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山西清化古道</p><p class="ql-block">千年岁月中的繁华与变迁</p><p class="ql-block">站在山西晋城冶底村的清化古街,高墙窄巷、青瓦灰砖,冬日残雪下,两边的老房子散发着浓郁的历史沧桑感。目光越过屋脊向远处眺望,巍峨磅礴的太行山,好像在诉说着一段与100公里外焦作市博爱县清化镇(现为清化镇街道)清化街之间的古老传奇。</p> <p class="ql-block">山西晋城冶底村清化古街。</p><p class="ql-block">探访清化古道上的清化古街</p><p class="ql-block">很多焦作人知道博爱县清化镇清化街,但可能不知道晋城与焦作之间有一条清化古道、不知道晋城冶底村有一条同名的清化古街。</p> <p class="ql-block">沿着山路一路穿行在太行山中,道路两边的山脉巍峨壮观,连绵不绝的山峰矗立在天地之间,如同一道道高耸入云的天然屏障。而这群山之间,便有着一条连接晋、豫、陕的重要商道——清化古道。</p><p class="ql-block">沿着古道攀登,仿佛穿越了时空,沿着古人的足迹,领略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感受着清化古道这一条连接晋、豫、陕商道的昔日繁华。</p><p class="ql-block">清化古道其实分为清化一大道、清化二大道,而起点或终点都是焦作市博爱县清化镇清化街,山西的起点或终点则在晋城市泽州县周村。</p><p class="ql-block">清化古街则在晋城冶底村,街道的尽头有一座岱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中国有两座岱庙,一座位于山东泰山,另外一座便位于山西冶底。古庙门前一棵数千年树龄、盘根周长约14米的老银杏树,向人们展示着这条古街的年代感。</p><p class="ql-block">冶底村,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南村镇的下辖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冶底村大部分村民为董姓,全村2万多人,80%姓董,据称是西汉历史名人董仲舒的后代。</p><p class="ql-block">冶底村东北的高岗上矗立着一座苍朴的古城寨,村西北还保留有数公里长青石铺就的古清化一大道遗址,深深的马蹄窝印和铁轮车辙印都留下了岁月的痕迹,让人仿佛看到当年马帮驮队的来往繁忙景象。</p><p class="ql-block">岱庙的建庙时间无从考证,但从庙内的碑文大致判断,岱庙的始建年代应该早于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这也印证了清化古道的千年历史。</p><p class="ql-block">古时的清化一大道是以山西泽州周村、河南博爱清化镇为两端,西通陕西,连接洛阳、长安,东经博爱清化,连接东京汴梁的重要驿道,是古代中国贯通东西的第一大道,古称“陕右通衢”“豫雍孔道”,陕指陕西,右指山西,豫指中原,雍指西北,孔道者独此一道也。</p><p class="ql-block">这条古道是当时的“官道”和“皇道”,也是当时的“高速公路”,是古代晋、豫、陕及各省官、商、兵和百姓运输物资的必经之路,沿途还建有驿站、兵站和商号等,也因此也带动了沿线的饭馆、客店、杂货店、打铁、制陶等,手工业和商业均十分发达。</p><p class="ql-block">据说,这条太行古道其始于禹帝划分九州,兴盛于春秋战国,明清时达到鼎盛。据《晋商史料全览·晋城卷》记载,自泽州县周村起,经岸村、南上坡、望头、南岭上、冶底、上犁川、东岭口、新房洼、天水岭、天井关、沙石堡、石槽、晋庙铺、水奎、拦车、岔道口、草底铺、山尖、油坊、化布施、大口、口南湾,从碗子城出山西境,入河南清化镇,古称清化一大道。路线自新房洼至晋豫省界段与周沁线大体一致。另自泽州县周村起,经范墕、班墕、下河、吉村一、李寨、坂河、牛花岭、西沟、下犁川、孟窑、坟上、西凰头、花口、东庄、蓄粮掌、衙道、碾槽洼、前洪水、后洪水、泊盘,从池根村出山西境,入河南清化镇,古称清化二大道。据介绍,部分路段至今完好无损,上世纪90年代末期这条古道还有骡马行走,之后逐渐趋于落寞。</p><p class="ql-block">在中国商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这条古道连接晋、豫、陕,一代代商贾,走村入关、爬山涉水,通过清化古道等重要商道把山西泽州的铁器、煤炭、药材、干货等,途经中原地区发往全国,再把中原的粮食及南方茶叶、丝绸等物资从清化镇沿古道运往山西、陕西等地。</p><p class="ql-block">如果真能穿越,时光倒流穿行在古时的清化古道上,你必定会看到,虽然山路崎岖,但随处能见一派南来北往的繁荣景象。</p><p class="ql-block">山西晋城冶底村清化古街。</p><p class="ql-block">博爱清化镇清化街曾是商业名镇</p><p class="ql-block">清化古道中的一大道和二大道进入河南后的终点都是博爱县的清化镇,这与清化镇的重要地理位置有着很大关系。</p><p class="ql-block">作为出山西、进中原的主要商贸交易中转站,清化镇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清化镇古称鄈城,1986年《博爱县志·清化镇》载:清化镇夏为鄈城。产生于帝癸二十六年的商灭温之战。</p><p class="ql-block">史籍对鄈城多有记载。据清道光五年(1825年)《河内县志》西晋史学家司马彪《郡国志》曰:“山偶有鄈城。”魏晋时人京相璠曰:“河内山偶东北六十里有鄈城。”春秋战国时期编年体史书《竹书纪年》曰:“梁惠王成王元年赵成侯偃、韩懿侯若伐我鄈,即此城也。”《水经注》云:“城在山际则与此不合矣。或昔时或鄈城高峙,其后更有移置歟?”</p><p class="ql-block">清化镇为覃怀首镇。清顺治版《怀庆府志·疆域》列覃怀第一镇。清化镇又为河南著名商埠、地标名城。丹河以东,修武以西,皆以清化镇为品牌行销产品,远销全国,乃至日本、东南亚各国,都是以清化镇的著名商号以名之。以前人们只知道清化镇,而不知道博爱县,可见清化镇之名气。</p><p class="ql-block">在博爱当地人口中常说的清化镇就是指清化老街,以西大街为主要街道,东西长达数公里,当地居民习惯地称之为清化街。而清化老街与另一条老街的交叉路口被称之为“大十字”。虽然与现在的十字路口相比,已经算不上“大”了。但这个地名可以显示出老商业街曾经是古清化镇的中心街道。</p><p class="ql-block">清化老街两侧如今仍是店铺林立,走在街上,两边老房子大都满目沧桑,有些则进行了翻盖,但仍有一些古老的店面被保存了下来。虽然古镇历史上记载的“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可书可记者达120余家”的辉煌已无法再现,但现在的清化老街仍然可以看到昔日的繁华印记。</p><p class="ql-block">据介绍,20世纪30年代,清化镇的丝绸、鞭炮、烟丝、竹器、生姜、怀药等在全国享有盛名。当时,主要商铺集中在清化老街上,繁荣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后。清化老街上尚存的老新华书店、合作社等建筑表明了它是那个时代小镇中的商业中心。目前,清化老街里的店铺以土特产、小食品批发、小饭馆、菜市、肉铺等传统店铺为主,但已经不再是县城的商业中心,也不是主要购物街区。</p><p class="ql-block">除了这些古民居、老院落,在清化老街里,还深藏着许多古寺庙,如青莲寺、白衣堂等,其中,尤以青莲寺的历史最为悠久,据说其始建于公元4世纪。据寺庙中石碑记载,青莲寺在唐代达到鼎盛。现在青莲寺中还藏有一些古代石刻造像,虽然有些造像已经残破,但它的时代特色仍然清晰。寺里的碑刻记载着寺庙的历史,也记载了这座古镇的历史与沧桑,而古老的寺庙也印证了这条老街在时光中留下的粗大年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