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7日-7月1日 色达+甘南+陇南+崆峒山+莲宝叶泽+炳灵寺+麦积山石窟+伏羲庙<br><br>这次行程最遗憾是,使用照相机拍摄了前8天视频和照片的SD储存卡给弄掉了,白白忙活了8天。<br><br>现在美篇图文app中插入的视频与以前有所不同了,看图文时有卡顿不流畅,美友们看视频时更加被放大而不爽,其实视频有时更能弥补照片不足的场景,通过这几天实践多次,观看1:1的视频,只能点开视频右下处的小方块【】方可,横屏也可以转动手机看全。<br>从而造成繁琐而不方便,我已将这一繁琐观看视频过程反馈给美篇的客服,只要不是美篇图文app失误或有意为之,相信将很快会恢复以前流畅和正常的视频观看,希望尽快给予美友们阅读美篇图文包括图文中视频的流畅方便,要有比肩微信app的功能一样流畅、方便和喜爱,让美粉们更加热爱和普及美篇图文app,使受众面越来越广更上一层楼。 2024年6月27日 <br>黄河九曲第一湾: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滔滔黄水哺育了亿万中华儿女,奔腾不息的河水负载着这个古老民族对未来的无限希冀与憧憬。 千年万载,万载千年,滔天巨浪流不尽黄河儿女炽热的爱情,滚滚黄沙飘荡着唱不完的黄土歌谣,九曲河滩也盛不下中华民族灿烂的生命光华!<br> 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最美的自然景观要数第一弯和壶口瀑布。 黄河流经这两处景观时形成的一个S形大弯道,因其在地图上恰似《周易》中阴阳太极图,故而誉为。 它与藏族本教(“卍” )和藏传佛教(“卐” )的“生命轮回”或者“日月轮回”学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黄河天上来,红日地中落”,九曲黄河第一弯岛屿众多,红柳成林、水鸟翔集、渔舟横渡,形成“落霞与弧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妙景致,被中外科学家称为“宇宙中庄严幻景”。 “万涓成水汇大川,千转百回出险滩。滔滔长流济斯民,力发黄河第一弯。” 登高远眺,但见黄白二河争流,风姿绰约、款款而来,蜿蜒而去,似哈达,似玉带,似长龙,似飞天飘带和哈达,从天之尽头飘然而来。 在中华民族的心目中,九曲黄河是这么魂牵梦萦,难以释怀。 九曲黄河用诗一般的语言告诉我们,天地需要阴阳平衡,人类需要宁静和谐。 九曲黄河第一弯的阴柔之美与壶口瀑布的阳刚之气,阴阳和谐,日月同辉乃中华民族精神之根本。 2024年6月28日<br>扎尕那-天然石头城,一座古城,藏语意为“石匣子”。 地形既像一座规模宏大的巨型宫殿,又似天然岩壁构筑的一座完整的古城。巍峨恢弘、雄伟壮观、璀璨生辉的光盖山石峰,古称“石镜山”因灰白色岩石易反光而有其名;耸峙壁立的峻峭岩壁,凌空入云,云雾缭绕;<br> 两座石峰拔地而起,相峙并立成石门;纳加一带,峭壁矗立,清流跌宕,水磨飞轮,流转不息。 寻找“洛克之路”沿途的秘境,一半人间一半仙地,比肩新疆独库公路闻名。 全长100多公里,一端是迭部县扎尕那景区,另一端是甘南州卓尼扎古路乡。目前比较小众,车辆较少,但路况较为艰难,只允许小轿车通行(禁止大车),但需注意应对托底等问题 在雨雪天气或起雾时,非四驱车辆容易陷车,需特别注意。 “我平生未见如此绮丽的景色,如果《创世纪》的作者曾看见这里的美景,将会把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放在这里,它将会成为热爱大自然的人们和所有观光者的胜地”——约瑟夫·洛克 当年,为了采集植物样本,洛克三次来到甘南并长期居住这里的雪山、草原、蓝天、草场上的牛羊……都让他流连忘返! 而他曾走过的科考之路也被留存下来,成为了如今风景如画的景观公路——洛克之路 这段“洛克之路”被誉为“中国最美的100公里”,途中的雪山、圣湖、蓝天,还有那围栏中的牦牛绵羊,傍晚时山谷间缭绕的炊烟。 100年来,无数学者、探险家、背包客们重走洛克之路,最终将它推到了历史舞台的中央。 “洛克之路”也因其悠久的历史渊源和神秘的旅行体验成为甘南文旅的“流量密码”。 这条公路一半以上路段没有通信信号、山石锋利,碎石路段较多,但是它却充满了大自然的魅力,穿过了群山和草甸、羊群,这里就是一个远离城市喧嚣,可以找回自己的好地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个典范。 2024年6月29日<br>非常幸运,在这次甘南行旅途中,偶遇了也正在旅游近80岁高龄尊敬的老前辈-陈永康船长(全国劳动模范)中位,将近四十年未谋面了,我们相互还能认出来(关键是孙船长与他经常有联系),我与他在“风涛轮”上连续三年在同一条船上同船了三次,当年他是我们公司最年轻的船长之一(28岁任船长)。 甘肃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由官珠沟、鹅嫚沟、雷古山等核心游览区组成。 2014年,官鹅沟被评为国家地质公园。 2022年7月,官鹅沟被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有20余处形态各异的湖泊,10余处瀑布。 森林覆盖率达75.1%,景区内拥有4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3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50多科700多种植物资源。 景区内栖息着白唇鹿、金钱豹、云豹、斑尾榛鸡等4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毛冠鹿、苏门羚、黑熊、蓝马鸡、褐马鸡、林麝、红腹角雉等23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豹猫、北方山溪鲵、黄麂子、石貂等7种省重点保护动物。 2024年6月30日<br>伏羲庙-原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院落重重相套,四进四院,宏阔幽深。<br> 由于伏羲是古史传说中的第一代帝王,因此建筑群呈宫殿式建筑模式,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沿纵轴线依次排列,层层推进,庄严雄伟。 伏羲庙对于研究中国远古历史、探讨明代建筑艺术、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风情等,有着重要的实物资料价值。 在天水,相传正月十六是伏羲诞辰,按照传统人们要到伏羲庙“朝人宗”,这便是伏羲庙庙会,隆重而盛大。<br> 每年这一天,天水人都要祭祀人文始祖伏羲,仰望“人祖”朴实、憨厚、慈祥的面容,追思华夏民族遥远辉煌的历史,怀念人文始祖肇启中华文明的丰功伟绩,缅怀始祖恩泽,弘扬伏羲文化,促进社会团结进步。 伏羲庙牌坊原有三座,即“开天明道”“继天立极”“开物成务”牌坊。 天水祭祀伏羲已有2000多年历史。1988年,天水市政府恢复公祭伏羲活动;2006年,“太昊伏羲祭典”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大典突出“弘扬伏羲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宗旨,围绕“讲好伏羲画卦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题, 坚持“隆重、庄严、务实、节俭、安全”的原则,通过公祭伏羲大典的举办,追思始祖伏羲创世功绩,感悟伟大祖先创造精神,激励中华儿女进取之志,推动伏羲始祖文化传承创新区建设,增强文化感召力和民族自豪感。 伏羲庙建筑年代不详。《魏书·地形志》载:“高平,二汉属山阳……有痴水、千秋城、胡陆城、齐城、高平山、承雀山、伏羲庙。”高平,即今济宁市微山县两城镇一带。据此,伏羲庙应当在魏时已为名胜。 宋熙宁七年”(1074年),重修伏羲殿,保留北宋建筑风格。 蒙古中统二年(1261年),重修伏羲圣祖庙。 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重修伏羲庙。 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重修伏羲庙。<br> 1993年、1995年、2006年,微山县有关部门曾对伏羲庙、伏羲殿进行了维修、重修、加固。 武山水帘洞-谷中“群峰叠嶂觅无路,乱石开径别有天。 现共保留有历代造像百余尊,壁画2000多平方米,建筑物10余座,舍利塔8座,题记碑刻10通,无头干尸1具,拉稍寺摩崖题记为研究分期断代,以及美术史的渊源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而最为珍贵。 其中拉梢寺、水帘洞、千佛洞三处古迹保存较好,而水帘洞位於窟群中心,地形独特,气势雄伟,民间影响最大,故以其名统称整个石窟群。<div>景区内有享有亚洲之最的露天摩崖浮雕大佛拉稍寺大佛,在我国石窟艺术中实属罕见,是研究我国早期石窟文化的重要资料。</div> <div>在大佛和菩萨的上方,画着成排的坐佛和侍立的弟子、菩萨、力士及栏杆。这组画面与大佛像共同组成一幅庄严宏伟的说法图。丰富的内容和统一的布局,使整个 画面显得辉煌而有节奏。遮檐上方则彩绘舍利塔多座,施色以朱红及青色为主。</div> <div>露天摩崖浮雕大佛-拉梢寺石窟又称大佛崖,崖面笔直险峻,高、宽约60余米,其上有北周大型浮雕式一佛二菩萨像,为石胎泥塑。佛通高近40米,低平肉髻,髻施石绿色。<br></div><div>面形丰圆,施白色。宽眉大眼,鼻大唇厚,颈短肩宽,躯体硕壮。着紧身通肩大衣,衣纹在胸前呈弧形。结跏趺坐于一方形 仰莲台座上。双手施禅定印。佛身施朱红色,上彩绘石绿方格纹。</div> 佛座自上至下有六层浮雕,第一层为仰莲,莲瓣施朱红色、粉白色,第二层为卧狮,左右各三只,头均向外,第三 层为仰莲,形与第一层同,第四层为卧鹿,左右各四只,头均向外;第五层为仰莲,形与第一、三层同,第六层为立象, 正中一头,左右两侧各四头。这种将浮雕的莲花、卧狮、卧鹿及大象结合在一起组成的极富装饰效果的佛座,国内其他石窟中尚不多见。 佛座正中,凿一长方形尖拱顶浅龛,龛内塑一佛二菩萨。佛高髻,面圆润,双耳下垂,肌肉饱满,下身已残,仅存木架。此像有二层泥皮,内层应为北周所作,外层造型为宋代重塑。佛北侧菩萨基本完好,南侧菩萨仅存头部。原通往佛龛的栈道已毁,现栈道为1984年重架。<div>大佛北侧的菩萨戴宝冠,面丰圆,双耳垂肩,宝缙垂于肩头。上身着僧祗支,饰项圈、臂钏、腕钏,下着裙,披巾自双肩搭下穿肘下垂,双手捧盛开的莲花。菩萨面部及四肢均施粉白色,僧祗支及裙上施朱红色,边沿施石绿色。南侧菩萨与此基本相同。<br></div> 在大佛和菩萨的上方,画着成排的坐佛和侍立的弟子、菩萨、力士及栏杆。这组画面与大佛像共同组成一幅庄严宏伟的说法图。丰富的内容和统一的布局,使整个 画面显得辉煌而有节奏。遮檐上方则彩绘舍利塔多座,施色以朱红及青色为主。 “大周明皇帝三年”即武成元年(559年),此造像铭为拉梢寺造像提供了断代的可靠依据。 现共保留有历代造像百余尊,壁画2000多平方米,建筑物10余座,舍利塔8座,题记碑刻10通,无头干尸1具,拉稍寺摩崖题记为研究分期断代,以及美术史的渊源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而最为珍贵。<br> 石窟亭宇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的后秦,经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历代修建。<br> 石窟群共有<br>七寺(显圣寺、拉梢寺、粉团寺、砖瓦寺、硬山寺、观台寺、千佛寺)<br>五台(莲花台、清静台、说法台、钟楼台、鸣鼓台)十二处人文古迹,<br>分五组散布於方圆数公里以内,与「雄奇险秀幽旷」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成为陇右古文化明珠和风景胜地。 甘肃天水千佛洞,又因有摩崖悬塑七佛,故俗称七佛沟。 岩洞一侧崖面上以木桩栈道分为壁画和悬塑造像两部分。 洞内原有七窟,现残存砂崖面雕像和壁画,造像丰满,神态各异。 特别是菩萨像丰盈清秀,颇具北周特点,部分造像含有西魏遗风,是研究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重要资料。 行佛洞高约20米,深约500米,主要有三厅(千佛聚会厅、万年国画厅、八仙醉乐厅)和五室(吉祥室、聚会室、仙壁室、宝剑室和醉仙室)组成。 “千佛聚会厅”由千余尊形似小石佛的画面组成 “万年国画厅”由三大幅10米见方的壁画组成,一幅如江河奔腾,一幅如天马行空,另一幅则有山有水,有亭榭楼阁,色彩、层次均搭配得当,天工巧作,令人叫绝。 2024年7月1日 <br>麦积山石窟-位于秦岭西端北侧,是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高142米,因山形似农家麦垛而得名。 麦积山石窟与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br> 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余个王朝、1600余年的开凿和修缮,现存窟龛221个,各类造像3938件10632身,壁画979.54平方米。 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十六国后秦(384年—417年)时期。 北魏、西魏、北周三朝,麦积山石窟大兴崖阁,造像万千。 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麦积山石窟在秦州大地震中部分受损。 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秦州甘谷城信徒高振同对麦积山石窟东崖大佛进行了重新修缮。 麦积山石窟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洞窟“密如蜂房”,栈道“凌空飞架”,层层相叠,其惊险陡峻为世罕见,形成一个宏伟壮观的立体建筑群。其仿木殿堂式石雕崖阁独具特色,雄浑壮丽。洞窟多为佛殿式而无中心柱窟,明显带有地方特色。 麦积山石窟保存的造像以泥塑为主,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实物资料,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反映了中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史,为后世研究中国佛教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史实,有“东方雕塑陈列馆”的美誉。<br> 麦积山石窟受阴湿多雨等自然因素影响,壁画保存较少,但价值极高,题材丰富,构思精妙、技法娴熟。 主要包括说法、本生、经变、千佛、礼佛等内容。 大幅经变和本生故事画,构图宏伟、人物众多,是中国北朝壁画艺术的典范之作。 特别是北周时期创作的“薄肉塑”伎乐飞天,人物面部、手、足等以浅浮塑形式表现,衣裙、飘带、乐器、香花等则绘制而成,将绘、塑技法结合在一起,使整幅壁画呈现出强烈的立体效果,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独树一帜。 麦积山石窟因位居丝绸之路要冲的地理位置,麦积山石窟既受到来自于西域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中原地区以及南方地区文化的影响,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雕塑和壁画艺术风格。 同时,以其明显的反映中国佛殿建筑形象的石窟形式、最早期的经变画等遗迹,影响广泛,是丝绸之路佛教艺术自东向西影响的转折性阶段重要遗迹。<br> 麦积山石窟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实物资料,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史,同时也为后世研究中国佛教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