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第六站:上里古镇</p><p class="ql-block"> 峨眉山下3点集合到上里古镇6点左右,住在衙守府里,安顿好行里,美美地吃上一碗哒哒面,闲庭信步在古巷古街,上里镇是南方丝绸路上的重要驿站,红四方面军长征途中驻扎地,镇内留有十多幅石刻标语,依山傍水,深藏不露,古镇多为木屋,错落有致,(喏,韩家大院一座保存完好的清代建筑群),整个街巷都是青石板路,黛瓦飞檐,散发着浓郁的古香,站在二仙石拱桥一眼望去,山水掩映着田园风光,夕阳下,田园里透着丰收喜悦的光芒,好安逸,好巴适!</p> <p class="ql-block"> 第七站:碧峰峡</p><p class="ql-block"> 乘坐依崖而筑,高88.8米,世界第一巨手女娲手(青云梯),青云直下碧峰峡谷,开启峡谷之旅,峡谷内林木葱翠,峰峦叠嶂,飞瀑流水,沿栈道一路探寻,千层岩瀑布,高约120米,宽10米,瀑水悬空飞泻,落入崖壁半腰台地茂林之中,再由山腰缓流,沿千层岩而下,无数银丝形成一幅巨大的银帘,如仙姬秀发,飘飘洒洒,常年从层层堆积的陡岩垂泻,形成两梯级台式瀑布。瞧,滴泪瀑布象是在诉说女娲补天辛勤劳作,前方一危石突兀,壁直千仞,飞鸟难驻,传说是武僧考验轻功之石,能过则能出师,即壁鉴真功。再往前走,只见前方左右各有五座如十指的山峰,据说女娲当年在补最后一个天缝时倒了下来,但仍高举双手,直指苍穹,其手化作十座山峰,常伴女娲的神鹰,其后也化作了山峰与十指峰相伴。</p><p class="ql-block"> 走过龙风桥,感知羌鼓和龙凤桥的传说,这里的林木更加苍翠欲滴,奇峰耸寺,直插蓝天,沿着坡往上走,从锁幽挢下穿过去,又是一遍天地,潺潺的流水声,茂密的植被,阳光透过林木,洒向植被和旭温暖,好一个清幽清凉之地,难怪这里有好多长寿老人,原来长寿山隐匿于此。走着走着,前方悬崖上水浪奔涌而下,溅起无数的浪花,连绵九阶而下,声震峡谷,似白龙彩带,蜿蜒盘旋,这就是传说中的白龙潭瀑布。</p><p class="ql-block"> 拾级而上,踏上小桥听流水潺潺,一池清水映入眼帘,这池子可不一般哦,据说是女娲乘采风驾云车,发现此银瀑宛若瑶池,倦意顿生,在此掬清波,一洗铅华。</p><p class="ql-block"> 走过女娲池,继续前行,不久来到淘金滩,据说其岩蕴存沙金,金随水下,存积此地,古人在此淘金,而今人喜欢在此金盆洗手。</p> <p class="ql-block">第八站:熊猫基地</p><p class="ql-block"> 走过小西天就到熊猫基地,从熊猫广场进入基地,基地分两大区域,建有大熊猫繁殖场、大熊猫幼儿园、大熊猫医院、大熊猫科研所等20多个实验室和场所。移栽有六七种大熊猫喜食的竹子。</p><p class="ql-block"> 在繁育地,熊猫在这里悠闲自得的啃着竹子,嬉戏玩耍,那憨态可掬的样子,引得游客们纷纷竞相拍照,呵呵,有的熊猫懒洋洋的躺在地上,有的则在树上吃着新鲜的竹叶,有的带着自己的小熊猫在草地上嬉戏玩耍。它们的生活充满了乐趣和温馨。</p> <p class="ql-block">第九站:黄龙溪</p><p class="ql-block"> 从熊猫基地出发前往黄龙溪古镇己经是下午4.30了,住在古镇里,窄小的巷道,一样的木屋,一样的青石板路,走着走着迷路了,绕了半天才走到古镇中心。</p><p class="ql-block"> 古镇由一湖二河三寺七街八巷组成,漫步在镇中,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明清时期,那些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群,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小溪穿镇而过,房舍和店铺傍水而立,给小镇带来了灵动和生机,让人感受到-种宁静和和谐,坐在荼铺里品着茶,观赏小溪,看人来人往嘈杂声,诗意盎然,让人陶醉其中,走进铁匠铺,让你感受历史悠久传统工艺的魅力和独具匠心,这里的小吃琳琅满目,“一根面”面条嚼劲很足,味道鲜美,还有铁板犹鱼,牛肉,烤肠不贵也很好吃哦。</p> <p class="ql-block">第十站:安仁古镇</p><p class="ql-block"> 从黄龙溪出发差不多两小时到了刘氏公馆,</p><p class="ql-block"> 刘氏公馆青瓦屋面,雕花门窗,主要是以四川建筑和西方建筑合壁,</p><p class="ql-block"> 跨过高高的门坎,推开黑漆漆的大门经过窄窄的院墙,顿感森严、神秘、压抑,沿着指示牌排顺序参观,这就是曾经大地主刘文彩生活起居的地方,这里还展现了四川的现代历史、文化、民俗等,收租院的浮雕,生动的展示了当时地主是怎样剥削压榨农民的收租场景。</p><p class="ql-block"> 刘氏公馆往前走即到珍宝馆,馆里各式珍奇藏品无数,比较感兴趣的有福特牌老爷车与花轿,九层镂空雕刻象牙球,张大千先生的篆书对联,镶金的大龙床。</p><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就到了刘文辉公馆,这是一座中西合璧式现代建筑,主调黑白灰,刘文辉曾经是四川叱咤风云的大军阀,旧居陈列馆里,展示了这位历史人物从旧军阀转向人民阵营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由于时间比较紧,建川博物馆很遗憾去不了了,得赶往下一个行程都江堰。</p> <p class="ql-block">第十一站:都江堰</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256年,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率众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其以年代久、无坝引水为特征,是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这项工程主要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鱼嘴分水堤四六分水)、自动排沙(鱼嘴分水堤二八分沙)、控制进水流量(宝瓶口与飞沙堰)等问题。</p><p class="ql-block"> 中午时分我们在玉垒山公园牌坊打卡,打完卡沿着牌坊往后走便是城隍庙,该庙建筑是典型的巴蜀风格,飞檐翘角,而且翘的很高,很有气势,拾级而上,便是城隍庙的灵官楼。进入灵官楼后便是城隍庙的主要建筑十殿。往左沿木栈道步行进入西关,后到达明弘治年间修的《宣威门》城楼,城楼下层为石卷圆门洞,上层为怀远楼,为木结构的重檐歇山顶。此城楼于古木丛中突兀而起,雄距山脊,制扼于茶马古道,有万夫莫开之势,沿着右边城墙的石级往上攀登, 一路林木葱郁,鸟鸣蝉嗓,亭阁若隐若现,咦,这里有一个大擂鼓,相传古时黑龙水淹平原,一个叫金鸡的青年和芙蓉姑娘勇斗黑龙,群众在这里擂鼓助战而得名为中擂鼓坪,休息时站在草坪上,放眼南望是青城山,北望灵岩山。继续一直向上走,终于爬到玉垒阁,这是一座仿古高塔,地下一层,地上六层,共有46.6米,气势宏伟,环绕四周可见上面悬挂许多名人书写的匾额。阁内每层都挂着古今名人字画,还有木雕,砖雕,玉雕等,进入阁顶,都江堰山川秀色尽收眼底,俯瞰四周,东望屋舍俨然的城市,南望山脚下奔涌分流而出的碧绿的岷江水,远处可见青城山…</p><p class="ql-block"> 从王垒阁下来,我们沿阶而下便到了依山而建的步云廊大扶梯,以歇山式古建长廊覆盖,似“平步青云,扶摇直上”的意思。一分钟时间就到了半山腰,沿着步道拐了几个弯弯,二龙庙就到了,庙内有李冰父子塑像,并且刻有详细描述他们修建都江堰的历史的石碑,沿着观景台顺坡而下,远远望去,两座索桥宛如两道彩虹,横跨江面,好一派壮观的景象啊!两旁古木参天,树木苍翠,千姿百态。</p><p class="ql-block"> 沿路直走就到了安澜索桥,排队上桥的人泱泱一片,好容易走上桥,几乎是人贴人的往前走,扶着索桥栏杆,只见江水湍流而下,气势磅礴,索桥似乎成了一艘大船。走过内江索桥,我们来到了金刚堤。金刚堤好像一条鲸鱼卧于江心,堤坝顶端形状像鱼头,所以称为“鱼嘴”,它把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主要用于灌溉,外江主要用于排洪。我们漫步在林荫夹道的金刚堤上,向飞沙堰走去。飞沙堰泄洪水、排沙石,将岷江水源源不断送往灌溉区。隔水观望都江堰的门户——宝瓶口,它是人工开凿的,形状像个瓶口,主要是引水供下游使用,同时与飞沙堰联合控制内江水量,起到分洪和减灾的作用,三者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整体。</p><p class="ql-block"> 去往离堆上的伏龙观要过小索桥,哇塞,小索桥在晃动,这里不是人贴人而是人挤人,不敢东张西望,心里还不停默念阿弥陀佛保佑安全通过,几分钟能过去的挢,居然走了半个多小时,终于到岸了。来到纪念李冰的庙宇伏龙观,伏龙观相传为二郎神降服孽龙之处,孽龙就被锁在离堆下面的深潭里,这便是伏龙观的来历,也是灌阳十景之一“寒潭卧伏龙”的所在地。伏龙观分前殿、中殿、后殿,我从离堆上来,先从后殿观起,后殿分为上下两层,二层暂不对外开放。殿后的观澜亭和怀古亭。凭栏远眺,不仅能看到飞沙堰、宝瓶口,更能将青山群峰、古堰美景尽收眼底。中殿这是一座过厅式的建筑,陈列着长久以来众多中外领导人视察都江堰图片。每一幅图片都是历史的讲述者,承载着一段段特别的故事。前殿正中,李冰石像靠墙而立,造型简练朴素,神态从容稳重,袖手合于胸前,微露笑容。</p><p class="ql-block"> 走出伏龙观,来到广场,当地居民正休闲乘凉,孩子们在水边玩耍嬉戏,游人坐在草地上野餐…,华灯初上,肚子也咕咕叫了,美美的吃了一份正宗的桂林过桥米线,回宾馆洗洗睡吧。</p> <p class="ql-block">第十二站:青城山后山</p><p class="ql-block"> 后山售票厅出发,经过泰安古镇,半小时就到了五龙桥,穿过吊桥,正式踏入青城山后山,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茂密的树木遮天蔽日,清新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五龙沟夹在两山之间,道路陡峭,沟壑纵横,龙隐峡栈道600米长,紧靠峭崖,绝壁处凌空架板通行,曾是古代西入金川的必经险道,后经重建,以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呈现,栈道椽爬满青苔和藤蔓,沿着栈道在蜿蜒的山路前行,每一步都踏在厚厚的落叶上,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是大自然的低语。山间溪流潺潺,清澈见底。溪水在石头间跳跃,发出悦耳的声音,让人不禁想起那句“清泉石上流”。站在溪边,感受着凉爽的水气扑面而来,仿佛能洗净一身的疲惫。</p><p class="ql-block"> 看,三龙吐水,湍急的水流顺着三层结构的岩石奔腾而下,水声囊鸣,令人震撼,还有韵味无穷的石笋岩,回音壁,最壮观的水印彩虹,五龙抢宝,</p><p class="ql-block"> 一路风景如画,美不胜收,不知不觉中爬到山腰又一村,这里还有一些古朴的亭台楼阁和寺庙。这些建筑依山而建,与周围的树木融为一体,给人一种古朴而宁静的感觉。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底蕴,在这里,你可以放下城市的喧嚣与繁忙,享受大自然的恩赐与宁静。</p><p class="ql-block"> 又一村到白云寺,两条线要么坐索道,要么徒步上去,我们选择徒步,沿索道站右边台阶继续前行,渐渐的台阶越来越陡,由于地震原因,好多路面石板被震裂或震断,一路小心意意,在坡顶的亭阁休息片刻,趁此机会,欣赏远处风景,望向东南,绿海翠涛,起伏无尽;高脊深壑,连绵不断。目光所及处,雾飘峰移,隐约仙境。北望高崖削壁,凹凸不知尽处。山路从壁下北向横穿,崖壁下的幽洞不可胜数。</p><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只见一个半悬的山洞,洞大如屋,中侧卧五六米长大佛一具,神态安祥,山洞石壁水流潺潺,在这还能眺望如黛的远山,大自然真奇妙。它就是卧佛洞。</p><p class="ql-block"> 沿着崎岖不平的山路继续上行,又一个大的敞洞,有很多佛象雕刻在石壁上,非常巍峨壮观,大佛洞是后山景点,也是登顶白云寺徒步路标。沿大佛洞北行,一路仍贴山壁横向走,前行千来米,到达通天洞。</p><p class="ql-block"> 通天洞位于白云寺正下方,与白云寺高差约百余米,是上白云寺的必经咽口。白云寺下高崖陡峭,人先从崖底贴着崖壁缘峰俯身侧上,至崖与峰相贴处,壁凹峰收,成一圆洞。其间,有疏枝散叶掩映洞中,仰头透过枝叶往上看,洞口隐约依稀,似通天庭。洞中石磴多从峰石、壁缝中凿出,磴高阶窄,在方寸间腾挪转折,缘壁过桥,攀峰越壁,既惊叹脚下路险,更佩服建设者玲珑匠心,神鬼神工。从通天洞中探头出来,眼前天梯直竖,白云寺悬顶矣!一路的艰辛加上刚刚的险路,惊魂未定,天啦,又有五百来级台阶,近80度的坡道,台级颜色微暗,似乎有苔藓,且阶面凹凸不平,透着历史的苍桑,加之还有震后断裂处,人到此己极尽疲乏,九十九拜还差一拜,坚持,上吧!</p><p class="ql-block"> 终于到了白云寺,白云寺正在修建中,就有一殿供着佛,虔诚的拜完佛!</p><p class="ql-block">举目远眺,群峰环绕,在山脚下仰望时以为白云寺坐落在最高峰,此时方知峰上有峰,天外有天。</p><p class="ql-block"> 下山更考验你的体力和耐力,膝盖那就不用说,好不客易从白云寺下到通天洞,往东北斜下,在前方有一高且长的崖壁,崖底宽广,上面雕塑好多佛,很似壮观,哦,万佛洞到了,万佛洞是唐以来历代高僧精修之地,走过万佛洞,从白云洞下,此时台阶路陡峭曲折,起伏不定。当过了浮云亭,往北上行到达玄庐。玄庐居高岗,高岗顶上望东南方向一丈多高的石壁下有水池,池中有红鲤翔底。碧水红鲤,有万绿丛中一点红之效。过望云亭,到白云寨,在这大山之上,还可看见数十亩田地,还有民宿,商铺这是青城后山第二大旅游集散中心。</p><p class="ql-block"> 考虑地震震后的路面状况,还是坐索道到又一村。缆车很特别,是敞开式,一路下行,凉风习习,在这空灵山谷中,忽隐忽现的翠映湖显得生机勃勃,翠绿的植被,宛如绿色的地毯覆盖山川河流,还时不时迎面扑来花草的清香,知了的欢笑声,宁静而美丽,仿若仙境,这不仅是一次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人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与美好。</p><p class="ql-block"> 1点半左右到达又一村,由于时间比较紧,不敢走翠映湖,还是原路返回,掐看时间一路紧赶,刚好到达集合点3点整,一车人都在等着我们几个山友,当然没迟到也不能说什么,自己感觉不好意思哈。</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