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港见闻

一介布衣

<p class="ql-block">(谨以此献给移住东戴河的老朋友东子)</p> <p class="ql-block">  深秋季节,天高气爽,沿着海边公路行驶,此间的沿海已经城市化了,到处是新建的居民小区,俨然一座滨海新城。</p><p class="ql-block"> 转头之间,发现渤海岸边的一条河叉己改造成为一个渔港,看样子已使用了多年,但十几二十年前是没有的,于是我寻路而入。</p><p class="ql-block"> 傍晚时分,夕阳缓缓下落,一轮红日低垂,金红色的光照洒在海面上,海滨的游人都在欣赏着日落景色,可这条不太大的漁港,却正是最繁忙的时刻。出海一天的漁船一艘接着一艘,正在陆续地返回港湾,下午还很平静的港口,一下子拥挤喧闹起来。满载而归的渔船秩序地驶进自己的泊位,一时间渔船的柴油机和岸上的装载机轰鸣了起来,那声响交相起伏,气势动人,却一点没有让人烦燥的感觉。半空里一群群的鸥鸟绕着渔船桅杆来回的盘桓,持续发出“欧、欧”的叫声,欢迎着归来的渔人。晚阳慷慨地把光投在渔船上,披着金红色的阳光,港湾显得热烈而辉煌。</p><p class="ql-block"> 这几天正是扇贝收获的时节,渔民在海里养殖的贝类该去起获了。一大早,他们就要出海,用大约四个小时间赶到养殖场,用大约二至三个小时挑选、装船,再用四个小时返回码头。也就是说,渔民每天要在海上漂泊十个小时以上。多数渔民的早餐是在船上的,午饭,则可能因为时间的关系,草草了事,可以人想见,他们付出的艰辛是巨大的。</p><p class="ql-block"> 渔民说收获的贝类由家中女性负责凉哂、挑选、剝売,销售给加工商用于出口。当地水域的贝类质地上乘,如果行情好,价格波动小,外贸形势干扰少,海上养殖的收益是不错的。可由于海洋污染和不可言述因素的干扰,近年来渔民的收入不够稳定,这让渔民们颇感压力和迷茫。</p><p class="ql-block"> 卸完货的渔民汗流夹背,豆大的汗珠挂在脸颊,顺着被海风吹的干裂的皱纹淌着,黑黝黝的皮肤浸着汗水,夕阳下显的油亮。望着一车车的扇贝,渔民的眼神到透着些收获的悦色,给人坚毅乐观的感觉。收获是天理,那是他们用汗水换来的,天经地义,我为他们高兴。可真正刺到我软肋的,是他们不经意间闪过的忧郁神情,也许,他们可以付出更少的体力成本,也许,他们原本应该获得更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