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干年古村西溪南游览略记

潘湘菊

<p class="ql-block"> 西溪南村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西溪南镇,地处黄山市腹地,距黄山风景区50公里。</p><p class="ql-block"> 西溪南村始建于唐懿宗咸通元年(公元860年),距今1200年历史。受惠于盐、木商业,鼎盈于明清时期。村落绿树成荫,溪流环绕,拥有100多幢明清建筑,还有世界灌概工程遗产→徽州古堨坝及绵延千亩的枫扬林湿地,造就了西溪南的独特气质。近年来随西溪南村旅游开发,已成为网红打卡地,被誉称为“绿野仙踪西溪南”。</p><p class="ql-block"> 2019年7月28日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同年12月底又入选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2020年11月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p><p class="ql-block"> 在大暑来临之际,我和家人怀着对西溪南极大的兴趣,踏进这个千年古村,感受其“古”和“仙”,获益良多!↓</p> <p class="ql-block"> 一清早,我们在宾馆处乘出租车到景区入口,迎面是横跨丰乐河的一座石质平板桥,长约100米,宽约2米余,桥边无拦杆。走在桥上还需小心,以免与往来的人车碰撞。(图为作者录频截图)↓</p> <p class="ql-block"> 站在平板桥上环顾四周,视野开阔,蓝天白云下,丰乐河两岸绿植茂密、高耸入云;丰乐河河面宽阔,倒映着岸边绿植,幽雅静谧。纯生态的田野风光,令人暑热顿消。↓</p> <p class="ql-block"> 沿石板桥向南岸走去,河岸边还有一处较大的湿地,溪流淙淙,几位儿童在家长带领下正在溪中玩水,兴奋至极。↓</p> <p class="ql-block"> 溪流两侧是年代久远的参天古树,郁郁葱葱,不仅为古村添绿,更提升空气中负氧离子。↓</p> <p class="ql-block"> 溪边十字路口有一个微型土地庙,黛瓦朱墙,很简陋,却彰显出安徽地区悠长的传统文化,也算是古村的保护神吧。↓</p> <p class="ql-block"> 西溪南村位于黄山市徽州区西郊,迄今有1440户,总人口达4785人。其民居属典型的徽派建筑,白墙黛瓦、馬头墙,在布局上讲究风水,沿街一条小溪,流经家家户户门口,沿着石板路漫步,可以听到潺潺流水声。↓</p> <p class="ql-block"> 随旅游业发展,沿街民宅也相应开发为民宿、商铺等,门口红灯笼悬挂着,给古村落带来蓬勃生机。↓</p> <p class="ql-block"> 沿溪前街往西行不远,一座建筑考究、逞八字型的深宅大院门楼映入眼帘,砖雕下匾额“宝善堂”。这其实是清光绪年间(1880年)庚辰科状元黄思永之祖宅。黄思永是继李鸿章、曾国藩第一波洋务运动之后、第二波近代改革大家。他的改革一直延续到清代,是中国兴办债券、股票第一人。</p><p class="ql-block"> 听当地村民介绍,宝善堂为深宅大院,内有花园等,平时不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 溪前街上的原溪南书院,实际上是明清时期村内著名古建筑的集合与再生,其中不乏名人雅士的故居。如今成了“诗莉莉慰颜府”~一座依托历史文化遗址的酒店,也算是古为今用的实例吧。↓</p> <p class="ql-block"> 西溪南古村落成为网红,主要因其绿到极致的“枫杨林”,近千亩“枫杨林”呈带状分布于丰乐河畔,绿水环绕,郁郁葱葱遮天蔽日,仿佛是童话里的森林世界,给人原生态美的享受。然不巧的是,前不久洪水泛滥,把渡溪的板凳桥以及相应水坝冲垮了,“枫杨林”植被受损,现还不能进入“枫杨林”。</p><p class="ql-block"> 站在街边隔溪相望,那青碧透亮的树林,那长长的汀步……美得如诗如画,不能前往,真让人扼腕叹息。↓</p> <p class="ql-block"> 日前,板凳桥已被修复,可以明显看到桥墩木质颜色的差异。不到一米宽的板凳桥看上去很单薄,如真要行走过溪,也会心生胆怯。↓</p> <p class="ql-block"> 漫步溪前街,只见溪水两岸都是密密匝匝、干姿百态的古木,因植物的向水性,它们尽情向水面伸展,在阳光照射下闪着异样的光泽。受洪灾影响溪水有些泛黄,但绿植倒映其中仍清晰可见,其景不亚于诸多水上森林公园的盛况↓</p> <p class="ql-block"> 远眺枫杨林,绿意盎然,足以驱赶因暑热而生的烦躁,林内树木密集但不粗壮,还有些弯曲,想来也因树木密集光照不足所致吧。↓</p> <p class="ql-block"> 西溪南拥有独具特色的水利遗产,沿河而下有4条古堨,巧妙地采用了疏、堵结合的分流原理,便于村民用水和农田灌溉,也为古村景观增色添彩。因前不久洪水泛滥,致使有些坝堤损坏,正在截流抢修之中,只能在远处观赏。↓</p> <p class="ql-block"> 西溪南古村落至今仍保留了100多幢明清建筑,兜转于古村民居中,这些明清时期的徽派建筑随时可见,真是大开眼界。↓</p> <p class="ql-block"> 穿行在西溪南古民居中,发觉徽派建筑的院墙特别高大,配以窄弄深巷,很有神秘感。易使人联想到清康熙年间发生在安徽桐城的“六尺巷”故事,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 位于西溪南上街的“余清斋”,是晚明巨贾、书画收藏大家吴廷故居。吴廷又名吴国廷,藏有国宝级历代名家书画1000多幅,据说清朝内府所藏大量书画作品,均经其鉴藏。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常食读于此,对其书画能力提升有一定帮助,正堂匾额《余清斋》即为其手书。</p><p class="ql-block"> 如今“余清斋”已改造成餐饮店,游人品食美味同时,还可了解古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位于余庆斋北面的古银杏树龄已500余年,树干粗壮,需2~3人才能合抱。日前,施工人员正对其底部树干整修,尘土飞扬,无法就近拍摄。↓</p> <p class="ql-block"> 随西溪南旅游业开发,沉唾的资源被唤醒,一些破旧的古宅在保留徽州村落独特风格的同时,依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摇身变成民宿、酒吧、咖啡馆、创意基地等,成为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位于西溪南村中街的“应龙坊”,为雕刻精细的石牌坊,旨在旌表举人石琳,其于明正统十四年(1519年)中举,官至琼州府道判。↓</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西溪南村有一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即老屋阁和绿绕亭。</p><p class="ql-block"> 老屋阁是西溪南富商吴息私家住宅,有徽州建筑鼻祖之称,初建于宋代,重建于明代。老屋阁为砖木结构的2层楼房,一层低,二层高。坐东北朝西南,5间3进,口子形四合院。↓</p> <p class="ql-block"> 老屋阁侧立面山墙为三个人字形,区别于微州建筑中的馬头墙,与院墙采用不对称方式,与水平高墙相结合,形成参差错落的外观。(图取自家人所摄)↓</p> <p class="ql-block"> 绿绕亭位于老屋阁东南,是老屋阁的附属建筑,始建于元天顺元年(1328年),现存为明景泰七年(1456年)重建。绿绕亭原为过街亭,因“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诗而得名。平面近方形,柱有收分、侧脚,柱头铺作用插供。梁架用料虽不大,但卷杀还保存着宋法式做法,形式颇为罕见。</p><p class="ql-block"> 老屋阁与绿绕亭是典型的明代徽式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1996年11月20日为国务院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紧挨着绿绕亭的是渔翁塘,水引自雷堨。夏日炎炎,塘内浮萍小而密集,一片葱绿,给游人带来一丝清凉。↓</p> <p class="ql-block"> 位于西溪南村中街的国宾坊高达7.5米,石雕精细,石柱下相背而蹲的四只石狮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国宾坊系明正德九年、甲戍(1514年)进士吴继隆立,意在表明心迹和劝仕~先学后臣,为国效力。西溪南牌坊不少,足见其历史文化底蕴的深厚。↓</p> <p class="ql-block"> 村中龙须巷是颇有特色的景观之一,有东、西二巷,因巷狭长弯曲,形似国画上的龙须,被村民称为龙须巷。图1. 为龙须巷(东) 图2,为龙须巷(西)</p> <p class="ql-block"> 沿曲径步道一路向北前行,邂逅不少私家栽植的桔树、葫芦树、石榴树等,果实累累,引人注目,也让不少城里孩子十分好奇。↓</p> <p class="ql-block"> 粗略兜转,回到了平板桥南岸,以徽州砖雕传统技艺修筑的照壁映入眼帘(来的时候径直往西而行,没注意),细观照壁,形似展翅欲飞的蝴蝶,内涵丰富,雕有西溪南八景並配风雅颂诗赋,以简明的形式向世人展现古村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p> <p class="ql-block"> 虽已中午时分,进村的游人却不断涌入,桥下也是一片喧闹声。俯首望去,原来是孩子们在家长带领下正在岸边湿地中玩水,兴高采烈,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千年历史的西溪南古村,以原生态的村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四方来客,让人从都市生活瞬间回归到乡村古朴之境,感受它天然中的诗意、平凡中的纯美。到此一游,很值!↓</p> <p class="ql-block">手机拍摄</p><p class="ql-block">摄/文/制:潘湘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