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钢枪支撑信念

鸟在高飞

<p class="ql-block"> 原载2024年7月25日《中国国防报》 </p><p class="ql-block"> <b>责编:李媛媛</b></p><p class="ql-block"><b> 作者:焦凡洪</b></p> <p class="ql-block"> <b><u>爱护眼睛,请点击图标收听音频。</u></b></p> <p class="ql-block"> <b>光荣在党80年的革命老战士白清林</b></p> <p class="ql-block"> <b>军旅作家焦凡洪采访白清林</b></p><p class="ql-block"> 今年97岁的老兵白清林,已有80年光荣党龄。“八一”前夕,辽宁省军区沈阳第10离职干部休养所工作人员去看望他,他自豪而坚定地说:“我在参军之前就有了一杆钢枪。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抗美援朝战场到和平时期的军营,我手中的武器在不断更换,但忠诚于党、听党指挥的信念永远不变。老兵的血是热的,钢枪总是热的!”</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1939年,白清林12岁,日寇占领山东沂水城,到处烧杀抢掠,共产党组织军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白清林先是参加儿童团,在村里站岗放哨,进行抗日宣传;16岁参加民兵组织,为八路军送情报,带担架队运伤员。为壮大民兵武装,上级给村民兵队发了5支步枪,其中一支枪握在白清林手中。</p><p class="ql-block"> 八路军武工队组织民兵进行射击训练:据枪、瞄准、呼吸、扣动扳机……白清林听教员经常喊的一句话是:“把枪挺起来!”</p><p class="ql-block">从小摸锄把子的白清林,握起枪杆子,感到腰杆子直了、脊梁骨硬了。把枪挺起来,挺立的是一种精神。</p><p class="ql-block"> 共产党员、村小学校长邱文滨经常找白清林谈话。一次,白清林迫不及待地说:“村里人都说共产党好、八路军好,我也想加入党组织。”邱文滨笑着说:“你有这个愿望很好,先在村里当好民兵,这也是党交给你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夏季到了,麦子熟了。为了老百姓辛苦耕种的粮食不被日寇抢走,鲁中军区组织开展了护麦抢收斗争。上级要求白清林带领民兵队既背枪又带镰刀,统一参加军事行动。</p><p class="ql-block"> 在部队掩护下,民兵配合村民不分昼夜抢收小麦。割麦子是田间苦活,每天累得腰酸背痛,但白清林想到这是党交给他的工作,心里感到特别痛快。</p><p class="ql-block"> 在此期间,白清林多次向邱文滨表达了入党愿望。</p><p class="ql-block"> 令白清林激动的日子终于来了。1944年10月的一天深夜,他一手持枪、一手握拳,面对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庄严宣誓。诵读的誓词,字字刻骨铭心。他永远记住了邱文滨对他说的话:“枪是铁打的,我们共产党员的信念比铁还要硬!”</p> <p class="ql-block"> <b>白清林给作者讲述战争年代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 <b>革命战争留下的伤疤是不朽的勋章</b></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1945年春,白清林听从党的召唤,带头报名参军,成为鲁中军区警卫营一名战士。营长黄纪实专门找他谈话:“小白,共产党员要做到打仗向前冲,有困难往前上,枪杆子宁折不弯。”</p><p class="ql-block"> 进入1945年夏,日寇感到末日来临,龟缩在城镇一些据点做着最后挣扎。鲁中军区决定,拔除日军一个重要据点。这个据点位于淄博附近,四周是高高的城墙,里面有100多名日本鬼子和2000多名伪军,易守难攻。</p><p class="ql-block"> 这时,白清林被调到鲁中军区9团1营3连。战斗之前,分配给3连的任务是炸开城墙北门,为部队开辟进城通道。得知要成立爆破突击队,白清林找到连长,说:“我要参加爆破队。”连长看了他一眼,说:“我选的都是班长和老兵。”白清林挺了挺腰板:“我是共产党员,应该排在前面。”连长脸上掠过一丝微笑,一挥手:“上!”白清林被编入第3爆破组,立刻和战友着手制作炸药包。</p><p class="ql-block"> 战斗打响。迎着城墙上敌人机枪的扫射,第1爆破组勇猛地冲到北门,拉响爆破装置,城门只炸裂一条缝;第2爆破组接着上去,城门的下面被炸了个洞,依然没打开。</p><p class="ql-block"> 白清林卧倒在阵地前沿仔细观察,并与身边的副班长耳语:“这城门又厚又重,太结实了。把炸药包放在地上,下面是土,影响了爆炸威力。必须把炸药包架起来!”副班长立刻让另一位战士准备了两根木棍。</p><p class="ql-block"> 两次爆破均未成功,急得3连连长满嘴冒火。他指挥集中火力压住城墙上敌人的枪炮,拼命喊道:“第3组,上!”</p><p class="ql-block"> 白清林抱起炸药包一跃而起,飞奔到城门前。副班长和另一位战士支起木棍,把炸药包高悬在城门中间。只听“轰”的一声,两扇城门被炸开。</p><p class="ql-block"> 部队吹响冲锋号,官兵们如铁流般涌进城去。日本鬼子落荒而逃,伪军除被击毙外,1000多人被俘。</p> <p class="ql-block"> <b>白清林讲述战场上共产党员的样子</b></p> <p class="ql-block"> <b>白清林和干休所工作人员一起学习 </b></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从齐鲁大地到白山黑水,由抗日前线到解放战场。1945年冬,白清林随部队挺进东北,到达辽南地区,成为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8师22团1营3连战士。这时,部队遇到了极大困难:指战员穿的棉衣是从山东出发时自己缝制的,单薄粗陋,难以抵御东北地区的严寒,一些人出现冻伤。个别战士出现了低落情绪,有的说:“来这里冻得枪栓都难以拉开,怎么打仗?”</p><p class="ql-block"> 政治工作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党员干部是攻难克险的中坚。连队战友都信任白清林,他经常找大家聊天:“我们祖辈闯关东是为了活命,咱们进东北是为了求解放,让老百姓过好日子。要想在这里站住脚、扎下根,必须竖起枪杆子。这更需要我们把枪擦拭好,打仗时不能滑膛啊!”战友们觉得白清林这话说得实在:行军越是在爬坡过坎的时候越要加劲,在思想上绝不能“滑坡”。</p><p class="ql-block"> 1946年正月十五晚,白清林所在团在辽中地区一个村,将进攻我军的国民党军队一个营“包了饺子”。敌人装备精良,我军白天围而不打,待天黑后发起攻击。3连牢牢地堵住村子一条胡同,敌人几次反扑均告失败。一股敌人又想逃窜,白清林和战友们奋力阻击。突然,一颗手榴弹在白清林前面冒火……他像被击了一拳,倒在地上,一条腿疼痛剧烈。他伸手一摸,右腿上黏糊糊的……</p><p class="ql-block"> 经过连续3个多月的治疗,白清林的伤口愈合了。一天,一名同志给即将出院的伤员每人带来两套便装,亲切地说:“大家已经为革命作出重要贡献,为了照顾你们的身体,上级决定,发给每人衣服、路费和生活补助费,你们可以退役回乡了。”</p><p class="ql-block"> 与白清林一起准备出院的同村战友,高兴地换上便装来找他返乡,却见白清林依旧穿着军装,在收拾挎包。战友问:“你不回家?”白清林兴奋地说:“回,我的家在连队。上级批准了我的请求,我继续扛枪打仗去!”</p><p class="ql-block"> 重回连队,白清林被任命为副班长,参加了“四保临江”战役。</p><p class="ql-block"> 由于战斗频繁,经常翻山越岭、涉水过河,在一路奔跑中,白清林残留在体内的弹片也开始“闹腾”。他的腿先疼后肿,最后已无法行动,只能到战地医院接受手术治疗。</p><p class="ql-block"> 体内的弹片被取出,经过休养,白清林又可以下地走路了,只是右腿上留下一大道沟壑。上级对他很关心,安排他在后方基地做一些保障工作,但他不肯:“现在前线最需要人,我要回战斗连。虽然我身上少了一块肉,但增加的是作战经验。我只有一个心眼:扛起枪来跟党走,端起枪来消灭敌人。”</p> <p class="ql-block"> <b>革命人永远年轻 </b></p><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 枪有准星,心有红星。转战在黑土地上,白清林以非凡勇气和毅力,用伤腿把一切艰难困苦踩在脚下,行军走在前,打仗冲在前。</p><p class="ql-block"> 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这时,白清林被任命为团警卫连1排排长。在先期战斗中,警卫连的任务是与另一个连队歼灭义县一个村的守敌。</p><p class="ql-block"> 这个村是义县县城的门户,驻有国民党军队一个加强连,修有两座碉堡。上级在给警卫连的命令中有一条要求:进攻不得使用迫击炮以上重武器。</p><p class="ql-block"> 两个连队苦战一夜,但进攻受阻。战斗间隙,一些战士气冲冲地对白清林说:“敌人碉堡上、房顶上的重机枪嗷嗷叫,压得我们抬不起头来!”“为啥我们放着重武器不用?应该拿迫击炮猛轰他们!”</p><p class="ql-block"> 白清林解释:“敌人很坏,把村民全圈在村里不让出来。如果我们用重武器开火,必然会打塌房屋,伤及百姓。”</p><p class="ql-block"> 又有战士出主意说:“排长,你向连长建议,我们先用迫击炮轰几下,待攻进村后就不用了。”</p><p class="ql-block"> 白清林果断地说:“重武器不能用就是不能用,决不能伤到老百姓。执行上级指示,不能掺假、有水分!”</p><p class="ql-block"> 连队适时调整了战术:改夜间攻为白天打,这样可以准确判断敌人所处位置和村民躲藏的地方,更好地保护村民;进攻采取“砸核桃”的方法,稳扎稳打,逐个院落夺取。</p><p class="ql-block"> 白清林向全排做了精心部署。待天亮,他迅疾带领战士夺取一个小院,以此为依托,把全排分成各战斗小组,先用手榴弹开道,再用子弹或刺刀消灭敌人。经3小时激战,两个连队将敌人一个加强连全部歼灭。</p><p class="ql-block"> 战斗胜利,白清林和战友们撤出阵地,奔赴新的战场。在战火中受到安全保护的村民们涌到村头,含泪向远去的解放军亲人挥手相送。灿烂的阳光下,村民们看到了那支英武队伍长长的背影,挺立的钢枪闪着金色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焦凡洪,山东省齐河县人,军旅作家,文职2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报告文学集《剑胆琴心》、文艺评论集《剑鸣虎啸》、散文集《剑韵和风》、文艺理论集《剑气飞扬》等书;曾担任电视剧《亮剑》总策划、《陆军特战队》剧本策划,大型话剧《与你同行》编剧(合作),大型情景杂技《整装待发》文学撰稿,作品多次在军内外获奖。</p> <p class="ql-block">诵读:鸟在高飞</p> <p class="ql-block"><b>摄影:刘庆祝、叶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