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汉阴县退休教师陈世奎</p> <p class="ql-block">汉中府,金州,二安康县</p> <p class="ql-block">人,古人说吃了五谷想六谷,期冀与理想时时滋生,催促前行;人,这山望到那山高,自我现实,自我思构,半真半梦;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本性就是自我成长,最大的区别是各干各的事,成就自我。赶上这个信息化时代,是我的幸运;在教学工作之余,走汉江寻安康是我的乐趣。</p><p class="ql-block">因为我成长在现实的安康,游走在汉水两岸,于是想把安康的来龙去脉查一查,找一找。趁着闲暇钻进了虚幻世界,进入数字化的古代文籍中,寻找安康。趁着身体硬朗思绪清晰之时,悄悄地摸进古籍的汪洋大海,去向古人学习讨教。幸运,最终遇到了相隔千年的两个安康县,还有一个一千多年前的安康郡,其级别同于安康市。姑且算是安康的前世今生吧,便用残年余力的笨思拙笔,简要记录一下,人老了图个简便易行。</p><p class="ql-block">寻安康记,即简要记录寻找安康市的建置变化。一是粗略记录两次安康县;二是安康郡与安康市;三是东梁州与金州;四是魏兴郡与西城郡;五是上庸郡与三次汉中郡。</p> <p class="ql-block">一、两次安康县</p> <p class="ql-block">熟悉安康历史的人,知道有间隔千年的两次安康县。</p><p class="ql-block">第一次安康县,据新旧《唐书》等书,因安禄山叛乱,把唐玄宗赶下台,李唐王室逃难,唐肃宗在平叛的第二年因嫉恨安禄山姓,更改郡县名称,所以安康县之名于此时结束,新的汉阴县诞生。第二个安康县,是在第一个安康县结束之后的千年之际,于清代乾隆时期形成新安康县,这个安康县进而扩展为当今的安康市。</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安康县始末</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安康县原名叫安阳县,最早出现在《汉书》中,即《汉书》汉中郡安阳县。</p><p class="ql-block">《汉书地理志上》:“汉中郡,秦置。莽曰新成。属益州。户十万一千五百七十,口三十万六百一十四。县十二:西城,旬阳,北山,旬水所出,南入沔。南郑,旱山,池水所出,东北入汉。褒中,都尉治。汉阳乡。房陵,淮山,淮水所出,东至中庐入沔。又有筑水,东至筑阳亦入沔。东山,沮水所出,东至郢入江,行七百里。安阳,鬵谷水出西南,北入汉。在谷水出北,南入汉。成固,沔阳,有铁官。钖,莽曰钖治。武陵,上庸,长利。有郧关。”</p><p class="ql-block">汉代汉中郡十二县中,西城、旬阳、安阳三县,这个区域成为汉末曹操所分置的西城郡。汉书中的郡县,所列首县为郡治;凡是没有写明为汉代某皇帝设置,都是汉代以前的郡县。可见,西城、旬阳、安阳三县皆为汉代之前的县,西城县为郡治。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之时,已经有汉中郡,只是比较小。汉中郡最初为楚国上庸六县,西城、旬阳、安阳就是上庸六县之三。秦惠王在公元前312年夺取楚汉中后,扩大了汉中郡,这就是秦惠王“置汉中郡”,有的史志误把秦惠王所置汉中郡记载为始置。秦始皇又扩大了汉中郡,所以《汉书》叫做“秦置”。楚汉中郡即上庸郡六县,源于楚国公元前611年灭庸之后,楚国灭国皆设置郡县,因此《汉书》言最初的汉中郡为楚置。可以肯定,西城、旬阳、安阳三县,皆在楚国灭庸之后设置的。</p><p class="ql-block">灭庸之前,西城、旬阳、安阳三县叫什么名称?侯国之下有邑,建制属于邑,可能是西城邑,洵阳邑,安阳邑。邑的建制比县早多了。</p><p class="ql-block">《后汉书志第十九 郡国一》:“凡县名先书者,郡所治也。”可见,西城县为汉中郡治无疑。</p><p class="ql-block">《后汉书》大约开始写作于公元432年,而汉代灭亡在公元220年。《后汉书志第二十三 郡国五》没有洵阳县。</p><p class="ql-block">汉中郡,秦置。雒阳西千九百九十里。九城,户五万七千三百四十四,口二十六万七千四百二。</p><p class="ql-block">南郑《华阳国志》曰:有池水,从旱山来。</p><p class="ql-block">成固,妫墟在西北。《前书》云在西城。《帝王世记》亦云姚墟在西北,有舜祠。</p><p class="ql-block">西城,《巴汉志》云汉末以为西城郡。</p><p class="ql-block">褒中《华阳国志》曰有唐公房祠。</p><p class="ql-block">沔阳,有铁。《华阳国志》曰有定军山。《博物记》曰县北有丙穴。《巴汉志》曰:“县有度水,水有二原,一曰清检,二曰浊检。”</p><p class="ql-block">安阳。</p><p class="ql-block">鍚,有锡,春秋时曰鍚穴。《左传》文十一年,楚伐麋,至于锡穴。</p><p class="ql-block">上庸,本庸国。</p><p class="ql-block">房陵,《巴汉志》曰:“建安十三年别属新城郡。有维山,维水所出,东入泸。”</p><p class="ql-block">《后汉书》汉中郡九县,首县为南郑,属郡治。西城与安阳两县,汉末为西城郡。《三国志 魏志》曹操分汉中安阳、西城县置西城郡,也没有洵阳县,两书是一致的:东汉没有旬阳县。</p><p class="ql-block">曹操是分汉中郡安阳、西城县置西城郡。</p><p class="ql-block">曹操在公元215年7月,收复南郑地区后,恢复汉宁郡(南郑)为汉中郡;分汉中郡的安阳县、西城县置西城郡,设置太守;划分锡郡、上庸郡,设置都尉。说明张鲁占据的是东汉汉中郡的西部——南郑地区,包括安阳县西部西晋初期分置的黄金县。说张鲁占据全部汉中郡,不是事实,张鲁没有占据的部分仍属于东汉的汉中郡。张鲁占据南郑近30年,这时期东汉的汉中郡治在哪里?很有可能回到西城县,为曹操建置西城郡奠定了基础,所以,曹操一收复南郑,立即分汉中的安阳、西城县为西城郡。有待考证。</p><p class="ql-block">安阳县从汉代到西晋太康元年(280)始终存在。</p><p class="ql-block">《胡三省注资治通鉴卷第四十六 汉纪三十八》:“肃宗孝章皇帝上 元和元年(84年)是年八月,方改元〕十二月,庐江毛义,东平郑均,皆以行义称于乡里。南阳张奉慕义名,往候之,坐定而府檄适至,以义守安阳令,义奉檄而入,喜动颜色。奉心贱之,辞去。后义母死,征辟皆不至,奉乃叹曰:“贤者固不可测。往日之喜,乃为亲屈也。”公元84年12月,任命毛义为安阳令。</p><p class="ql-block">汉中《杨孟文石门颂》:“南郑魏整字伯玉”及“伯玉即日徙署行丞事 守安阳长”。东汉有安阳县及安阳长。</p> <p class="ql-block">《三国志 魏志》:“建安二十年,三月,公西征张鲁,至陈仓,将自武都入氐;氐人塞道,先遣张合、朱灵等攻破之。夏四月,公自陈仓以出散关,至河池。秋七月,公至阳平。张鲁使弟韂与将杨昂等据阳平关,横山筑城十余里,攻之不能拔,乃引军还。贼见大军退,其守备解散。公乃密遣解、高祚等乘险夜袭,大破之,斩其将杨任,进攻韂,韂等夜遁,鲁溃奔巴中。公军入南郑,尽得鲁府库珍宝。巴、汉皆降。复汉宁郡为汉中;分汉中之安阳、西城为西城郡,置太守;分锡、上庸郡,置都尉。”</p><p class="ql-block">公元215年,西城郡初置只有安阳、西城两县。</p><p class="ql-block">《晋书列传第九.荀勖》:“荀勖,字公曾,颍川颍阴人,汉司空爽曾孙也。既长,遂博学,达于从政。仕魏,辟大将军曹爽掾,迁中书通事郎。爽诛(曹爽被诛),门生故吏无敢往者,勖独临赴,众乃从之。为安阳令,转骠骑从事中郎。勖有遗爱,安阳生为立祠。”三国魏荀勖为安阳令,荀勖在生时,安阳县在冉家坝为他立祠。西晋初期,封荀勖为安阳子(安阳县为子,河南安阳为侯,级别不同)。曹魏时期有安阳县。</p><p class="ql-block">《三国志.蜀书 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郤正)西晋泰始中(270年),除(升任)安阳令,迁(升迁)巴西太守。泰始八年(272年)诏曰:‘正昔在成都,颠沛守义,不违忠节,及见受用,尽心干事,有治理之绩,其以正为巴西太守。'咸宁四年卒。”西晋初郤正为安阳令。</p><p class="ql-block">司马炎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平吴,三国结束,全国统一,改安阳县为安康县,县城在冉家坝。</p><p class="ql-block">南北朝史书《魏书》:“安康县,汉时汉中郡之安阳县也。”</p><p class="ql-block">《隋书地志》:西城郡(梁置梁州,寻改曰南梁州。西魏改置东梁州,寻改为金州,置总管府。开皇初府废。)统县六:金川,石泉,洵阳,安康,黄土,丰利。</p><p class="ql-block">《五代志》:“西城郡安康县,齐置安康郡,魏置东梁州,西魏改曰直州。”萧詧改直州为误。</p><p class="ql-block">唐杜佑《通典.州郡五古梁州》:“安康(金),六县:西城,石泉,安康,洵阳,淯阳,平利。秦平天下,置郡为汉中(今汉中、洋川、安康、房陵等郡地也)。”“黄金,汉安阳县。故黄金城在(石泉)县西北八十里,张鲁所筑。南接汉川,北枕古道,险固之极。西魏置今县。”</p><p class="ql-block">所以《通典》有:“安康,汉安阳县,晋改安康县。”这是第一次安康县。</p><p class="ql-block">安阳、安康县城位置在哪里?《太平寰宇记》汉阴县与石泉县自相矛盾,造成错误。</p> <p class="ql-block">“汉阴县,本汉安阳县,属汉中郡。”“石泉县,本汉西城县地,梁武帝立晋昌郡,治壬水口,夏侯道迁以梁州入魏,移晋昌郡于所领长乐县东阳村,即今石泉县理是也。后值黄众保反叛,移晋昌郡于旧理,因改曰魏昌。周武成三年,郡又移理东阳川,仍并郡所领诸县为永乐一县,理于今县南一里旧长乐县所理处,续改名石泉县,以县北石泉为名。保定三年废魏昌郡,移石泉县理郡城,即今县理是也。唐圣厯元年改为武安县,神龙初复旧为石泉。大厯六年以户口散落并入汉隂县。永贞元年,金州刺史姜公辅奏:‘本州先废石泉县,以地并入汉隂,山谷重阻,一千余里,来徃输纳,民不为便,请复旧所。'诏许之。汉水,在县东百步。王水,在县西八十里。”</p><p class="ql-block">黄金、石泉、汉阴、西城四县,地理位置是沿汉水由西向东,最西为黄金县(《旧唐书》与《通典》皆属安阳县地),其次为石泉县,再次为汉阴县(安阳县),最东为西城县。况且从347年开始,黄金县与石泉县地属于一个县:长乐县,属于晋昌郡。</p><p class="ql-block">晋昌郡在哪里?《胡三省注资治通鉴 宋纪四 宋元嘉十年(433)》:“晋桓温平蜀(公元347年),以巴、汉流人立晋昌郡于上庸之西。”黄金与石泉县属于上庸之西,即安阳县属于上庸之西,太康元年(280)更名安康县,安康县属于上庸之西。晋昌郡长乐县,实际是分安康县置,北魏改永乐县,西魏废帝元年(552)分永乐县西部置黄金县,东部改名石泉县。据《寰宇记》与明代《汉阴县志》查到汉阴县在漩涡镇田堰一组,遗址尚存。查到安阳、安康县城在汉阴县汉阳镇冉家坝,与《水经注》、《魏书》、《周书》相符。</p> <p class="ql-block">安康县城怎么消失不见了?</p> <p class="ql-block">安康县源于晋太康元年(280),经晋朝,南北朝,到隋朝,至唐代天宝十三载(754)六十余日秋雨,汉江发大水冲毁安康县城,安康县署迁移到原安康县城隔江相对的社溪(汉阳坪藕溪沟口),仍为安康县。此时正是杨国忠为丞相,只许报喜不许地方报灾。接着遭遇安史之乱,唐玄宗出逃四川,唐肃宗平叛的第二年(757),“讳安禄山姓”,他把当时的安康改为汉阴,安化郡改为顺化郡,同安县改为桐城县,绥安县改为广德县,宝安县改为东莞县,安昌县改为义昌县等。安康县名结束,新的汉阴县名诞生。</p> <p class="ql-block">安阳与安康县城在冉家坝,南北朝北周信州总管、安康郡公李迁哲出生在这里;其子李敬猷,隋朝台州刺史,封安康郡公;其孙李袭志、李袭誉都是安康县人。</p><p class="ql-block">十五岁出家的怀让禅师也在冉家坝出生成长,得到安康寺院三藏玄静师傅的指点,怀让禅师圆寂十年,安康县城被水毁,十三年而改名汉阴县,所以,南岳佛教史志记载怀让禅师为汉阴县人。</p><p class="ql-block">孟浩然《登安阳城楼》游玩的也是冉家坝安康县城,而唐代方干是站在汉阴县署汉江边遥望对岸冉家坝安阳县城故地,吟诗《安阳城》。</p><p class="ql-block">旧子午道在晋代安康县,之前在安阳县。</p><p class="ql-block">王莽修复的长安至汉中郡西城县与安阳县的国道属南北向,所以称为子午道。</p><p class="ql-block">《汉书王莽传》:“元始五年(公元5年),其秋,莽以皇后有子孙瑞,通子午道。子午道从杜陵直绝南山,径汉中。”</p><p class="ql-block">王莽时为西汉,都长安,长安的杜县与汉中郡安阳县在秦岭交界,长安城正南门为北,汉中郡安阳县月河秦汉城址(李家台)为正南,所以称子午道。汉中郡西城县也基本在正南方向。李斯上秦始皇《《谏逐客书》》:“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南取汉中”指的是汉中郡治西城县在秦都城咸阳之正南。</p><p class="ql-block">《元和郡县卷二十三》:“子午旧道在今金州安康县界,梁将军王神念,以旧子午道缘山避水,桥梁百数,多有毁坏,乃别开干路更名子午道,即此路是也。”王莽命名的就是旧子午道。</p><p class="ql-block">子午道在金州安康县境,这个安康县是指晋代及南北朝初期与隋唐的安康县,不是南北朝中后期的安康县,因为南北朝把安康县分成三郡四县:金城郡辖直城县,魏明(宁都)郡辖汉阳、宁都二县;安康郡辖安康县。隋朝又合并为一个安康县。</p><p class="ql-block">旧子午道在安康县境有两个出入关口:南关口为汉阴县李家台秦汉城址,汉长安城正南门为北,李家台秦汉城址为正南,这条道正是子午道,此地通往汉中郡西城县。少西关口为直城,石泉前池直水向西转弯处(《水经注》),翻越凤凰山大垭子到安阳(安康县)。又是通往魏宁城(喜河)到四川的通道,公元125年朝廷通知停用此道,启用石门道通四川(《后汉书》)。</p><p class="ql-block">汉代的安阳县,北连杜县,西界成固,西南与西乡、巴地接壤,东与西城县以越岭关为界(直到明代,清代以梅子铺月河为界)。晋代安康县西至黄金县,其余边界同汉代。晋昌郡(347年)之后,西至马岭关,其余同前。</p><p class="ql-block">因此,第一次安康县,不能等同于第二次安康县。</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安康县,建于清朝乾隆四十八年(1783)。</p> <p class="ql-block">《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八十二 舆地考 陜西省》兴安州:</p><p class="ql-block">本朝(清朝)初因之,乾隆四十八年升为府,领县六。即明朝的兴安州,清朝仍为兴安州。乾隆四十八年升为兴安府,领六县。</p><p class="ql-block">安康县【附郭,旧属兴安州,乾隆四十八年升州为府,置县为府治】</p><p class="ql-block">平利县【在府南少东九十里旧属兴安州乾隆四十八年属府】</p><p class="ql-block">洵阳县【在府东一百二十里旧属兴安州乾隆四十八年属府】</p><p class="ql-block">白河县【在府东四百里旧属兴安州乾隆四十八年属府】</p><p class="ql-block">紫阳县【在府西南二百二十里旧属兴安州乾隆四十八年属府】</p><p class="ql-block">石泉县【在府西北二百七十里旧属兴安州乾隆四十八年属府】</p><p class="ql-block">安康县,附郭,旧属兴安州,乾隆四十八年(1783)升为兴安府,设置安康县为府治。</p><p class="ql-block">嘉庆二十年《安康县志 国朝编年纪第一》:</p><p class="ql-block">乾隆四十八年(1783)升州为兴安府,移汉阴县并州地置安康县。</p><p class="ql-block">安康县署建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嘉庆二十年知县郑谦建。</p><p class="ql-block">《與地沿革表第一》:“安康于秦为西城,自汉以来,或郡或州皆为附郭。元为散州,明为直隶州,虽有统属之尊,实同守土职责。今之改县附府,虽鼎新乃由旧也。汉阴于汉为安阳,于晋为安康,至唐为汉阴。今县(安康县)袭安康之名,而以汉阴来属。继又改设抚民厅(汉阴),虽历年无多,亦分合之宜详者也。兴安府,乾隆四十八年置。安康县,移汉阴县并州地置。乾隆五十四年(1789)汉阴升抚民通判,复汉阴地。”</p><p class="ql-block">安康市志与安康县</p><p class="ql-block">2004年10月第1版《安康地区志 大事记》:“太康元年(280)改西城县为安康县,并安阳县(今汉阴),治所迁今汉阴县城东20里处。”“太康元年(280)改西城县为安康县”第一次见到,是笔误还是不知道史志,无法判断。这种错误还有几处。</p><p class="ql-block">永嘉元年(307),置梁州刺史府兼魏兴郡太守府,治安康县。南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502)汉水溢,安康县城江南居民避水赵台山(今新城附近)。魏元廓元年(554)设州之建置,因月河川道产麸金,取名金州,治所魏兴郡安康县。北周天和四年(569)安康县城由汉江北岸台地迁建南岸盆地。</p><p class="ql-block">按:晋代至南北朝,西城县与安康县并存,晋代同属魏兴郡,据《宋书》,从478年后,西城县属魏兴郡,安康县新置安康郡,互不隶属。《市志》把古西城县也称为安康县,是不应该出现的错误。</p><p class="ql-block">第二次安康县,据《市志》,到民国还只是安康县,到解放初,安康之名成为州级政府之名,之后,安康县变成小安康市,之后,顺理成章地变成大安康市,小安康市变成了汉滨区,其文如后。</p><p class="ql-block">万历十一年(1583),四月,雹如鸡卵,猛雨数日。二十三日,汉水涨溢,大水冒州城丈余,全城淹没,溺5000余人,全家淹死无殓者甚多。守道刘致忠改筑新城于赵台山下,经两年完工,金州易名兴安州。</p><p class="ql-block">乾隆四十七年(1782),升兴安直隶州为兴安府,领六县二厅,以州地并汉阴地,府城设安康县(县志:安康县署建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嘉庆二十年知县郑谦建)。</p><p class="ql-block">道光二年(1822),分安康县南部地设砖坪厅(治现岚皋城关)。至此,兴安府辖安康县、洵阳县、白河县、平利县、汉阴厅、石泉县、紫阳县、砖坪厅、宁陕厅,计六县三厅。</p><p class="ql-block">光绪十五年(1889),二月,补修安康旧城,至光绪十七年(1891)竣工(按:兴安州城改称安康城)。</p><p class="ql-block">中华民国</p><p class="ql-block">民国元年(1912),是年,兴安府中学堂改称兴安府中学(仍为兴安府,领县)</p><p class="ql-block">民国2年(1913),是年,陕西省撤销府、州、厅,省下设道、县两级,兴安各县属汉中道,道公署驻汉中。</p><p class="ql-block">1935年为行政方便,陕西省又在原兴安府范围内设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简称专署。专署驻安康县城东大街,下辖10县:安康、洵阳、白河、平利、汉阴、石泉、紫阳、岚皋、镇坪、宁陕县。至此,安康地区的格局形成。</p><p class="ql-block">1949年5月设陕甘宁边区安康分区。1951年改为安康专区。1969年改为安康地区。1988年9月14日,安康县更名为安康市。至此,安康地区辖1市9县。</p><p class="ql-block">2000年6月23日,经国务院同意撤销安康地区和县级安康市,设立地级安康市,原县级安康市改为汉滨区。至此,安康市辖1区9县。2021年撤销旬阳县,设立县级旬阳市。自此,安康市辖1市1区8县。</p><p class="ql-block">这就是第二次安康县,1988年改为县级安康市,2000年改为汉滨区。</p><p class="ql-block">两次安康县,不可混为一谈,时间不同,地域不同,朝代不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