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乐游大东北之六</p><p class="ql-block">(续上篇)</p> <p class="ql-block">6月23日9:50分,我们来到黑龙江第三站----大庆市,参观铁人王进喜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i>铁人王进喜纪念馆</i></p> <p class="ql-block"><i>大型雕塑----石油魂</i></p> <p class="ql-block">走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大型群雕《石油魂》,展现了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们誓为祖国献石油的豪情壮志和英雄气概。</p> <p class="ql-block"><i>王进喜在玉门油田住过的房子</i></p> <p class="ql-block"><i>王进喜在大庆油田住过的房子</i></p> <p class="ql-block">王进喜于1923年出生于玉门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50年成为新中国第一代石油钻井工人。1958年9月在玉门油田,他带领钻井队月钻井进尺5009.47米,创造了当时月钻井进尺的全国最高纪录,荣获“钢铁钻井队”称号。</p> <p class="ql-block"><i>纪念馆内陈列的图片和实物</i></p> <p class="ql-block">大庆油田发现后,数万石油会战大军挺进茫茫荒原。1960年3月,王进喜率队从玉门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吃住在井场,不分昼夜工作,当地一位老大娘称他是铁人,铁人之名由此传开,并成为大会战的一面旗帜。</p> <p class="ql-block"><i>铁人事迹吸引着每个参观者</i></p> <p class="ql-block">随着导游的脚步,我们依次步入不屈的童年、赤诚报国、艰苦创业、无悔奉献、鞠躬尽瘁等展厅,透过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一段段影像,去追寻铁人王进喜的奋斗足迹,感悟铁人精神的丰富内涵。</p> <p class="ql-block"><i>肩扛人拉运钻机</i></p> <p class="ql-block"><i>盆端桶提运水抢开钻</i></p> <p class="ql-block">王进喜同志不畏艰难,勇于拼命的奉献精神催人泪下,感人至深。择其一二,以飨读者。</p><p class="ql-block">其一:1960年4月2日,1205队的钻机运到了大庆。由于吊装设备紧张,钻机无法运抵施工现场,王进喜说“不能等”,带着30多名工人把钻机卸了下来,奋战3天3夜,硬是靠人拉肩扛,将钻机运到了9公里外的井场,把40米高的井架竖立在茫茫荒原上。开钻缺水,他们就用盆端桶提,只用5天零4小时就打完了大庆会战的第一口油井,创造了大庆会战的第一个奇迹。</p> <p class="ql-block"><i>王进喜带伤压井喷</i></p> <p class="ql-block">其二:1960年4月29日一早,王进喜在工地上大腿被砸伤,他拄着拐杖坚守岗位。突然,1205队第二口井发生井喷,强大的气流裹着泥浆冲出井口,如不及时压住,就会井毁人亡。王进喜指挥队员及时抢险,在没有搅拌设备的情况下,他扔掉拐杖,忍着伤痛,带头跳进泥浆池,用血肉之躯搅拌泥浆,经过3个小时的搏斗,井喷制服了,可他的伤腿已血肉模糊,水泥浆把他的手脚烧起了大泡。</p><p class="ql-block">在极其艰苦困难的条件下,铁人王进喜等老一辈石油人,以气吞山河的精神赢得了世界瞩目的石油大会战,使中国石油实现了自给。</p> <p class="ql-block"><i>毛主席和周总理接见王进喜</i></p> <p class="ql-block"><i>王进喜同志英年早逝</i></p> <p class="ql-block">1969年党的九大上,王进喜当选为中央委员,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切接见。1970年11月15日,王进喜同志因病医治无效逝世,年仅47岁。</p> <p class="ql-block"><i>"铁人精神"被纳入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供世代学习传承</i></p> <p class="ql-block">王进喜同志的一生波澜壮阔,他在石油大会战中,发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他那“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的豪迈气概,必将鼓舞一代又代人披荆斩棘,奋勇前行。</p><p class="ql-block">斯人已逝,铁人精神永存!</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