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7月2号我们从玉树的结古寺大酒店出发参观玉树附近的石经城</p><p class="ql-block">“世界上最大的嘛呢石经城”,俗称嘉那嘛呢石堆。嘉那嘛呢石经城由结古寺第一世嘉那活佛道丹·松曲帕旺丹周尼夏于公元1715年奠基创建,并冠以创始人嘉那活佛的“嘉那”二字。</p> <p class="ql-block">嘉那嘛呢石堆气势恢宏,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祈福许愿之地”。</p><p class="ql-block">由于其嘛呢石的总数多达25亿块,2005年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评审为“面积最大的嘛呢石堆”荣获吉尼斯证书,同时被专家誉为“世界上唯一一座用文字堆砌的石山”。</p> <p class="ql-block">每天清晨信众们就来转经</p> <p class="ql-block">一般来说嘛呢堆分两种,一种是由大小不等的石头垒集起来的、具有灵气的石堆,藏语 为“多崩”。还有一种是在石块或卵石上刻有文字、图像,以藏传佛教的色彩和内容为其最大特征,然后堆积起来成为一道长长的墙垣,这种嘛呢墙藏语称“绵当”。</p> <p class="ql-block">由白塔和转经筒围起来的石经</p> <p class="ql-block">即便腿脚不便也不忘转经</p> <p class="ql-block">长长的转经筒走廊</p> <p class="ql-block">大小不等的转经筒</p> <p class="ql-block">经幡飘扬</p> <p class="ql-block">嘉那嘛呢石堆有现在的规模完全是一种民间自发行为形成,也就是说信徒每祈福一次,每许愿一次便往上添加几片嘛呢石致使堆积成占地2.4万平方米,高度约三米的巨大佛经的“海洋”。</p><p class="ql-block">我们边拍照边围着走一圈需要40分钟,当地习俗是转经要是单数,我们的时间只够转一圈的。</p> <p class="ql-block">里面还有佛龛、佛像。</p> <p class="ql-block">浩浩荡荡的队伍</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石经城,顺着扎曲来到通天河边。</p><p class="ql-block">扎曲汇入通天河,一清一浊。</p><p class="ql-block">这里还是长江的源头区域</p> <p class="ql-block">勒巴沟</p><p class="ql-block">勒巴沟:藏语意为“美丽沟”。这里自然风光神奇迷人,沟口是历史文化古迹文成公主庙,沟内有十多处岩画,勒巴沟岩画主要以佛像、菩萨、香客、瑞兽等为主。沟内流水潺潺,两面树林茂密,空气清新,石经在河里、河边、山上的石头上。</p><p class="ql-block">不要以为这个提示是摆设,进沟的路上走在前面的人真看到了棕熊。我因为拍照没往前看,只听到了声音。那熊快速的钻进路边的灌木丛中。</p> <p class="ql-block">河中的石头</p> <p class="ql-block">路边的石头</p> <p class="ql-block">青海文旅立的指示牌</p> <p class="ql-block">起源的说明</p><p class="ql-block">说是当年文成公主路过这里,刻下一个佛像岩画。以后人们为纪念文成公主陆续刻了更多的石经和岩画。</p> <p class="ql-block">三江源纪念碑在通天河边</p><p class="ql-block">这个碑的三个方向有黄河、长江、澜沧江的石刻,可惜工作人员不在我们无法进入,只拍到黄河的石刻。</p><p class="ql-block">三江源纪念碑是由花岗岩雕成,纪念碑碑体高6.621米,象征长江正源地格拉丹冬雪峰6621米的高度;纪念碑基座面积363平方米,象征三江源保护区36.3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基座高4.2米,象征三江源4200米的平均海拔;碑体由56块花岗岩堆砌而成,象征中国56个民族;碑体上方两只巨形手,象征人类保护“三江源”。碑体正面刻有原国家主席江泽民亲笔题写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八个大字。碑体背面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撰写的碑文。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于2000年8月19日正式落成揭碑,它标志着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正式成立。</p> <p class="ql-block">通天河第一座大桥</p><p class="ql-block">现在已经年久失修停止使用,1963年7月1号,通天河渡口的第一座大桥架了起来,南北天堑变通途,此桥的名字叫幸福桥。</p> <p class="ql-block">大桥在三江源纪念碑边</p> <p class="ql-block">新修的桥,前面的是生命桥,后面的是腾飞桥。</p><p class="ql-block">一个公路桥一个铁路桥</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走过的最高海拔的垭口之一,还有一个昆仑山垭口,一个巴颜喀拉山垭口。(图片来自导游)</p> <p class="ql-block">前方是巴颜喀拉山</p><p class="ql-block">由于海拔高,下边下雨,山上就是下雪。山头已被白雪覆盖,欣赏七月雪。</p> <p class="ql-block">看这波浪式路就明白什么是冻土路段</p> <p class="ql-block">和我一起走高原</p> <p class="ql-block">风景如画</p> <p class="ql-block">远处有经幡的地方就是巴颜喀拉山垭口</p> <p class="ql-block">牦牛在雪中觅食</p> <p class="ql-block">巴颜喀拉在蒙古语的意思,是“富饶青(黑)色的山”。藏语叫“职权玛尼木占木松”,即祖山的意思。</p><p class="ql-block">主峰巴颜喀拉山海拔为5267米,为黄河与长江河源段的分水岭。垭口海拔4824米,过了垭口就进入黄河源头的自然保护区。</p> <p class="ql-block">近看经幡阵</p> <p class="ql-block">几天高原上的路都是冻土地带</p><p class="ql-block">很多路段都有金属棒在路边,预防冻土变形,专业名词叫热棒。</p><p class="ql-block">热棒可以将地层中的热量传输到大气中,从而降低多年冻土的地温,防止多年冻土发生化开。堪称冻土公路的守护神,将中国人的智慧发挥的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这是青藏高原独有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没有安装热棒的高速路会像波浪一样的起伏</p> <p class="ql-block">大野马岭大桥</p> <p class="ql-block">2021年5月22日2时04分在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发生7.4级地震。该区域属于牧区,居民房屋分布分散,人口密度较低因此只伤了两人,无人死亡。但是玛多县饮马滩二号大桥塌陷这里是震中。</p><p class="ql-block">现在又在旁边修了高速,老路保持震塌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黄河流域水资源也是非常丰富</p><p class="ql-block">夜住玛多县,也是海拔4200米,不过这次我们只拿必要的东西,行李箱放在前台。</p><p class="ql-block">轻装爬高海拔的楼梯</p> <p class="ql-block">玛多县的城市雕塑</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团友</p> <p class="ql-block">七月三日清晨我们来到黄河源头的牛头碑前</p><p class="ql-block">为开辟黄河源头的旅游业,玛多县人民政府于1988年9月修建了一座“华夏之魂河源牛头碑”,碑体总重5.1吨,纯铜铸造,已故十世班禅大师和胡耀邦同志分别为纪念碑题写了藏汉文“黄河源头”字样。</p><p class="ql-block">此地海拔4610米</p> <p class="ql-block">在扎陵湖的一侧,有一座小山,相对高度有两、三百公尺,车子可以开上去那,但是它的海拔足有四千六百馀公尺。这座山的名字是巴颜郎玛山,人们叫它牛头山,因为山上有一座铜制的牛头雕像因而得名。</p><p class="ql-block">山的另一边是鄂陵湖</p> <p class="ql-block">在寒风中欣赏鄂陵湖的日出</p><p class="ql-block">我们穿上所有能穿的厚衣服,在瑟瑟寒风中看美景。</p> <p class="ql-block">这一切都是值得的</p> <p class="ql-block">晨光里的牛头碑</p> <p class="ql-block">远眺扎陵湖</p> <p class="ql-block">薄薄晨雾像一抹轻纱</p> <p class="ql-block">藏野驴奔跑在鄂陵湖畔</p><p class="ql-block">藏野驴还有个极特殊的习性,喜欢与汽车赛跑。当汽车驶入有藏野驴活动的地方,远处的野驴就会好奇地注视着逐渐接近它们的汽车。当汽车与它们比较近时,野驴随即朝前猛跑,并竭力与汽车保持平行。野驴与汽车赛跑,最后总要跑到汽车的前边,并且要从汽车前经过,才肯罢休。野驴越过汽车后,往往要继续奔跑一会儿,然后停下观望。</p> <p class="ql-block">从车前跑过的“肥驴”</p> <p class="ql-block">聪明的藏野驴在干旱缺水的时候,会在河湾处选择地下水位高的地方“掘井”。它们用蹄在沙滩上刨出深半米左右的大水坑,当地牧民称为“驴井”。这些水坑除了它们自己饮用外,还为藏羚、藏原羚、鹅喉羚等动物提供了水源。</p> <p class="ql-block">与汽车赛跑的藏野驴</p> <p class="ql-block">可爱的藏野驴</p> <p class="ql-block">藏原羊青藏高原特有种,有“西藏黄羊”之称。学名藏原羚,分辨藏原羚和藏羚羊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看哪个有“白屁股”——藏原羚有一块较大的白色臀斑,因此藏原羚又被当地百姓俗称为“白屁股”。</p> <p class="ql-block">高原也是鸟类的天堂</p> <p class="ql-block">列队前进</p> <p class="ql-block">花与经幡相映红</p> <p class="ql-block">一年一度的赛马节在草原上举行,牧民用汽车拉着心爱的马去参加比赛。</p> <p class="ql-block">蓝天白云映着星星海</p> <p class="ql-block">怎样一个美字能形容的了!</p> <p class="ql-block">油菜花陆续开放,妆点着大美青海。</p> <p class="ql-block">返回西宁的途中进入共和县,路边大片的光伏发电的设备进入眼帘。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光伏发电基地。</p><p class="ql-block">共和县光伏规模表现为这是该园区已入驻企业46家,总装机量为15730兆瓦,年均发电量达到100亿千瓦时,年节约标准煤31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780万吨。</p> <p class="ql-block">有一片曾经荒芜的戈壁滩,如今却闪耀着科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光辉,这就是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的塔拉滩。在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上,太阳能方阵延展至天际,每一方阵的规模之宏大,足以与一座小型城市媲美,而整体基地的广阔更是超乎想象,总面积达到惊人的609平方公里,这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的二线城市的市区面积,甚至比其所在省份青海省会西宁的市区还要庞大近两倍。</p> <p class="ql-block">过去,由于过度放牧和风蚀作用,塔拉滩曾面临严重的土地沙化问题。而今,光伏板的遮挡减少了地表水分蒸发,促进了植被的恢复,昔日荒漠逐渐变为绿洲,生态得到了显著改善。同时,光伏产业园区还创造性地融入了畜牧业,光伏板下种植牧草,羊群在光伏板的阴影中悠闲地吃草,实现了“板上发电,板下牧羊”的绿色循环发展模式,为当地牧民开辟了新的生计来源,促进了经济与生态的双重发展。</p><p class="ql-block">走在这巨大规模的发电设备之间,自豪感悠然而生。我为我们的祖国有这么先进的技术和成就而自豪!为我们这么壮美的河山而自豪!为我们勤劳勇敢的人民而自豪!</p><p class="ql-block">这四天走过了三个海拔高度在4600米以上的垭口:昆仑山垭口4647米;哈秀山垭口4815米;巴颜喀拉山垭口4824米。看到了高原特有的野生动物,看到了壮美的高原风光,领略到了四季的气候,此次行程收获满满!</p><p class="ql-block">四号从西宁打道回府,心里留下对青海满满的回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