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十一)</p><p class="ql-block"> 母亲吃“醋”了。</p><p class="ql-block"> 我这里说的醋,不是指食用调味里用的那个酸酸的液体,也不是指男女之间看到自己的爱人或相好,与另外的男人或女人走得近或相好内心所产生出来的妒意,而是对某件事或某个人产生出来的那种不舒服的心情,那种放不下的委屈和怨恨,但又不好直接打开窗子说亮话,酸溜溜的,最后使其成为了意识里非常纠结的心里因素或意志障碍。这类不舒服的心情,在一定范围内,却一直还会在生活中隐蔽着、僵持着和漫延着……。</p><p class="ql-block"> 父亲,母亲进入五、六十岁以后,工作节奏相对地都逐渐慢了下来。这时,给子女们的接触也就更加广泛细致细微起来,诸如孩子们的学习、工作、恋爱、结婚等问题就随踵而来,突出的一些矛盾也就跳上了桌面,可这些都得要他们亲自去过问、面对和处理的啊!</p><p class="ql-block"> 无论你高兴不高兴,喜欢不喜欢这样说,靠近和依偎父母人脉关系生存,也是那个时代年轻一代生存的主要依赖,也自然成为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本质特色,就连招工就业也都是依据父母单位来统筹指标!军队干部子弟也都由军队招兵入伍来解决就业!这就是国情黏糊着的,本国式的人性本源和生存发展之道。是,这基本上就把他们的人生定格了,特别是当知青的那批人,那面向黄土背朝天,那灵魂深处的百无聊赖心情,城里有个扫大街的工作岗位都会让他们感恩流涕!可困境中的沉浮,自尊需要的张扬,最后让他们去找谁谈论公平?于是,大家庭生活中,厚此薄彼,利益主义现象也就客观地展现在了那个时期的每一个角落,但又要他们必须去承受,却又毫无办法。</p><p class="ql-block"> 因此,子女们工作单位的好孬,工作性质的差异,也自然而然地把父母们的作为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p> <p class="ql-block"> 渐渐地,母亲感觉姊妹们对大姐的态度好像比对她好,显得更要亲近些,加上大姐当知青返城后的工作又不是解决得很好,都很怨声载道。母亲也很忐忑,有时就悄悄地杵在隔离,听篱察壁地关注着姊妹们的谈话,甚至还要审问大妹妹、小弟、小妹大姐背地里到底说了些什么,或者说,说了她些什么……</p><p class="ql-block"> 也确实,长期以来,家庭成员中如遇什么顺心或不顺心的事,公开或背地里,母亲也常爱拿大姐做过的事来说事。</p><p class="ql-block"> 其实,大姐很简单,只不过从小就具体地、近距离地带领着弟妹们,吃喝拉撒一路走来,喜怒哀乐同为一隅,姊妹情深载体那是经过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沉淀的,是客观存在的,但怎么能同母子母女关系相提并论?其实,大姐很简单,从小就很纯粹,少女时期最多同邻居家刘姐姐关起门来比过胸大胸小,还讨论过一些成长的烦恼,其余这一生没有任何出格的事发生;其实,大姐很简单,“文革武斗,枪弹瓦砾”的那些年,她都要站在大门口眼巴巴地、翘首张望着父母归,特别是晚上十一二点钟,还要走出大门弹出小巷,面对大巷口企盼着、等待着,虽然那时弟弟妹妹们早已进入了梦乡;其实,大姐很简单,当年当知青时的那些艰苦岁月,那吃不饱、穿不暖的困难年代,还经常把米和土豆等,背回城里来给弟弟妹妹们吃,为父母减轻粮食压力,还要把自己节余下来的钱给大弟弟扯布置衣;其实,大姐很简单,一个算是高干家庭出身的女儿,出嫁时就嫁在了市郊区信箱工厂那普通的工人家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这里没有雕文织彩的渲染,也没有用什么雕梁绣户的工艺来打造,这就是大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不管母亲怎么想,孩子们为生活所迫,为米折腰,“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又领到了自己的这份工作,总得离开她各自去独立生活啊……。(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