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抗日政府参观学习

吴志俊

<p class="ql-block">隆化镇青城村地处翼城北、浮山南、沁水西,背靠太岳山,西临同蒲路,天然屏障的赋予、晋南盆地的依托,自古就是交通要道,抗日战争时期更是太岳根据地的西南大门,有若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p> 青城抗日政府纪念碑 <p class="ql-block">1941年6月,岳南地委和太岳行署派武装工作队在浮山南部、翼城北部开辟抗日根据地,先后成立青城抗日行政村公所、区公所和区中队。由于青城村位于翼城、浮山、沁水交界处,便于开展游击战,经上级批准于同年8月建立青城县抗日政府,辖区北起浮山境内的临浮公路,南至翼城境内曲高公路西连曲沃、襄汾,东接沁水、总面积约840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区,人口6.8万。</p> <p class="ql-block">抗日政府在青城县委领导下,组织根据地军民开展锄奸反特、反封锁和大生产运动。期间,曾发生赵城保卫战、反扫荡和两次青浮战役。1945年底青城县撤销,历时4年多,为保卫和巩固太岳抗日根据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青城县北起浮山境内的临浮公路,南至冀城境内的曲高公路,西与曲、襄、临汾县毗邻,东与安泽、沁水等县接壤,面积840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区,70多个行政村,人口约7万左右,县城设在翼城东北的青城村。地处翼城北,浮山南,沁水西、背靠太岳山,西临同蒲路,既是晋南盆地的依托,又是太岳革命根据地的西南大门,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抗日战争中,日、伪、顽经常勾结起来,对青城进行封锁、围攻和扫荡,企图踏破青城,进攻我太岳革命根据地。我党为保卫和巩固抗日根据地,消灭日本侵略者,也陈兵青城,严阵以待,主动出击,不断歼火敌人的有生力量。</p> 同心亭旧址 <p class="ql-block">在青城村村口的北坡上,有一座岩泉寺,据当地老一辈人口口相传,岩泉寺始建于唐朝,一直到清朝还在不断扩建,岩泉寺分前殿和后殿,前殿正中有一尊铁观音像。铁观音造像身高2.5米,发髻高踞,面顿丰满,赤脚露趾地坐在莲花座上,其造形上承盛唐丰腴遗风,下开宋代俊丽先声,仪态端庄,眉目安详,神姿飘逸,每到初一,十五,除了当地的老百姓,还有很多邻县的老百姓来岩泉寺烧香拜佛,香火极旺!</p><p class="ql-block">1941年,我党在青城开辟抗日根据地后,岳南地委行署等党政机关和八路军772团,太岳54团长期驻扎在青城县,领导岳南地区各县人民开展对敌斗争。由于日本侵略者开展各种"封锁制裁",我根据地的军需物资匮乏。一个初一的清晨,十里八乡的老百姓齐聚岩泉寺,他们在烧完最后一柱香后,推倒砸碎铁观音像,并送到了当时青城抗日县政府用于制造手榴弹:青城老百姓为抗日战争出的巨大贡献应该永远载入史册。</p> 青城抗日政府旧址 <p class="ql-block">青城县抗日政府旧址位于翼城县隆化镇青城村,由一个院落八孔窑洞组成,占地面积1500平方。青城县建立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1941年8月,于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12月撤消,历时四年零五个月。</p> <p class="ql-block">我党开辟青城县抗日根据地后,岳南地委、行署等党政领导机关和太岳军区七七二团、五七四团曾长期驻扎在青城县的川口,卫村河和东马沟等地,领导着岳南地区各县人民的对敌斗争。青城人民在共产党、八路军的领导下,打日寇,除汉奸,减租减息,闹翻身,求解放,积极开荒种地,拥军支前,踊跃参军参战,保卫边区,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青城县委为了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一方面开展生产自救,一方面建立了青城商店和寨疙塔分销店,还开辟了卫庄和寨疙塔两个贸易市场,活跃了解放区的经济,粉碎了敌人的经济封锁,基本满足了军民的生活需要和军需用品。在青城县创办了著名的岳南中学,还开办了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和训练班,为抗口战争培养了大批党政干部和军事干部。青城县一度成为太岳革命根据地岳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在抗日战争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回顾青城县建立、巩固和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她是在战火中诞生,在反"围剿"、反"扫荡"的斗争中成长壮大起来的。在短短的4年多时间里,她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有遭敌烧杀抢掠之苦,也有歼敌胜利之乐,为保卫抗日根据地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战斗,为革命队伍输送了新鲜血液,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演奏了一曲可歌可泣的雄壮凯歌,在抗日战争的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p> <p class="ql-block">"青城县"现在已是一个历史的县名了,成为了一段永不磨灭的记忆,但她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将永远载入史册!为开辟和巩固青城抗日根据地而英勇牺牲的先烈们,用自已的鲜血浇灌了革命之花,用生命换来了幸福之果,你们永垂不朽!</p> <p class="ql-block">在青城工作和战斗过的前辈们、英雄们,你们用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智慧,粉碎了敌顽对青城无数次的进攻,终于把敌顽消灭在根据地的大门之外,赢得了对敌斗争的伟大胜利。你们永远被人们所怀念!</p> <p class="ql-block">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让我们踏着先辈的足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开拓创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p> 岳南中学旧址 <p class="ql-block">青城抗日县政府成立后,教育科于1942年4月接管浮山县立中学,改称青城中学,后归岳南专属领导,更名为岳南中学。办学期间进行各类课程教育,培养人才200人以上。同时教育科承担岳南地区冬学扫盲任务,开办了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和训练班38班次,为抗日战争培养了大批党政干部和军事干部。</p> <p class="ql-block">1941年8月,青城抗日县政府接管浮山县立中学,学校改名为青城中学,1943年初,青城中学归属太岳区领导,学校的师范班学生毕业,分配到太岳区各个岗位。1945年夏,青城中学改名为太岳区第二中学,学校先后转移到冀氏县,浮东河底村、崔村等地。1945年末,太岳区第二中学改名为岳南中学。1946年夏,学校增设师范班,并成立了岳南中学洪洞分校。</p> <p class="ql-block">以文艺为刀枪 吹响抗战号角</p> <p class="ql-block">在抗日战争中,青城县岳南中学开设各种培训班和训练班,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大批党政干部和军事干部,通过宣传革命思想,帮助提高广大师生的共产主义觉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形成的优良革命校风在临汾一中又得以发扬广大。</p> <p class="ql-block">岳南中学剧团始建于1946年秋,结束于1950年春,历时二年有余。全团有文、武乐队及演职人员三十余人,均由本校师生组成。由靳晴雪(九队班主任)、武光天(教导主任)任总领导,聘任原临汾县第四区北高村剧团花旦演员平希贤任导演。剧团的宗旨是:为工农兵服务,为各项中心工作服务。岳中剧团对活跃当地人民群众的文娱文化生活和当时的各项中心工作,均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p> <p class="ql-block">革命时期,青城村没有电话,没有广播,更没有电视、手机。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交通不便,一辈子没有下过山的大有人在。为唤醒民众一起闹革命,村里将废弃的岳中舞台改称唤醒台,以方便号召和通知群众。唤醒台的运用,成了党的喉舌,在没有现代化通讯工具的条件下,党支部、村委会就是利用唤醒台,用长长的喇叭筒向村民报告重要新闻,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法令和规定,告知党支部、村委会的决定,号召和紧急通知。唤醒台上只要有广播,全村男女老少,都会走出家门,站在院子里仔细聆听。村干部利用广播召集群众开会,小学生利用广播读报纸,作宣传。慢慢慢的,唤醒台成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交流平台。自从有了有线广播,有了扩音喇叭,唤醒台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它的辉煌历史却是永远抹不掉的。</p><p class="ql-block">岳中剧团﹣﹣唤醒台</p> <p class="ql-block">1941年7月,岳南专署决定,在浮山南部和翼城东北部开辟新区,在翼城县二区青城村开会宣布青城抗日民主政府成立。</p> <p class="ql-block">1941年8月,浮山县立中学领导王照祯等决定请青城县政府接管县立中学,因此学校改名为青城中学。1943年初,青城中学归属了太岳区领导,太岳区23专署派郝廖夫接管太岳区青城中学,王照祯担任校长,郝廖夫任教导主任。学校成立了党支部,郭克谦任支部书记,还发展了一批党员。从此青城中学成为了太岳区的一所重要中学。学校附设的师范班学生毕业,分配到太岳区各个岗位,这是青城中学培育出来的第一批人才。</p> <p class="ql-block">1944年2月,晋绥军占领了学校所在的青城地区,学校又开始面临严重的冲击和危机。在这紧急关头,青城县政府将学校迁到了太皇峪,通知学生返回校上课。多数学生的家乡被阎军占领并严密封锁,他们得不到复校消息,无法返校,到校学生只有一半。后来又在洪洞、赵城、沁水、浮山、翼城、襄陵、汾城、临汾等县招收了一批学生,全校师生100余人。青城中学在太皇峪开始上课,是对敌人斗争的巨大胜利,它标志着学校走向巩固和大发展的阶段。</p> <p class="ql-block">1945年夏天,青城中学改为了太岳区第二中学,郝廖夫为校长兼教导主任。学校迁回到了垣头村。8月,日军投降,晋绥军61军进攻上党,学校先后转移到冀氏县,浮东河底村、崔村,学校培训区级干部,每期三个月。这为党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p> <p class="ql-block">1945年末,太岳二中改名为岳南中学。校长郝廖夫调到晋冀鲁豫边区史政府工作,张雄飞担任校长,学校由霍村迁到吴家坡一带。1946年夏,学校增设师范班,开办二期地干班(学生200余人),派郝明任地干班班主任,并成立了岳南中学洪洞分校。同年秋,胡宗南部队向我解放区大举进犯,学校先后转移到浮山北王、河底、沁水樊村一带,学生流失严重。1947年4月学校又迁移同浮山城北臣南河一带。</p> <p class="ql-block">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根据山西省政府的指令,撤销原太岳行署翼城临时专署。岳南中学搬迁到临汾,与临汾中学、临汾三联中学等合并,成立临汾第一中学,直属山西省政府领导。岳南中学全体师生于1950年3月26日并入临汾中学,并正式开学。从解放区来的岳中师生,对推动改造刚刚接收过来的旧学校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师生们以身作则,关心政治,努力学习,遵守纪律,广交朋友,深入细致地作思想工作,克服蒋阎宣传造成的错误思想影响,宣传革命思想,帮助提高广大师生的共产主义觉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岳南中学在长期革命战争中形成的优良革命校风在临汾一中又得以发扬广大。</p> <p class="ql-block">岳南中学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成立的,是太岳地区的第二所中学,它的成立经过了几个阶段的发展,发展为后来的青城中学,然后是太岳二中,最后才改为岳南中学,到后来被并入了临汾一中。岳南中学长期在特殊的环境下不断地发展,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p> 青城抗日根据地红色展览馆 <p class="ql-block">巍巍青城山,见证了那段抵御敌寇、浴血奋战、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峥嵘岁月;滚滚烩河水,述说着那些英勇顽强、敢于牺牲、可歌可泣保家卫国的英雄故事。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老一辈革命家陈锡联、王新亭、谢富治、周希汉、孙定国、李聚奎、刘忠、楚大明等在青城指挥作战,开展工作,打击日本侵略者;岳南地委、行署等党政领导机关和八路军七七二团,太岳五十四团曾长期驻扎在青城县,领导青城人民打日寇,除汉奸,减租减息,闹翻身,求解放,积极开荒种地,拥军支前,踊跃参军参战,保卫边区,党政军民同仇敌忾,用生命捍卫民族尊严,用鲜血染红了这片壮丽山河,在抗日战争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