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中的毛主席与报纸

风月无边朱中华

<p class="ql-block">中央红军撤离苏区</p> <p class="ql-block">  1935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被迫离开中央苏区,开始了战略转移。历时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中央红军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p><p class="ql-block"> 血战湘江,两过乌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勇夺腊子口。胜利到达陕北。</p><p class="ql-block"> 在这艰难困苦的岁月里,毛主席用他那敏锐的洞察能力,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在红军长征过程中的关键档口,力挽狂澜,扭转乾坤。展现了伟大领袖的雄才伟略。</p> <p class="ql-block">  1935年12月初,中央红军突破湘江之后,跋山涉水来到了姿源县的姿水地区,暂时摆脱了敌人的纠缠,可以稍作休整。</p><p class="ql-block"> 洛浦,王稼祥,毛主席三人安排在一个小院子里。洛浦,王稼祥住在东厢房,毛主席住在西厢房。毛主席幽默风趣地说,我要做一个西厢浪子喽!</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和警卫员用门板支好床,打开用洋油桶铁皮做的文件箱,将文件和沿途收集的报纸摆了一床。盘腿坐在床上,仔细认真地阅读报纸上的每一则信息。</p><p class="ql-block"> 一份《中央日报》的报道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p><p class="ql-block"> “贵州电:黔省主席兼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军军长王家烈,夺据黔政之年来,褥民之罪寸擢发难数,黔人水深火热,有甚倒悬,卖儿卖女,四乡皆是,惨状不及言尽,令人凄然泪下。…… 驻地达官显贵,商贾大亨,纷纷远逃他省,挟金携银不计其数。王氏也自知势不可挡,……加紧向民勒捐派款,敲诈勒索,中饱私囊,先行运往粤港沪寄藏,筑狡兔之窟。如此黔省危矣。共匪一旦犯黔,黔军毫无抵抗能力,………”</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看到此刻,为之一震。黔军身背步枪和烟枪,纪律松懈,派系林立,战斗力远逊于川军,滇军和湘军。</p><p class="ql-block"> 何不转兵贵州,到敌人薄弱的地方去,寻求安身和发展呢?</p>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叫来了住在东厢房的洛浦和王家祥,共同对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湘江之战的损失进行了深刻反思,对中央红军的命运和前途进行了深入探讨。不能在沿着博古、李德那种不切实际的教条主义路线走下去。</p><p class="ql-block"> 蒋介石已经明确地知道中央红军要去湘西与红军二,六军团会合,在那里为我们布下了口袋阵,等中央红军往里钻。我们不是去送死吗?</p><p class="ql-block"> 洛浦和王稼祥完全同意毛主席的分析与判断。</p><p class="ql-block"> 在洛浦和王稼祥的推动下,1934年12月12日傍晚,中央红军在湖南省通道县境内召开了政治局负责人会议。</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根据已经变化了的敌我形势,力主放弃北上湘西的原定计划,建议改变进军路线,西进贵州,进攻力量薄弱的黔军,让部队获得喘息时间。</p><p class="ql-block"> 会议上除博古,李德保留意见外,会议一致通过了放弃北上与红军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转兵贵州。</p><p class="ql-block"> 史称“通道转兵”。</p> <p class="ql-block">通道会议</p> <p class="ql-block">  刘伯承同志在《回顾长征》一书中指出:“当时,如果不是毛主席坚决主张改变方针,所剩3万红军的前途只有毁灭。”</p><p class="ql-block"> 通道转兵,暂时避免了红军北上湘西可能遭受的毁灭命运,还为黎平会议和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央红军长征中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伟大转折,是红军从失败走向胜利的开端。</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在西进贵州的崇山峻岭中,面对险峰峭壁,抒发了伟人的豪迈情怀。</p><p class="ql-block">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p><p class="ql-block">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p><p class="ql-block">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在阁楼上阅读报纸</p> <p class="ql-block">  1935年1月15日,中央红军在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确定了毛主席在中央红军军事上的领导地位。</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在赤水河两岸,打打藏藏,真真假假。来回四渡赤水河。来到赤水河东岸的习水地区。</p><p class="ql-block"> 虽然跳出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包围圈,但并没有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北有川军在长江沿岸的层层布防,西有周浑元的堵截纵队,东有吴奇伟的追击纵队,南有乌江天险。</p><p class="ql-block"> 中央红军在黔北建立根据地的战略目标也难以实施。在黔北渡过长江与红四方面军的会合的行动方案也困难重重。</p><p class="ql-block"> 在此关键时刻,中央红军又面临艰难的抉择。</p> <p class="ql-block">中央日报刊登的蒋介石与宋美龄到达贵阳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傍晚时分,毛主席在自己下榻的小阁楼上,吃着青辣椒,翻开这几天收集来的报纸。</p><p class="ql-block"> 《中央日报》刊登了这样一条消息:蒋介石携夫人宋美玲、德国顾问端纳,以及陈诚、宴道刚等飞临贵阳督战。</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兴奋得自言自语地说:天助我也!天助我也!</p><p class="ql-block"> 随即走下阁楼,拿着报纸对正在研究中央红军下一步行动方案的周恩来,朱德,刘伯承说:好消息!</p><p class="ql-block"> 周恩来看着报纸对毛主席说:“莫非你要在蒋委员长身上做些</p><p class="ql-block">文章?”</p><p class="ql-block"> “知我者恩来也!”毛主席说。</p><p class="ql-block"> 朱德说:“这可是个大手笔。”</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周恩来,朱德,刘伯承来到了地图前,毛主席指着地图说:“现在就好比下棋,老将都拐出来了,我们为何不将他一军呢?”</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接着说:“南过乌江,兵临贵阳,迫使滇军部署在毕节地区的孙度纵队回防贵阳,来个围魏救赵。然后再直逼昆明,来个调虎离山,迫使滇军防守金沙江的部队回防昆明。我们就可以北渡金沙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接着说:“通知黔北九军团的罗炳辉,做出红军主力要东进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假象。让蒋介石误以为我们东进湘西。”</p><p class="ql-block"> 中央红军按照毛主席部署,飞速南渡乌江,兵临贵阳。</p><p class="ql-block"> 刚到贵阳的蒋介石立足未稳,突闻中央红军渡过乌江,兵临贵阳,且贵阳机场遭袭,心神不定,乱了方寸。</p><p class="ql-block"> 蒋介石搞不清楚中央红军的真实目的和意图,自己又面临极其危险的境地。对其部下说:“我和夫人决不能做共匪的俘虏。”</p><p class="ql-block"> 急令在毕节地区堵截中央红军的孙度纵队回防贵阳,以保证其自身安全</p><p class="ql-block"> 中央红军见滇军孙度纵队已到贵阳,突然绕过贵阳直逼昆明城下。</p><p class="ql-block"> 云南王龙云,也不知所措,乱了手脚。龙云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被几十万大军围困在黔北的中央红军会出现在昆明城下。急调驻防金沙江的部队回防昆明,以保昆明不失。</p><p class="ql-block"> 在金沙江防务空虚的情况下,中央红军掉头北上,渡过金沙江。彻底突破了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赢得了战略上的主动权。</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用一连串的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调虎离山的用兵之道,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兵临贵阳,直逼昆明,巧渡金沙江。在世界的战争史上书写了精彩华丽的诗篇。</p><p class="ql-block"> 萧华上将,在《长征组歌》中这样写到:</p><p class="ql-block"> 横断山,路难行。</p><p class="ql-block"> 敌重兵,压黔境。</p><p class="ql-block"> 战士双脚走天下,</p><p class="ql-block"> 四渡赤水出奇兵。</p><p class="ql-block"> 乌江天险重飞渡,</p><p class="ql-block"> 兵临贵阳逼昆明。</p><p class="ql-block"> 敌人弃甲丢烟枪,</p><p class="ql-block"> 我军乘胜赶路程。</p><p class="ql-block"> 调虎离山袭金沙,</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在行军中阅读报纸</p> <p class="ql-block">  中央红军在毛主席的率领下,翻雪山,过草地,勇夺腊子口。于1935年9月,挺进到甘肃岷县的大山沟里。</p><p class="ql-block"> 在距哈达铺小镇还有40里路的地方,时任红一军团直属队侦察连连长的梁兴初,就接到军团部的命令。要他和指导员曹德连前往军团部接受新的任务。两人火速来到军团部,看见毛主席和军团首长正围着一张大地图讨论问题。</p><p class="ql-block"> 见梁兴初等到来,参谋长左权立即向他们布置了前往哈达铺小镇侦察敌情、筹集粮食和物资的任务。临行前,毛主席补充说,我又哦又饥,务必搞点“精神粮食”。</p><p class="ql-block"> 梁兴初有些蒙圈,什么是“精神粮食”?</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说,去给我搞点报纸杂志。</p><p class="ql-block"> 梁兴初换上了国民党军的中校军服,战士们换上了国民党军的服装。骑着大马,大摇大摆地进入了哈达铺小镇。</p><p class="ql-block"> 梁兴初不辱使命,在哈达铺摸清了敌情,筹集到了粮草,找到了“精神粮食“报纸和杂志。</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在翻阅这些报纸时,发现《大公报》上面有一篇文章写道:</p><p class="ql-block"> “陕北地区的“赤匪”已成燎原之势,程子华和徐海东率领的红军队伍接连攻破了两当、秦安和德隆等地,和刘志丹的队伍占领的安定、延长、安塞、靖边还有保安等县城逐渐连成一片,且当地的民众都被红军的政策吸引,大有被赤匪同化的趋势。”</p><p class="ql-block"> 看到这个消息,大家都喜出望外。毛主席拿着这张报纸翻来覆去地看了好几遍。</p><p class="ql-block"> 《大公报》、《山西日报》等报纸上接连刊登了几篇“讨匪”的形势分析,篇篇直指陕甘边区。</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分外明了,去陕北,是最好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大公报</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大公报</p> <p class="ql-block">  1935年9月20日,毛主席摔中央红军进入哈达铺。毛主席入住哈达铺小镇的“义和昌药铺”。</p><p class="ql-block"> 1935年9月22日,毛主席在“义和昌药铺”召开会议,作出了“落脚陕北”的重大决策。随后在哈达铺的关帝庙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宣布这一决定。</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站在主席台说:“同志们,今天是9月22日,自从去年我们离开瑞金,过了于都河,算一算至今也快一年了……到底要走到哪里去?现在有了答案——到陕北革命根据地去!”</p><p class="ql-block"> 全场一片欢腾!</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接着风趣地说:“要感谢国民党的报纸,为我们提供了陕北红军的详细信息,那里不但有刘志丹的红军,还有徐海东的红军,还有根据地……”</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在哈达铺短暂的六天里,挥毫泼墨,写下了千古绝唱: </p><p class="ql-block"> 七律</p><p class="ql-block"> 《长征》</p><p class="ql-block"> 红军不怕远征难,</p><p class="ql-block"> 万水千山只等闲。</p><p class="ql-block"> 五岭逶迤腾细浪,</p><p class="ql-block"> 乌蒙磅礴走泥丸。</p><p class="ql-block"> 金沙水拍云崖暖,</p><p class="ql-block"> 大渡桥横铁索寒。</p><p class="ql-block"> 更喜岷山千里雪,</p><p class="ql-block"> 三军过后尽开颜。 </p><p class="ql-block">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震惊人类历史的长征,能从胜利走向胜利,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在十几年的革命实践中选择了毛主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关帝庙石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