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游圆明园

静水流深

<p class="ql-block">  我从教20几年,每次讲到雨果先生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禁不住满腔愤恨。圆明园——那具有幻想艺术的典范之作的万园之园,富丽堂皇,精美绝伦,恍若月宫。在1860年十月被英法侵略军洗劫一空,付之一炬。这不仅是世界文明和艺术的惨重损失,更是我中华儿女心头莫大的耻辱。所以,尽管对火烧圆明园的历史烂熟于心,尽管反复讲过雨果先生的这封信。再次阅读时,我依然难以抑制心中的怒火。</p> <p class="ql-block">  今年暑假,我们一家四口于7月16日下午来到了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正值圆明园第二十九届荷花节,我们看到了“荷为诗意”的主题展览。我们从南门进入,南门是绮春园的宫门,向北,一直到三园交界处。一路上,沿着主干道看到了诗意长廊,大型诗意荷花绘画涂鸦墙,现代诗意荷塘等主题展。这样的文化活动颇为吸引游客,园中的自然风光更为吸引我。</p> <p class="ql-block">  鉴碧亭周围碧波荡漾,五彩的锦鲤,欢快游弋;黑天鹅悠闲于水面或岸边,不惧游客的骚扰;团团的荷,铺撒在水面上,尖尖的花苞,以未放时的白色散落在碧绿的荷叶间,使人顿消暑气;带状的荷,沿着岸边尽情铺展,绽放的花朵,以饱满的粉色,亭亭立在硕大的荷叶丛中,让人面含春色;岸上的垂柳,似绿色屏风,护卫着满塘荷,又像爱美的姑娘,梳理着柔顺的长发,在水中映照出温柔的倩影。</p><p class="ql-block"> 锦鲤水中游,天鹅岸边戏。亭亭玉荷立,柔柔柳丝垂。你再听,隐藏在树叶枝桠间的蝉,奋力地鸣叫,变换着不同的声部,演奏着一曲夏日的盛歌。高亢,激越,连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三园交界处的银杏大道近千米,一直延伸到西洋楼遗址西口,有数百棵银杏树分列道路两侧。此时,高大的树木遮天蔽日,扇形的树叶密密匝匝,挡住了炎炎烈日的强烈光线,带来了一路浓荫,让人深感凉爽。据说这银杏大道在深秋时节最为迷人,那时他将身着金黄璀璨的盛装,在飒飒的秋风中,随便一拍就很出片。</p> <p class="ql-block">  进入西洋楼遗址景区,我们跟随着游客队列先观看了远瀛观和大水法的残石柱。断壁残垣,凌乱在一片萋萋荒草间,雨后的水坑里有一两只灰鸭,兀自立于一块残石之上。海晏堂前那只硕大的蚌壳造型完好,它背后的石柱,脚下的台阶,均残破不全。</p><p class="ql-block"> 这些石块,饰有花纹,起初是以端庄优雅、高贵精致展示着巴洛克建筑的风格,而今以残缺之躯讲述着英法联军的暴行。不知为何,我读雨果先生的信时,所产生的怒火,此时却没有燃烧。我想,这一块块断石必定是痛苦的,断裂,烧灼,践踏……那场浩劫让它们伤痕累累。尽管时光流逝,伤痕结痂,它们心中依然是隐隐作痛的。再细看,它们历尽沧桑,饱经风霜,依然散发出汉白玉温润的光泽,平静坦然,坚韧倔强。</p> <p class="ql-block">  太阳西斜时,我们来到后人修复好的黄花阵。雕花砖墙被晒得烫手,进入阵中热浪滚滚,我们就跑到一棵如盖的槐树下乘凉。这把大伞内槐花飘落,满地莹白,阳光穿过枝桠,在我们身上留下斑驳的光影。我想拍摄“落英缤纷”的景象,尚未成功,倒是拍了几张全家福,还有点意趣。之后,我们又进入迷宫,从阵西门走出,认识了构树。这种树长着绒球似的果,橘色的,在浓绿之中格外显眼。</p> <p class="ql-block">  离开西洋楼遗址景区,我们乘船返回。小船缓缓行进,碧波微漾。我回望,只见夕阳照着粼粼的水面,倒映着一轮落日和点点碎金。几只天鹅自由飞翔,水中的影子也在用力振翅。天色苍茫,远处的绿柳已是黛色,成为水与天的分界线。大自然用柔和的光线留下了一副淡雅祥和的水墨画。</p><p class="ql-block"> 此时我内心无怒、无痛、亦无悲,无论是圣洁的荷花,还是残破的断石,在时光流年中,平静地记录着故事,记载着历史,而镌刻在我们心中的,应是为这一片祥和而奋斗不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