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严打”,可谓是一场非常大的“战役”,在6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群中还会有深刻的印象,而现在的定义是“扫黑除恶”。 历史背景:“严打”,即“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是中国特有的名词,最早提出这个词的是邓小平同志。1983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的决定》,提出从1983年起,在3年内组织3个战役。从1983年8月上旬开始到1984年7月,各地公安机关迅速开展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的第一战役,直至到2001年,除1985年、1997年外,每年都组织“严打”战役。按照依法“从重从快,一网打尽”的精神,对刑事犯罪分子予以坚决打击。<br> 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是“十年内乱”的后遗症之一,就是滋生了一大批打砸抢分子、强奸犯、抢劫犯、杀人犯、盗窃犯和流氓团伙犯罪分子。这些犯罪分子活动猖獗,破坏社会治安,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大好形势下,社会治安不好,成为公安司法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社会治安不好,成为当时面临的突出问题。因此,1983年为了震慑改革开放初期出现的一些严重犯罪和扰乱社会风气的违法活动,邓小平同志提出,“从严,从快,从重”的处理方针。有力的震慑了犯罪分子,这对于我国快速整治治安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意义十分重大,其主要意义就是为了刚刚开始的改革开放保驾护航,所以对于当时处理的人员量刑非常之重,比较著名的是北京人牛玉强,因为砸玻璃,打架,被判处死缓。<br> 严打的重大意义: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是政治领域中一场严重的敌我斗争。它对于搞好社会治安,推动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障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对于提高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敌情观念和政治警惕性,加强党纪、政纪、军纪,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坚持人民民主专政,都有极其重大的意义。<br> 1983年8月,当时我正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吉林省武警指挥学校进行集中训练,整个训练队包括武警序列中的武警、边防、消防三个训练队的学员,由于此次“严打”规模之大,在严打期间仅靠地方人民警察在人员数量上远远不够,因此,在整个严打期间包括武警、边防、消防,也包括我们正在训练的所有学员都参加了集中行动。<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在训练队,我们参加学校的统一战前动员大会,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各省根据实际情况在本省范围内统一开展行动,要坚决做到集中快、到达现场快、对抓捕目标行动快,做到不漏掉每一个犯罪分子。通过动员,全体学员信心倍增,并决心做到坚决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坚决完成任务。我们每个学员都必须准备一套干净的军装,在口袋里放上钱和粮票,枪支弹药发放到每个学员手里,将准备好的服装每天晚上都放在枕头底下,只要听到紧急集合号声穿上准备好的军装,带上枪支弹药到操场上集合。训练队在出战前对所有队员进行了多次实战演练,从紧急集合到登上汽车必需在三分钟内完成,规范了统一动作,做到准时出发奔赴目的地。<br data-filtered="filtered"> 1983年8月的一天夜里12点,突然刺耳的紧急集合号响起,学员们紧急集合,在整个集合过程中没有一点声响,只听到战士轻微的脚步声,在不到三分钟的时间内,300多名参战队员全部集合登车完毕,指挥员一声令下,几十台大卡车驶出了学校大门,向着指定的“战场”出发,在当地公安机关的带领下,按照抓捕任务进行了明确分工,分别对犯罪分子实施抓捕。由于此次是全省统一行动,保密性强,目标准确,在抓捕罪犯过程中非常顺利,无一伤亡事故,仅仅是在第一次战役中,协助公安机关抓捕各类犯罪分子数百人,这充分体现出我们武警战士在平时训练中有过硬的军事素质,在面对犯罪分子决不手软,坚决悍卫国家的法律。<br data-filtered="filtered"> 第一次战役结束后,在吉林省的各个地区的看守所、拘留所、监狱人满为患,个别地区只能租借其他场所进行关押犯罪人员。此次战役做到了抓捕快,处理快,重处罚,第一次战役仅长春一次性枪毙50名犯罪分子,极大地起到了震慑作用。由于此次行动武警战士在打击犯罪分子时,充分发挥武警部队战无不胜的优势,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人民群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赞扬,尤其是地方上的一些不法分子称武警战士为“武爷”。做为一名武警部队的一员,能够参加这样的行动,在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做出了自己的一点贡献,也是自己一生中的自豪。<br data-filtered="filtered">(注:文中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br data-filtered="filt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