中的秀容书院。它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当时的忻县叫秀容县,所以起个名字叫“秀容书院”,今天看来,就相当于忻州的大学。如果没进过秀容书院,千万别说你来过忻州古城。秀容书院,不仅是古城的亮丽名片,更是忻州人的骄傲和信仰。</p> <p class="ql-block">秀容书院,最早源于北魏,到清乾隆年间,时任当时忻州知州为了弥补没有书院的缺憾,倡导创建了“秀容书院”。从募资、选址,历时二年,书院落成,承担起教书育人之责,成为忻州的最高学府。此后清朝各皇帝嘉庆、道光、咸丰、同治都对书院均进行过不同程度的修葺和扩建,秀容书院也因此风雅千秋。</p> <p class="ql-block">秀容书院为忻州市第一所学府,从这雕刻在墙壁上的校歌上看,就知当年书院的规模和风纪。</p> <p class="ql-block">书院坐落在古城西南的最高处,站在古城的任何一个方位都能看到飞檐翘起的廖天阁。它像一面高耸的旗帜,让古城内的人心有所依。</p> <p class="ql-block">视频是忻州古城中的一株古国槐,树围四米多,树冠直径约十米,枝叶茂盛,展现了旺盛的生命力。 这棵古树不仅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也见证了城市发展的日益变迁。国槐作为吉祥如意的象征,这棵古国槐被定为忻州市市树。静静的拍摄只怕打扰到神灵,此时只有鸟鸣而无人声。</p> <p class="ql-block">忻州老城有“晋北咽喉和门户”之称,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忻州古城历来为兵家必争的军事战略要地。</p> <p class="ql-block">这是忻州古城中的护国寺,也称关帝庙。俗话说“五千年文化看山西”,这座始修于唐初贞观年间的忻州老城关帝庙便是山西历史变迁最好的见证。忻州老城关帝庙分别于明清时期重修和改建,于1999年再次重修,现存为明清建筑。关帝庙坐北朝南,东西长有近百米,南北宽约三十米。</p> <p class="ql-block">这是关帝庙对面的戏台,它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戏台的两侧筑有外八字屏墙,墙体居中有凸起的正圆形蟠龙琉璃雕塑。从外面看,护国寺戏台的前台和后台是两座独立的建筑,台内却整体连贯、浑然一体,我们来时正遇上在关帝庙对面戏台上,表演山西特有剧种——晋北道情。</p> <p class="ql-block">在明清时期,佛、道、儒三教合流,思想融会贯通,关帝庙便是这一现象最好的见证。在关帝庙的庙门上,关帝庙与护国寺两块牌匾前后悬挂,佛教、道教的思想在这里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座武庙在历史的更替中逐渐演变成了佛寺。</p> <p class="ql-block">从忻州吃完午餐,我们马不停蹄赶往山西靠近内蒙的偏关县,这个地方也是黄河入晋第一县、中华长城古堡第一县;是黄河与长城双龙交汇地,偏关县位于山西省西北边陲,处于黄河南流入晋的交汇处。偏头关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中华三关,是明代长城外三关之首,偏关为“三晋之屏藩”“晋北之锁钥”。</p> <p class="ql-block">古诗曰:半壁孤城水一湾,万家烟火壮雄关。偏关,因形而喻,以关而名,一个从名字里就透着厚重历史与沧桑气息的地方。回望历史,长城是历史嵌入这方土地的记忆,也塑造了这座雄关独具魅力的文化品格。到达这里已近黄昏,匆忙中游览了这座小小的县城。</p> <p class="ql-block">这高大挺拨的石碑证实着黄河入晋第一县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到偏关主要是看黄河的老牛湾和乾坤湾,神奇的是听话这里的黄河水是绿色的,为眼见为实,特地千里迢迢转程一睹。</p><p class="ql-block">在去的途中我们先到了红门口景区。它位于偏关县水泉乡,明代建有水泉堡,堡名是因该地泉水旺盛而得名。红门口是明二边长城上的一个关口,相传宋代穆桂英曾在此镇守。水泉营红门口作为长城上的重要隘口,是草原游牧民族入侵中原的主要隘口。</p> <p class="ql-block">水泉村在古代的时候称为水泉营,始建于明朝成化年间,是长城红门口的驻军地,而红门口是当年的长城要塞。水泉营村的兵营古道,古老的戏台保存完好,穿越历史的尘烟,向我们展示了古老岁月里人们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一种状态。</p> <p class="ql-block">我们到这里主要是想参观下这里的“红门口地下长城”景区,上世纪1968年,为响应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积粮”的号召,水泉堡村是北京军区“长城沿线战斗村”的战备建设工程之一, 人们说明代地上长城当今又搬到了地下,当时成为全国(现存的也是)规模最大战备地道。</p><p class="ql-block">走在古老的兵道上感受着当年氛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进村的城楼,外观看都是后来修复的。</p> <p class="ql-block">残损的狮子见证着红门口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唯有这尊南门照壁是原存的。</p> <p class="ql-block">照壁前的石碑上明确记载了它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偏关本无关,地理与历史共同交织,在这里构筑起了边墙、关隘、寨堡,最终在明朝成为了赫赫有名的“三关首御”。偏关,边墙纵横、军堡棋布、烽燧相望,蔚为壮观,是山西唯一既有外长城又有内长城的县,也被称为“中华长城古堡第一县”。在红门口的水泉营村高台上就可观赏到这里壮观景色。</p> <p class="ql-block">走近水泉营地下长城入口处,忽闻锣鼓喧天,只见一群当地村民在排练威风锣鼓,声势震人。</p> <p class="ql-block">这阵式好似在欢迎我们远道而来的客人。</p> <p class="ql-block">这处震惊全国且现如今保存完好的地下工程是上世纪1968年,当地村民为响应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积粮”的号召,这里当年也是北京军区“长城沿线战斗村”建设工程之一,所以人们说是把明代地上长城搬到了地下,现在也是我国现存的规模最大战备地道。</p> <p class="ql-block">这个工程历时 十三 年,挖筑了长达 近九千米的战备地道,号称现存全国规模最大的战备地道。而地道中使用的砖石均来自于周边长城,可以说这项工程是进行了一场乾坤大博弈,将地上长城转移到地下。</p> <p class="ql-block">当地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用他们的智慧,用他们的双手,用简单的交通工具,夜以继日挖出的地下城镇,可以说这是一条智慧通道和生命的通道。这处地道设有指挥部、供粮处、医疗室、饮水源、瞭望台、会议作战室、伙房、广播站等设施,上下三层,出口众多,四通八达,如到战时这里可以成为部队的指挥部和百姓的避难所。</p> <p class="ql-block">实录地下长城</p> <p class="ql-block">我们没想到的是,地道的出口是在一座庙宇神像的后面,确实让人岀乎意料。</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红门口地下长城后,我们驾车赶往偏关县老牛湾,也称”黄河入晋第一湾”。我们行驶在山西长城一号旅游公路上,这条公路不仅串联起了老牛湾、丫角山、内外长城交汇点、老营城等70多个景点,而且盘活了沿线的传统村落,发展起了长城生态民俗旅游、长城特色民宿、写生摄影基地等</p> <p class="ql-block">过去的偏关县沟壑纵横、童山秃岭、植被稀少、风沙漫天、十年九旱……,脆弱的生态环境一直是偏关人心中难以言说的忧伤。三十年前,一些到偏关考察的世行官员也曾发出过感慨:“这个地方不适合人类生存”。但是偏关人民为了把恶水穷山变为绿水青山,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这里的人民在一任又一任干部带领下,植树造林,他们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断打破生态禁区,创造绿色奇迹。使偏关县換了新颜。</p> <p class="ql-block">我们终于到了偏关县的黄河入晋第一湾——老牛湾,给俺最大的惊奇是在这里可以看到黄河的水是绿色的。</p> <p class="ql-block">说到老牛湾的命名,据当地人讲源于一段神奇的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降暴雨,久不停歇,大地一片汪洋。太上老君心有不忍,于是牵着牛下界犁地,让大水改了道。但是,在距老牛湾30里地的地方,有一座叫做明灯山的大山,山上有一盏永不熄灭的灯,当太上老君的青牛来到此处犁地时,猛然抬头看见了那盏灯,顿时受到惊吓,掉转头就跑,它身上的犁于是在大地上留下一道大湾,形成了如今的老牛湾。</p> <p class="ql-block">看着这里的黄河水俺心中多少有些质疑——黄河之水历来混浊呈黄色,为什么这里的水清澈且呈绿色?问过当地人方才明白。他们说是因为上游万家寨水电站利用黄河水发电,必须将水过滤澄清方可发电,于是才形成了这般景观。原来如此!</p> <p class="ql-block">“九曲黄河十八弯,神牛开河到偏关,明灯一亮受惊吓,转身犁出个老牛湾”。当地的民谣提到的老牛湾就是我们到的所在地,黄河从这里入晋,内长城和外长城从这里交汇,晋陕蒙大峡谷以这里为开端,长城与黄河在这里浪漫相遇,这里是黄河九十九道弯中最神奇的弯之一。</p> <p class="ql-block">蜿蜒的黄河从内蒙古的准格尔旗流经此处向东南拐了一个大弯,当地百姓形容这个弯拐得如老牛横身一般,故称老牛湾。</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可以看到从青藏高原流经万里的黄河水,穿越重重山恋和峡谷,行至到这里拐出一道完美的环湾。</p> <p class="ql-block">历史悠久的长城烽火台仍高耸耸立在黄河湾边上,好似在守卫着母亲河,也证明着历史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这是老牛湾的石板街,所有的房屋,墙体,地面的材料全部是就地取材,整体看极富于当地特色。旧时斑驳的石板路崎岖不平,仿佛进入了一个有着千年文化历史的活化石建筑群里。据说这里的村民都是明朝时期戍彊士兵的后裔。参观一个个古老的院落,民俗风貌淳朴自然。有曾经家底殷实的大院,也有家道中落的贫民小屋,这样的古村落古民居处处尽享着历史的沧桑感,无一不在诉说着这里往昔是何等的繁华。</p> <p class="ql-block">这是老牛湾中保存完好的望河楼,它是明代所建,在当吋用途是来用做防护和保卫该地域当阵地用,墩体正面有供士兵上下的绳体和通道。用它瞭望来自黄河的敌情,点燃狼烟向东、南两边长城传递信息。被称为“天下第一墩”。</p> <p class="ql-block">漂亮的老牛湾被当地旅游部门人为的搞了许多游览项目,供游人玩耍。</p> <p class="ql-block">黄河从这里(老牛湾)流向下一个湾——乾坤湾。</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老牛湾我们便驾车驶向离这不远处的乾坤湾。</p> <p class="ql-block">乾坤湾与老牛湾直线距离两公里,与老牛湾是姊妹景点。乾坤湾因形似太极,故名。她天造地设,暗合天地自然之理,十分独特。凡目睹此湾地理形貌的游人和文化学者,无不震撼:黄河向南奔涌而来,虽遇高山险阻,却没有暴跳如雷,惊涛拍岸,而是欲进先退,智慧转身,迂回向北,再从容向南。</p><p class="ql-block">由于我们到时天阴沉沉雾蒙蒙的,清晰度不好。但在乾坤湾最高处的正中心,仍能看岀山下一汪清水形成了一个大大的S型,站在最高点,观赏远处的乾坤湾一直笼罩在薄雾之中,形状似花瓣,神姿似蒙纱的少女婀娜多姿,半遮半掩,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在乾坤湾的最高处建有一座名为乾塔的宝塔,它是一个八角塔,仿明代风格,配有八卦图案,形成南有文笔塔,北有乾塔的相互呼应格局。乾塔建筑层数五层,塔高约有六米。塔现巳关闭,不许游人登顶观光了,如行就可完整看到乾坤湾的全景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所处的乾坤湾,不是陕西延川,山西永和的乾坤湾,虽都称乾坤湾,但这里有着三百度长长的大湾,将黄河母亲的婀娜体态形象地勾勒而出,极富观赏价值。</p> <p class="ql-block">宽阔的广场上有一个巨大的八卦浮雕和三尊大理石雕像,没有文字说明,应该是中国远古的三大圣贤:应是伏羲、周文王、孔子。</p> <p class="ql-block">乾坤湾,一个让心灵得到放松和净化的地方。在这里,你可以放下世俗的烦恼,享受纯净的大自然。它也是一个值得慢慢游览品味的地方,如果你是旅游达人,如果你有黄河情节,那你一定要去看看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