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青州,为古九州之一,据说有着七千余年的发展史和五千余年的文明史,曾作为王都辉煌,被誉为“天下第一州”。青州古城,现归属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管辖,其城建历史已有2200多年,是中外闻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中留有范仲淹、欧阳修、李清照等贤名足迹、政绩和墨迹,更显文化底蕴深厚!</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老城楼</p><p class="ql-block"> 青州古城的主要城门,包括阜财门、海晏门、岱宗门和瞻辰门。阜财门,位于青州古城的南阳城,是古南阳城的南门,也被称为福财门。这座城门始建于北魏时期,金、元、明、清时期,曾是路、行省、府署的所在地。重建的阜财门遵循历史原貌,城门楼面阔五间,进深一间,内设有两层藏兵洞,展示了古代防御工事的巧妙设计,上书“三齐重镇”、“东方古州”,显得更加雄伟壮观。</p> <p class="ql-block"> 老格局</p><p class="ql-block"> 青州古城,历史脉络清晰,城建格局完整,历史原貌保持完好。它主要包括东阳城北关历史文化街区、南阳城偶园历史文化街区和东关历史文化街区等。这里不仅有大量的衙署建筑遗存、古街的牌坊、西洋建筑群、还有120多条青砖青瓦的明清古街道及众多传统民居。在青州古城街上行走,青石铺道,青砖蓝瓦,古树青天,可谓古韵悠悠。</p> <p class="ql-block"> 老偶园</p><p class="ql-block"> 偶园是青州古城的一张名片。它是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刑部尚书冯溥的私家花园,当地人称其为“冯家花园”。因为冯溥在京城为官时住在万柳园,于是他就将皇帝赐给他在青州的宅第称为“偶园”,取“无独有偶”之意。据《偶园记略》记载,偶园主要的建筑有:一山(三峰假山),一堂(佳山堂),二水(瀑布水、洞泉水),三桥(大石桥、横石桥、瀑水桥),三阁(松风阁、云境阁、绿格阁),四池(鱼池、蓄水池、方池、瀑水池)、四亭(友石亭、一草亭、近樵亭、卧云亭)。偶园的规模虽然不大,但其结构严谨,布局得体,别有一番情趣。最富吸引力的当属假山,它是由明末清初著名的叠石家张南垣设计督砌,据说是中国唯一保存完好具有康熙风格的人造假山,她浓缩了九州山川秀水,石峰参差,亭台错落,溪流蜿蜒,瀑高潭深,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史料价值,被誉为国宝。偶园内还存有“福、寿、康、宁”四大奇石,玲珑剔透,气度不凡,在当时就有“一两石头一两银”的说法,可见其珍贵程度。</p> <p class="ql-block"> 老牌楼</p><p class="ql-block"> 青州古城的牌坊,是青州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青州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青州古城内牌坊众多,据说不下于二三十座,足以显示出当时青州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人物鼎盛的景象。这些牌坊主要包括王府牌坊、文庙牌坊以及众多地方名人的恩荣坊、科第坊等。明代,青州在朝廷任职的官员众多,府第、祠堂聚集于城中,牌坊多立于城区各街口、各府第附近。主要牌坊有:</p><p class="ql-block"> 一门科第坊: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为旌表青州冯氏家族而立,也就是前面所述偶园主人家的牌坊。青州冯氏家族自冯裕开始,书香传承,科第连绵,人才辈出。</p><p class="ql-block"> 大学士坊:始建于嘉靖二十二年,为旌表青州府诸城县人翟銮而立。翟銮官至谨身殿大学士(首辅),卒谥文懿。</p><p class="ql-block"> 尚书里坊: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为旌表青州人石茂华而立。石官至兵部尚书、三边总督,因救灾劳累过度而卒。</p><p class="ql-block"> 衡王府石坊:位于玲珑山南路南端西侧,别名“午朝门”,系明衡王府建筑遗存。衡王府石坊有两座,形制相同,中门上方各嵌巨石匾额,南坊为“乐善遗风”“象贤永誉”,北坊为“孝友宽仁”“大雅不群”。</p><p class="ql-block"> 柱圆坊:为明代刘珝所立。刘珝(1426年~1490年),字叔温,号古直,山东青州府寿光县阳河里人。明英宗年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加太子少保、文渊阁大学士,后加太子太保,位居阁老。弘治三年病逝,谥文和。刘珝性疏直,居官清正,不拘小节。</p><p class="ql-block"> 海岱都会牌坊:为青州古城的地标性建筑之一。青州,曾长期作为山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被誉为“三齐重镇,海岱都会”。海岱都会坊的建立,旨在纪念这一辉煌的历史地位。</p> <p class="ql-block">一门科第牌坊</p> <p class="ql-block">大学士牌坊</p> <p class="ql-block">尚书里坊</p> <p class="ql-block">桂圆坊</p> <p class="ql-block">海岱都会牌楼</p> <p class="ql-block">元臣乐志坊</p> <p class="ql-block"> 老门楼</p><p class="ql-block"> 国人历来重视门楼,青州人尤为突出。青州古城有大门楼,单位有中门楼,各家居便有小门楼,在大街小巷走一走,各式门楼古色古香,精彩纷呈。</p> <p class="ql-block"> 老字号</p><p class="ql-block"> 在已经开放的十二条古街上,传统老字号店铺林立,传统名吃众多,大街小巷,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好不繁华热闹。</p> <p class="ql-block"> 老胡同</p><p class="ql-block"> 与大街相连的是一条条胡同,或深宅大院,或小家碧玉,一律分列两旁,青砖蓝瓦,院门紧闭或半掩,曲折蜿蜒,十分的幽静。</p> <p class="ql-block"> 老教堂</p><p class="ql-block"> 在主街上不仅有文庙、三官庙等寺庙,而且还有座教堂,在闹市中显得十分的庄严与安详。当年,作为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有教堂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此为奎星楼,始建于宋朝,供的是文曲星,保佑您金榜题名。这座古城墙东南角小楼令范仲淹、欧阳修等历代先贤留下颇多咏南楼的诗作。范仲淹的《南楼》诗曰:“南楼百尺余,清夜微尘歇。天会诗人情,遗此高高月。”欧阳修有《留题南楼二首》,其二是:“醉翁到处不曾醒,问向青州作么生?公退留宾夸酒美,睡余欹枕看山横。”</p> <p class="ql-block"> 欧阳老宅</p><p class="ql-block"> 在青州古城内阜财门东、奎星楼西,建有欧阳修纪念馆,主要介绍欧阳修的生平,及其主政青州时期的成就。欧阳修(1007年-1072年),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大力倡导文言改革,是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努力提携苏轼父子及曾巩等人,成为千古佳话。他晚年以兵部尚书任青州安抚使,为官期间,为政宽简,政治清明。后欧阳修在京城为官,因为支持变法而触动了权贵,曾经三次被贬。公元1068年,六十多岁的欧阳修,第三次遭贬来到青州,以兵部尚书知青州,充京东东路安抚使,他勤政为民,一年后,政治清明,两年之后“年时丰稔,盗讼稀少”。虽然他在青州为官只有两年多时间,却留下了千古美名。纪念馆建有庐陵草堂、来青堂与“六一亭”、水磨亭等建筑,内有迎宾广庭、一代文宗、惠政宽简、集古开新、山斋偃息等展厅。在纪念馆后院最高处,建有一座山斋,为当年欧阳修在青州为官时的住所所在,主要展示欧阳修的事迹和文学成就。</p><p class="ql-block"> 在青州期间,欧阳修寄情于山水,堪称“旅游达人”。在不少诗词中也有体现:“莫笑青州太守顽,三齐人物旧安闲,晴明风日家家柳,高下楼台处处山”。他在青州还写下了《泷冈阡表》,为我国古代三大祭文之一。刻在青州出产的青石碑上,运回江西永丰父母的墓地安放,如今保留完好,成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老公园</p><p class="ql-block"> 青州范公亭公园是为了纪念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范仲淹而建。公园占地面积300余亩,园内不仅有范公亭,还有李清照纪念馆、洋溪湖、顺和楼等景点。范公亭公园地势低洼,却是古城的精神高地。</p> <p class="ql-block"> 三贤祠</p><p class="ql-block"> 三贤祠为宋代所建,用来纪念范仲淹、欧阳修、富弼三位在青州任过职且贡献突出的先贤。范公祠居中,富公祠和欧阳公祠分列两旁。</p><p class="ql-block"> 范仲淹在北宋皇祐三年(1051年)被贬到青州,担任户部侍郎知青州,并兼淄、潍等州的安抚使。他在青州期间,为官清廉,勤政爱民,深得百姓爱戴。范仲淹在青州期间,不仅政治上有所作为,还亲自汲水制药发放给百姓,制止了瘟疫的流行。此外,他在南阳河畔发现一股纯净甘甜的泉水,这被认为是范仲淹的德行感动了苍天,因此这泉水被称为“醴泉”。范仲淹病逝后,青州百姓为了纪念他,将这口泉水称为“范公井”,并在其上建造了一座亭子,称为“范公亭”。</p><p class="ql-block"> 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青州知府重修,并于祠后崇台之上建后乐堂,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意。</p> <p class="ql-block"> 婉约词宗</p><p class="ql-block"> 在三贤祠旁建有李清照纪念馆,体现了青州人对她的热爱与崇敬。</p><p class="ql-block">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本是济南人,却与青州结下不解之缘,在此居住生活了近二十年,可以说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p><p class="ql-block"> 元符元年(公元1098年),李清照随做官的父亲来到了京城汴京(开封),期间与赵明诚结为伉俪。后赵父被迫害罢相病逝。赵明诚也因此丢了官职。于是李清照与赵明诚不得已离开京都,来到了青州,生活也逐步归于平静。李清照借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审容膝之易安”句,将书房命名为归来堂,将居室命名为易安室。从此,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青州山清水秀,民风淳朴,进一步激发了李清照创作的灵感,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世传佳作创作于此。情景交融,那首著名的《如梦令》便诞生了:“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p><p class="ql-block"> 在此期间,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还投入到了收集整理各种金石、典籍当中,为写作《金石录》积累了大量素材。 宋徽宗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赵明诚被任命为莱州太守,李清照仍留守青州,负责看管多年来收藏的金石物件。夫妻离别,李清照寄情于诗词,创作了脍炙人口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p><p class="ql-block"> 直到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秋,李清照才赴莱州与丈夫相聚。不久,金人入侵,两人又回到青州避难。后青州失守,在南渡途中,丈夫因病去世,李清照便开始了孤独、凄凉的流亡生涯。在悲怆的生活中,李清照时常怀念在青州的美好时光。如在《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诗》中说到“不乞隋珠与和壁,只乞乡关新信息。……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州一抔土。”这里提到的东州即青州。</p><p class="ql-block"> 李清照纪念馆包括归来堂、金石斋、易安室、人杰亭、词廊等,展现了李清照的生平和文学成就。此外,纪念馆还展示了李清照与她的丈夫赵明诚的生活场景,包括他们共同研究的金石、校对古籍、整理碑拓等,以及他们在院内修建的书库和书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