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五月云南行

晓英

云南普洱的景迈山古茶林是2023年才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地的中国第57处世界文化遗产,2024年5月22日我又一次来到了云南,想去景迈山看看。四年前我到西双版纳时还没有高铁,而现在跨境老挝的高铁已经开通运营了,西双版纳的高铁站很有地域特色,真是日新月异呀。 专程在西双版纳深度游过,因此没有停留直接从西双版纳坐高铁到普洱了。 抵达普洱车站有大巴无缝接驳上景迈山,太方便了。<div>  景迈山在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乡境内,是西双版纳、普洱与缅甸的交界处,共有十多个传统村落,分属景迈、芒景两个行政村,以布朗族和傣族为主。景迈山以普洱茶盛名,有近三万亩古茶园。2023年9月17日,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项目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通过审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7项世界遗产。</div> 进入景迈山上山就全是这样的石头路了,叫弹石公路,没有沥青路,山上有部分是石板路,据说是为了不破坏景迈山的原生态。不过走起来就不那么舒坦了。 山上有小学,中学就要下山住宿读了。 山上还有森林消防驻守。 <p class="ql-block">  上景迈山的班车沿途经过了芒埂村、勐本村、景迈大寨村、糯岗古寨(路口)、翁基古寨(路口)、芒景上寨、芒景下寨等村寨;这基本就是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村寨!我一直坐到了终点芒洪大寨。先填饱了肚子,再搜索住处,村子里民宿不少,就近找了家“布兰妃民宿”。</p><p class="ql-block">  芒洪大寨是一处以布朗族为主的自然村落,村民世世代代就在这里刀耕火种、生息繁衍,并开辟出大片的茶林。芒洪大寨常年被云海环绕,是观赏云海、追逐日出、日落的好地方。</p><p class="ql-block"> 安顿好了开始在村子里瞎逛悠了。和我一起坐大巴上山的有一个深圳游客,也是独行,她更厉害已经出来游走一个月了,从四川走到了云南,两人正好拼了。我们下车的地方是一个小广场,村民们在此摆了茶摊,盛情相邀招揽着游客喝茶。旁边有一座“八角塔”,据说是布朗人藏佛教经书的塔。这座塔有年代了,说是建于清代,是南传上座部佛教布朗族佛塔,为八角形重檐攒尖顶空心砖塔,座东朝西、分塔基、塔身,共有三层。(发现我云南拍照的照片似乎少了好多,有一张卡的都没有了)😭</p> 寨子里多是一幢幢木质结构的民居,斑驳的木柱门板、长满青苔的屋瓦,凸显出村子久远的历史和沧桑感。布朗族传统的干栏式建筑被当地人俗称“竹楼”,分为上下二层,设有阳台,门口设有楼梯。 布朗族宅子典型元素——屋脊上的一芽两叶装饰。 这里是村子的中心,建有操场和运动设施。 老人们还穿着传统服饰。 碰上了在路边下车处聊过天的小伙子,热情的邀请我们去他家坐坐喝茶,为我们冲泡了一壶景迈香茶,让我们体验“有茶不知时光走”的茶乡生活。看他家边就是古茶树。 和茶老板艾江聊天,在他们的传说里,布朗先民是为避战乱由一只金马鹿带路才迁徙到景迈山来的。一路迁徙遇到了一场无法战胜的疾病,是通过口含茶叶的方式将其化解,种族基因得以延续,布朗人就是这样与茶结下了“生死之交”。这里几乎家家都有茶园,户户都能做茶。问他的手艺怎么学的,老板说是从小就开始的,跟着爷爷爸爸,现在他已是自立门户了,老板很强调这点。“爷爷做茶孙子卖”,这句在普洱茶界广为流传的话,道破了普洱茶的特点——它是需要时间沉积的作品。看得出他家境很殷实,有汽车有摩托,有两个作坊。说孩子都在山下上学。问老板地盘那么大为什么不做民宿,他告诉我们:申遗成功后,都要按规划来,不能随便拆盖,他已经报批在等待中,还翻出图纸给我们看,设计很漂亮又古朴。他告诉我们光设计报批已经花了不少钱了。 这就是他家的茶,你猜猜这两饼的价钱?我不太会喝茶不懂茶,不知贵贱。 小老板摘了他家的无花果给我们吃,我还是第一次吃到这么大的新鲜无花果呢! 在茶农家喝茶,赶上了美美的落日。 现在的交通真是没得说,一早我从深圳飞到西双版纳,高铁到普洱,赶上了上景迈山的最后一趟班车,黄昏就已经在景迈山喝茶看日落了。 晚上在房东家喝茶,又喝到了古茶花,长见识了。还有螃蟹脚,也是第一次听说。这是茶树的枝干上的寄生物,形状类似螃蟹,有清热利尿,祛风除湿的作用。药用可治疗急性膀胱炎,关节疼痛等。可能是它的稀有性,价格挺高。 5月23日清早起床,推开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景迈山云雾缭绕的连绵群山。山峦叠翠,朝霞多彩,喷薄欲出的朝阳,真是仙境般迷人。房东告诉我们现在还不是最漂亮的季节,冬季来,那才是云海翻滚。 民宿上就是一个观景台。 这是一个爱美的民族,窗台的绿植生机勃勃。 古树茶园和绿树青山到处都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景象。 在房东家吃罢早饭,同伴要多住几日,我决定边走边逛今天下山去了。那几个商业味重的古寨去不去也无所谓了。不过如果时间充分,多住几日慢慢走走,可以感受更多。 看这清晨的云。 <p class="ql-block">  太平掌古茶林是现在唯一开放展示的古茶林,这里均为上千百年的茶树,是名副其实的千年万亩古茶园。这里的茶不施肥,也不打农药,全部依赖原始森林里的生物链和昆虫链自我调节。茶林空间结构分为三层:分别是乔木层——千年古树;灌木层——数十年到数百年的古茶树;草本层——地面植被。据说由于与森林混生,景迈山茶具有强烈的山野气韵,而且还具有独特且浓郁持久的兰花香。</p><p class="ql-block"> 滋养着布朗人的茶香是从东汉末年飘入现代生活的:布朗族先民发现和认识了野生茶树,《布朗族言志》记载景迈山古茶林的驯化和栽培迄今为止已有1840多年历史。他们利用森林生态系统与傣族等世居民族一起探索出林下茶种植技术,这是最为古老的种植方式。在景迈山布朗族史书《奔闷》中记载,帕岩冷是布朗族先民的首领,也是景迈山驯化、栽培普洱茶古茶的茶始祖。他给后代留下遗训:留下金银财宝终有用完之时,留下牛马牲畜也终有死亡时候,唯有留下茶种方可让子孙后代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后人们世代生活居住在这里,种植茶树、守护茶山、建设家园,使传统的布朗民风沿袭至今。一片鲜叶让生活在景迈山上的子民们仍在享用着祖先的惠泽,真好!2013年,“云南普洱”被世界茶叶委员会授予“世界茶源”的称号。</p> 景迈山上还有一段茶马古道的遗址。古茶园的茶叶很早就用马帮驮到普洱进行交易,自元代起景迈山茶也开始沿着茶马古道远销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明代时,景迈山的茶叶就已经成为皇室贡品;1950年景迈山布朗族头人之一的苏里亚(布朗名岩洒)参加了云南省少数民族代表团到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一周年纪念活动,并将景迈茶精制成的“小雀嘴尖茶”亲手送给了毛主席。现如今,景迈山的普洱茶也承担着送给各国首相的国礼重任。 <p class="ql-block">  走出太平掌古茶林下坡就是景迈山最大的傣族村寨景迈大寨了。这里的海拔在1400米左右,属于少有的高山傣族村寨。由于景迈大寨一年四季可看云海,又称“云寨”。下到景迈大寨要经过景迈金塔,这里有祭祀茶祖的庙。在景迈山人们都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景迈佛寺,是景迈山的核心宗教场所之一,当地多个民族,会在一年中的特定节日来此庆祝、祈福。</p> 据说这里也是观看云海的好地方。 <p class="ql-block">  景迈山是填补空白的世界首个茶文化世界遗产,走进景迈山感受到了它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村寨建在茶林中、茶林隐在森林里。历经千年的保护与发展,这里形成了林茶共生、人地和谐的独特文化景观:远山,近舍,炊烟,香茶。有参天大树,树下有茶林;有各族村寨,生活着各族居民;还有古老的茶马古道,原始的石子路;更有翻滚的云海,漫天的朝霞,金色的落日。布朗人将茶树当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来敬重,仰茶而生、因茶而歌更让人感慨万千。</p> 走出景迈山我去往了孟连。选择孟连去看看,是缘于亲情。思茅(今天的普洱市)、孟连、拉祜族这几个字眼是我从小就熟知的,和我叔叔一般大一起参军参加过解放战争的堂哥随军一路到西南,最后曾在孟连安家,娶了拉祜族的嫂嫂,这里是堂哥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特殊的情愫让我走到普洱了,想拐一脚过来看看。 <p class="ql-block">  正午时分抵达,阳光火辣,一路上凤凰花开的火红,还第一次看到了粉色的凤凰花。感觉是一个宗教色彩浓厚很美丽时尚的边境小城。这里是通向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重要门户,为省级开放口岸,也是边地历史上的“茶盐古道”之一。</p> 孟连,是一个以佤族、傣族、拉祜族为主的县城,在傣语里,“孟连”是“寻找到的好地方”的意思。孟连被横断山余脉环绕,县城被南垒河分为东西两片区,东城是新城,也是孟连的政府所在地和商业中心。西面,是古城区,也就是赫赫有名的娜允古城,过了河就是娜允古城了。<div><br></div> 新建的娜允大桥金碧辉煌。 我也是第一次听说孟连竟然是“中国牛油果🥑”之乡,产量品质全国首屈一指。同时孟连被誉为“龙血树的故乡”,这是1972年,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教授,带队来到云南考察,在孟连的竜山中,找到了成片的龙血树,推翻了“中国没有龙血树”的论断。由此云南省政府成立了孟连竜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使这些野生龙血树得到了完善的保护。 同样辉煌的孟连总佛寺。 这种金色的装饰是傣族地区独具特色的装饰艺术——金水漏印,在古城中被广泛地应用。 娜允古城东临南垒河,背靠金山,依山而建,坐北朝南,是一个傣族的村寨,按照严格等级制度划分上城、中城、下城三城及芒方岗和芒方冒两寨,是历史上延续到现在的孟连中心,历经元、明、清、民国四个历史时期。是中国目前仅存较完整的傣族古城。“娜允”因孟连宣抚司署建于此地而得名,意为“城内之城”,建城至今已有700多年。古城内依旧生活着居民,活色生香。<div>  古城内有一个展示馆,进去瞧了瞧。<br><div><br><div><br></div></div></div> 记得堂哥当年来武汉看望父亲时也是背着这种挎包。 上城佛寺 土司的府第——孟连宣抚司署,位于上城的最高处,居高临下,俯瞰、庇护着整个古城。先后有28代傣族土司在这里执政为官。由门堂、议事厅、正厅、东西厢房、粮仓、厨房及监狱、奴仆住房组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18个土司衙门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孟连宣抚司署,气势恢宏,是云南清代土司建筑的代表,也是我国西南边疆等级较高的傣族王宫之一,在东南亚地区也有较高声誉。当地人称为“贺罕”,意思是“金色的王宫”。<div>  孟连宣抚司署曾在清代被焚毁,现存建筑重建于1878—1919年。我晚了一步闭馆了,未能走进去。</div> 从孟连回普洱,还有个小插曲。大巴上遇边境检查,身份证递过去,都还给我了又要回去。随即盘问开了:“你去孟连干什么?”,“旅游”,定睛看了我一眼“没去勐阿?(是个口岸)”,“没有”。我不知什么个意思遭到盘问。也许是看一个已过七十的老太太孤身一人旅游觉得不可理解吧。 回到普洱,它从前也叫“思茅”。这里澜沧江横贯其南北,东边接壤越南、老挝,西边连接缅甸,是云南唯一“一市连三国”的地区。照例去看看博物馆,了解一下普洱茶。 逛老街应该是感受一座城市最早的样子。戴家巷依然保留着普洱过去的古建筑群,是老思茅人的回忆。如今这里变成了普洱“老院新店”,各种特色小店应运而生,吸引了年轻人。 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和边疆地区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是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它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宁洱县是茶马古道的源头(到普洱后才知道的),据说建有茶马古道“零公里”碑。而那柯里小镇曾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黄金驿站,是普洱茶走向东南亚的第一站,保留有茶马古道遗址 , 百年“荣发马店”,马掌铺、水碾房等 ,查了查离普洱不远,且交通很方便,决定走一趟。 大巴车在高速服务站停留,拐下去就是小镇了,很方便。 那柯里为傣语发音,“那”为田,“柯”为桥,“里”为好,意思是桥旁的好田地。这里聚居了哈尼、彝、傣等多种民族。古道蹄声响, 曾经这里是马帮的必经之路,他们在这里歇息,然后南去北往。现在修复还原了古道旧貌,意在让今人在小镇里品百年普洱、尝马帮菜系,走千年古道,续写昔日的辉煌。 推窗就见青山绿野。 都是青青石板路 桥旁边有个无人值守的书店,都是政治书籍,觉得有点摆样子。 这家百年马店习近平总书记光顾过。 5月26号奔着北回归线标志从普洱去了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有点奇怪的是,高德地图搜不出墨江的公交信息,可实际是有公交的。发现云南有几个县城都是这样。<div>  墨江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地处哀牢山脉中段,境内山高谷深,在县城就感觉是座山城,从高铁站到县城道路曲折蜿蜒,梯田层层叠叠。说哀牢山常见的耕地就是梯田了,最有名的莫过于红河州的世界遗产哈尼梯田。 </div> 住在县城中心意外知道了碧溪古镇,而且有公交班车去。决定去看看。 碧溪古镇原名碧朔,明永乐四年(1406年)设恭顺州,1919年改名碧溪,也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古镇民居以四合院为主,雕花刻镂,有传统古院落60余座。走过来发现是很原始,清静的一个小镇,大户还不少,最出名的是滇军将领光复英雄,护国将军庾恩旸故居。台湾歌手庾澄庆是他侄孙辈了。 魁星阁(八角楼),矗立在十字路口,三层土木建筑,底层四方畅道,人畜均能自由通行。 十字街口旁边就是 庾家故居,也是台湾歌手庾澄庆家的祖宅。 也是来到墨江才知道,这里还是双胞之城,有一个国际双胞胎节,一年一度,是在每年的五月举行,可以看到来自全世界的双胞胎,都举办18届了。这里的双胞胎占比达8.7%,是世界平均概率2‰的4.35倍。甚至连植物果实、双簧鸡蛋都比其他地方多。有点神奇。县城建有全球唯一的双胞文化主题公园,园内有被称为“天下第一井”的双胞井。 “抹黑脸”是墨江当地的一种习俗,寄托美好祝愿。 这个井被称之为双胞井。有两潭清澈见底的井水,相传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泉水清甜甘冽,既不满溢,也不下降。许多人在此打水饮水。据说当地的居民是因为饮过这里的井水才怀上的双胞胎。这有点匪夷所思。 这两口井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被水神迷恋的少女,怀上了水神的骨肉,心怀不轨的巫师诬陷她怀了鬼胎,想置她于死地。结果,少女逃到了这里,产下了一对双胞胎,可胎儿一出生,就变成了两汪泉眼,清冽甘美的泉水成了村民的生命之源。感恩的村民们将两汪泉眼嵌上青石,称之为双胞井。 这种花也是第一次见,忘了查查是什么花了。 墨江最有名的就是北回归线标志园了。在墨江,北回归线穿城而过,全县2/3的地域在北回归线以南,1/3的地域在北回归线以北。从双胞小镇过来正好顺路,也不走回头路,可以从另一个门出去。在台湾也看过北回归线标志,可没有墨江的规模,墨江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北回归线标志园。<div> 科普了一下:北回归线是太阳光线能够直射在地球上最北的界线,大约在北纬23°26′(一般可估算为23.5°)的地方。是一条具有多学科意义的天文气候特征的纬度线,对天文、地理、气候、生物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比如在天文意义上的冬春转换时,北回归线上的一边春意盎然,另一边却还是萧瑟的冬天。北回归线又名夏至线,每年夏至太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竖竿无影,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夏至过后,太阳直射逐渐南移,开始转向南回归线,标志着北半球夏季的结束。冬去春来,太阳再度直射于此,谓之“回归”。</div><div> 北回归线经过地球上16个国家和地区,多属沙漠和草原地带,如北非的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的阿拉伯沙漠,印度巴基斯坦的塔尔沙漠,北美的墨西哥沙漠等等,出现所谓“回归沙漠带”。唯有经过中国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海域)、台湾等几个地方,却是另一番景象,这一带林木繁茂,郁郁葱葱,雨量充沛,物产丰富,人们称之为“神奇的回归绿带”。</div> 爬到山上回看双胞小镇。 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占地1500平方米,以公元2038年北回归线的位置(北纬23°26′)为主轴线,北回归线从墨江县穿城而过,被誉为“北回归城”。 真是一座神奇的“回归之城”。 5月27号从墨江高铁来到中国独一无二的喀斯特山水田园普者黑,一别普洱的连日阴雨,这里阳光明媚凉风送爽。几次来云南都没有来看普者黑,是觉得普者黑最好看的时候应该是:“映日荷花别样红”时。这次问了先我而去的朋友说已经开始开花了,高铁又如此方便,一车就来了。<br><div>  普者黑是发育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以“水上田园、湖泊峰林、彝家水乡、岩溶湿地、荷花世界、候鸟天堂”六大景观而著称。有265个景点各有不同,312座孤峰星罗棋布,83个溶洞,54个湖泊相连贯通,2万亩水面清澈透明,13千米大峡谷雄伟壮观,3千米茶马古道神秘古朴,还有4万亩高原喀斯特湿地。如此面积的景区只能取舍一下了。和年轻人不一样的是,他们以玩为主,我们则是看。</div> 高铁站8路车直接到普者黑村,登高俯瞰是最佳,我住在了离青龙山近的情人桥附近。天气又好,我一路走去了青龙山。 这里河流湖泊密布,蜿蜒曲折的水道环绕于莽莽青山间。乘各种船游湖也是一个主要的项目。 上青龙山有两条路,客栈小哥建议我走陡的一边上缓的一边下,这样都能逛到。实践证明他是对的。不过这段路蚊子实在有点多,也许是没有人的缘故吧。 登上青龙山,极目远眺,湖光山色,一片祥和的风景,山外有山,连绵不绝。在山上吹着凉爽的风,一览普者黑的青山绿水美丽田园,听蝉鸣鸟叫,好不惬意。 好容易上来了一个小伙子,请他帮忙打个卡。 转下山又有一个观景台,可以看到据说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拍摄地。 普者黑的荷花远近闻名,许多人来到这里就是为了一睹这里的万亩荷花,基本有水的地方,就栽有荷花。现在还不是盛开的时节。 5月28号想想再去哪里转转,发现有趟公交到丘北县城,决定坐过去逛逛,顺便寄张明信片。自由行的好处就是可以所心所欲。一早出门淅淅沥沥下起了雨,心想辛亏昨天上了青龙山。不过回程就开始放晴了。 我半道下车从桥背水开始行走至湿地公园。这里大片的荷塘,清水出芙蓉。应该还有半个月荷花将盛开。 走到湿地公园大门口我又坐了一段车到了2005年就被评为中国最美古村之一的仙人洞村。感觉比普者黑村规划布局好一些,满眼的花草让人舒服养眼。 普者黑离坝美也不远,都是文山州的,也是喀斯特地貌,不同的是它需要坐船从洞子进村。本想也去看看的,一是时间不够了,二是坝美最好看的时候是春季桃花盛开的时候,那就再来吧。 5月30号高铁回到昆明,这次主要是要去西南联大博物馆和旧址看看,多次进出昆明都与之擦肩而过,这里也是我一直想来而未能到达心心念念的。此行还受发小闺蜜之托带着任务呢。 刚毅坚卓是西南联大的校训。西南联大是在那个山河破碎、国不将国的时候创立起来的一所“难民”大学。它屋舍简陋,却大师云集;颠沛流离,却人才辈出。这所只存在了八年的“最穷大学”,先后培养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9位党和国家领导人、172位两院院士和100多位人文大师,被赞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 昔日的校舍。 在联大旧址“一二·一”运动纪念馆内,我寻觅到了这张照片。这是闺蜜母亲豆蔻年华时投身革命的倩影,现在阿姨已是百岁老人了。看着阿姨七十多年前的英姿我泪眼婆娑,特别敬仰佩服我们有信仰的前辈们。 尊托我和纪念馆内的这张照片合了影发给了发小。 云南省博物馆的新馆。 官渡古镇离机场不远,也去走了一趟。现在这些古镇都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