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如龙的为官济世路》马保信

马保信

<p class="ql-block">  在明末清初那段风雨飘摇的历史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秩序崩坏。战火纷飞,民生凋敝,而在这混乱之中,人性的黑暗面被无限放大。各地不逞之徒趁着兵荒马乱的时机,肆无忌惮地杀人越货,制造了无数令人痛心疾首的悲剧。在直隶滦州,这片本应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地,却成为了罪恶的温床。</p><p class="ql-block"> 滦州地区,恶棍土豪横行霸道,仿佛法纪在此已然失效。重案要案如同家常便饭,层出不穷,百姓们生活在恐惧与绝望之中。每一起案件的背后,都是一个个破碎的家庭,一颗颗受伤的心灵。然而,正义的曙光总是在最黑暗的时刻悄然降临。</p><p class="ql-block"> 康熙十六年,举人出身的马如龙肩负着沉重的使命,踏上了滦州这片土地,出任滦州知州。他身材挺拔,目光坚定,眉宇间透露出一股浩然正气。马如龙深知,摆在他面前的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但他的心中燃烧着正义的火焰,无畏无惧。 </p><p class="ql-block"> 上任之初,马如龙没有丝毫的犹豫和退缩。他以雷霆万钧之势,首先将矛头对准了州内那些劣迹昭彰的“地头蛇”。这些长期欺压百姓、无法无天的豪强们,从未想过会有一位如此铁面无私的官员来挑战他们的权威。马如龙的行动雷厉风行,他深入调查,收集证据,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一旦证据确凿,便毫不留情地将这些恶徒绳之以法。</p><p class="ql-block"> 曾经嚣张跋扈的大小豪强们,在马如龙的严厉打击下,终于尝到了“厉害滋味”。他们平日里的威风荡然无存,连大气也不敢出。马如龙的坚决与果断,让整个滦州的风气为之一变,发案率骤减。百姓们开始重新感受到了一丝安宁,对未来也有了些许的期待。</p><p class="ql-block"> 然而,马如龙深知,仅仅打击现有的犯罪是远远不够的,那些积压多年的案件,同样是百姓心中无法抹去的伤痛。于是,在局势略定之后,他立即着手一一处理积案。其中,有一起当地四十年前的人命案,始终悬而未决,死者的尸首更是不知去向。这起案件年代久远,线索稀少,几乎成为了一个不可能破解的谜团。</p><p class="ql-block"> 但马如龙没有放弃,他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敏锐的洞察力,开始了艰苦的调查。他明察暗访,不放过任何一丝蛛丝马迹。在经过大量的走访和分析后,他推测一家旅店存在重大嫌疑。为了获取更多的证据,马如龙决定亲自前往这家旅店投宿。</p><p class="ql-block"> 在旅店里,他仔细观察着每一个角落,用心感受着这里曾经发生过的一切。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旅店的一处角落发现了一些可疑的痕迹。经过进一步的挖掘,被害人的遗骨被找到。当他拿着这些遗骨询问店主时,店主却试图推脱责任,声称“此屋已十易其主”。</p><p class="ql-block"> 马如龙深知,这背后一定隐藏着巨大的阴谋。他毫不畏难,下定决心要将真相彻底查清。他抓来第一个屋主,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审讯。在强大的心理压力和马如龙严密的逻辑追问下,屋主的心理防线终于崩溃,终于招认了当初他杀人埋尸于屋,然后又很快将屋卖与别人的罪行。就这样,这个逍遥法外四十年的凶手,最终还是受到了应有的惩罚。</p><p class="ql-block"> 这起案件的成功侦破,让马如龙的名声大振。他的名字在滦州乃至周边地区迅速传播开来,成为了正义的象征。附近州县遇到棘手案件,纷纷前来请他勘断。</p><p class="ql-block"> 昌平的某僧寺中,横陈着七具尸体,地方官经过长期的调查,却连死者的身份都未能弄清楚,案件陷入了僵局。无奈之下,他们只得转请马如龙来办理。马如龙到达现场后,没有被眼前的混乱所迷惑。他冷静地观察着每一个细节,从尸体的姿势、伤口的形状、现场的痕迹等方面入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p><p class="ql-block"> 经过一番仔细的勘查,马如龙断定其中两个死者系某姓父子,其余为和尚。随后,他传讯了某姓的两个邻居。然而,这两人因与死者有所牵连,害怕受到牵连,故而百般推说不知。面对他们的抵赖,马如龙并没有动怒,而是和颜悦色地说:“不知道就算了,请回去吧。”</p><p class="ql-block"> 这两人以为马如龙无能,在回家的路上肆无忌惮地嘲笑道:“谁说马大人明察秋毫?他实在是比三岁小孩都好糊弄!”然而,他们的得意并没有持续太久。原来,马如龙早已派出了“便衣”暗中跟随他们。听到他们的嘲笑,“便衣”们迅速出手,将这两人捆缚起来。</p><p class="ql-block"> 在后续的审讯中,马如龙运用巧妙的审讯技巧和强大的心理攻势,最终让这两人如实交代了事情的真相。这起复杂的案件,在马如龙的智慧和果断下,得以成功侦破。</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如龙的政绩越来越显著。他不仅在刑侦方面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在治理地方、改善民生方面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康熙中年,马如龙调任杭州知府。在杭州,他发现了一个令人痛心的现象:许多良民子女因无力偿债而沦为旗营奴婢,失去了自由和尊严。马如龙看在眼里,痛在心中。他决定挺身而出,为这些无辜的百姓争取一线生机。</p><p class="ql-block"> 他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的积蓄,赎回了许多沦为奴婢的良民子女。这些孩子和他们的家庭,在马如龙的帮助下,重新获得了团聚和自由。杭州的百姓们对马如龙的善举感激涕零,纷纷称赞他的仁德和慈悲。“杭州民咸颂如龙”,他的名字成为了杭州百姓心中的一座丰碑。</p><p class="ql-block"> 康熙帝南巡期间,听闻了马如龙的种种治行,对他的功绩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康熙皇帝深知,像马如龙这样一心为民、政绩卓著的官员,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为了表彰他的杰出表现,康熙帝破格选拔他为按察使,让他担任省司法的最高长官。</p><p class="ql-block"> 马如龙深知,这是皇帝对他的信任,也是他肩负的更重大的责任。在新的岗位上,他继续秉持着公正无私的原则,平反了众多冤假错案。他以严谨的态度审查每一个案件,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力求让每一个无辜者都能得到清白,让每一个罪犯都能受到应有的惩罚。在他的努力下,许多被冤枉的人得以重获自由,重新回到了家人的怀抱。</p><p class="ql-block"> 后来,马如龙又升任江西巡抚。在江西,他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他深知,要想让江西得到真正的发展,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于是,他积极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p><p class="ql-block"> 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灾荒,马如龙大力倡导积谷备荒。他组织百姓修建粮仓,储备粮食,并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在灾年能够及时发放粮食,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p><p class="ql-block"> 在发展文教方面,马如龙更是不遗余力。他深知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只有培养出更多有才华、有品德的人才,才能让国家繁荣昌盛。他大力兴办学校,聘请优秀的教师,鼓励学子们勤奋读书。同时,他还亲自到学校讲学,激励学子们树立远大的志向,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p><p class="ql-block"> 此外,马如龙还严禁溺害女婴的陋习。在当时的社会,重男轻女的思想严重,许多家庭因为贫困或者封建观念,将刚出生的女婴溺死。马如龙深知这种行为的残忍和愚昧,他颁布了严格的法令,禁止溺害女婴,并对违反者予以严惩。同时,他还积极宣传男女平等的思想,倡导人们尊重生命,关爱女性。</p><p class="ql-block"> 在革除种种积弊陋习方面,马如龙同样表现出了坚定的决心和勇气。他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疾苦和需求,针对那些不合理的制度和习俗,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的一系列举措,得到了江西百姓的广泛拥护和支持,为江西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p><p class="ql-block"> 康熙皇帝为了表彰马如龙的功绩,亲自书写“老成清望”榜赐予他。这四个字,不仅是对马如龙个人的赞誉,更是对他一生为官清廉、政绩卓著的高度肯定。</p><p class="ql-block"> 马如龙的一生,是为正义而奋斗的一生,是为百姓谋福祉的一生。他在黑暗的时代中,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人们前行的道路。他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后世的为官者,以他为榜样,秉持公正,一心为民,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在今天,我们回顾马如龙的故事,依然能从中汲取到无尽的智慧和勇气。他告诉我们,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心中有正义,有信念,就一定能够战胜黑暗,迎来光明。让我们铭记马如龙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将他的精神传承下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p><p class="ql-block"> (马保信根据《绥德马如龙墓志铭》撰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