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爱好书法已有40余年,一直以来对写好中国汉字情有独钟,兴许是受传统文化影响太深,总认为汉字的优美是世界上所有的文字无法超越的。对于什么样的书法为美,什么样的书法应该坚持,什么样的书法家值得推崇和交往,自然而然有自己的价值标准。新时代下,经济发展势在必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应不断提高,对于艺术的追求自然而然也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它是满足人们精神层面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目标。随着互联网的全面应用,书法艺术不是过时了,而是更加便捷更加以丰富多彩的形式美、内容美而提升人民的精神生活水平。故而,笔者将长期以来思考的点点滴滴汇集起来,分若干专集分享出来,以与文友们讨论。</p><p class="ql-block">是以记。</p><p class="ql-block">兰大校友书画协会副会长张宏发</p> <p class="ql-block">《让书法之美点亮你的灵魂》</p><p class="ql-block"> □张宏发</p><p class="ql-block">书法,这一古老而神秘的艺术形式,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它以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内涵,拥有着点亮灵魂的神奇力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书法之美,首先在于其线条之美。“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书法中的线条,或刚劲有力,如颜真卿的楷书,笔画粗壮,气势磅礴,仿佛能感受到书法家内心的坚定与豪迈;或飘逸灵动,如王羲之的行书,笔势流畅,行云流水,恰似诗人的浪漫情怀在笔尖流淌。正如孙过庭在《书谱》中所言:“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这变化无穷的线条,如同生命的律动,能触动人心最深处的情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书法之美,亦在于其结构之美。每一个字的布局,都经过书法家精心的构思,疏密得当,重心平稳,相互呼应。欧阳询的楷书结构严谨,法度森严,给人以端庄稳重之感;而怀素的草书则打破常规,自由奔放,展现出一种洒脱不羁的气质。正如包世臣所说:“凡作书,无论何体,必须筋骨血肉备具,筋者锋之所为,骨者毫之所为,血者水之所为,肉者墨之所为。”结构之美,体现了书法家对平衡与和谐的追求,让观者在欣赏中感受到一种秩序与韵律的美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书法之美,更在于其意境之美。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不仅仅是文字的书写,更是书法家情感与思想的寄托。“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蔡邕的这番话,道出了书法创作中意境营造的重要性。当书法家沉浸于创作之中,将自己的喜怒哀乐、人生感悟融入笔墨,作品便有了灵魂。如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在其被贬黄州的困境中,字里行间透露出的苍凉与悲愤,让人感同身受,仿佛能看到他在风雨中独自徘徊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书法之美,还在于其传承之美。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与智慧,是历史的见证者。从甲骨文的古朴神秘,到金文的雄浑庄重,再到篆隶楷行草的演变发展,书法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古之善书者多寿,心定故也。人能定其心,何事不可为。”刘熙载的这句话,不仅道出了书法与修身养性的关系,也让我们看到了书法在传承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当我们沉浸于书法的世界,让那一笔一划在心中流淌,我们的灵魂便会被点亮。它能让我们在喧嚣的尘世中寻得一片宁静的港湾,让浮躁的心变得沉稳;它能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提升我们的艺术修养,让我们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它更能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正如唐太宗李世民所言:“夫字以神为精魄,神若不和,则字无态度也;以心为筋骨,心若不坚,则字无劲健也。”让我们用心去感受书法之美,让它成为我们灵魂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在这墨香四溢的世界里,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力量,让书法之美永远绽放在我们的生命之中。</p> <p class="ql-block">《论书法审美的大众性》</p><p class="ql-block"> □张宏发</p><p class="ql-block">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历经千年传承,不仅展现了文字的形态之美,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当今社会,书法审美的大众性愈发凸显,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话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书法审美的大众性首先体现在其广泛的受众基础上。无论男女老少,无论文化程度高低,人们都有可能被书法的魅力所吸引。在校园里,孩子们通过书法课程初识汉字之美;在社区中,老年人挥毫泼墨,享受书写的乐趣;在职场中,白领们在繁忙之余通过欣赏书法作品舒缓压力。书法以其独特的魅力,跨越了年龄、职业和文化背景的界限,让大众都能从中获得美的享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大众性还表现在书法审美对日常生活的渗透。如今,书法元素在广告设计、室内装饰、服装图案等方面的运用屡见不鲜。人们在街头巷尾看到的招牌书法、在家庭中悬挂的书法作品,都成为了日常生活中的美学点缀。这种无处不在的书法审美,让人们在不经意间感受到艺术的存在,提升了生活的品质和品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然而,书法审美的大众性并非意味着审美标准的降低。相反,大众对于书法的欣赏和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和创新。大众的审美需求促使书法家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以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审美期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同时,互联网的普及也为书法审美的大众性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各类书法网站、社交媒体上的书法作品分享,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不同风格、不同水平的书法作品,拓宽了大众的审美视野。人们可以通过在线交流和讨论,分享自己对书法作品的感悟和见解,形成了一个活跃的书法审美交流社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推动书法审美的大众性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大众对书法的了解还较为肤浅,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欣赏,对书法的笔法、结构、章法等专业知识缺乏深入的理解。这就需要加强书法教育,通过开展书法讲座、展览等活动,提高大众的书法鉴赏能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总之,书法审美的大众性是书法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一趋势,让书法艺术更好地融入大众生活,提升大众的审美素养,促进书法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与魅力。</p> <p class="ql-block">书画家作品提供:薛从伦,于兴源,姜娅,何立海,张宏发,杜建榜</p><p class="ql-block">图文编辑:张宏发</p><p class="ql-block">主办单位:兰大校友书画协会</p><p class="ql-block">协办单位:铭心斋书画院</p><p class="ql-block"> 兰州明志学校</p><p class="ql-block"> 兰堂书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