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仅有,宗祠祭祀外乡人

黄鸿祖(十叩)

<p class="ql-block">连坂的故事(上)</p><p class="ql-block">城门镇的连坂村,跟我们义序有渊源。祖先都来自闽清虎丘黄氏,连坂黄氏是第二叶,从永泰白云乡辗转迁来,义序黄氏则是第四叶,从永泰龙井乡迁徙而来。约1874年,那还是在清朝。连坂发生一起命案。先是连坂村中有林、黄二姓龃龉,林族人乃从林浦迁来,求助于林浦人。黄姓人则到义序认亲,义序族人抱着同祖同宗的观念,对外同仇敌忾,做同宗的坚强后盾,与林浦人约斗,双方狠力相扑,刀杖交加。义序浦口一壮丁叫黄捞溪(音),被林浦人铳枪从背后射中而毙命。虽然时隔一百四十年,听来依然令人窒息。呜呼哀哉,他死前还没娶妻,父母期望他生儿育女,将来支撑门户,家族内部的事,还要靠他出头去沟通处理,外面的亲朋好友,要靠他去礼尚往来交际应酬,却命丧黄泉,令人唏嘘。世事曷为乎变迁,人生何故有修短?此理诚难知之,苍天亦难问。</p><p class="ql-block">连坂黄氏把死者抬入祠堂,用盐护尸,后来每逢南风天返潮时,地面还出现痕渍(再后来宗祠重修垫高地面,才没再现),尘归尘土归土!人生就是一场梦。</p><p class="ql-block">经中人调解,林浦人遂退,两方议和。连坂黄氏把壮士神主进于祠堂,世代奉祀,迄今尚存。前些年,连坂黄氏宗祠晋子,还请了二桌义序浦口村宗亲到连坂参加活动。我设想应该有神龛专祀,连坂宗祠前会长黄见泉宗贤说,没有。并指给我看,祀神牌是和当地人牌位合在一起祭祀的。</p><p class="ql-block">我想通过凭吊和走访,还原先民有血有肉的人生,奈何时间久远,匆匆百年已是空。</p><p class="ql-block">走出连坂黄氏宗祠,天上却下起绵绵细雨,但愿我这些对逝者静静追思的叙事文字,像这场小雨,从心灵的原野上缓缓流淌,洗刷和抚平因兵荒马乱挟裹的历史惊涛所留下的刀伤与弹痕。愿我先民泉下有灵,但见片晴。</p> <p class="ql-block">连坂的故事(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连坂村看上去中规中矩,是没什么存在感的小村庄,它却是八闽连姓的初居地和发祥地。连坂村,原名叫"连满”,这是连氏在连坂始祖的名字,但福州南乡一带口头又称该村为“刘满”,我从连坂村里走过,发现门牌上有刘厝里这个地名,我猜测是不是在连满、刘氏各取一字合称“刘满”,就好比魁岐和林浦各取一字,把连通两村的桥称“魁浦"大桥。附近大名鼎鼎濂浦村的濂字,我猜想应该与连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虽说连氏是最早迁徙来的,但现在一个姓连的也没有,没错,是的一个都没有了。当地人的说法是,连氏某个官员在宋末时是抗元的主战派,加上连坂一带的林浦村是南宋抗元救亡的中心,元朝人登基后,连坂等境遂成为元兵重诛之地,为了躲避杀戮,连氏族人全部外出逃难散落各地,比如漳州等地,连战的祖辈就是从连坂到漳州又到台南。</p><p class="ql-block">虎丘二叶黄氏,迁到连坂娶的祖妣就是当地官宦家族的千金。现在黄氏在连坂是压倒性的多数!</p><p class="ql-block">最近一次连坂黄氏宗祠重修竣工是在十几年前,时任会长的黄见泉宗贤就想要有一个有份量的人,为宗祠做点有意义的事。刚好,有一位连坂黄氏后裔在台湾就是连战的老师,何不托他向连战求墨宝呢,且连战也认同福建省连氏均发源于连坂村的说法,于是,梦想终于成真,连战写下:“连黄姻亲”四个大字,这是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首次为大陆的异姓宗祠题词, 轰动连坂村,现在制成匾额挂在宗祠中央正上方,成为镇祠之宝,弥而珍贵。</p><p class="ql-block">上世纪九十年代,义序修宗祠时,有个台胞女企家叫黄月英,也曾慷慨解囊,我想当然以为是义序旅台宗亲,本以为是青铜,一发现却是王者。这次总算弄清楚了,黄月英是连坂巾帼在台湾办大企业,积累了巨大财富,随便说句,我有个偏见:财富是对认知的补偿,而不是对勤奋的奖赏。连坂的宗祠墙上有一个照片集锦,全部是她与台湾名流的合影,细数有马英九,连战,宋楚瑜,郝龙斌等等。</p><p class="ql-block">我来连坂,不仅仅走走看看,而是沉浸式的探访。恺撒大帝说:“我来过,我听到,我拥有。”一个人行走的,不为集赞,而是渴望在文字中寻得一份懂得和共鸣。</p> <p class="ql-block">连坂的故事(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连坂村有一处古迹号称福州之最,它就是连坂桥,据考建于唐代,有人说福州最早的桥是闽安镇迴龙桥,但“单孔石平梁桥”是全市最早是没有争议的。最初,我误以为就是连坂村宗祠旁边的那座桥。要不是该村两位会长的带路,我那怕找到天荒地老都不一定找得到。因为它已被连坂污水处理厂围墙包围了。</p><p class="ql-block">我随两位会长亦步亦趋来到这座被世人遗忘的古桥,从连坂村里走到三环路林浦立交互通下,在一个大水池的旁边,小心翼翼地走过泥泞的小路,接着是通往桥头的一段石板小路,会长说它叫蜈蚣路,弯弯曲曲的用褐红色的石块铺就,这些石块都是当初拆掉后,被人拿回家围猪圈等,因为要重修石桥,村民都把它奉献出来了。连坂桥南北走向,由条石叠砌而成。全桥长15米,宽1米多,没有护拦。桥面由两条大石梁架就,梁上镌“当境连满与妻林十六娘为所生父母造桥一所。愿家国平安,同沾利禄。上元辛亥岁八月三日造”。看看,“家国平安″,这种情怀,连满和他的太太的政治站位非常高,这是在唐朝,满满正能量呀。多数人建桥,有的是还愿,有的是积善。连坂人要的是“利禄同沾”,共同富裕。</p><p class="ql-block">石桥看上去有些荒凉,古迹虽陈犹在目。窄窄的石阶经过岁月的洗礼和风雨的磨蚀,已经变得光滑青亮了,让人感受到时光流逝而刻在上面深深的痕迹。踏在石板路上,细细品味,不知有多少人曾行走在这些石板上,依然静悄悄地躺在那里。也许南宋的小皇帝从驻跸邻村的林浦,到福州登基时一帮文武官员以及随后赶到的文天祥,是否也从这座小桥走过?</p><p class="ql-block">从桥旁看到连战还题写了连坂桥三个字。还有一座从各地来的连氏后裔立了一座石碑,来纪念连氏祖地,并世代传颂连英姻亲千古情义,这里还建了一个亭,叫“连心亭”,一语双关,妙。</p><p class="ql-block">这座干年古桥盛极过也萧条过,如今又回归到宁静低调,不事张扬。来这里逛逛,远离喧嚣,放空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