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瘦东先生传记挿绘

白羽清风

<p class="ql-block">沈瘦东先生,名其光,谐名乃嘉,字乐宾,号瘦东,晚年自署瘦冬,瓶翁和兰笋山人。作为布衣诗人,一生未入仕,却用毕生精力写诗,可谓著作等身。以16岁开始出版诗集,直至82岁,共创作近四千首诗歌。</p><p class="ql-block">著有《瘦东诗钞》,《瓶粟斋诗存》,《瓶粟斋诗存续》,《瘦东诗三钞》,《瘦东诗四钞》,巜瓶粟斋诗话》,《瘦东文拾》等。</p><p class="ql-block">23年夏张老师约我挿图,到秋天定下来,10月份送一份简单的资料。说是资料不多,让我自己去网上搜一搜。大概一些历史的原因,网上资料依然极少,只好根据很少的资料疯颠加癔想了。十月开始,到24年3月完成第一稿(A3)。又说要展示,又改成大画,好在有A3小幅参照,最后定下为70㎝✕45㎝。到六月下旬画完,中又修改一次,七月底交付。</p> <p class="ql-block">光绪十四年(1888年)五月初一,生于青浦崧泽乡南村。11岁丧父,母亲邵氏延师课读,自幼酷爱诗文,博览群书。往往一卷在手,寝食俱忘。</p> <p class="ql-block">末科秀才</p><p class="ql-block">16岁开始作诗,18岁赴青庭末次院考(光绪31年乙巳科)进入邑庠。与浦东苏局仙,同时中榜,成为科举考试的末科秀才,也是青浦历史上最后一位秀才。</p> <p class="ql-block">震旦求学</p><p class="ql-block">1906年(丙午)19岁就读上海震旦学院,英,法文二班生,接受新文化,后因母殁,辍学回家。</p> <p class="ql-block">热爱家乡</p><p class="ql-block">对家乡深怀感情,19岁作《南村三首》中有“漾舟至南村,荡波生翠痕,山光入平野,暝色霭远近。”以表对乡土的挚爱。时与三五好友出游。</p> <p class="ql-block">关心民瘼</p><p class="ql-block">关心民生疾苦,写下《野凫行》,《大早谣》,《飓风叹》,《捉船行》,《拉夫行》等反映灾害和兵剐给人民带来的危害。</p> <p class="ql-block">襄编县志</p><p class="ql-block">辛未(1931年)春,青浦县续修县誌,聘金泳榴,沈其光(瘦东)和戴克宽共同编篡。历时三年,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成书。</p> <p class="ql-block">崇敬先贤</p><p class="ql-block">诗人敬重家乡的先贤人物,前往先贤墓地凭吊拜祭。并有诗作记载。</p> <p class="ql-block">以笔伐寇</p><p class="ql-block">1937年日寇侵略中国,上海沦陷,诗人写了大量诗词,以笔伐寇,“劫深人与灰同烬,计尽忧无地可埋”等。</p> <p class="ql-block">牛圈窨书</p><p class="ql-block">青浦被日寇占领后,诗人将家里很多诗书,用小船运到南村,在乡人帮助下,藏在牛圈地窖之中。诗人《窨书行》有:“东来饥冻不自谋,剩与诗书同一舟”句。</p> <p class="ql-block">卖文鬻字</p><p class="ql-block">沦陷期间,诗人的生活也难以为继,大部分生活来源依靠卖文鬻字,蒙館授读,以及文友接济。</p> <p class="ql-block">三迁其居</p><p class="ql-block">1911年春,置宅城南陈家甸,从南村移居城南,因不善生计,家境衰落,卖掉城南的房子在尼庵附近另建新宅,名为濠上,后每况愈下,于1944年再次卖掉濠上居宅,移居西门小虹桥三元街更小的房子。诗人为其斗室起名瓶粟斋,似陶渊明“瓶之储粟,可见穷士”之意。</p> <p class="ql-block">诗赞胜利</p><p class="ql-block">1945年,终于等来了抗战胜利,诗人喜不自禁,连写五首七律。第一首为《八月二十一日得芷阳降讯,喜用杜工部&lt;闻官军收河南河北&gt;韵》:八载胡氛今扑净,料量皂英洗衣裳。艰辛正要诗摅愤,老惫先谋酒发狂。天不遗民犁虎穴,秋珠解事媚鲈乡。遥知一片铙歌里,白日旌旗满芷阳。</p> <p class="ql-block">诗名在外</p><p class="ql-block">1947年8月,当时著名文化人姚鹓雏,孙雪泥,程十发,白蕉等从松江雇小汽轮结伴到吴家湾小学探望诗人。</p> <p class="ql-block">文史館员</p><p class="ql-block">1953年顾夏生(原松江地区专员,原青东地区抗日根据地领导人)举荐他为江苏省文史館第一批馆员。1958年青浦县划归上海后,即转入上海文史館。还历任青浦第一,二,三届人民什表,政协委员。</p> <p class="ql-block">送女揷队</p><p class="ql-block">诗人响应政府号召,支持女儿去崇明插队。</p> <p class="ql-block">文史之宝</p><p class="ql-block">任人民代表期间及改协委员期间,不顾年老体弱,视力衰退,撰写了《青浦周立春与上海刘丽川起义史末》等大量文史资料,由上海政协文史委出版。</p> <p class="ql-block">瓶粟斋放歌</p><p class="ql-block">1964年(甲辰),瓶粟斋因多年失修己成危房,诗人无力修缮,在有关方面的关注下,由政府出资帮助修茸了己呈危房的瓶粟斋。</p> <p class="ql-block">文革劫难</p><p class="ql-block">1966年文革,沈瘦东第一个受冲击抄家,一生苦心经营的精神财富,顷刻毁于一旦,对诗人的精神上是一记重创!</p> <p class="ql-block">痛失爱妻</p><p class="ql-block">十月,诗人妻子沈在芬病逝,诗人失去了身边的陪伴,耄耋老人,又己双回失明,其处境可想而知。他在《悼亡》一诗中写出“诗可穷人如我少,文能作伴似君稀。而今妄念俱灰尽,早了枯骸自所祈〞的悲切诗句。</p> <p class="ql-block">贫病交迫</p><p class="ql-block">1970年,造反派扣发了他的生活费,他无依无靠,孤苦伶仃,1970年1月19日,一个彻骨寒冷的大雪之应,一代诗人无声无息的离开了人间,终年82岁。</p> <p class="ql-block">说些后话</p><p class="ql-block">1979年上海市文史馆为一批在文革中不幸去世的館员平反昭雪,诗人终于恢复了名誉。</p><p class="ql-block">1989年《青浦县志》为沈瘦东立了小传。</p><p class="ql-block">2004年区政协文史编纂的《话说青浦》丛书,诗人沈瘦东被编进“人之杰篇章。</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