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国传统文化端午节划龙舟的习俗,源远流长,蕴含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相传起源于春秋时期,楚国人因不舍贤臣屈原投江而划船追赶,后演变为每年五月初五划龙舟以纪念屈原,并借此驱散江中之鱼,以免其吃掉屈原的身体。</p><p class="ql-block">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已存在,作为祭祀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如今,赛龙舟不仅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此习俗,且已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成为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福建长乐三溪村独特的夜赛龙舟民俗已沿袭600多年,成为远近闻名的端午文化盛会。</b></p> <p class="ql-block">每年端午节前后,三溪村独有的龙舟夜渡迎端午活动都如约而至。村民及远道而来的龙舟爱好者们组成的龙舟队驭舟飞驰,挥桨竞渡,南溪两岸及石桥上人潮如涌,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赛龙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身着鲜艳的服装的选手们,振奋精神,全力以赴,展现出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随着鼓声响起,数十条龙舟陆续出现在古村的小溪中,清澈的水面上船桨翻飞、龙舟飞驰……</p> <p class="ql-block">夜赛龙舟,荡漾着激情的波涛,挥洒着勇者的汗水,这是一场力与美的较量,也是智慧与团结的较量。</p> <p class="ql-block">龙舟在穿村而过的小溪中竞渡迎端午,借此祈盼风调雨顺、平安健康。</p> <p class="ql-block">岸上观众人头攒动,加油呐喊不绝于耳,一派热闹景象。</p> <p class="ql-block">后记:三溪村人文荟萃,值得我们一次次去欣赏。</p> <p class="ql-block">这里风景优美,人文景观颇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三溪有诗赞曰:“列嶂如屏挂望中,流霞晚罩气熊熊。斑斓五色迷苍洞,盘郁千层拥碧穹。散绮遥连江练净,腾辉斜接日华红。溪山不数吴航胜,第一曾闻品晦翁。”三溪开发历史可追溯至唐季,三溪潘姓始祖著作郎潘纲当年迁居至此。宋时,这里的经济文化相当发达,宋状元、宰相郑性之,签书枢密事高应松,监察御史潘文卿,太守潘斌,理学宗师朱熹等,或传学、或游观,或就学于此地。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潘氏子弟授业于朱熹,受其影响,连中进士者有10名。早在北宋祥符元年(1008年)潘循、潘衢兄弟同登进士;从第四代到第七代,曾出5个中丞,故有“二难进士,四叶中丞”之誉。在宋朝,仅潘姓一族就有59人考中进士。现尚留存许多唐、宋以来文物古迹,主要有天龙井、抟纱潭、九仙洞、皈愚洞、龙潭、钓鳌石和宋代苏舜元(字才翁)等摩崖题刻。“二难碑”横跨北溪、南溪的5座石桥,明代朝元观和陈省等摩崖题刻,潘文卿故居,紫阳阁遗址,明南昌知府庄维春故居,潘氏宗祠,“钟秀毓英”石碑坊及近百方散见于村间、庙内、桥边等珍贵碑刻,不胜枚举。</p> <p class="ql-block">长乐三溪村位于福州市长乐区江田镇。三溪亦名鼎溪,因屏山诸溪流会于石潭,成鼎足三分之势而得名。上游称潼溪,下游称为北、南两溪,北溪又名祠堂溪,南溪又叫街当溪。</p> <p class="ql-block">长乐三溪是闽江口以南独流入海的水系,长乐东部主要河流。它发源于福清市北部大山牳,向北流经江田丘陵区,一支流入文武砂水库注入东海;另一支流入长乐滨海平原的南洋水网。三溪在水网以上长12.4公里,流域面积41.4平方公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