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来新夏逝世十周年

韦明铧

<p class="ql-block">我与来教授</p> <p class="ql-block">我们与来教授</p> <p class="ql-block">我们</p> <p class="ql-block">韦明铧《二十四桥明月夜》</p><p class="ql-block">来新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十四桥明月夜》,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p><p class="ql-block">这也是《城市文化丛书》中的一种,也是我请宁文转求而得的。我本不认识韦君,但时隔不久,韦君于2006年6月间即惠赠一册,并写了如下题识:</p><p class="ql-block">“天津旧称小扬州,亦是江都方尔谦先生流寓之地。余素仰慕来新夏先生名,今以此册奉寄,敬请先生斧正。”</p><p class="ql-block">随书附来韦君简介,始知韦君为广陵文坛名流。野叟孤陋,闻见不广,恨识韦君之晚也,而又喜读韦君一书,又何其幸也!</p><p class="ql-block">扬州久为游览胜地,我少时读李白“烟花三月下扬州”、徐凝“二分明月在扬州”,以及杜牧的“骑鹤上扬州”等名句,都能使我心向往之;中年以后,读了李斗的《扬州画舫录》、周生的《扬州梦》以及《广陵志》等书,让我更多地知道扬州,像在眼前映现出一幅繁华似锦的画面,而恍然悟及乾隆为什么要去扬州的道理。有幸从二十余年前以来,我多次到扬州游览。</p><p class="ql-block">马氏丛书楼、黄氏个园、史公梅花岭、五亭桥、小秦淮,等等,无不挽人流连,而我于瘦西湖尤有所钟情。每当立于瘦西湖桥头,远望湖水流去,时为树丛所掩,时现婀娜身躯,妖娆妩媚,不能不令我凝神久驻。苟衡之故里西湖,一片辽阔,景物坦陈,与瘦西湖虽各擅燕瘦环肥之美,终不若瘦身之婀娜多姿。扬州景点之多,目不暇给,兼以城市恬静无忧,时兴筑室卜居之念。惜寒士囊涩,为之奈何!而读韦君之《二十四桥明月夜》一书,遍搜扬城风物,一卷在我,犹如卧游,虽难流寓,而画饼充饥,亦足解饥渴矣!</p><p class="ql-block">韦君书名,虽信手拈来,亦成妙谛。因二十四桥虽多见诗词,而名何由起,桥在何处,终为一谜,人人见此,无不欲从书中得其解。立此书名,得引而不发、引人入胜之趣,而书中《二十四桥仍在》一文,确又为人解惑。其他多文,皆有类分,如《扬州花事》、《扬州风物摭拾》、《扬州老字号钩沉》、《扬州俗语札记》、《朱自清故居寻踪》等,述说集中,易得概要,方便读者。扬州有此一书,《画舫录》等书,当不得专美于前矣。</p><p class="ql-block">来自《邃谷师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