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摄影习作之二(人物)(副本)

岳春茂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交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交融》这幅照片表现的是隔辈亲的情感交流。拍摄时用的是侧逆光。利用长焦镜头视角小、不变形、景深浅的特点拍摄。虚化了背景,突出了人物的面目表情,使主体人物清晰明了。拍摄时注意把能揭示人物内心活动的部分一一眼睛和手突显出来。让人们洞悉和探索画面中两个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唤起人们更为广泛的联想,使人们领悟到虽是如此平凡的生活,却闪耀着动人的情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慈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是我在西藏日喀则参观扎什伦布寺时拍的一张照片。我走进寺庙时,看见一藏族妇女身后背着一个小孩坐在寺庙的台阶上,这大概是母子俩,当她们看见我从她们身边走过时,她们用一种好奇的眼光看着我,从妇女的眼神中,我看到是那样的慈祥与善良,从孩子的眼神里,我看到了好奇与神秘,于是,顺手按下了相机快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记者下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记者下乡》这幅照片所表达的主要对象是画面中记者这个人物。画面的框架结构主要以保证这个主要对象为目的,也就是说,让她更醒目,因为她是画面中的“班长”,画面上的其他人物都是服务于这个"班长"的。在拍摄中,要让画面的主体(记者)把画面的各个部分统帅起来,让她作画面结构的中心,置于有利的位置上统率全局,其他人物有向她奔趋汇集之势,这样就能使画面既有一个体现内容的中心形象,结构上又做到了有重点、有烘托,给人的印象是完整和深刻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窑洞老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幅人物作品是在平凡的生活中注意观察,并迅速抓拍的,照片没有半分修饰、造作的痕迹,且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特别是老汉的笑,看得出,是他内心的笑,真情实感的笑。只有抓住内心世界的快乐,才能体现出生活的气息和人情的味道。此片用佳能G9小数码相机拍摄,手动档,大光圈,虚化背景,突出面目表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伙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题为《伙伴》的这张照片我是在哈尔滨松花江边抓拍的。照片的主题立意是告之人们照片中的四个人物互为伙伴关系,即:家长与家长是伙伴;家长与孩子是伙伴;孩子与孩子是伙伴;两个家庭也互为伙伴。照片命题为《伙伴》,正是为了向人们展示人与人之间的亲情与友爱的关系。照片釆用的是对称法构图,对称法构图在摄影中是不常用的,因为容易造成画面的呆板。但此图让人感到并不呆板,两个小孩的动作与家长二人交谈的表情增强了画面在视觉上的灵动之感。另外,两把黑色的雨伞与身后白色的背景又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对比,这种色彩的对立统一增强了对主体人物的渲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和谐相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巜和谐相处》这幅照片我是在北京世界公园拍摄的。照片由老人和鸽子两个形象组成。老人和蔼慈祥,鸽子温顺友善。两者的组合便构成了这幅和谐相 处的画面。我们知道,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存在着,它总是与周围的事物有着纵向横向的各种联系。事物的特征、本质、个性都只有在与其他事物的关联中才能充分的展示出来。我的这幅巜和谐相处》用形象表达思维方式是:力求用老人形象与鸽子形象的内在关联造成画面逼真的视觉效果,引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这内在的逻辑性关联即是和谐。因此,用和谐的主题来激发观者的联想力和理解力正是这幅照片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山里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山外是山外的世界,山里有山里的快活。山还是那山,人还是那人。空旷的山谷里孕育着的是永远勤劳的山里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水一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成长的空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物质条件越来越好的今天,孩子的成长却出现了"三大三小"的现象,即:生活的空间越来越大,生长的空间越来越小;房屋的空间越来越大,心灵的空间越来越小;外界的压力越来越大,内在的动力越来越小。这张照片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是要给孩子们自由的空间,让他们亲近大自然,因为他们需要健康的成长。在拍摄方法上,我利用逆光,将两个人完全置于逆光之下,形成两个只见轮廓的身影。待小孩伸手的那一刻,我按下了快门。手的动感为画面增添了情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期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黃昏映书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黄昏映书香》这张照片拍摄于玉渊潭公园。此刻,一位老人安详地坐在湖边静静地读书,那是在享受退休生活的乐趣。晚霞映照在湖面上,也映在了老人的身上。老人、黃昏、书香构成了一幅"桑榆近晚霞满天"的温馨画面。此情此景,令人心动,随即便将其定格在了我的镜头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黄昏映书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是一道恬静的风景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里没有了下岗的风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里没有了繁重的任务压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里没有了锁事的缠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里没有了左顾右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里没有了无端的指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里没有了无奈的应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里没有违心荒诞的"假、大、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你可以深情的读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你还可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晨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题目为巜晨曲》的这张照片我是在清晨一个养鸡场拍摄的。用的是侧逆光,小广角镜头,拍摄时,我有意识的把镜头靠近人物,使画面产生近大远小、近浓远淡的透视效果。白色的衣服与群鸡的色彩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在饲养员的微笑瞬间定格了这幅画面。《晨曲》之意,鸡鸣之声仿佛是和着美丽的霞光在唱着优美动听的歌曲。那歌词好像是在告诉人们,这是一个绿色养殖基地,天然洁净,你们放心地去吃这些绿色环保,安全无公害的柴鸡蛋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姐妹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激越奔放,精彩绝伦的非洲舞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摶浪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那些与激浪搏斗的人,他们有像雄鹰一样的拼搏的勇气,有像黄牛一样的奉献精神。他们没有华丽的外表,却有着金子般灿烂的心。他们是世上最可爱的人,也是最美的人。他们的精神应该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品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张《搏浪者》的照片,我拍摄于湖北小三峡。当时,我坐在一条小船上,突然发现另一条渡船的艄公正在用竹竿敏捷而有力的拨船,凭直觉,我意识到这正在运动中的情节具有某种意义,刹那间我按下了快门,不失时机地抓取了那动人的富有内涵的瞬间。由于这张照片动感很强,所以我有意识通过框架内人物形象的视线、动势及波浪、渡船相互间的组织方式来加强与画面外部空间的联系,后期制作,我将小船的前半部剪裁掉,使画面产生一种向外的张カ。让人物、波浪以及渡船都向画面右边冲击,使画面外的空间具有实在的意义。我认为,这样的布局含蓄,能调动观众的想象力,从而增加观者欣赏的愉悦和画面的欣赏价值,给人以一种空间的流动感,扩大画面表现生活的容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拍摄体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摄影艺术创作思维中,瞬间的艺术直觉能力来源于对生活的认识和积累。直觉的能力产生于储存在大脑里的印象之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马赛族少年</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张非洲马赛少年的照片我拍摄于埃塞俄比亚青尼罗河边。当时,我与新华社总社和分社的几个同志正准备坐船渡河。突然,我发现岸边一个少年在好奇的凝视着我们。大概是在这偏僻的小地方他很少看到来自东方的客人的缘故。他长着一个迷人的脸蛋,虽然不十分黛黑,但也显得十分聪慧。从他那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神里,我看到了非洲少年的纯真与善良,随即按下了相机的快门。埃塞俄比亚马赛族人,他们的外观装束特点很鲜明,男人披“束卡”,也就是红底黑条或大红色的两块布,一块遮羞,一块斜披在一边肩膀上。他们都随身携带一根圆木棍或标枪,据说是用于防身和赶牛用的。由于长期形成的习惯,进城逛街也不离身。据说这是政府特许,其他部族的人没有这样的特权。陪同的同志向我们介绍说,马赛族的祖先是生活在北非尼罗河流域的游牧民族。传说他们是埃塞俄比亚高原上哈米特人的后裔。而今,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马赛族人仍保持自己的传统,过着游牧的生活,他们追随着雨带迁徙。牲畜是马赛人财富及地位的象征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天下之交老更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新华社李琴(左)与人民日报资深记者王金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照片里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生活中的凡人一一制琴“圣手”许学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中国京剧史中,响当当的留下了杨宝忠、李慕良、姜凤山、燕守平等琴师的美名。这些大师手中的京胡,大都出自许学慈之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51年,许先生15岁开始学制琴,几十年如一日,天天都来琴坊制琴。他说,我没有休息日,手里压的琴太多,制琴又不能赶工、必须细致入微。做京胡,没有哪个环节是不重要的。选材、制作,差之毫厘都会影响乐器的品质。我这一辈子在北京生活,现在连三环外面的地方都不认识,每天就是做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他们是生活中的凡人,也许我们从来没有关注过他们的存在,但他们却操控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凡人的力量就像空气,平凡但不可或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留守老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安得其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张题为《安得其安》的照片我拍摄于安徽歙县,照片看上去很平淡。细细品味,古宅、庭院、老人、花草、陈设,历历如绘。就像一幅画,像是一支歌,又仿佛是一片梦。特别是老人坐在椅子上翘起了一条腿,更为照片增添了淡定的生活气息。此情此景是一种实在的安静与和谐。我偶然按了一下相机的快门,也许惊动了二位老人,他们悠悠然地抬头瞥了我一眼,这一刹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俩位老人来说,我的这一动作,似乎他们见得太多了,自然,他们不会怪我惊扰了他们的宁静,因为,在旅游的茫茫的人海中,这只不过是匆匆一闪的过眼云烟而已,可能比大海的小浪花还要平淡。</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