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1年6月有机会去藏区10天。沿途看了青藏高原,穿越了可可西里,看了布达拉宫和大昭寺,这些都算是藏地行的“必修课”。那么选修什么呢?同行的老山友都同意去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那就把林芝与鲁朗林海也选进来,因为近,算是一条线。宫殿与高原已经写了小文,这次仅写“选修”。</p><p class="ql-block">说成选修是为了行文方便,其实十天的时间做藏区游就显得寒碜——时间太少,藏区太大——所以每一处都要认真规划。可话说回来了,因为藏区大,藏区与内地反差大,所以你即便是随便走走,也是震撼。</p> <p class="ql-block">目的地是地图右面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大拐弯。</p><p class="ql-block">这个大拐弯可是不简单。从地图上看得出来,雅鲁藏布江在青藏高原是一路向西,但到了墨脱大拐弯处便像脱缰的野马奔向藏南低地;到了印度改称布拉马普特拉河,再往西南汇入恒河;最终流入印度洋,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河流。</p> <p class="ql-block">去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要过巴松措住林芝。林芝号称西藏的江南,巴松措被藏人当成是圣湖。这里山不如江南秀,但是座山就比三山五岳海拔高;虽然是夏天了,但很多山还戴着雪帽子。因为空气质量好,天绝对比内地的哪儿都兰,水也比内地湖泊清的多。</p> <p class="ql-block">巴松措是雅鲁藏布江的源头之一,这里有不少青藏高原少有的高大古树,说明景区曾是古老的居住区,是藏民定居的地方。这也佐证了林芝不亏是高原上的江南。在林芝,你不用担心高反;从拉萨过来的游客可以在林芝治愈高原反应,再回到高海拔,往往就适应了藏区。</p> <p class="ql-block">除了天比江南蓝人比内地少水比汉区清之外,我们还真是不容易把这样的景区与大江南北的自然风光区分开来……</p> <p class="ql-block">卡定沟景区,名字想来是音译;但汉族人见了每每发笑,也算是文化差异带来的幽默吧。</p><p class="ql-block">尽管觉得可笑,但在藏族导游面前还是要绷住😷,不然引出误会该是多么的扫兴。</p> <p class="ql-block">卡定沟是林芝地区的原始密林,海拔2800~2900米,竟然也有瀑布,也有泉水形成的山溪。高山的大石头往往是黑白相间,形成漂亮的图案;藏族导游说像老鹰、像菩萨,像这想那,说了一堆,我都没有看出来;我看着就是像彩色的石头图案,出于礼貌就没有好意思说。</p> <p class="ql-block">这姑娘是藏族导游,她说石头像什么就是像什么,如果你不同意,她还真会生气。其实像不像没关系,我觉得抽象的巨石图案更迷人。我是这样想,但没有给这姑娘说;因为像什么对这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她一直强调像这像那。她沉浸在她的世界里,外人的“说破”似乎是一种冒犯。</p> <p class="ql-block">终于到了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远处白云覆盖的群山连绵处便是神山南迦巴瓦峰。</p> <p class="ql-block">这一天,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走尼洋河,都围绕着南迦巴瓦峰转。南迦巴瓦是藏人心中的神山,说是“十人九不遇”;我在大部分的时间里也看不到真容,只是在上午和下午各看清一次,觉得我的运气真不错。</p><p class="ql-block">上午看到的是白帽子,下午则看到了金顶。</p> <p class="ql-block">雅鲁藏布江一路东来,在大拐弯处写了一个大大的U字往南奔腾而下,流入南亚次大陆成为国际河流。</p><p class="ql-block">想与大拐弯合影留念,无奈把人置于前景就把大峡谷挡的没了气势;所以还是把留影放到藏区色彩浓郁的藏文巨石前吧!</p> <p class="ql-block">拐弯处形成了肥沃宽阔的河滩,自然也就有了村庄民居。</p><p class="ql-block">河滩里的村落农田更有江南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雅尼湿地是雅鲁藏布江与尼洋河交汇处的一片国家湿地,在观景台看不大,但沿着318国道要走十几里湿地,见证了“风景永远在路上”这句话……</p><p class="ql-block">色季拉山口海拔4720米,比雅鲁藏布江河谷高出近2000米,温度立即下降十几度;在瑟瑟寒风中体验此行最高的景点,看到牛头标志和满山的经幡,觉得藏地要素满满……</p> <p class="ql-block">似乎又看到了南迦巴瓦的金色冠冕,不过倏忽即逝,还来不及找人确认,山顶又被云彩遮住。</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经幡是铺在山坡上,且盖满了山坡,我想与这里是海拔4000多米的山口有关——风大高寒少有人维护,也算是高原上的高地特色吧?</p><p class="ql-block">我的猜想得到了证实——几天下来,经幡铺在山坡上的大多是海拔较高的山地。</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件艺术品,也是一座路标。牛头下的数字是南迦巴瓦峰的高度,牛头正冲着神山。</p> <p class="ql-block">在藏民村寨看民居买银器也是“选修”。在藏族村落看到了藏民为交易生产的银器,知道了“交易”是各民族与生俱来的共同文化。想想有一段时间,内地曾经为了所谓“理想”而取消交易,这往好处说是太浪漫了,严苛一点说就是经济社会的大倒退是吧?</p> <p class="ql-block">回到拉萨继续“转”,这回是转拉萨名街——八廓街了。</p> <p class="ql-block">跟着人流转,听人家讲了才明白:转街的方向就是藏民围绕大昭寺转经的方向——即顺时针的方向,据说如此转经可以积累功德,可以祈福。</p><p class="ql-block">在转经的人流中,即便你一点也没有宗教情节,也不会逆人流而动。</p><p class="ql-block">逆人流而动,那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真的!</p> <p class="ql-block">去皇家园林罗布林卡参观,时间太晚了园子已经关门;那就只好在外围看外观了。</p> <p class="ql-block">围着护城河走了园子的一面墙,觉得像围着颐和园走。藏族人口只有三四百万,造这么大的园子,即便是内地的君主,也算是耗尽民脂民膏的奢华之举;可主人不是大国君主,追求奢华,可见是人根子里的东西?</p><p class="ql-block">古代没有制约一说,即便是佛教兴盛之地,也挡不住人的贪欲。</p> <p class="ql-block">园子外面的树告诉人们园子主人的身份</p> <p class="ql-block">回到拉萨市中心碰到标准的旅游景观——冰激凌屋。冰激凌屋中看到满满的布达拉宫广场特色:整个店面都是用顾客的照片做装饰,间或加上几面山友团的旗帜。店面装潢的新奇让人想在这里多坐一会,多吃一个冰激凌……</p> <p class="ql-block">慢慢转街,融入游客、小贩、“坐街”的老人中。人老了坐在街上看人,好像也是不分民族的共同习惯;在疫情中戴上口罩,也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行为。只不过是藏区的老人戴的更随意一些——他们有的挂在下巴颏,有的干脆就不戴。</p> <p class="ql-block">这位模特姑娘与摄影师在人流中也能专心致志。</p> 在八廓街找到了中原元素。 房子大多是藏式的。 <p class="ql-block">但房子里面的买卖遵循着世界共同的交易规则,不管店主是汉人还是藏人。</p><p class="ql-block">市场真的是个好东西,它是全世界共同的文化。尽管它在世界各地自发产生,但不同的市场遵循的规则则是不约而同——这是让人感觉神奇的地方,也是使人敬畏之处!</p> <p class="ql-block">夜晚的拉萨更有神秘感,哪怕满街是人也能感觉到。</p> <p class="ql-block">藏区行结束了,有时间还想再去开开藏门瞅一眼里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