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中未必有颜如玉、黄金屋,但一定有更好的自己。五月荐读的书目是:迟子建的《额尔古纳右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分享一本经典好书,或诠释一段赤峰历史,或解析一首传世好诗,或记录一幕辉煌历程,或聊聊文学艺术的一个话题,这就是翁牛特旗读书协会。</p><p class="ql-block"> 共同读书,共同进步,书香翁牛特,一起向未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内容简介</p><p class="ql-block"> 在中俄边界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居住着一支数百年前自贝加尔湖畔迁徙而至,与驯鹿相依为命的鄂温克人。他们信奉萨满,逐驯鹿喜食物而搬迁、游猎,在享受大自然恩赐的同时也艰辛备尝,人口式微。他们在严寒、猛兽、瘟疫的侵害下求繁衍,在日寇的铁蹄、“文革”的阴云乃至种种现代文明的挤压下求生存。</p><p class="ql-block"> 他们有大爱,有大痛,有在命运面前的殊死抗争,也有眼睁睁看着整个民族日渐衰落的万般无奈。然而,一代又一代的爱恨情仇,一代又一代的独特民风,一代又一代的生死传奇,显示了弱小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及其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创作过程</p><p class="ql-block"> 当媒体报道了敖鲁古雅的鄂温克人下山定居的事情,许多人蜂拥到内蒙古的根河市,想见证人类文明进程中这个所谓伟大的时刻,迟子建的心中却弥漫着一股挥之不去的忧郁和苍凉感。在这时,她看到一份报纸上有一篇文章记叙鄂温克画家柳芭的命运,写她如何带着才华走出森林,最终又满心疲惫地辞掉工作,回到森林,在困惑中葬身河流的故事。看完这篇文章后,灵感来了,迟子建决定动笔写作这个民族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2004年8月,迟子建到根河市通过追踪驯鹿的足迹找到了山上的猎民点,找到了笔下女酋长的原型,探望了柳芭的妈妈,倾听他们内心的苦楚和哀愁,听他们歌唱。迟子建用了整整3个月的时间集中阅读鄂温克历史和风俗的研究资料,作了几万字的笔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刘娟老师对本书的定义:</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本中国式的《百年孤独》。它用一个家族整整五代人的故事,写尽了生命中的苦难与绝境、爱与希望。</p><p class="ql-block"> 有的人受困于爱情的牢笼,一生郁郁寡欢,只落得个晚年落寞凄苦的身影;</p><p class="ql-block">有的人始终心怀良善,在灾难中义无反顾地承担起自己的使命,用生命换取他人平安;</p><p class="ql-block"> 有的人历经风雨,见证无数生离死别,与所爱的人阴阳两隔,于山林之中,守着一团火种,等待着死亡的来临……</p><p class="ql-block">这一个个不同的命运故事,便是出自迟子建这本《额尔古纳河右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依芙琳的评价:拧巴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依芙琳是《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重要人物之一,她既有鄂温克女性的普遍特征,也有独特的性格和坎坷的人生经历,她对待命运的态度经历了一个由抗争到和解的过程。</p><p class="ql-block">雷蒙德•穆迪说:“一个人的性格,决定着他的命运。”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把这句话送给《额尔古纳河右岸》里的依芙琳,再恰当不过。</p><p class="ql-block"> 依芙琳是故事主人公——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的女人的姑姑,是个歪鼻子女人,是书中最具悲剧性的人物。</p><p class="ql-block">而她悲剧的根源来自于她的自傲、强势、执拗、冷酷和尖酸刻薄的性格。</p><p class="ql-block">她的这些性格,不仅内耗和孤寂了自己一生,还毁了丈夫和两个儿子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依芙琳的故事贯穿鄂温克族从原始到文明过渡的始终,她的形象是鄂温克族女性群体形象的具体化,她的人生经历是小说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对待命运的态度经历了一个由抗争到和解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她心底有着深深的积怨,最终用爱与宽容使自己在死前获得了解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刘娟老师对妮浩的评价:一位氏族萨满的悲壮人生</p><p class="ql-block"> 妮浩是萨满,多次通过跳神拯救族人,却为此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她共生育六个孩子,只有两个长大成人。作为母亲,她承受巨大痛苦;作为萨满,她肩负重大责任。最终在祈雨跳神仪式中倒下,令人敬佩与感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知识拓展:萨满教</p><p class="ql-block"> 萨满教原始宗教的一种。以满—通古斯语族各部落称巫师为萨满而得名。形成于原始公社后期,具有明显的氏族部落宗教特点。</p><p class="ql-block"> 萨满教的内容有祖先崇拜、图腾崇拜和自然崇拜。各族间无共同经典、神名和统一组织,但有大致相同的特征。相信万物有灵和灵魂不灭。</p><p class="ql-block"> 认为世界分作三界:“天堂”为上界,诸神所居;地面为中界,人类所居;“地狱”为下界,鬼魔和祖先灵魂所居。</p><p class="ql-block"> 认为宇宙万物、人世祸福皆由鬼神主宰,神灵赐福,鬼魔布祸;萨满神为保护族人,特在氏族内选派自己的代理人和化身——萨满,并赋予其特殊品格和通神,为本族消灾求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额尔古纳河右岸》在艺术表现方面呈现出一种鲜明的魔幻色彩,其魔幻色彩又都与小说独特的叙事内容密切相关。这种魔幻色彩则着重体现在虔诚、悲悯的民族和部落信仰上。</p><p class="ql-block"> 鄂温克族虔诚地相信万物皆是神,对生灵尤其是树木和驯鹿“玛鲁王”怀着崇高的敬畏;每个部落又都会诞生一个有着超常能力的萨满,通过萨满跳神可以驱赶病魔,而这种治病方式的代价却是一命换一命,因此,小说中的尼浩为了救治别人而失去了自己的三个孩子。</p><p class="ql-block"> 作者以这种魔幻的方法叙事,更多地表现出的是人性美好而善良的一面,体现了其部族人与人之间的巨大的包容性。萨满们以神赋予自己独有的超能力来保护着族人们,而自己却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作者在为其唱颂歌的同时,也显示了女性作家自身独有的细腻情感和悲悯情怀。</p><p class="ql-block"> 通过这部小说,我们可以体会到鄂温克人在面对生存挑战时所展现出的勇敢和智慧。他们勇敢地面对自然的无常,智慧地传承着自己的文化。这种精神力量正是我们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缺乏的。</p><p class="ql-block">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们不禁要反思:在现代社会的喧嚣中,我们是否还能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敬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领读老师简介:刘娟,保定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木兰书院雄安分院常务副院长、鲁讯文学院保定作家班学员、育德中学历史研究会监事、儿童阅读指导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