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读书让你哪怕身陷泥泞,也依然可以仰望星空。读书,可以让人生更加辽阔,生命如此丰盈。</p><p class="ql-block">准研究生的儿子假期在家给小区一位高二的学生补课。我发现儿子很注重沟通倾听了解学情,一边梳理基础知识形成知识体系,了解他的已有经验和认知基础如何,学习需求在哪儿;一边通过训练习题了解他的学习困境,帮助他理解和迁移运用所学解决问题,探索未知。同时不断以小问题的方式提问,随时了解学情改进补课效果。<span style="font-size:18px;">故生教生也是不错的一种学习方式。</span>相信每个孩子都会长大发光。⭐</p><p class="ql-block">今天阅读《把握对立的张力》和第四章的《共同体掠影》。把握好悖论的张力以便学生能在更深层次学习,是搞好教学最困难的一环,应该怎样做呢?比如高中课堂当你设计好问题,你也做出引领学生思考的努力,可是无论如何启发,他们就是一片沉寂,面对如此沉默的课堂,你无可奈何,带着焦虑、愤怒、专断地自问自答,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时间你和学生都会感到"度课如年"。怎么办?如何改变?作者在书中表达"这一情境对把握任何一种悖论(不只是沉默和表达)都指明了一个简单的真理:整体把握悖论的立足点在教师的心里,我们无力去把握它不是因为技巧的缺乏,而是因为我们内在生命的缺失。如果我们想在悖论的力量下教与学,必须接受心灵的再教育。″所以全面、整体把握悖论可以帮助我们敞开心胸,拥有强大的力量。我想还是应该认识自我,基于自身认同和完整,去经历一切,去在实践体验一切。</p><p class="ql-block">回忆起自己面对课堂沉默的时候,也曾迷茫无助,也曾孤军奋战想改变这种现状。有一段时间没有办法,只得自己做课堂的主宰者、控制者、知识的传递者。而学生好像也习惯了这种被动的学习。但是随着新高考新课程的变革,我知道这样的课堂是不对的。后来遇见了《教学勇气》这本书,虽然初读的时候有很多的不理解,但是还是改变了,影响了自己。再后来遇见了陈静静博士的《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我找到了我的课堂"桃花源″,找到我理想课堂的样子,再后来带领团队开始进行省市课题的研究,推进学习共同体课堂的变革。细想起来,每一个独立的事件背后都能产生联结,都蕴藏着一条追逐光成为光的历程。虽然有许多的艰辛和意想不到的困难,也还有很多的不足,但是一直愿意在路上。</p><p class="ql-block"> 读到第四章《认知与共同体中一一为伟大事物的魅力所凝聚》中巜共同体掠影》。作者认为"共同体是个体内部不可见的魅力的外部可见标志,是自身认同和完整与世界联系中的交融。″也就是说通过重新认识自我,面对恐惧,整体认识悖论,全面完整的认识世界,这都是培养造就共同体成长的内在沃土。而共同体如何从内心世界融入课堂以及更大的世界呢。"教学就是要开创一个实践真正的共同体的空间。″在这一部分作者介绍了共同体的三种模式,治疗模式、公民模式和市场模式,都具备教育所需的洞察力,但是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局限性。真正的教育共同体是什么样子的呢?明天继续阅读。</p><p class="ql-block">不论你是谁,不论你多么孤单,</p><p class="ql-block">整个世界任你想象翱翔,</p><p class="ql-block">像大雁般朝你呼唤,</p><p class="ql-block">声声叫人心动,</p><p class="ql-block">一再宣告</p><p class="ql-block">你在万物之家的地位。</p><p class="ql-block">一一奥利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