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个同学群,退休后的不同收入,反映了真实的生活状态和质量

风驰

<p class="ql-block">来自:老常0418</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每个人都活跃在各种不同的″群里"。尤其步入老年,更是念情念旧。</p><p class="ql-block">我的同学群有三个,小学的,高中的,大学的。这三个群跨度很大,从农村到城里。职业各不同,从农民到职员到干部。角色不同,收入就不同,生活的状态和质量更加的显而易见,真是天壤之别。</p><p class="ql-block"><b>小学群,绝大多数的农民。</b></p><p class="ql-block">我1960年出生在农村,从记事起就知道了生产队这个集体。看到的是大人们早出晚归,虽然辛苦,但都洋溢着舒畅的心情。</p><p class="ql-block">我同期上学的有62人,现在有50多人仍在农村,仍在重复着上辈人一样的劳动。每人家里有3一5亩农田,十几棵果树,每年靠粮食、水果收入不超过一万元。很多人仍住着几十年前的老房子,房前屋后的菜园,支撑着一家人全年的蔬菜。</p><p class="ql-block">这些人赶上了改革开放,但大多数没啥手艺和技能,更是缺少胆量和眼光,只能土里刨食。最眼见的成果,就是分田到户,自主生产,解决了温饱问题,不再为吃穿操心。</p><p class="ql-block">每人养老金每月二百元左右,虽然不多,但与过去比,都很知足。每家存款都是靠日积月累,省花俭用,有个几万也不错了。</p><p class="ql-block">他们对物质生活追求不高,都是苦过的人,有点阳光就很温暖。最担心也最承受不了就是得病,虽然有"新农合",看似每年交费千八百元,对于他们来讲,也是不小的支出。一旦得场大病,个人还要负担不少,其存款也就所剩无几,甚至不得不举债。</p><p class="ql-block">这些农民同学,60岁以后,并未清闲,有的为生计依然在不停的劳作,可能要劳作至终生。有的因儿女有些出息或在外打工,便与儿女们住在一起帮着带孩子做饭,也是停不下脚步。</p><p class="ql-block">有一年,我回去组织一场聚会,我与几名条件好的同学出资承办,来了50名同学。乡音未改,容颜巨变,大多都是满脸沟壑,佝偻如弓,很难认得出来。</p><p class="ql-block">这个同学群有50多人,也都经常有信息或唠些日常,但基本都是用语音。很少发牢骚或不满,更不关注国内外大事,因为他们没有额外的精力或闲心去管,管好自己的事成了他们的本职。</p><p class="ql-block">依然纯朴和勤劳,对生活没什么憧景但也满意知足。对别人羡慕但不嫉妒,也许,这就是他们人生本来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高中群,差异巨大</b></p><p class="ql-block">1977年,我如愿考上了县重点高中,享受到了恢复高考的红利。全校只有300名学生,来自全县各个角落。都知道,这些人已超过了90%的身边同学,不管未来如何,都不会太差。</p><p class="ql-block">事实如此,经过三年认真苦读,我们班里60名同学,15人考上了大学,8人考上了中专。80年代,只要考进中专以上,就能分配到工作,并且还都是体制内的不错单位。</p><p class="ql-block">那时,很多单位扩编。尤其公检法、工商税务、银行等。那些没有考上的″大学漏子"便有了机会,我班里先后有18人分别考进了公检法、工商税务、各大国有银行。因为参加工作早,退休后与我们考进大学退休的人没啥差距,基本都在体制内,退休金5000元一10000元。</p><p class="ql-block">还有19人什么也没考上,有的去接班(当时政策可接父母的班),大多在工厂企业。有的去干临时工,东家两年西家两年,很不固定。农村没考上的便回乡,基本都当了"民办教师",工资不高,有的还经常拖欠。</p><p class="ql-block">退休后,这些没有正式稳定工作的人,每月养老金在2000元左右,生活质量不高,但能自给自足。这些人心里落差很大,原来一个班的同学,考上学或考上工作的,收入不错,所在单位也很有面子,活得有滋有味。反观啥也没考上的人,辛劳一辈子,退休的待遇也是冰火两重天。他们深感无颜面对老同学,所以基本不进群。一些人的消息,也只是以口相传,道听途说,有些人已分别40来年从未谋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大学群,自在优渥</b></p><p class="ql-block">1979年,恢复高考后首届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并有幸考中。</p><p class="ql-block">我们学校是省内重点师范本科,毕业后主要充实各地中学。那时上学吃饭、书本全免费,所以农村、县城的学生居多。</p><p class="ql-block">我们班30名同学,一半应届高中生,一半社会考生,年龄相差很大。经过四年学习深造,全部按期毕业,又赶上了实行学位制,都获得了学士学位。</p><p class="ql-block">那时国家特别重视教育,很多地方都出台限制师范生改行的政策,所以除2个上调名额外,28名同学都分到了教育一线。</p><p class="ql-block">几年后,有几名同学调入了机关当干部,但大多数仍在教育岗位。</p><p class="ql-block">近几年,大学同学都陆续退休,在机关的都有了不错的级别,在教育岗位的基本都是高级以上职称。退休金比较接近,万元左右。儿女很少在身边,或国外或北上广等大城市。</p><p class="ql-block">大学同学基本都是在体制内,都是双职工高收入并稳定,不用为钱发愁。</p><p class="ql-block">退下来后,大家基本都实现了有闲有钱的自由生活。同学群里比较活跃,扯东说西,喜欢发表观点和意见。但颂扬的少,批判的多,有时不免争的面红耳赤。</p><p class="ql-block">大家集体相聚的次数也多,小聚更频繁。聚的缘由未必都是感情和思念,关键是有物质基础作保障。没有这个前提条件,都会思量再三,甚至寸步难行。</p><p class="ql-block">我亲历和见证了我的三个同学群,也反映出了不同人群的待遇和不同的生活。</p><p class="ql-block">我们那代人,学习确实能改变命运。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就会出现天地之差。</p><p class="ql-block">但人,总是要生活要面对,退休金的多少只是生活的物质条件。生活的内涵还很多,只要热爱,只要开心,都会有不同的精彩。</p><p class="ql-block">全国老年人已达2亿8千万,这个庞大的群体,占据了总人口的十分之二。富足也好,艰辛也罢,开心自己,快乐他人,自尊自爱,永葆晚节,这才是老年人该有的样子。</p>